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王小兵将空压机和电焊机拿到汤海江家以后。汤海江和王小兵说:“小兵啊,设备等东西基本上已经够了。这些天,我要去外面转一转,走一走,去考察一下,哪个地方开汽车修理店合适,等看好了,我马上来告诉你”。在将王小兵忽悠回去以后,当天晚上,汤海江用一辆小三轮车将空压机和电焊机等设备,趁着晚上夜色拉到了汽车修理店。同时带去的还有一张小方桌和煤气罐,煤气灶和米面油盐酱醋等一些生活用具等东西。汤海江准备做好打持久战长期的准备,以店为家,吃喝拉撒睡觉都在修理店里了。
一切准备就绪,母亲娄彩娥对汤海江说:“前些天,我去问了旁边的伟根嬷嬷(在农村里,一般尊称上了年纪的妇女是在她的丈夫的名字后面加嬷嬷两个字),想在修理店开业的时候,搞个开业仪式,请她给我们把把关,伟根嬷嬷见识比我们广。对这个比我内行,你说好不好”。汤海江说:“这样最好不过了”。第二天娄彩娥去请伟根嬷嬷了。伟根嬷嬷见娄彩娥亲自来请她,那可是受宠若惊。因为伟根嬷嬷知道,汤三九之前那可是村里的实权人物。而他的儿子汤海江的学习成绩也是那么的好,能够考上职校,在村里也算是人中之龙凤。今天娄彩娥能屈尊找上门亲自请她去把关,那有不去之理。不但去,而且还给娄彩娥出了很多关于如何搞好这次仪式的好主意。
经过一番忙碌,娄彩娥为了他儿子汤海江能够把修理店开的顺顺当当,财源广进而张罗的仪式前期准备工作就这样完成了。同时,汤海江为搞个隆重的开业仪式自己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他到附近的水果店,小店里去买了三样水果,分别是香蕉,桔子和苹果,还有两支蜡烛,一串鞭炮等物。第二天上午仪式在伟根嬷嬷的现场指导下开始了,汤海江把水果放在桌子上,点上蜡烛,口中念念有词,祈求各路财神保佑,让他财源广进,生意兴隆。并在修理店外点燃鞭炮,噼里啪啦的一通响过后,汽车修理店算是正式开业啦。
等开业仪式完成,汤海江在送走伟根嬷嬷之后,把东西收拾干净,拿了个小板凳,坐在修理店门口,一边吃着刚才举行仪式时用过的水果,一边等生意。一会儿汽车开过,尘土飞扬,他马上躲进房子里,把门关上,并从玻璃窗户往外望,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外面的一切动静。等汽车开过,灰尘少了,又打开门,走出去,坐在小板凳上等生意。这样周而复始的折腾了好几次,到上午10点左右,终于有一辆货运汽车开到他的修理店门口停了下来。原来是汽车开到他的修理店的地方轮胎被扎破了,正好到店里让汤海江来补一下轮胎。
因为这是汤海江开汽车修理店的第一票生意,所以他格外的用心。首先,他对轮胎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包括轮胎的表面,轮胎与轮辋接触面和车轮上栓螺丝螺母的地方,对表面的锈渍,渣子和泥污等进行了清理。清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补胎过程中,污物渣子对他本人的影响。避免脏物进入轮胎内部,减少轮胎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拆卸之前对螺栓和螺母的沟壑处涂抹了润滑油,以减少磨损,方便拆卸。因为他是第一天开修理店,很多专业工具都没有配齐。没有与该轮胎相匹配的转矩扳手,所以汽车驾驶员从车上拿下了他车上自备的转矩扳手供汤海江使用。他按照对角线的顺序,依次拆卸,留出3枚螺母的距离。因为按照对角线拆卸,可以有效地减少螺栓不规则的受力,降低零件的疲劳损失。
等这些环节都完成之后,汤海江将轮胎平放在地上。锁环一边向上安放,放出轮胎中的空气。等内胎的气放完之后再将气嘴推出,在轮胎和轮惘上做好配对的记号。将扁铁板插在轮缘环和轮胎之间,将轮胎的胎圈用脚踩住使劲压下,在形成的缝隙处插入扁铁板,使扁铁板的末端在轮缘环中,而轴头顶靠在直扁铁板上。并且按照一面将轮胎圈压下,一面沿轮胎内钢圈移动直扁铁板和弯扁铁板,将锁环条从轮胎上取下。
将直扁铁板的末端插入锁环的槽口中,锁环自槽沟中压出,向上抬起锁环,将弯扁铁板支在轮缘环中,再将直扁铁板末端插入到锁环的下端,用手紧紧的抓着锁环,用直扁铁板将锁环自轮惘的沟槽中取出。
取出轮缘环,将车轮翻转过来,借力用扁铁板将轮胎侧面挖出,再将车轮竖起来,将轮胎侧面完全取出,然后用大铁锤沿钢圈沿使力锤打将轮惘从轮胎中完全打出。等做完这些事情,汤海江已经是一身臭汗。
休息了一会儿,就开始补轮胎啦。首先使用锉刀,把钉孔附近的橡胶表面磨掉。在打磨过的区域涂上热补胶水,并把热补胶片贴到胶水涂过的地方,用母指压紧一会儿。用他自制的电加热轮胎热补器,夹紧轮胎与刚贴上去的胶片加热大约5分钟左右,然后取下来,这轮胎就热补好了。然后按照拆卸的过程反相操作一遍将轮胎装配好,将气门嘴对准放入槽口内冲足气后,将轮胎装上汽车,这票生意就做成功了。汤海江在这票生意中收了驾驶员二十元钱。
等货车开走后,汤海江把一块写着:有事出去十分钟,请稍等片刻,马上回来的硬纸板挂在了店外门上。就骑了个自行车去附近的马路市场上买菜了,也就是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他菜买好了。回到店里,他就把那块硬纸板从门上取下来。进店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菜和米洗好,开始在煤气灶上简单的烧了一下饭菜。他之前从家里带了一只塑料桶过来,等水差不多快用完啦,在生意空闲没事的时候,就去给他接电线的那户人家的自来水龙头上接一桶水过来,当作是生活用水。饭菜倒也很简单,连洗带烧,吃完饭再洗干净碗筷,锅,盆,一个小时的时间也不到。当在烧饭菜的时候,不时地走到窗户往外看看,观察外面路面上的情况。等饭菜做好后,他盛了碗饭,连饭带菜盛到了一起了,把饭菜端在手上,到大门外的小板凳上坐着吃。这样就生意和吃饭两不误了。等吃完饭,汤海江又坐到了门外的小板凳上像上午一样等生意。汽车开过来,尘土飞扬的时候,马上走进房子里,把门关上,再到窗户边,聚精会神地向外望。等汽车开过尘土小了点,又马上走出屋外,坐在小板凳上等生意。一会儿走进,一会儿走出的,反复的做着这个同样的动作。到了下午3点不到一点的时候,又一辆货运汽车开过来啦,停在他的修理店门口。驾驶员说是汽车的前保险杠散架了,需要让他焊一下。这个活对汤海江来说,是最内行不过了,只见他让驾驶员将车停在他指定的地方,抬出了电焊机。汤海江先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手套、劳保鞋和电焊面罩。并按照焊工安全操作规程,在启动焊机前检查电焊机和闸刀开关,外壳接地是否良好。检查焊接导线绝缘是否良好。等这些前期检查工作都完成之后。汤海江就开始给货车散架的前保险扛电焊了。等焊接完毕之,汤海江立即关闭电焊机并断开电源。这票生意汤海江又收取了货车驾驶员十元钱。
然后他又坐在小板凳上等生意,到下午5点左右。他又像上午一样,开始做饭,等吃好饭,洗好碗筷,他在店门外点亮了一盏电灯,挂在“汽车修理,热胶补轮胎”那几个字面前,能够让路过汽车的驾驶员清楚的看到他这里有一家修理店。
大约在晚上10点左右,他又做了一票生意,是补了一只备用轮胎。这次他收取了驾驶员10元钱,因为是备用轮胎,不用从汽车上拆下来等工序,所以包括汤海江在内大多数店一般都收10元钱。这一天汤海江赚了40元钱,这在当时是很好的经济效益啦。然后他将那盏电灯还是在外面挂着点亮着。在房子里,他打开铺盖开始睡觉了,随时等待着门外驾驶员来敲门,随时起来做生意。
汤海江在床铺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回想到在修理汽车的过程中,有不少是外地牌照的汽车,修了一次也就不回来啦。心里想,反正是一次性的生意,到时候试一下多收点钱,不知道会怎么样,想着想着就睡着了。第二天一整天,汤海江做的所有生意都是本地牌照的汽车。到了第三天晚上10点左右,天已经很暗了,一辆外地牌照的汽车停在了他的店门口,是一只备胎需要补一下。汤海江马上为他修补好了轮胎,驾驶员问:“师傅,要多少钱”,汤海江说“三十元钱吧”,比平时整整的多收了二十元钱。驾驶员说:“师傅,我以前补备用轮胎一般都是收取十元钱一只,怎么你这次要收三十元钱啊”。汤海江说:“现在是晚上,所以要收三十元钱”。驾驶员看着黑暗的天空,又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想想在这样的夜晚与他争下去,极有可能出现什么意外,非常不情愿的给了他三十元钱,就把汽车开走了。
汤海江尝到了甜头后,决定从现在起外地牌照的汽车就多收修理费。但正所谓夜路走的多,总有一天会碰见鬼。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又一辆外地牌照的汽车停在了他的修理店门口,是扎破了前轮胎,进店来让汤海江为他修补轮胎。汤海江很快的把他的轮胎补好后,驾驶员问汤海江:“师傅,修理费多少钱”,汤海江说:“就50元钱吧”。驾驶员啊的叫了一声说:“师傅,你真是狮子大开口啊,以前我去补轮胎,一般都是收取二十元钱,这次到你这里怎么要伍拾元钱啊”。汤海江说:“晚上就要收伍拾元钱”。那位驾驶员也不是省油的灯。而且身材魁梧高大,他对汤海江说:“给你二十元钱,你要就拿去,不要我就把车开走,想要五十元钱没门,不给”。汤海江在与驾驶员争执的过程中发生了肢体冲突,最终还是占不了上风。汤海江想了想,店里也只有他一个人,再这样下去,自己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而且这个外地驾驶员也不是省油的灯,所以他来那个顺势下坡说:“二十元就二十元,下次你这个车不给你修了,你到其他店里去修吧”。说完收了二十元钱的补胎费,驾驶员就将汽车开走了。从此以后汤海江再也不敢随随便便的敲外地驾驶员的竹杠了。
一天傍晚,汤海江吃过晚饭洗好碗筷,就坐在店门口的小板凳上等生意。这时候,两个不速之客到了汤海江的汽车修理店门口,原来是村子里的花头嬷嬷(在有些农村,嬷嬷是对上了年纪的妇女的一种尊称,一般称该妇女为丈夫的名字后面加嬷嬷两字,以示尊敬。而花头嬷嬷因为是她的名字叫周阿花,再说她在村里也喜欢搬弄是非,这在当时的农村里被称为花头透。再说农村里有些人喜欢给人背后取绰号,叫她花头嬷嬷。这样叫着叫着大家都这么叫了,索性就叫她花头嬷嬷了,而把她真正的名字周阿花倒忘记了)和他儿子陈建浩吃过晚饭后出来散步路过汤海江的修理店门口。汤海江出于礼貌,和他们打了招呼:“花头嬷嬷,建浩好,晚饭吃过了”,花头嬷嬷和陈建浩也很有礼貌的向他回礼问候。母子两人在汤海江的修理店门口站住,三个人聊起了天。花头嬷嬷说:“海江啊,你可真能干啊,你看看,你不但书读的那么好,前些日子养猪也养的那么好,周边前后左右几个村就你养的猪最好,都成了附近村镇上屠夫们的抢手货。现在连这汽车修理店都开的是有模有样,这不,前些天,你母亲找伟根嬷嬷,让伟根嬷嬷给出出主意,并在你修理店开业举行仪式的时候给你现场指导指导。正好你母亲走后,伟根嬷嬷碰见我,和我讲起你修理店开业并到时候要举行仪式的事情。而我前些天在娘家附近正好看到一家和你差不多的修理店在开业,把他们在仪式上怎么搞的那一套和伟根嬷嬷讲了一下,没想到,当时碰巧看到的一件事情,现在居然派上用场了”。边说边哈哈的笑了起来,汤海江听了花头嬷嬷的话说:“谢谢花头嬷嬷,咱们都是一个村的,大家乡里乡亲的,谢谢花头嬷嬷帮忙”。花头嬷嬷接着说:“我就说嘛,海江样样聪明,就是比我家建浩能干,这个那个都会干,样样都拿的起手,那像我们家建浩,以前读书的时候和你是一个班的(汤海江和陈建浩是小学同班同学),现在你海江是开汽车修理店的大老板了,而我们家建浩现在到底能干什么都还不知道呢”。到此时,汤海江终于听出了门道了,原来,那天汤海江的母亲娄彩娥把要开修理店的事情告诉了伟根嬷嬷,而伟根嬷嬷又把这事在碰到花头嬷嬷时告诉了她,汤海江要开汽车修理店,而花头嬷嬷的儿子陈建浩最近也找不好工作,脑子也没有汤海江活络,整天的呆在家里,这次花头嬷嬷硬是把儿子拉出来,带他到汤海江的店里来看看,让他知道一下汤海江是如何的会动脑子和勤快。而汤海江知道了他们的动机之后,脑子也是快速的飞转,汤海江是什么人,那可是人精中的极品。他首先想到的是陈建浩的脑子反应不怎么活络,正好利用他一下。因为前些天汤海江与一货车发生肢体冲突最终因货车司机比他身材魁梧而没有占到便宜,这下好了,让陈建浩经常到修理店里来坐坐,表面上是来向汤海江取经如何的为人之道,实际上让陈建浩到店里来,一则呢,有个说话的人,让他来作个伴,二来呢,如果真的再碰到像上次那个高大个司机的话,让陈建浩在边上,说话的底气也足不少,当人家一看对方是两个人,动手之前也要掂量掂量再说吧。想到这里,汤海江说:“好啊,有空常来啊”,而陈建浩也听从他母亲的话,经常到汤海江的修理店里来,但汤海江这个人精,可是滴水不漏,那里肯教他什么做生意的门门道道。不久,陈建浩在汤海江这儿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也就不来了。而汤海江在修理店里就这样的以店为家过了个把月,也赚到了一些钱。这对于汤海江当时来说,这个经济效益已经是很好的。第一个月就来了个开业大吉,汤海江也很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