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与大多数待业青年的心情一样,汤海江开始的几天呆在家里,做做饭,看看小说,或者看会儿电视,帮父母分担做点家务。但时间一长,再加上他三姐汤漫的那档之事,父母的话不但多而且很难听。什么养了那么大,天天待在家里,白吃白喝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你看看,你看看,旁边邻居家孩子一个月挣了多少钱,你天天呆在家里,有多少钱挣回来过”,等等。不久,汤海江与父母的矛盾彻底的激化了。但最终通过冷静的反思之后,在家里这样待着,也确实不是个事情。决定走出去看看,去考察一遍,了解一下行情。看看以前认识的一些熟人和同学们在做什么,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
汤海江首先来到了在五金厂一起当过学徒工的杨伟忠那里。此时的杨伟忠已经在他舅舅的外贸工厂上班。汤海江费了好大的周折终于打听到了杨伟忠上班的外贸工厂。当汤海江骑着自行车来到外贸工厂的门口,管门卫的老大爷问他去找谁。汤海江说找杨伟忠,门卫就打了厂里的内线电话,把杨伟忠叫了出来。因为当时都没有监控,防盗防偷主要还是靠人力的巡逻和看护。杨伟忠走出来,曾经的老同事见面也是客套了一番。随后杨伟忠把汤海江领到了外贸工厂的车间办公室。杨伟忠给汤海江泡了杯茶,坐下来陪汤海江一起说了一会儿话,问汤海江:“汤师傅,今天来有什么事”。因为杨伟忠在五金厂尊称汤海江为汤师傅,现在见面自然还是尊称他为师傅而没有改口。汤海江就开门见山的跟杨伟忠说了自从在五金厂分手以后一直找不好工作,并把干了好多的事,包括修理自行车,养猪等都和杨伟忠说了一遍。问杨伟忠外贸工厂现在还招不招人,如果还招人的话,希望能到外贸工厂来上班,这样生活也就有了着落。
听了汤海江的话,杨伟忠沉思了一会儿,首先他对汤海江的能力是肯定的。但问题是他背后还有他父亲这个狗头军师,不停的给他出主意。大家都在五金厂里上班一起干过活,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如果一旦把他招进厂里,估计不出几个月,这个厂子是要他汤海江说了算了。到时候大家有可能翻脸成为仇人,所以得想个办法把他应付过去。一会儿杨伟忠终于想出来一个不伤老鼠又不伤猫的好办法,让汤海江知难而退的好办法。杨伟忠把汤海江领到了车间生产区域,参观了一番。只见工人们拼命的埋头干活,根本没有一点说话的空闲时间。杨伟忠笑着对汤海江说:“汤师傅,既然来了,要不要在我们厂里体验一下”。汤海江说:“好啊,我也确实是想体验一下外贸工厂的环境”。因为杨伟忠知道,外贸工厂的核心秘密主要是能否拿的到订单,让他汤海江体验熟悉一下生产车间也无所谓。汤海江自认为是学电焊的出身,像五金厂里的卷板机和冲床都能操作,这种外贸服装工厂的缝纫机对他来说那还不是小菜一碟。但真正的一上手,那可是大相径庭(出自《庄子.逍遥游》),就感觉到事情并没有他想想那么简单。首先体验了缝纫机修工的岗位,汤海江原来在五金厂的时候,甩的是12磅的大号榔头,一旦操作起来,那是光背穿短裤,汗流浃背,使起大榔头,根本不用脑子多想,只要使劲的甩起来敲就是了。而在服装厂的机修工,使用的竟然是一把只有大母指大小的微型榔头,敲的时候还是眼睛仔细的看着,轻轻的敲几下,生怕把机器敲坏了。而其他的一些工具,例如螺丝刀,起子竟然是小的像牙签一样,那里像五金厂使用的那种螺丝刀,像一把烧火棍。汤海江想,既然来都来了,总要看了个究竟再走,就跟在机修工师傅旁边看。只见师傅走到生产小组,对有故障的缝纫机逐个进行检查,一些小毛小病马上进行排除维护。而对一些出现大的故障机器,则不进行维修,并进行标注,到时候电话联系机器供应商来进行统一的售后服务。当时有一台缝纫机,支架因长时间的震动,导致固定螺丝螺母发滑而无法再固定。机修师傅就马上把这台缝纫机从生产小组撤出来,拉来一辆三轮车,和另一名生产工人一起,将缝纫机抬上三轮车,拉出厂门,到附近的一家五金修理店里让电焊师傅直接电焊住。两分钟的时间,就搞好了,付了两块钱,然后将焊好的缝纫机支架又抬上三轮车拉回生产车间,将这台修好的缝纫机重新回到生产小组序列。等所有故障都排除后,机修师傅就到生产车间后道工序帮忙包装。看完这些,杨伟忠告诉汤海江:“在外贸工厂做工人,是很忙的,并不像一些大单位,自己的活忙完了,就没事了。而是要没事找事,你刚才不是已经看到了,机修师傅他自己的事情忙完了,马上跑到后道工序去帮忙打包了。还有,我们这里的机修师傅,名义上是机修师傅,但也只是一些小微故障排除一下而已。如果碰到大的故障,一个电话,专业的维修师傅马上就会过来修理。而像电焊之类的这些活,我们自己不要配备,刚才你不是看到了,我们的一台缝纫机支架散了架了,螺丝螺母打滑,确实已经无法固定了,只好用电焊焊住了。我们只要用三轮车拉到厂门外的专业五金修理店里,让专业的电焊师傅焊一下,花不了多少钱,也就两块钱解决了。而如果是自己配备电焊机,不但要这个证那个证的,而且焊的好焊不好还是个问题。像电焊这种活,一个月也碰不上一两回,你说这还用的上配备专门的电焊工吗”,说完笑了笑,汤海江是边听边不住的点头称是。正说着,缝纫机经销商派专业的维修师傅就到了厂里,杨伟忠走过去招呼了一下,汤海江也跟了过去。只见维修师傅很熟练的打开并向上翻开缝纫机的主机,检查了主机里的油是否符合要求加满。并拿出各种专用工具打开卸下各种零件,非常仔细的逐个测试。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杨伟忠和机修工说,那些零部件需要更换,那些不需要更换,但需要保养。在征得杨伟忠的同意后,开始更换零部件,并由杨伟忠签字到厂部财务结算费用。杨伟忠对汤海江说:“像这样的专业的维修师傅,最起码要在老师傅后面勤勤恳恳的跟两年,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而我们厂里的机修工,与这些专业的师傅比起来,充其量也只能是打打杂”。然后,杨伟忠又带汤海江体验了裁剪,缝制工艺生产流水线,熨烫工艺等流程。在缝制工艺生产流水线,汤海江看到一位小姑娘的缝纫机车针断掉了。只见小姑娘非常熟练的拿了一把一字批螺丝刀,将螺丝拧松,再拿一把尖嘴老虎钳,迅速的拔掉断掉的车针,然后换上新的车针,用螺丝刀拧紧,再拿尖嘴钳子夹住缝纫线,穿过车针眼孔,试了一下,重新生产,动作一气呵成。杨伟忠说:“我们这里都是熟练工,一职多能,很多简单的故障一般的操作工都能靠自己排除”。在生产区域,汤海江看到工人们就是上个厕所也是一路小跑,非常的忙。因为杨伟忠知道今天有一批外贸订单要赶时间,必须今天加班加点的把货赶制出来。参观好了生产班组,两个人又回到了车间办公室。杨伟忠对汤海江说:“汤师傅,你也看到了,我们外贸工厂就是这么的忙,如果一旦外商订单的任务时间紧,白天黑夜都要把它赶制出来,因为超过规定时间违约,是要赔偿巨额违约金的”。汤海江看了外贸工厂的实际情况,开始打退堂鼓了。杨伟忠接着说:“汤师傅,我认为像你现在这个情况。我说的是现在,不是将来,现在的你是体面的工作一时找不到,而像我们外贸工厂这种没日没夜赶时间的活我估计你也是不愿意干。正所谓做生不如做熟,能不能好好的想一想以前干过什么活,如果换一种运作思路或者工作方式,有可能就走得通了”。汤海江和杨伟忠又交谈了个把小时,就回去了。在回家路过马路市场的时候,只见平时在集市上游游荡荡的几个小混混在马路边围成一圈。开始汤海江以为他们在卖狗皮膏药呢,等走近一看,原来他们是在用套铅笔游戏这种骗术骗过路人。只见小混混齐小永蹲在马路边,左手拿着两支一红一蓝削尖的铅笔,右手拿着一段折叠的皮卷尺,而在地上放着两只一红一篮的铅笔。在那里大声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来来来,看一看,最新流行新游戏,惊险刺激好玩的套笔游戏”,而旁边是一伙配合他套笔游戏的托。只见一位过路人经过齐小永旁边,觉得好奇,就停下脚步看了看。旁边一伙的托马上行动起来,只见他们等齐小永将皮卷尺套在铅笔上,再卷起来,一个拿出一百元压在地面上的蓝铅笔上,另一个拿出两百元压在红铅笔上。这时候齐小永问路人:“有没有要再压的了”,旁边众人说:“没有了,没有了,快开出来,快开出来”。齐小永才慢慢的将卷尺皮翻开来,并说:“开了”。是红铅笔的压中了,赢了两百元钱。路人看的心里痒痒的,等齐小勇再次将卷尺皮套在铅笔头上,路人看的是清清楚楚,是套在红铅笔上。路人马上拿出一百元钱,压在红铅笔上,其结果大家都知道,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开出来的是蓝铅笔,就这样,这伙骗子在路边玩套铅笔游戏骗了不少的钱。汤海江看了也是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要不要入他们的伙,如果这样,马上可以解决三斗三升米的吃饭问题,但终究是书多读了几年还是有用的,这个伙不能入,一旦入了伙,就再也跳不出来了。不出汤海江所料,数个月后,这伙骗子被公安机关抓获了,而在那时,汤海江也为自己的理智而感到庆幸。所以汤海江看了一会儿最终没有下手,就回去了。他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终于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到马路市场上去摆猪肉摊。因为他养过猪,与猪贩子,屠夫之间都打过交道,对这一行熟。
汤海江想,这一次一定要好好的策划一下,决不能像前几次搞了个开头就没有了下文。老是这样虎头蛇尾的搞下去,就把名声都搞坏了。汤海江在家里是前思后想,最后还是从认识的一些屠夫那儿去摸点门道。汤海江第一个来到的是张屠夫家,因为他以前将养大的肥猪卖给过张屠夫。再说张屠夫的小女儿张彩莉是汤海江初中时的同班同学并且还是同桌。他想,凭着他以前在马路市场上练成了街头棒槌的本领,再结合养猪的实践经验,如果到时候在马路市场上摆个猪肉摊,生意肯定不会差,肯定能够很快的打开局面。所以他连续几天往张屠户家跑,就是想偷点如何杀猪的拳头,将如何杀猪的那一套手艺学到手。汤海江见到张屠夫的第一句话是:“张师傅,我这几天没事,我来帮你做点杂活吧”,张屠夫说好的。就这样,汤海江给张屠夫做起了帮手。
可能是张屠户家不缺猪肉的缘故吧,天天有猪肉吃。几年不见,当年那个长的瘦瘦的,好看的张彩莉,现在竟然长的是珠圆玉润,环肥燕瘦,两片巴掌肉下垂,正好与下巴平齐,一脸的富态。张彩莉自从初中读完,就不再读书啦,帮他父亲打理杀猪现场的杂活。汤海江的到来,让她非常的高兴,想想当年读初中时那个调皮爱捣蛋的同桌,现在竟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而且文化水平也不低,职校毕业,现在再一次见到他,竟然喜欢上了他。自从汤海江到了张屠夫家,张彩莉是有事无事的跟汤海江套近乎。有一次,张彩莉正在大灶里烧褪猪毛用的热开水,心里想着,怎么把汤海江的注意力吸引到她这儿来。想着想着,突然,手指不小心碰了一下锅边,烫了一下,有点疼。一下子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只见张彩莉:“哎呀,哎呀”,的叫起来,正好被旁边系着围裙在准备褪猪毛前期工作的汤海江听到。汤海江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跑过来问:“彩莉,怎么啦,怎么啦”,一看彩莉的小手指被烫的红红的,问:“彩莉,疼不疼啊,要不要紧啊,要不要去村里医务室的赤脚医生那里去看看”。张彩莉说:“海江,疼是疼的,但问题不大,不用去看赤脚医生”。汤海江说:“彩莉,你休息一下,开水我来烧”,边说边把张彩莉拉到旁边板凳上让她坐下,而自己马上撸起袖子干起活来。张彩莉坐在板凳上看着汤海江这么心疼她,高兴的比吃了蜜还要甜。而这一切张屠夫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此时的张屠夫也在暗暗的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看汤海江这小伙子,长得是一表人才,他跑到我这里来,肯定是看上了我的小女儿了,要不怎么那么关心我的小女儿呢。如果这样一对郎才女貌的小青年让他们喜结良缘,岂不是美事一桩。到时候将杀猪整套技术全盘传授给女婿,让女婿传承他的衣钵。再把杀好的猪肉,让女儿拿到市场上去卖掉。这两口子的小日子肯定是越过越火红。因为在每个父母心里,自己的小孩肯定是最好的,而且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张屠夫也不例外。
张屠夫毕竟是个粗人,也没有汤海江的父亲汤三九脑子里那么多弯弯绕绕的花花点子,想到什么就是什么,直来直去的。张屠夫是越想越高兴,决定趁热打铁,第二天一早他交待张彩莉:“彩莉,今天你多做几个菜,再到旁边菜市场里的小店里去买一壶烧酒来,今天中午要喝他个一醉方休”。张彩莉也是十有八九的猜到了他父亲的心思,所以今天特别的勤快。把家里所有的存货都拿了出来,什么椒盐猪头肉,虾油浸猪耳朵,盐水猪舌头,红烧大肠和酱排骨,炒猪肝,炒猪心,红烧大排,清蒸小排,走油肉,五花肉,猪肚猪尾巴,猪爪子,猪肘子,最绝的还是一盘酱油拌猪脑。到中午开饭的时候,一大桌的猪肉宴,外加两只大碗倒满烧酒和一小碗米饭。
汤海江毕竟曾经是马路上的街头棒槌,见过世面,看到这桌猪肉宴的架势。想想今天与往日不同,吃饭说话可要小心点了,所以尽量少说话。
等三人在饭桌旁坐下,张屠夫拿起一碗烧酒开吃,然后意使两人坐下也一起吃。张彩莉先坐到米饭的面前拿起碗筷,汤海江也拿起另一碗烧酒开始喝。张彩莉不知是他父亲特意交代过的,还是她今天中午吃饭特别的快。捧起了一小碗饭,三下五除二的就将饭吃完啦,并且不知是今天特别的勤快,还是要在汤海江面前表现一番,放下饭碗,马上去干其他的活去了。而张屠夫和汤海江两个人拿着酒碗还在大块的吃肉,大碗的喝酒。
等酒过三巡,趁着酒兴,言归正传,张屠夫想把女儿许配给他的想法,一古脑儿的全倒了出来,说给了汤海江听。汤海江听了是半天的说不出话来,根本就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想想如果张彩莉还是初中时的那个漂亮的模样,那倒是求之不得,就是张屠夫不讲出来,自己有时候也会想入非非,要是到时候我能讨到像张彩莉这样漂亮的老婆就好了。可问题是现在眼前的这幅模样,如果刚才张屠夫没有点破,也不会往这方面想。但经过刚才张屠夫的一点破,就不得不考虑到实际的问题,张彩莉现在人长得这么胖,像个武大郎似的。现在看看,倒是很勤快的,但如果一旦将她娶进门,就她现在这虎背熊腰的身材板,哪里是她的对手,想想就心里发慌。无论是从三观的角度,还是颜值都不是自己的首选。所以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想出个办法来,给他如何的糊弄应付过去。
汤海江毕竟是人精中的人精,只见他灵机一动,计上心头,说:“张师傅,承蒙你的错爱,晚辈是受之有愧,你看我现在是一无所有,连正儿八经的工作都没有。正所谓,事业未成,何以为家。所以我现在首先考虑的是工作问题,对婚姻之事,暂不考虑”。张屠夫毕竟是个粗人,他对汤海江这几句文绉绉的话,竟然一时回答不出来。汤海江想,得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以免夜长梦多。就说:“张师傅,我今天喝多了,头胀痛的很厉害,我要回去睡一觉”。汤海江也没有等张屠夫回答,说完就走啦。留下了目瞪口呆的张屠夫和流着伤心眼泪的彩莉妹妹。
汤海江想,经过张屠夫家这么一档子事,再到马路市场上去摆个猪肉摊的这件事就不要再想啦。以后在生意交往中再碰到一起,不知道有多难为情。所以他又盘算着到哪里去看看,去考察一下。第二天他骑着个自行车,毫无目标的在外面骑车。在路过一条乡村公路时,他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汽车补轮胎店。他想,过去看看,或许能够找到一些商机。所以他就停了下来,将自行车放在店门口进去啦。没想到开补轮胎店的是他小学的同学张伟忠。张伟忠一见是他小学同学汤海江,问他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汤海江随便编了个理由说刚才我路过这里,看到你在这里,现在回来的时候,我正好有点空,所以进来到你这里来坐一下。张伟忠问他现在在做什么。汤海江这时倒也很老实,说现在没有工作,不知道以后做什么好。他在和张伟忠交谈的时候,也观察了他店里的一些工具和设备。店里的设备有一根钢钎,两只五十吨液压千斤顶,一只用水管夹紧钳下焊电烫斗自制的热胶补胎器,一把12磅榔头和一只220伏小型电焊机,另外再一些扳手老虎钳之类的手用工具,外接一根220伏民用电临时护套线。作为一名职校电焊专业毕业并有五金厂实践工作经历的高材生,看到这些东西,汤海江心里有底了,准备开一家补汽车轮胎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