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自从做过鱼贩子之后,好些天,汤海江都待在家里,在家做做饭菜等家务活。有空的时候,也到外面去走走,了解一下其他的信息。有一天,他在村口的路边与其他的几位村民在闲聊。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骑着个三轮车,到了他们村口路边。三轮车上是水果,有苹果和橘子两种,橘子和苹果都是卖1.5元一斤。随着水果贩子的一声吆喝,村里的老人和小孩出来买走了不少的水果。汤海江突然灵机一动,反正现在也是没事可做,这次要不做一下水果生意,不知会怎么样。所以他开始谋划做水果生意的一些准备。
首先,他到城西水果批发市场里去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况。城西水果批发交易市场地处会计市区城西门外北唐村,这是一家由北唐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办的交易市场。是在城西外大马路边上一块几十亩大的农田里用三角铁架玻璃钢棚搭建起来的简易交易市场。水果批发市场交通方便,市场北边是一条大马路,每天从早上五点就开始营业,一直到傍晚八点左右关门。市场内的商贩一般会在傍晚八点之后将从外地运来的各种高档水果如菠萝,蜜柚,芦柑,苹果,鸭梨,水密桃,龙眼,桂圆,樱桃等新鲜水果和红枣,干荔枝,松子仁,核桃,板栗,腰果等干果一箱一箱的从大马路旁边停放的大货车上卸下来,或者从附近居民家租用的民房仓库里用脚蹬三轮车一车一车的拉来。做甘蔗生意的也会从市场外边用手拉车将存放在场外的甘蔗一车一车的拉进市场里。将这些产品运进市场并在各自的摊位上摆放整齐,等待第二天早上市场开门时售卖。
汤海江第二天早上五点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城西水果批发市场。此时的水果批发市场,已经是灯火通明,但顾客还不是很多,但各个摊位上的摊主已经是各就各位,进入了营业状态。
水果批发市场分为新鲜水果批发区,干货批发区和零售区三块区域。汤海江首先走进零售区,零售区在市场大门口,有十来家摊位。每家摊位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干果,新鲜水果和甘蔗,并兼营水果刀和水果刨等工具,经营范围比较广。来来往往的客户有的称一斤苹果或一两只鸭梨,有的买几只香蕉或芦柑,甚至买几两干果的都有,零售摊位的摊主有时候会吆喝一下,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考察了零售区以后,汤海江又来到了新鲜水果批发区,新鲜水果批发区在市场的中间,摊位数量最多,有五六十家之多。新鲜水果批发区里摆放的产品是菠萝,蜜柚,芦柑,苹果,鸭梨,水密桃,龙眼,桂圆,樱桃等。新鲜水果批区里的货,有的是用竹编箩筐一筐筐装着的散货。有的是用纸箱包装好的,而且还有品牌厂名。用箩筐装的散货,是需要通过地磅称一下的,而用纸箱包装的货,是按照一箱多少钱卖的,不用称的,小贩子们有的拉着小三轮车,有的推着小板车,一般装满车就算进完货了,然后拉走到外面去叫卖,也有精打细算的市民到市场里整箱的买回去吃,省点钱。批发摊位前的批发商一般坐在摊位前等候生意,不用怎么去吆喝,一大半都是老客户。
汤海江就跟在这些人的后面,看他们如何地跟批发商交谈,还价格。在一家卖散装苹果的摊位前,只见一位推着小三轮车的小贩停了下来,问老板:“苹果今天拿拿什么价格”。批发商说:“今天苹果拿拿的话是一元二毛钱一公斤,一竹筐是五十公斤”。小贩说:“老板,我今天要拿两筐,价格再下去一点吧”。批发商很爽快的回答说:“好,反正是老客户,给你一元一公斤”。就这样,价格谈成之后,批发商先将两竹筐苹果放在地磅秤上过了一下,斤两是足的,随后搬上小贩拉来的小三轮车,并开具一张三联收款付款单,请小贩先去市场收款室付钱,他帮小贩看住小三轮车和车里的苹果。等小贩付款回来,将一联收款室敲了付款讫的的单子交给批发商后,并和批发商说:“老板再见”。批发商很客气的回答:“再见”。这小贩进货的程序就完成了。然后拉着车里的苹果到路上去叫卖了。随后汤海江又来到了干货批发区,干货批发区在市场的最里面,每个摊位上摆放的都是些红枣,干荔枝,松子仁,核桃,板栗,腰果等,顾客主要来自一些比较节约,精打细算的巿民,有个来批个一箱,有的三五成群来批点,然后买回去大家再分一下,能省下不少钱。随后汤海江又到了好几个水果摊位前去看了看,考察了一遍,认为对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况基本上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所以他就回去了。
因为汤海江已经把开汽车修理店挣到的钱都存到了银行里,他不想把已经赚到的钱再拿出来。同时,他想到了做任何生意都会有亏本的风险,所以他开始寻思让谁来出这个做水果生意的本钱,这样就把水果烂掉等潜在风险转嫁到别人的身上了。所以他想到了他的表哥诸伟明。
那是1993年的一天,汤海江找到诸伟明说:“哥哥,我现在工作也没有,年纪也是一天天的大起来,真是急死人啦。想来想去还是做点小生意,只是没有本钱,不知怎么办好”。看看,到现在汤海江还是不肯把自己开汽车修理店赚到钱的事说出来。诸伟明说:“那怎么办”。汤海江说:“我今天来找你,想请你帮帮我”。诸伟明说:“我能帮到你什么忙”。汤海江说:“帮的上的,帮的上的,我现在想做水果生意,但苦于没有本钱,今天来想请你借我点钱做本钱”。诸伟明当时还以为要多少钱,对汤海江说:“我那里拿的出那么多钱,给点钱让你去买点吃的倒还拿的出,做生意要大笔的钱那里拿的出啊”。汤海江说:“哥哥,你现在最多能拿的出多少钱”。诸伟明说:“我现在口袋里只有一百多块钱”。汤海江说:“一百多块钱够了”。诸伟明不相信,问他怎么操作。汤海江说:“做苹果生意,首先到水果批发市场去买两百斤苹果,那里的苹果批发价是五毛钱一斤。然后把差的和好的挑出来,放在三轮车上面,蹬着这个三轮车沿街到处去叫卖,一般零售能卖一块多钱一斤,只是希望你再帮我一下,和我一起去叫卖”。诸伟明说:“这倒没问题,后天是星期六,刚好休息,我和你一起去,那你的三轮车呢”,汤海江说:“我家里就有一辆”。
星期六的早上,诸伟明按照和汤海江约定的时间一大早骑着个自行车,来到水果批发市场门口。在这个时候,汤海江也到了,两人直接走到苹果摊位问老板:“老板,苹果今天拿拿什么价格”。批发商说:“今天苹果拿拿的话是一元二毛钱一公斤,一竹筐是五十公斤”。汤海江说:“老板,我是想做苹果生意,今天是先来试试的,先拿个两筐试试,如果试的好,以后经常到你这儿来进货,这苹果的价格能不能再下去一点”。批发商很爽快的回答说:“好,反正试的好,以后经常来进货,就是老客户了,我这个人最喜欢做老客户生意了,给你再去二毛一公斤,算你一元一公斤”。汤海江当场就表示:“老板,你够意思,下次我一定还到你这儿来进货”。就这样,价格谈成之后,批发商先将两竹筐苹果放在地磅秤上过了一下,斤两是足的。随后搬上汤海江拉来的小三轮车,并开具一张三联收款付款单,请汤海江先去市场收款室付钱,批发商帮他看住小三轮车和车里的苹果。等汤海江付款回来,将一联收款室敲了付款讫的的单子交给批发商后,并和批发商说:“老板再见”。批发商很客气的回答:“再见”。这进货的程序就完成了。汤海江和诸伟明就拉着小三轮车出了市场大门,在大门外面,汤海江教诸伟明如何的按照好的一堆,差的一堆给他挑出来。好的一堆,可以买1块5毛钱一斤,差的一堆,可以买一块钱一斤。等按照好的差的两堆分好,诸伟明和汤海江蹬着个三轮车就沿街去叫卖了。过来的时候,诸伟明是骑着个26寸的一辆自行车。在路上,两人轮换着骑自行车和蹬三轮车。由汤海江到处吆喝:“苹果要不要了?这么好的苹果,新鲜的苹果,刚摘下来的苹果,便宜啦,大放血大削价啦”。一路上大声吆喝到处卖,倒也卖掉不少。到了一个村子门口,汤海江说:“我们就在这个村子门口停一会,可能会卖掉点”。
三轮车在村口一停,经过汤海江一阵吆喝,顿时引来了老老小小好多人。加上汤海江的嘴巴甜,年纪大的叫他们爷爷奶奶,小的叫他们小弟弟,女人叫她们阿姨大姐,男人叫他们大哥大叔。大家你一个,我两个,你一斤我两斤,一下子就卖掉了二十来斤。大约停了一个小时左右,汤海江说:“差不多啦,我们再到其他地方去卖卖看。所以两人又骑着三轮车到处去吆喝。在一路叫卖吆喝的路上,汤海江在路上看到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骑着大三轮车,上面整整齐齐的码放着一整车甘蔗,每捆甘蔗十支,只见中年男人边骑车边吆喝:“甘蔗要不要,上好的甘蔗,这么甜的甘蔗,大优惠”。吆喝声招来一位中年妇女,妇女问:“喂,这甘蔗多少钱一捆啊”。中年男子说:“大姐,这甘蔗十二元钱一捆,今天的这批甘蔗吃起来非常的甜,是从南方地区进来的。不像以前的是本地甘蔗,不信,你买回去吃过就知道了”。妇女装作很内行的样子,不懂装懂的说:“我看看就知道了,我对甘蔗最内行了,但你这个价格是贵了点,便宜点吧”。中年男人顿时装出一脸的苦相,说:“大姐啊,这一捆甘蔗十二元钱真的是不来贵你的。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像以前的本地甘蔗,现在就是白给我做这个生意我都不想做,你看看,这么热的天,这一车甘蔗,我卖完了也挣不了多少钱”。妇女就是一口咬定要还价,最后卖甘蔗的说:“最低十一块一捆,要的话就买一捆给你,不要的话我就要走了”。最终以十一块钱一捆成交,妇女将整三轮车的甘蔗翻了个遍,挑选了一捆称心如意的甘蔗并付了钱,高高兴兴的背着甘蔗走了。卖甘蔗的随后就骑着三轮车又沿街吆喝着叫卖去了。汤海江看在眼里,心里也留了个心眼,当天傍晚吃过晚饭后他特意的去水果批发市场了解了一下,这种甘蔗如果十捆以上批发的话是8元钱一捆。随后,汤海江和诸伟明拉着小三轮车继续一路吆喝着叫卖。在路上,汤海江和诸伟明说:“经过这么多顾客的挑选,苹果好的烂的又混到一起了,我们再给他挑选分类一下”。所以两人又把苹果挑选分类了一下。这次分成三类。挑出来好的还是买1块5毛钱一斤,中档的买1块钱一斤,差的卖八毛钱一斤。随后,通过汤海江使劲的吆喝,苹果又卖出去了不少。大约中午12点,汤海江说:“中午了,我看大家都去吃饭了,也没多少人来买了,我们也去找个快餐店去吃点饭吧”。
两人就在不远处把车子停在路边,到路旁边的快餐店里去买了两份盒饭,拿出来坐在三轮车边上的石凳子上吃。边吃边谈,汤海江对诸伟明说:“这几年我做了很多生意,都没有做好,记得在这上一次,我去水产批发市场买了几条鱼,拿到路边的马路市场里去卖掉,早上3:30起床,骑着自行车,带着水桶脸盆和称,就到批发市场去了。进好货然后出来骑自行车大约半个小时后在路边的马路市场上摆摊,当时进货的时候买了十条鱼,从早上的早市到傍晚的晚市,卖掉了8条鱼,还有两条死掉啦,卖不掉了,总共才挣了十来块钱。这是忙活了一天的利润,把没卖掉死鱼的鱼鳞刮掉洗干净,正好拿回家去有鱼吃。后来我换了种模式,但还是不行,但经验是一点点的试出来的,所以我对今后的人生是充满了信心的”,说完很自信的笑了笑,盒饭在两个人边吃边谈中吃了个精光。吃完饭后汤海江说:“我们再到其他地方去卖吧”。说完两人骑着三轮车又去沿途吆喝了。到了下午4点。汤海江说:“今天卖的差不多啦。没卖掉多来的拉回家去吧”。诸伟明说:“好的”。两人就把多来还没有卖掉的苹果拉到了汤海江的家里。清点了一下苹果,还有将近50市斤。再盘点了一下到帐的钱,早已还本。汤海江说:“哥哥,这做苹果生意,实在是太累了,没生意吧,骑着个三轮车到处跑。有点生意吧,老的少的都会来翻一遍挑选一遍,太阳一晒,又怕烂掉。我看明天苹果生意不要做了,我们做甘蔗生意试试,等一会我去批发市场了解一下甘蔗的行情”。诸伟明说:“那也行,要不这样,这100块钱的进货本钱是我拿出的,我把100块钱的本钱先拿走,等明天甘蔗进货时我再拿出来。今天挣到的钱,多出来其余的钱都给你,还有卖不掉的苹果,就放在你这里,你给旁边的邻居分掉吃算啦”。说完诸伟明拿了刚开始投入的100块本钱,骑着自行车回家了。其实,诸伟明想看看,汤海江到底能折腾出个什么来。正好,明天在单位里还是休息,跟着汤海江再去体验一下甘蔗的买卖也好。当天傍晚,汤海江吃过晚饭后,骑着自行车去水果批发市场了解了一下甘蔗的行情。甘蔗铺老板正一车车的将场外的甘蔗往市场摊位上拉,汤海江问:“老板,我是做甘蔗零售生意的,你这甘蔗拿拿怎么价”。老板说:“买一捆的话是十元,如果大批量的十捆以上拿的话是9元钱一捆”。汤海江说:“老板,我是存心和你做生意的,我三轮车拉着沿街去叫买,也才卖了个9元一捆,总要让我挣一点的吧”。甘蔗摊老板说:“那就8元一捆吧,但要大批量的,十捆以上的量”。汤海江说:“好的,到时候我就到你这儿进货”,说完,就高兴的骑着自行车回家去了。星期天的早上,诸伟明还是像昨天一样按照和汤海江约定的时间一大早骑着个自行车,来到水果批发市场门口。而汤海江因为今天要拉的是甘蔗,比较长,特意和他姐夫换了一辆大三轮车骑过来。两人在门口碰面后,直接走到了甘蔗铺前面。汤海江对老板说:“老板,昨天我和你说好了,要进货,那就先拿个十捆甘蔗吧”。老板说:“好的”,就按照昨晚汤海江和老板说的的价格,8元一捆甘蔗,搬上了汤海江拉来的三轮车。并开具一张三联收款付款单,让汤海江先去市场收款室付钱,甘蔗摊老板帮他看住三轮车和车里的甘蔗。等汤海江付款回来,将一联收款室敲了付款讫的单子交给老板后,并和老板板说:“老板再见”。批发商很客气的回答:“再见”。这进货的程序就完成了,汤海江和诸伟明就拉着三轮车出了市场大门。汤海江和诸伟明学着昨天在路上看到的中年男人那样,边骑车边使劲吆喝:“甘蔗要不要,上好的甘蔗,这么甜的甘蔗,大优惠”。吆喝声虽然很响亮,而且很有节奏感,但无奈都是急急忙忙的过路人,不见有停下来的人。汤海江对诸伟明说:“哥哥,我看卖甘蔗和苹果不同,苹果路过的人买个一两斤或几个,随身就能带上或拎着走。而卖整捆的甘蔗不一样,买了就得有地方放,我看,我们找个村子或居民区,这样估计会有生意”。诸伟明说好的,两个人就一人骑三轮车,一人骑自行车到了一个村口开始吆喝:“甘蔗到了,上好的甘蔗,这么甜的甘蔗,大优惠,快来买哦”。吆喝声还真的招来一群村民,一位妇女问:“这甘蔗多少钱一捆啊”。汤海江说:“大嫂,这甘蔗十二元钱一捆,今天的这批甘蔗吃起来非常的甜,是从南方地区进来的,不像以前的是本地甘蔗,不信,你买回去吃过就知道了”。汤海江学着昨天卖甘蔗的男子的样子说。妇女装作很懂的样子说:“我看这甘蔗是不错,但你这个价格是贵了点,便宜点吧”。汤海江说:“大姐啊,这一捆甘蔗十二元钱真的是不来贵你的,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像以前的本地甘蔗,现在就是白给我做这个生意我都不想做,你看看,这么热的天,这一车甘蔗,我卖完了也挣不了多少钱”。妇女就是一口咬定要还价,看看实在是没办法,汤海江说:“那就十一块一捆,要的话就买一捆给你,不要的话我就要走了”。妇女说:“十一元一捆不要,十元一捆要的,多一分钱都不要”最终这笔生意没有成交。在这个村子里也没有卖掉一捆甘蔗,汤海江和诸伟明只能到其他人多的地方再去吆喝一下。辛辛苦苦的拉了十捆甘蔗,一上午竟然没有卖出一捆。到中午了,两人又买了两份盒饭吃吃。汤海江对诸伟明说:“哥哥,我看这甘蔗可能真的只值十元一捆,要不,下午有人来买的话,十元一捆也卖掉算了”。诸伟明说:“好的”。两人吃好盒饭后继续骑着三轮车吆喝叫卖,终于在临近傍晚的时候共卖掉了九捆甘蔗,乘下的一捆因为客户挑三拣四的,这捆给补一根,那捆买走客户说要添加一根,其实只乘下半捆甘蔗了。汤海江算了一下帐,进了十捆甘蔗,成本80元,卖掉九捆,进账90元,买了两份五元的盒饭吃吃,正好平帐,乘下的半捆甘蔗就是利润。想想起早摸黑,挣到的半捆甘蔗最多也就值个五元钱,汤海江又对贩卖甘蔗失去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