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当明确了这次的创业方向是做水产生意后,汤海江开始了前期的筹建准备工作。首先他通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了以卖乌鱼的这种模式作为这次创业的首选。汤海江在家里找出了他家原来两只挑水用的白铁皮水桶和一根杆秤,还有一只他洗脸用的脸盆。再从以前猪棚拆掉时拿回来的一扇破窗户上,拆下了几根十二毫米直径的圆铁条。并把圆铁条按照自行车后架和白铁皮水桶的尺寸用钢锯条锯了一下。然后把圆铁条用破布条绳子包扎了一下放在水桶中挂在自行车把手上,骑着出门了。自行车骑到了他原来在五金厂一起工作的同事伟强那里,汤海江听以前的同事说起过,伟强自从五金厂关闭散伙后,自己开了一家五金修理店。两个人见面首先客套了一下,伟强笑嘻嘻的说:“汤兄现在那里发财啊”。汤海江说:“伟强老板不要取笑我了,我现在在讨饭,那来什么发财”。两个各自谈了自五金厂分别后自己的情况。随后汤海江就用伟强五金店里的电焊机自己按照水桶挂在自行车后架上两边的尺寸用圆铁条焊了个铁架子。并将水桶放在自行车后架上的铁架子两边,骑着自行车回家啦。回到家里后,汤海江首先考虑的是做水产生意存在的风险,主要是鱼到时候卖不掉死了怎么办。按照汤海江的性格,他有风险的事是不做的,就是一定要做,也得把风险全部转嫁出去。所以他经过反复的思考,想到了他小时候的小伙伴汤勇。因为汤海江知道,汤勇前段时间在学泥水匠。本来学泥水匠对一些农村小青年来说,是不错的选择。但问题是当时的泥水匠很多都是露天作业,太阳猛的时候晒的像个烤地瓜,下雨天淋的像落汤鸡,干了没几天就不想干了。这不,最近这些天老是呆在家里。想到这里,汤海江就到汤勇家里去了。到了汤勇家里,汤海江先跟汤勇客套了一下,而汤勇这些天也正因为找不到工作,也正在为今后倒底还有什么工作能不能轮的到他干而烦恼,这正中汤海江的下怀。汤海江告诉汤勇他有一个很好的项目,做卖鱼的生意,本钱也不是很多,一百元钱就够啦。汤勇听了很高兴的说:“那我们马上干吧”。汤海江这时候故意面露难色的说:“本来这点钱是不成问题的,主要是这几天手头有点紧”。汤海江并没有跟汤勇说,他开汽车修理店的时候赚了七八千块钱。还没等汤海江说完,汤勇说:“没事,没事,不就是一百元钱吗,我这儿正好还有一百元钱,我先填一下。等生意做成挣到了钱,先还给我的就行啦”。钱的事情当场解决啦,并且两人说好,明天凌晨两点半起床,三点钟出发,去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货。
当天晚上,汤海江吃过晚饭后把明天要用的工具等全部准备好,挂在自行车上。定好闹钟,早早的睡觉了。等睡到闹钟定好的时间,闹钟的铃声把他吵醒。汤海江快速的起床,并穿好衣服,洗了一下脸,将昨天吃剩下的冷饭用昨晚烧好的热开水冲泡。这样吃了一下,早饭算是吃好了。汤海江就推着自行车到汤勇家里去了,而汤勇此时正在吃水泡饭。等汤勇吃好饭,并带上进货的一百元钱,两个人就各自骑着个自行车,到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货去了。在路上,两人边骑车边说话,汤海江向汤勇介绍了做鱼贩子必须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汤勇很认真的听汤海江说话,不时的点头说:“嗯嗯,知道啦,知道啦”。一会儿,两人就到了建昌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将自行车停放在市场门口。因为这次做生意汤海江采用的是前天来考察看到那位做乌鱼生意的小贩子的模式,所以他们像那位做乌鱼生意的小贩子一样。拎着个水桶,直接来到了鲜活区卖乌鱼的批发商那里。汤海江问乌鱼摊位的批发商:“老板,今天乌鱼拿拿什么价格”。批发商还是像前天汤海江看到的一样说:“九元钱一公斤”。汤海江学着前天的那个小贩一样的说:“老板,能不能再去一点”。批发商说:“那就八元一公斤吧,不能再去了,今天乌鱼我们拿拿也贵“。汤海江说:“好的”,就蹲下身去挑了十条乌鱼。批发商将乌鱼放在地磅称上的塑料筐里称了一下说:“去皮净重7.5公斤,收取60元”。说完批发商就帮汤海江把乌鱼倒入他们自己带来的水桶中,并给桶里的乌鱼加上水和冰块。等汤勇付完货款后两个人拎着水桶就走到了批发市场门口,将水桶放在汤海江的自行车后面自己制作的铁架子上。并把乌鱼拿出一半,放在自行车后铁架子上的另一只桶里,并将两只水桶的水用勺子搞的一样满,盖上网罩,用绳子捆紧绑好,然后锁开自行车骑上就走啦。
大约骑了30来分钟,到了离汤海江家大约一公里路远的集镇马路市场上。汤海江将乌鱼从水桶里拿出两条,放在带来的脸盆里,其余的8条还留在自行车上的那两只水桶里。然后拿着脸盆里的那两条乌鱼,两人就到处兜售起来了:“来,过来看看,我自己河里捕捞上来正宗野生的乌鱼”。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走过来看了看,吃不准这是不是野生乌鱼。汤海江就不失时机的教她如何的识别野生的和养殖的乌鱼区别在那里:“大姐,你看着,我教你如何的识别野生的和养殖的乌鱼有什么区别。你先看看,这野生乌鱼它的体型比养殖的要长,因为它要靠敏捷的身躯迅速的追赶其它的鱼类。只有捕捉到了其它的生物,它才不会饿肚子。而养殖的就和动物园里的其他动物一样,一日三餐,定时的给它吃,所以是吃的心宽体胖。这体型就比野生的要短,而颜色也不一换,野生的乌鱼长的是乌黑发亮,肚皮发黄,而养殖的长的是肚皮发白,圆头圆脑。从外表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条野生的还是养殖的乌鱼”。而这位妇女虽然汤海江用心的教她,但她警惕性很高,生怕上当了,买到的是一条养殖的冒充野生的乌鱼。最后还是非常吃不准的边摇摇头,边走掉了。这一单生意没做成,汤海江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物色新的目标。又一个中年妇女拎着菜篮子从汤海江身边走过,这种年龄段,汤海江也觉得倒底叫他们什么好,叫她大妈吧,可能对方会觉得在说她老,叫他大姐吧,可能会觉得一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这么叫她,在调侃她。一时想不出怎么称呼,索性就来个:“喂,买一条野生乌鱼吧,按条算,二十元一条,我自己河里捕捉上来的”。这位中年妇女被汤海江这么一招呼,也就停了下来,打量着脸盆里的乌鱼。问汤海江:“这真的是河里捕捉上来的野生乌鱼”。边问边疑惑的用眼睛盯着并打量着汤海江,想要从汤海江的眼神和表情中看出他是不是在说谎。汤海江是见过世面的人,那里在乎这位中年妇女这种眼神看他。非常理直气壮的说:“是我自己从河里捕捉上来的野生乌鱼,看我这么老实的人,是像是说谎的人吗”。中年妇女说:“我看不像是野生的,以前我老家在农村,也见过不少河里的野生乌鱼”。汤海江马上说:“不就是一条乌鱼吗,为了一条乌鱼来说一次谎你说值吗。想想我家三代渔民,都在河里以捕捞为生,今天被你说这不是一条正宗的野生乌鱼,我倒还是头一次听到”。汤海江信誓旦旦,理直气壮的回答中年妇女的话。中年妇女就是吃不准这是不是野生的,所以不敢买,就走开了。汤海江端着脸盆又吆喝起来了:“河里捕捉来的野生乌鱼,,正宗的野生乌鱼,按条算,二十元一条”。虽然使劲的吆喝,但都是看的多,最后都不买,看了又走开了。野生乌鱼的行情并没有大批养殖乌鱼的生意好,汤海江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有这么几点。一是价格的问题,野生乌鱼正好是养殖乌鱼的两倍。还有一个原因是顾客都有这种心理,小贩自己说是河里捕捉上来的野生乌鱼,到底是不是真的心里也没数。又有几位顾客用手摸了摸脸盆里的乌鱼,有的似信非信的摇摇头,有的点点头,吃不准这是不是真的是野生的。随后都走开啦,去其他的摊位买菜了。一直等到上午7:30左右,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走过来问:“这乌鱼怎么卖”。汤海江和汤勇说:“这是自己河里捕捉上来的,野生的,不用称了,20元一条,按条算”。男子似信非信的说:“如何证明你这是正宗的的野生乌鱼”。汤海江马上鼓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大哥,你这话可就问对了,来来来,我今天就教你如何的识别野生的和养殖的乌鱼有什么区别。你先看看,这野生乌鱼它的体型就是比养殖的要长,因为它要靠敏捷的身躯迅速的追赶其它的鱼类。只有捕捉到了其它的鱼类,它才不会饿肚子。而养殖的就和动物园里的其他动物一样,一日三餐,定时的给它吃,不用自己劳动,所以是吃的心宽体胖。还有这体型就比野生的要短,肚子也要比野生的要大,而颜色也不一样。野生的乌鱼长的是乌黑发亮,肚皮发黄。而养殖的长的是肚皮发白,圆头圆脑。从外表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条野生的还是养殖的乌鱼,而且你买回去吃过就知道了,这野生的乌鱼烧好后,味道是非常的鲜美,而养殖的口感就差远了”。这位男子被汤海江这伶牙俐齿的口才说的相信了,说:“能不能再便宜点”。汤海江和汤勇同时说:“不能再便宜了,20元一条已经是最低了”。那男子也不再说什么话啦,口袋里掏他出20元钱,把脸盆里的乌鱼买走了一条。边付钱边说他母亲刚动过手术,需要让她吃的好一点,让她补补。这会儿看到有野生的乌鱼,那是最好不过了。随手拿了只塑料袋装乌鱼,就到其他的摊位去买菜啦。不一会儿,那位男子买好其他菜返回过来。正好看见汤海江和汤勇两人从自行车上的桶里,再拿出一条乌鱼。才知道刚才买的乌鱼不是野生的,被他两人给骗了。就和汤海江和汤勇大吵了一场,并且坚决要退货,不退货就要把他们两个人扭送到派出所去。汤海江那里肯退钱,到嘴里的肥肉岂肯让他再跑掉。说:“谁说我卖的乌鱼不是野生的,你有什么证据”。这位男子就当着在现场所有人指着他自行车上桶里的乌鱼对大家说:“大家看看,开始我以为他们总共只有两条乌鱼,想想,就拿着一两条的鱼来卖,那肯定是渔民们自己从河里捕捞上来的。我总以为如果是鱼贩子,那肯定是有很多大批量的鱼在卖,没想到,现在的鱼贩子这么狡猾,竟然将大批的鱼藏起来,一条一条的拿出来冒充野生的欺骗消费者。你们说,这种行为可恶不可恶,要不要把他们抓到派出所去”。旁边众人也跟着起哄:“太可恶了,骗子,退钱”。在现场,汤勇还真的有点怕了,但汤海江见过世面,就是不一样。他对着现场的大伙说:“我卖给这位师傅的就是我自已从河里捕捞上来的野生乌鱼。只不过我的两条野生乌鱼卖完了,正好碰到熟人,就跟他说了两句话。他是做乌鱼生意的,没想到这位师傅把我们当成了一伙的,产生了误会,以为我卖的不是野生的乌鱼,就这样大吵起来”。旁边的人听汤海江这样解释,有的就相信了他,也有几个人半信半疑,说:“既然这样,索性把钱退给他算了,省的他这样大吵大闹,反正你说你这个是正宗的野生乌鱼,到时候也能卖的掉的”。汤海江想,就这样的折腾下去,这生意没法做了,到时候一旦事情闹大了,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就非常不情愿地把二十元钱退给了那位男子,收回了卖出的乌鱼。经过这么一档子事折腾,已经到了上午8点多了。早市也快结束了。
两个人起了个大早,忙了一早上,竟然连一条乌鱼都没有卖掉。汤海江到底曾经是个街头棒槌,世面经历的多。知道再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到时候鱼死掉了,连本都捞不回来。就跟汤勇说:“这乌鱼就不要再当野生的卖啦,人家卖多少,我们也卖多少。到时候卖不掉鱼死掉了,连本都赔光了”。汤勇想想也是,就按照旁边摊位上的模式,卖八元钱一市斤。总算在上午给卖掉了三条乌鱼,还剩七条拿回家养着。两个人商定,下午3:30再拿出来卖,就这样两人回去了。到了下午3:30,两人又从家里出来,将乌鱼放在马路市场上卖。经过几次来回的奔波,乌鱼死掉了两条,汤海江马上拿出随身挂在钥匙扣上的水果刀把乌鱼开膛破肚了一下,挖掉里面的鱼肠鱼腮,这样就能保持新鲜。
正当汤海江和汤勇为钱倒还没挣到,鱼却死了两条而心中不高兴,旁边有两个蔬菜摊的摊主竟然为价格的事发生争吵,继而发生肢体冲突而大打出手。旁边路过的人看不下去,打电话报警,请求民警帮助。接到报警后,派出所民警迅速出警。经现场调查了解到,两名蔬菜摊的摊主售卖的是同一个品种,都是青菜,质量也不相上下,但售价不同。其中一方售价低于另一方,两人在售卖的过程中发生了争论继而发生肢体冲突而大打出手。了解情况后,民警本着从源头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目的,耐心与双方进行沟通协调。从常理人情、法律等多角度摆事实、讲方法,积极化解双方矛盾纠纷。经民警耐心细致的工作,双方最终达成和解,使俩位蔬菜摊的摊主各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各自向对方道歉。
在两位蔬菜摊主的冲突打斗和民警的现场调解过程中,大约到了傍晚天暗下来之前,汤海江和汤刚他们的另外五条乌鱼终于也是卖出去了。这次贩鱼去掉成本60元,他们挣了三十多块钱。海海江对汤勇说:“我们先把挣到的钱每人分十元钱,乘下的十元钱我们去买点烧鱼的佐料和酒,回去我们喝点酒”。汤刚说:“好的”,随后俩人在回家的路上把钱分掉了,每人分了十元钱,汤刚同时收回60元成本。另外的那点钱去买了一瓶酒和一包佐料,连同两条杀好的乌鱼拿到汤勇家里。到了汤勇家里,汤海江说这鱼他来烧,因为汤海江在职校的烹饪班里学到过三脚猫厨艺,平时又在家里和亲朋好友之间展示厨艺,所以这两条乌鱼由他来烧制,也是理所当然。一会儿,一大盆乌鱼咸菜汤烧好了,汤海江和汤勇就一人一碗酒开喝。边喝酒边说话,汤刚说:“海江,我想这次我们两个人贩鱼,起了个大早,而且冒着鱼死掉赔本的风险,才挣了这么点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汤海江说:“是啊,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我总觉得我们这次贩鱼,可能是这种模式不对,要不我们换个模式吧”。汤勇想想也对,并且这次虽然钱挣的不多,但总归是有点利润的,所以两人想到了一起去了。汤海江说:“阿勇,要不我们这样,你说好不好,这次我们贩卖乌鱼,开始是当野生乌鱼卖的,但现在的顾客精的很,对是不是野生的乌鱼抱有一定的怀疑。并且后来我们及时的改变策略,将这批乌鱼吆喝叫卖的时候,既不说是野生的,也不说是养殖的,虽然是卖完了,但我总觉得,以拿着脸盆里的一两条乌鱼到处的去叫卖,是不是显的很小架子气了。所以我认为,这次我们去卖的时候,要放在三轮车上去卖,这样就会让顾客以为我们是专业做水产生意的,并有一定的信任感”。汤勇听了汤海江的话,认为他的话说的很有道理。说:“海江,就按照你说的做吧”。两人边喝酒边吃鱼肉,喝的也差不多了,桌子上的盆子里鱼肉也吃完了,就乘下了咸菜和汤了。两人各自盛了碗饭,将盆子里的鱼汤直接倒进饭碗里,唏里呼噜的吃好了饭。吃好饭后,汤勇就跟着汤海江到他家里,将两块木板放在小三轮车上,再将一只大洗脚盆放在木板上用绳子绑住固定住,用手推了推很牢固。汤海江笑着对汤勇说:“明天就把乌鱼放在这三轮车上的洗脚盆上,这样就显得大气了”,汤勇笑着表示认可。第二天一大早,汤海江骑三轮车,汤勇骑自行车到了水产品批发市场。直接来到了鲜活区卖乌鱼的摊位问老板:“老板,今天乌鱼拿拿什么价格”。批发商还是像昨天汤海江来的时候一样说:“九元钱一公斤”。汤海江说:“老板,能不能再去一点”。批发商说:“那就八元一公斤吧,不能再去了,今天乌鱼我们拿拿也贵“。汤海江说:“好的”,就蹲下身去挑了十条乌鱼。批发商将乌鱼放在地磅称上的塑料筐里称了一下说:“去皮净重8.5公斤,收取68元”。说完批发商就帮汤海江把乌鱼倒入他们自己带来的水桶中,并给桶里的乌鱼加上水和冰块。等汤勇付完货款后两个人拎着水桶就走到了批发市场门口,将水桶放在汤刚骑的自行车后面的铁架子上。并把乌鱼拿出一半,放在自行车后铁架子上的另一只桶里,并将两只水桶的水用勺子搞的一样满,盖上网罩,用绳子捆紧绑好。然后锁开自行车和三车轮车两人骑上就走,到了马路边的市场上,两人将乌鱼连冰带水全部倒入三轮车上的大盆子中去叫买了,虽然第二天来了个鸟铳换炮,动用了三轮车,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当天十条乌鱼并没有卖完,只卖掉了六条,乘下的四条乌鱼卖不掉拿回家养了一晚,死了一条,等第二天将其余的三条活的乌鱼卖掉,而死掉的一条乌鱼因为在水盆里泡了一夜,已经有点发臭,只能扔掉了。想想两个人忙活了两天,还早上起个大早,就挣了一点点钱,所以汤海江又没有信心了,贩卖乌鱼的这营生又不想再干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