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捧着崭新的书本,走在回家的归途,仿佛这个世界的颜色更鲜艳了。
林间的小鸟叫的清脆,山间微风吹的温柔。拂过莫寒爷孙的脸颊,吹走了一天的疲惫。这一小半天的人生体验,已经够莫寒回味好些天了。
离家约摸还有几百米的地方,夕阳照着蜿蜒在田根上的路,小蜜蜂亲吻着还未凋谢的南瓜花。远处的炊烟与天空连为一片,蜻蜓在房前的院子里盘旋。
“我幺儿回来了哇!”,奶奶像是隔了好久没有见到他那般激动。
“我隔着好远就闻到香味了!我好饿呀!”,他迅速的从爷爷的背上挣脱下来,冲向水池边洗着满是汗渍的小手。
“屋里热,在外面吃!”,爷爷一边安排着晚上吃饭的地方,一边大口大口的喝着开水。
来来回回的几里地,可累坏了爷爷。学校没有地方吃饭,中午虽然带了饭,可是爷爷怕莫寒吃不饱,把自己的那一份一大半都分给了心爱的孙子。莫寒也不懂,真的信了爷爷的话,以为真的是爷爷不饿。
“就知道你们快要回来了,我算的还准嘛!菜还没有起锅,你们就闻着味儿回来了!”,奶奶慌忙的盛着菜,一面着急的让爷爷摆好桌子凳子。
一盘炒南瓜片,一碗白菜豆腐汤,再加上莫寒最爱的泡菜肉丝,简简单单的三个菜,却吃出了一家三代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光。
夕阳贴着河对岸的山巅悄悄的没了影儿,月亮慢慢代替了太阳的位置,带着群星,给小山村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白纱。
“幺儿今天有没有认识别的朋友呀!”,奶奶扫着地,收拾着灶头的菜渣。
“嗯。。”,莫寒抬着头噘着嘴,眼珠在眼眶中上下翻飞,半天也没有说出来今天认识的人叫什么名字。
“胆子放大点哇,怕什么!都是一个生产队的!”
“认识了一个,叫米蓝!以后,她就是我的好朋友了!“,在莫寒长时间的思索中,终于是想起来那个扎着大马尾,和他一样社恐的姑娘。
米蓝,是莫寒爸爸同学的女儿,两家隔的不算太远。米蓝也是莫寒除了院子里的哥哥姐姐外,认识的第一个朋友。
小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交朋友也没有什么交朋友标准。对于友情,也许真的是有一见钟情吧!能做朋友的人,有很多都是第一眼就能确认的。
2003年的农村,月亮仿佛是城市中央的明灯,点亮了整个黑暗的夜空。
家里昏黄的一盏电灯无力的发着微弱的光,莫寒在灯底下拿着学校拿回来的课本,好奇的看着上面的一个个卡通娃娃。
“爷爷,爷爷!这个是什么呀!”,一个个好奇的问题从莫寒嘴里杂乱的蹦出来,他渴望的眼神仿佛要一夜问个通透般张弛有力。
为什么书里要画娃娃?书里的水果是真的吗?一连串的问题都被他一股脑儿的抛出来,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又好玩,又好看的东西。
爷爷从抽屉里不断的摸索着,一连翻遍了好几个地方,才从一个黑色的小盒子里找到自己的老花镜;“你看嘛!这个画的是和你们一样的娃儿,都是要去读书的!”
爷爷亲切的回答着他的所有问题,虽然这种问题很无聊,爷爷还是会编织一个适当的答案回答。
“我以后长大了也要做爷爷这样的人!什么都知道!”,莫寒举着手,羡慕的看着认真读书的爷爷。
爷爷把书放在一边,伸出那双满布死茧的大手,捏着莫寒的脸:“你可要好好读书,不能像爷爷奶奶这样做个睁眼瞎!”
老一辈的人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活的都很伟大。他们虽然不识字,但是他们那代人的智慧如同那片璀璨的星辰,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行。对后辈的爱,如同早上温暖的阳光,穿过那个年代的苦难,庇护着他们安乐的成长。
一学期的时光,匆匆的从莫寒的生命中流走。
放寒假的时候快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准备着过年要用的东西。清扫房前屋后的排水道,能看到的杂草,还有夏天生长过界的树枝。莫寒也没有闲着,接水擦拭着窗户,用扫把清理着蜘蛛的家,把家里喝水的杯子一个个用热水反复的淘洗着。
遇到门口路过的熟人,莫寒也会热情的打着招呼,虽然是不怎么好意思的招呼别人来家中喝口水,顺便询问人家有没有把年货置办齐全,简简单单一句话语,在这个赶集途中没有休息的地方,依然会给路过的熟人带去一丝温暖。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正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忽然有人在房子后面叫道:“大叔叔,你儿子给你打电话了!”
听到是莫寒爸爸的电话,奶奶先是带着莫寒往陈伟家的方向走,爷爷则是急忙的跑回卧室,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用黑色塑料袋紧紧包裹着的小袋子,从里面抽出一张五块钱,迅速的恢复原状,也着急忙慌的向陈伟家跑去。
陈伟家是整个村子条件最好的,零几年就有移动电话和彩电了。他们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学医的。听那边很多老人讲,学医和教师是最有出息的。虽然这些对莫寒来说,太遥远,也不清楚其中的含义。
到了陈伟家院子,爷爷奶奶急切的问着远在外地的儿子儿媳的境况,有没有吃好穿暖,孙女是不是听话,是不是习惯那边的生活。打开的话匣子仿佛快要堵不上了,爷爷也急切的抢过电话,询问着他们过年的安排。
其实爷爷奶奶都知道,打电话说了这么久,儿子也没有提到过年回家的计划,那便是今年不回来了。
但是爷爷还是想抱着试试心态问了一句,果然两头都沉默了,不知道接下来怎么接话。这时候奶奶抱着莫寒,让莫寒听电话。
莫寒刚拿起电话还笑嘻嘻的,可是听到爸爸妈妈姐姐的声音后,控制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久久的不肯停下来,他也没有听到爸爸妈妈姐姐和他说了什么,只知道今年过年,家里只有三个人了。
过了没多久,挂断了电话,爷爷和陈伟在那边算着电话费,因为是长途,收费比省内的贵,爷爷一边念叨着好贵,一边计算着差额,上次打电话没有付钱,今天爷爷早上背着玉米去集市换了钱,这次把之前欠的电话费一并偿还了,还买了几包方便面,是给孙子的零食。
为什么接电话也要付钱,这个问题莫寒想了好久都没有想明白,好像老师说过,只有打电话才需要吧!对此他也不清楚到底是谁说的对,这个问题往后怎么也闹不清楚了,所有权是别人的,自然也是人家说了算。
老师在课堂上讲,做人要正直、要学雷锋、做好人好事,但是什么事算是好事,什么人算是好人?在莫寒懵懂的世界似乎并没有太明显的认知,大概只要不犯法大多就是好人吧!
匆忙的回家,吃完饭,一家人生着火取暖,一起看着黑白电视中播放的春运新闻。哪个地方有什么样的回家潮,爸爸的城市明天有没有雨,都是一家人每天晚上必看的节目。虽然是用的人家的机顶盒,但是天气预报和新闻,都是大家一致关注的喜好,毕竟不像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自己想知道的讯息。
莫寒闷闷不乐的看着平时最喜欢的节目,一边伸着手在火堆前取暖,脸上多了几丝常人难以察觉的失落。
这可逃不过爷爷奶奶的眼睛。
“幺儿咋的了!不开心!爷爷给你变个魔术”,爷爷一说一边走向最里面的屋子,在存放玉米和稻子的袋子中间,拿出一个红色的塑料袋,塑料袋里是爷爷早上卖了玉米给密函买的零食。大人担心小孩子一口气把它吃光了,所以买回来都是给一部分,藏起来一部分。
莫寒看着爷爷手中的零食,双眼放光,迫不及待的把方便面捏碎,迅速的拿出里面的一袋调料,紧接着用嘴巴艰难的打开,然后顺势倒进去,随后将调料和碎成渣的面饼迅速的摇匀。
“哇!真好吃!这个大的给奶奶!”,莫寒挑了一块最大的递到奶奶嘴边,奶奶假装的吧唧嘴,又递给莫寒。莫寒见奶奶没有吃,瞬间就不高兴了,紧接着又重复一次刚才的动作。一连好几次,奶奶才勉强的吃了一口。
“是好吃!还是好吃呀!”,奶奶溺爱的问着莫寒。
也许是爷爷早有预感莫寒爸爸今年不会回来,所以爷爷给莫寒买了零食,就是怕他知道哭闹。好吃的东西对孩子似乎存在着致命的诱惑力,可以让孩子的坏情绪瞬间消失一大半。
每次莫寒吃零食的时候都会给奶奶分享,因为奶奶不会拒绝莫寒太多次,总有一次奶奶会服软的。爷爷却不一样,零食虽总是爷爷买的,可是在莫寒的记忆中,爷爷似乎没有吃过一口。每次莫寒送给爷爷的时候,爷爷总是在忙,或者爷爷总是很严肃的说不喜欢,这时莫寒只能悻悻的走开,有时候严肃的样子仿佛爷爷是一个不好相处的老人。
同村的几个孩子好像都很怕爷爷,因为爷爷总是一脸严肃,除了他们姐弟俩,在其他小孩子面前似乎是没有好脸色的。
都说隔代亲,到底是什么是隔代亲呢?替自己的孩子照顾孩子,说到底都是对自己后辈的疼爱。后来每当有同学说自己家爷爷奶奶对他/她不好的时候,莫寒总是会自豪的说起自家的爷爷奶奶,是如何如何的爱他!
贴对联,贴窗花,新新喜喜迎春节。随着在外务工的人陆续到家,原本寂寞的村子里,突然热闹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突然从上面的院子传出一曲新奇的音乐,远远的就能听到是“恭喜发财”的声音。
原来是三爷家的儿子,带回来了一台彩电。听其他的邻居说,带回来的是最新的彩电,是什么日本那边进口到国内的。村里的人都去凑热闹,去看看到底是个什么的新奇的玩意儿。
奶奶告诉莫寒,电视里唱歌的叫卓依婷,那个年代过年的时候随处都是卓依婷的歌声,只要是放卓依婷的曲子,就说明春节快到了。
自从三爷家有了那台大肚子的新电视,走到哪里都会介绍它的新功能,仿佛是陈伟家都被他压了一头,走路都带风。在炫耀自己的同时,还不忘贬低自己的大哥二哥,说他们是多么多么的无能,贬低的一文不值仿佛都不能如他的意。
爷爷知道三爷又要到处出风头了,村子里的人都去看了,只有莫寒一家没有去。虽然他们家的条件不好,但是莫寒爷爷奶奶从小就教导莫寒,“人穷志不穷”“钱要自挣”,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都刻在莫寒姐弟的心里,伴着他们长大。
爷爷在家里收拾着背篓,换鞋子,洗脸刷牙,好好的休整了一番:“幺儿跟我去赶集,去不去!”
莫寒听到这话,开心的不得了,飞快的奔向背篓旁边,静静的等着爷爷启程。
奶奶则是在一旁交代着要购买的东西,计划着大概的花费,然后给爷爷发钱。
去集市的距离大概有4公里左右,莫寒记得路过一个水井旁边的寺庙,再顺着大坑小坑的水泥路往前走200米,就是今天的目的地。
临近春节,就算是这个落后的小镇,也会被人流堵的水泄不通,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红彤彤的灯笼,一大卷一大卷的“满地红”,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莫寒的小眼睛这下可要忙坏了。
一进小镇门口,有一家铁匠铺,那是爷爷的老相识,再往后面还有一家剃头店,这都是莫寒和爷爷在镇上的根据地,他们算是看着莫寒长大的。
再往前走,在一个大斜坡的下面,就是菜市场。莫寒站在爷爷背上的背篓里,尽情的享受着这一趟美好的旅程,贪婪的吮吸着这种香料散发出来的味道,这可比奶奶做的菜闻着香多了。
买好菜,爷爷带着莫寒来到了一家莫寒没有进去过的一家商店。
“老板,你这个怎么卖的!”,爷爷拿起身旁的一个烟花。
“3块钱一个!”店家随口回答着爷爷的问题,然后又急忙的招呼着其他的顾客。
“能不能便宜点,2块钱!”
商家没有回复爷爷的问题,爷爷又说起老板是哪里人,和他父亲认识,随着两个人交谈,爷爷不仅以2块钱的价格买到了烟花,商家还大方的给莫寒抓了一把硬糖。
爷爷一边道谢,一边示意莫寒可以收下,然后帮莫寒把糖揣进兜里。莫寒也一边说着谢谢,可是人家哪里忙得过来听你的客套。
爷爷是老烟民,可是在莫寒的记忆里,抽的烟都是商店里最便宜的,甚至有时候为了便宜几块钱,都会问好几家商店。
买完奶奶交代的东西,今天的赶集之旅也算是到此结束了。背篓满了,莫寒的兜兜也满了。终于踏上了返程的路途,返程都是下坡路,比来时要轻松。
一路上都是山林中的小道,两旁的柏树郁郁葱葱,不知名的野花在林中盛放、枯萎。一路上莫寒总是不断的找着新的话题和爷爷聊天,想着为爷爷减轻点背上的负担。
愉快的时候,时间更加的不经用,还没有尽兴,又到了睡觉的时间,莫寒还没有数清楚自己今天见到的新奇玩意儿,到底有多少种。
第二天一大早,莫寒就被刺耳的鞭炮声吵醒,终于期盼的春节到了。
别家都是一家团聚,整个院子,他们爷孙三人显得格外的孤独。二爷家有三个儿子,老大和老二不争气,老三又远在外地定居,虽然过年都在家,但是在莫寒的记忆中,二爷家过年晚上总是会有人上门讨账,老二借了多少钱,怎么用的,谁也不知道。
在家的老人,都是数着日子过的,春节、周末、国庆、孩子的生日,都成了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日子,都会提前很长一段时间为此做准备。
今年是莫寒记忆中第二次没有姐姐在家的春节,姐姐现在在干嘛呢?他好想姐姐!
晚上爷爷奶奶陪莫寒放烟花,守岁,到陈伟家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姐姐,汇报着昨天的收获,昨天见了哪些人,吃了哪些东西,给谁说过谢谢,以及自己还记得的所有新奇玩意儿。
也是爷爷奶奶的言传身教,即使是过年在别人家拜年,莫寒也不会伸手去拿果盘里的吃的。别人让他抓,他才会象征性的尝一点,似乎只要是抓多了,就是丢了爷爷奶奶的脸。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年四季按照自然的规则循环往复,冬季后面紧接着就是春天,寒冷结束,希望和温暖也终将到来,等春天来了,一切都又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下来,爷爷奶奶又要忙着春种,又要日以继续的劳作,埋下下一季的种子。
接下来,莫寒又在期待着新学年,又要日复一日的探索,收获下一期的知识。
人生每一次的缺席,都应是成长的契机,虽然伴着失落,期盼依旧一直伴随着你。
人生没有绝对的得与失,每个人的选择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责任、理解和成长。未来太过遥远,我们无法预知,昨天已成历史。我们无法改变。但每一个当下的选择都赋予了我们新的可能性。让我们更加自信地前行,珍惜走过的每一步,因为每一步都在写就我们的故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落,它们都在丰富我们的经历,最终塑造出更加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