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自从那天贩卖苹果甘蔗,汤海江的表哥诸伟明帮他垫付本钱,把苹果甘蔗卖掉之后挣回本钱,汤海江知道了他表哥诸伟明口袋里有100元钱。始终是念念不忘,始终认为,钱在人家的口袋里,肯定是没有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安心。所以他一直想办法要把那100块钱搞过来,他为此反反复复的思考了几个晚上,想了好多种方法。例如,和诸伟明说他母亲(也是诸伟明的姑姑)这些天身体不好,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因为没钱,想向表哥借些钱。或者邻居汤勇想做些小生意,帮他筹措些资金等等,最终都是一一否定。决定还是以最近手头紧直接向表哥借钱的方法把原来垫付贩卖苹果的那100元本钱给搞过来。为此,汤海江策划了一番,甚至去的时候到底穿什么衣服都考虑了很久。首先,这是去借钱的,不能穿的太气派了,穿太气派的衣服再去借这点钱会显的说不过去。而穿的太寒酸的话,一旦今后发达了,想要在亲戚们的面前显摆显摆,那可就没有一句话好让人家说:“瞧你现在这人模狗样的,想当初来借钱时的穿着”,那这就尴尬了。所以汤海江在家里是翻箱倒柜的,将所有衣服都倒腾了一遍,终于挑选了一套休闲装认为比较合适。给表哥一个感觉,这次向你来借钱,主要是这些天手头紧,我并不是穷的揭不开锅。事实证明,汤海江是有先见之明的,数年之后,汤海江通过坑蒙拐骗赖成为了一段时间的暴发户,见到表哥后,神气的很,就是闭口不谈当初借钱的事。因为在那时,汤海江认为当初向表哥诸伟明借一百元钱,是看的起他,所以才把他那一百元零花钱搞过来花花。几天后,汤海江骑着个自行车,来到了诸伟明工作的单位。那天正好诸伟明休息,单位的同事告诉汤海江:“你表哥诸伟明今天休息,要明天才来上班,你明天再来吧”,所以汤海江就回去了。
正当汤海江准备第二天再到表哥诸伟明的工作单位去找他借钱的时候,没想到当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风也刮的很大,把汤海江家的一只露天粪缸上面的茅厕棚给刮倒了。茅厕棚是用煤渣砖一块一块的砌起来的,棚顶用的是稻草。倒下来的时候,顶棚的稻草夹带着煤渣砖砸破了粪缸,地上污水横流,一片狼藉。正所谓吃喝拉撒是头等大事,全家人晚上用于拉屎拉尿的马桶,尿壶,大粪桶因为茅厕的倒塌而无法倾倒。只能和其他邻居商量,将晚上拉的屎尿倒入邻居们的粪缸里。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尽快修好茅厕,但汤海江家里又不肯花钱请人,再说请人做泥水匠修茅厕又不同于修建房屋,臭哄哄也没有多少人肯干这种活。所以这种活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汤海江的身上,因为他父亲汤三九年纪已经大啦,干不了这种体力活了。其他的如他的母亲娄彩娥和三个姐姐都是女的,更是干不了这种体力活。所以汤海江只好临危受命,担当起修建茅厕顶棚工程顶梁柱的重任。首先汤海江骑着小三轮车,到一些拆迁工地,去捡别人扔掉的一些旧砖头和断瓦残片,并在附近的一家物资供应站,去买了一包水泥和一些黄沙,就开始动工了。汤海江首先把倒塌的煤渣砖全部清理干净拉走去倒掉。并用粪桶一桶一桶的挑出大粪,将破粪缸片一块一块的拿出来。然后在原来粪坑的位置,挖出了一个正方型的粪池土建工程,并请了同村的几个小伙伴,将一整块的大石板一起抬起,慢慢的铺在粪池底部。再将捡来的旧砖头,断砖头,一块一块的拌和着水泥浆砌起来搭建好。经过三天的辛勤劳动,一座在当时的农村看起来算是高大上的茅厕,就这样搭建好了。并在茅厕的顶棚按上了当时很流行的材料,从其他拆迁工地捡来的废弃玻璃钢。几天之后这座茅厕就正式投入运行了,这座时髦的茅厕运营了不到一年,在当时的新农村建设中被拆掉了,完成了它光荣的使命,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卫生方便的公共厕所。
所以向表哥借钱这事就因为汤海江家里修建茅厕的事情而暂时的放下了。几天后的一件事,促使汤海江再次想起了诸伟明那100元钱。那是因为汤海江听他母亲说:“我们原来邻居家的小女儿汤小慧,现在在市区开服装店,生意很好,挣到的钱,已经在家里盖起了新楼房了”。汤海江听了她母亲的话,马上到处打听汤小慧开服装店的地址,最后总算让他给打听到了确切的地址。第二天就骑着自行车去了趟市区,当作是刚刚路过的样子走进汤小慧的服装店里。汤小慧一见是老邻居汤海江,很高兴的拿了个凳子招呼他坐下,问汤海江现在干什么工作。汤海江说现在没有工作,并半开玩笑的跟汤小慧说:“要不我也开服装店算了”。汤小慧以为汤海江在跟他开玩笑,说:“海江,你不要取笑我了,像我这种开服装店的,整天都守着个店,一点自由都没有,货进多了,又要压货,货进少了,又要一趟一趟的跑批发市场,多少吃力的。我是没有办法,好的工作也找不到,所以只能开个服装店混混日子”。汤海江说:“小慧,我说的都是认真的,我也是找不好其他的工作,我真的是想开服装店”。汤小慧听他这么说,想想汤海江也确实不是跟她开玩笑的。所以汤小慧就很认真的对汤海江说:“海江,现在的服装店已经不是你母亲那时候拉了个小三轮车在马路边摆个地摊那么简单了,如果你真的要开服装店,有很多的细节模式可都是要学过的哦。不是一句简单的话,我要开服装店了,就以为可以了”。汤海江应声道:“哦,是这样啊”。汤小慧就一一告诉汤海江:“首先,开服装店是经历了这么几个重要的时代,以前在六七十年代那是提倡勤俭节约,有的人家就是好不容易买了一件新衣服,也是马上在新衣服上给打个补丁,生怕被人知道了,他家现在有钱了,连新衣服都买的起了。所以那时候是没有个体服装店的,有的话也是国营商店,都是有定量的,拿了布票去布店里买来让裁缝师傅做。而到你母亲做服装生意的的时候,就变成了没钱装有钱,生怕别人知道他很穷。当时曾有一个例子,一位开服装店的将进价50元的一件衣服,挂牌价80出卖,但在服装店里挂了半年,竟然没有卖掉。后来店主通过仔细了解,才知道来买衣服的很多都有虚荣心,认为80元一件的衣服穿出去不够档次。店主索性在牌子上将80元改成了800元,就加了一个0的事,这件衣服第二天就被一个老板连价都不还一下马上买下拿了就走。买下付钱的时候,像捡了宝似的,连声说:“我到其他店里去看了好几次,就是见不到这么有档次的衣服”。折叠好后拿了就走,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这些暴发户虽然有钱了,但这钱挣得是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而且都喜欢不懂装懂,虚荣心极度的膨胀所致,所以,那个时候开服装店最好做。而到现在我们开服装店又不一样了,很多人看别人开服装店挣到了钱,也想开个服装店发大财。但现在的开服装店,已经不是你母亲那个时候的了,当时的人因为之前没经历过世面,往往是人家买什么,我也买什么,市面上流行什么,我就买什么。而现在的顾客是越来越精的了,当走在街上,看到的是一家家的服装店,有的地方甚至是整条街都是服装店,总认为,一定是生意好,才会有这么多的服装店,可是真的轮到自己开服装店搞经营的时候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现在开服装店的人是越来越多,店铺租金是越涨越高,经营成本也是越来越高,在价格上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来买服装的的人也是越来越挑剔。所以在城里开服装店虽然赚了点钱,但是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掌握很多技巧上的东西”。汤海江一边听汤小慧说,一边不住的点头说是,汤小慧接着说:“首先经商要先调整好本人的心态,不要想着这个是暴利的行业,也要有亏本的心理准备。不要以为找一家店铺搞个门面,就以为,哦,我现在是当老板了,我要挣大钱了,我要发大财了。现在的情况是有些人他虽然起的比公鸡早,睡的比狗晚,但由于市场竟争太激烈了,往往赚不到多少钱。你到时候有空的时候可以到其他的服装店里去转转看看,可能三个逛店的能有一个人买就不错了。大家都要货比三家,所以同样在一条街上开服装店,有的挣的是盆满钵溢,而有的亏的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姓什么了,这句话其实是有他一定的道理的。你看看旁边数过去第五间和第六间,原来是同一个老板两间店面打通在开店。在这条街上服装生意做的也算是比较大的,就因为经营不善而开不下去盘掉了。而刚盘进店面的是两个新店主,以前没有开过这种类型的店,还需要一点点的摸索积累经验,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位新店主说,原来的装修不敲掉了,大致的修补一下就可以了。而另一位新店主说要把原来店面的装修风格全部折掉后再重新设计过,不相信你过去瞧瞧”。汤小慧边说话边站立起来,领着汤海江到了数过去第五间门面。只见装修师傅抡起个大锤使劲的将原来的装修砸掉,并用钢钎插进破洞使劲的扳出来。汤小慧说:“这家店面要将原来的拆的一点都不乘,重新按照自己的风格装修”。而旁边的一间店面,是店主自己在修修补补的在小搞搞,没有请装修师傅,他笑着对汤小慧说:“开店的钱很多都是借的,能省一点也是好的”。汤小慧也礼貌性的对他回以微笑。
随后,汤小慧和汤海江又回到自己的店里坐下接着说:“开服装店首先要选好位址,去考察这个区域人员的消费水平、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有没有同类服装店铺,如果有的话,还要考查这些服装店的生意状况怎么样,并且调查客户层面的消费水平,到店里购买的是属于时尚型的还是实惠型的,这些在店铺定位的时侯就要根据客户的需求与爱好都考虑进去。另外你可能经常看到有些店铺门口挂着旺铺转让,门面转让之类的像大字报一样张贴在大门上。而你正好到处在寻找店铺房,你一眼看觉得这家门面不错,价钱也不贵,就猴急巴巴的把它盘下来,却不知道等盘下来之后开了一段时间的服装店后才发现生意清淡,根本无人上门,但已经迟了。这些,我们都是过来人,在这个附近就有好多家这样的店面,都是这种状况,到时候你可以去看看了解一下”,汤海江一边认真的听汤小慧讲话一边点头应声。
“还有就是地段问题,有时候,一些偏远小街小镇小弄堂里的店照样开的是风生水起,生意很好。还有一些曾经冷清的店铺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生意突然间好转起来,这就是要求在开店选址的时侯必须详细的对各种潜在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眼光要放的长远,这些都是是否能够开好一家店铺的重要前题,而我们开服装店更是如此。就像我的这个服装店,刚盘下来的时候价格也不贵,盘给我的那个老板在他开店的时候,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整天的唉声叹气,整天的抱怨生意不好,最后索性就盘给我了。而当我把这家店盘下来不久,不久之后,附近又新开出好几家这样的店,正所谓店多拢市,不久这里成为了服装一条街了,你说这生意能不好吗,你有空的时候可以去逛逛看看,在我们这个会计市区,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格局,横大路是五金一条街,东街是服装一条街,而西街又是饭店饭馆一条街,这些街道马路上的产业都是以店多拢市的模式形成的”。汤小慧边说边得意的笑着,为她自己当初正确的选择而感到高兴。
“店面的装修也是重中之重,正所谓:人靠衣妆,佛要金装,开服装店也是需要包装的。再好的衣服放在简易店面房里也卖不出高价钱,绝对不会有人会相信你这么一间包罗万象的杂货铺里买的是高档品牌货。所以要上档次,店面装修是关键,更是形象档次的展示。你刚才也看到了,旁边过去第五间,他盘下来之后觉的之前的那个装修不好,需要重新定位,重新装修,正在大张旗鼓的把原来的用大铁锤砸掉。而旁边第六间,他觉得之前的装修还行,盘下来之后只要修修补补就行了。这个等过几天两家店都装修好了,这个档次和定位就出来了”。
“另外的向新客户介绍产品,这可就是真本事的体现了。比如顾客走进店铺,你马上迎上去,过分的热情,可能会引起顾客的反感。而有时又坐在躺椅上,或跷着个二郎腿,爱理不睬的,那这个顾客就会随便走走看看之后,一会儿就走到旁边的店铺里去了。而他也确实是来买衣服的,那这生意不就跑走了。所以如何的让把进店来看看逛逛的当场能掏钱买走你的衣服,并且之后还能成为你的老顾客,这不仅跟做生意的技巧是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要察眼观色,引导顾客跟着你的思路走。并且有空的时候还要不断的去探索和改进,使新顾客慢慢的成为老顾客。跟你讲了这么多,现在你应该知道想开一家服装店需要知道哪些东西了吧。可能我开店的天天在这里已经背的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而你听了这么多,估计能有一半记住已经是非常的不错了”。边说话边笑着继续说:“但不管怎样,当你知道了这些知识之后,在要如何的开好服装店,并在之后经营的时候肯定会考虑的更加细致,这样成功的概率就会更大。当然除了我刚才说的这些,还有更多的技巧,需要你在经营的时候自己去慢慢的摸索总结。经验是一点点的积累的,相信凭着你的精明到时候一定不会比我差的”。
汤海江在听了汤小慧的这番高谈阔论,坐在板凳上是惊的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真的没想到,开个服装店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的门道。好长一段时间才缓过神来。想想就自己的这点能耐,估计是干不了这么复杂的营生。本来是想打退堂鼓,但想到汤小慧竟然通过了开服装店挣到了钱,并且还用这些钱在家乡盖起了新房。再想想自己家里那间东倒西歪的青砖土瓦房,一到下雨天就在屋里用锅盆桶勺的将从瓦片缝里漏下来的雨水接个不停的叮当响。所以最后汤海江咬咬牙:干。汤海江当场问汤小慧,那这些衣服你是从哪里进来的。毕竟是老邻居,汤小慧也不隐瞒,就跟汤海江说:“是在省城的红太阳服装城进的货”。并告诉他如果真的想做服装生意,可以在省城服装市场的外面大门口的小店里买一本关于如何开好服装店的书先看一下,书中不但详细的例举了如何选址,进货,和供货商搞好合作,还介绍了如何与客户交谈,促成销售等技巧。了解了汤小慧的所有信息后,汤海江回去了,心里盘算着如何到省城去考察一下。
考虑到自己开汽车修理店赚的那些钱已经存到银行里啦,口袋里也没有多少零钱。并且去一趟省城,到底有没有收获还不一定,极有可能是一次亏本的买卖。所以这时候汤海江又想到了他表哥诸伟明的那100元钱。心想只要把表哥的那100元钱搞过来,就是没有什么收获,那用掉的也是表哥的钱。
几天后,汤海江按照第一次到诸伟明单位时,单位同事告诉他诸伟明的上下班作息时间算了一下。确定今天是诸伟明上班的时间。汤海江还是按照第一次去诸伟明单位时穿的那套休闲装穿在身上,就骑着个自行车,到诸伟明上班的单位去了。到了单位里,在同事的指引下,汤海江一找就找到了诸伟明。说明来意,直接了当的说:“哥哥,这些天我手头紧,你能不能借我100块钱用用?想到外地去考察一下,苦于现在口袋里没有钱,没有钱就买不了车票,就没有钱在外面吃住。诸伟明这时候才明白过来,原来那天卖苹果的100块本钱,汤海江他还惦记着。想想也是表兄弟,就从口袋里把钱掏出来借给了他。诸伟明从口袋里掏出的是两张一百元钱,汤海江是看在眼里的,心里想,我的天哪,居然有两张一百元,但话已经说出去了,这次是来借一百元的,一下子改口借两百元钱,估计诸伟明是一分钱都不借了,先把这一百元钱拿走,乘下的这一百元钱以后想办法再来搞走,所以汤海江二话都不说,直接拿着这100块钱,屁颠屁颠地高兴地走了。回到家的汤海江,心里老惦记着表哥诸伟明口袋里的另外一百元钱,但想想自己刚刚去向他借过钱,总不可能马上再向他去借,当天晚上,汤海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心里想着怎么样再把表哥诸伟明的另一百块钱去搞过来。但确实是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法子,最后竟然把诸国明口袋里还有一百元钱这个信息以让第三个姐姐汤漫为他洗衣服的代价告诉了汤漫。只见汤海江走到汤漫身边,说:“姐姐,告诉你一个信息,你想不想听”。汤漫问:“什么信息啊,搞得神秘兮兮的”。汤海江就把他跟诸伟明如何的去贩卖苹果甘蔗,之后又向他借钱的事告诉了汤漫。并且问汤漫:“想不想再去把诸伟明口袋里的那一百元钱搞过来”。汤漫笑着说:“想啊,可怎么去搞啊”。汤海江见汤漫这么心急,说:“这样吧,你先帮我把衣服都洗一下,我马上告诉你”。汤漫就把汤海江的衣服都洗干净凉晒了一下,汤海江才告诉汤漫,要用如何的办法才能把诸伟明的另外一百元钱给蒙出来。同时告诉汤漫的还有诸伟明那天上什么班,那天休息的信息。三天后,汤漫算了算,诸伟明这天正好上班,屁颠屁颠的到诸伟明上班的单位里去了。在单位同事的指引下,一找就找到了诸伟明。当汤漫开口向诸伟明借一百元钱的时候,诸伟明当场就说:“你弟弟汤海江前些天刚向我借了一百元钱,到现在还没还我呢,怎么你这么快又向我来借钱了”。汤漫被诸伟明说的当场哑口无言,只能是悻悻离去。而汤海江那天向表哥借去的这100块钱,从借去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也就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件事,更不用说还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