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他叫莫寒,出生于浪浪山不知名的一个小山村。
为什么叫莫寒的?听他的解释是,他的家人期盼他可以背靠着温暖长大,可以像他们想象中那样快乐的生活。
十七岁以前,他和同村的几个孩子一样,父母在千里之外的城市打工,爷爷奶奶在家里带着他和他的姐姐读书生活。
为什么是打工呢?大概是因为那个时代教育的不普及吧!那里的人们都把出门找工作叫做打工,况且也没有什么学历和知识,去了那些大城市都是做些社会底层的工作,挣扎着养活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以及他们一年或是几年才能见到一次的孩子。
姐姐六岁的时候,莫寒的爸爸妈妈就把她接去他们打工的地方生活了几年。
同村的孩子都有哥哥、亦或是妹妹陪着他们长大,接下来的几年可羡慕死了陌寒。
莫寒姐姐走的那一年,他大概也就四五岁。后来每当要费力的记起来,姐姐是哪一年那一天离开的,他怎么也记不起了,也记不清分别的时候两姐弟有没有说过什么。
有一天陌寒奶奶带着莫寒去地里种土豆,莫寒好奇的问:“奶奶,海上市离我们这里有多远!”
“好远好远,奶奶也不知道!”
那个时候的农村,连条像样的泥巴路都没有,在家的老人也许一辈子也难离开这个从小长大的山村。不像现在这个时代,户户通公路,家家有轿车。
别说是小轿车了,就算到了赶集的日子,在家的老人们也舍不得拿上一块钱搭车去赶集。能花钱去坐车的人,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别人羡慕讨好的对象了。
小莫寒追问到:“奶奶,你说,我要是到楼上叫姐姐,她能听到吗?”
小孩子的问题,总是那么的幼稚,那么的难以回答。兴许在成年人看来或者说稍微懂事的人来说,这都不是问的白话吗?
“你想姐姐,你就去叫嘛!姐姐想你的话,肯定能听到!”,奶奶手不停的放着一颗又一颗土豆,有的土豆放好了,又拿起来从新摆一下位置。
爷爷奶奶在家务农,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仿佛成为了那个年代的风潮。可是时代如此,若不是为了生活,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
莫寒家是整个村子第一户建起三层红砖瓦房的人家。
听莫寒奶奶说,他们家以前是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是村里人欺负和不看好的对象。爷爷奶奶都是老实人,只能无奈忍的受着。
莫寒爷爷在这个村有三兄弟,莫寒听奶奶告诉他,爷爷和另外的两兄弟不是亲生的,在爷爷的妈妈嫁过来以前就已经有爷爷了,所以爷爷也成了另外两兄弟看不起的外人。
一连好几天,莫寒一想姐姐就跑去在家三楼楼顶朝着河对岸喊姐姐,可是怎么也听不见姐姐的回答。
莫寒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往奶奶怀里扑:“你骗人!姐姐根本听不到!”
这可急坏了奶奶:“姐姐在忙,可能没有听到!姐姐哪里像你呀,她长大了!要读书了!”
村里和莫寒一批的孩子,大多都入学了,他们那边小山村应该是6岁才入学。
对于上学,莫寒也是充满着期待与好奇。
每天下午,他家门口都有好多学生,成群结队、有说有笑的经过,对此莫寒充满了好奇与期望。
乡下生活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仿佛过了几年那么久的时间,姐姐还是没有回答莫寒的呼喊。
“你们两姐弟,在一起吧,没什么事就打架!谁都不让着谁,分开几天不见吧,又哭着闹着要姐姐!”,奶奶无奈的逗着莫寒。
不知道是哪一晚,夜也很深了,莫寒突然大声的哭了起来。这可急坏了在家的两老口子。
“这个娃儿!怎么说哭就哭呀,又想要什么呀!你给奶奶说!”奶奶抱着莫寒在家里走来走去。
“他肯定饿了,乖幺儿,你等着,爷爷去给你炸丸子给你吃!”
那一天大概是冬季的某一天吧,他后来也记不清了,只知道晚上要盖很厚的被子。
农村是没有什么煤气,天然气的,做一顿饭很麻烦,要生火、劈柴。更别说面食了,南方人更不擅长。
爷爷冒着严寒,不多一会儿就端着一碗炸丸子走进来,在小莫寒的眼前晃悠。
莫寒接过炸丸子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炸丸子,现在的早餐店应该叫麻圆吧,不过现在都是用的糯米然后裹上芝麻,可是现在的哪里有莫寒手中的香,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面粉混合着茴香嫩叶,但是每一口都是爷爷奶奶对他无限的爱。
“你看,我幺儿就是饿了!饿了就给爷爷说,爷爷给你做好吃的!”,莫寒爷爷一脸和蔼的说到,五十多岁的人了,还冲着莫寒做着鬼脸。
“我不是饿了,我是想姐姐了!”一边吃东西,一边流着泪!
在莫寒的记忆里,这个村子里就那么几户人。他家是整个村子最靠马路的,旁边是他二爷的家,二爷的家和他们没有修房子之前一样。木头柱子,清灰色的瓦,泥巴加稻草做的土黄色的砖砌起来的。在现在看来,那种房子已经算是“古董”了!
二爷家上面一个院子,就是他爷爷三弟的房子,虽然布局差不多,但是在以前的日子里,莫寒他三爷是吃得起饭的人,是村里出了名的牙尖嘴利,在他眼里两个哥哥加起来都不如他。在别人还在为一天两顿奔波的年代,他家已经可以偶尔有荤菜打打牙祭了。
莫寒和姐姐除了过年或者有什么大事需要去二爷三爷家以外,其余时间都不会进入别人家中,哪怕是路过,也不会斜眼看一下。(当地礼仪为,过年时晚辈会去长辈家里拜年!)
莫寒已经记不清姐姐走了多久了,也不知道自己偷偷抹了多少次眼泪。
他不明白为什么姐姐要去外地,为什么不可以和自己在一起长大,他也默默的发誓过无数次,我再也不会和姐姐打架了!
可是现实可不会听从你一个无知孩童的祷告。
也许离别对莫寒来说就是喊不应、看不见吧!
这就是他所理解的离别的距离。
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如白驹过隙,一瞬即逝。
对于务农的人来说,时间的流逝意味着庄家的成熟,意味着收获,意味着孩子逐渐的长大!
“开年,你也可以上学了!”莫寒爷爷一边编着簸箕,一边对莫寒说。
“是我吗?”莫寒惊讶的问到。
“是呀!我幺儿过完年就可以上幼儿园了!”莫寒爷爷一边说,一边加快着编制簸箕的速度。
虽然莫寒家是第一家建造三层房子的人,但是建筑所花费的钱,大多是借来的。原本的老房子已经老化的太严重,好多地方已经承受不住风雨的摧残。
对于他家建房子一事,村里的人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建不起来的,也有人说就算是把造房子的人请来,他们家也给不起工钱,但是在大家的质疑声中,他们家还是成了村里的“第一”。
莫寒爷爷那一代人是40后,在那个时代生活都是靠着一门手艺。簸箕、背篓,这两样最为热销,大家都是庄稼人,这都是不可获缺的劳动工具。
“等爷爷过几天把簸箕卖了,就给你买新书包!”
“好耶!我也可以上学了,我也有新书包了!”莫寒开心的飞快的奔向刚放学的队伍,撒欢儿般的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分享给那些路过学生。
终于,在无数个日夜的等待中,等来了他心心念念的新书包。蓝色的背包,最外面还有一层塑料膜一样材质,里面是一副蓝色的卡通画像。他开心的背着书包,舍不得拿下来,在整个村子里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二爷爷,我明天也能像哥哥那样上学了”莫寒愉快的和二爷爷分享着自己的期盼。
“那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二爷爷这个人其实是个很好的人,只是家里那位有点争强好胜。本来两家人是并排而居,在两家的中间还公用一堵墙,可是听莫寒妈妈后来说,她和莫寒爸爸结婚那一年,他们加突然把自己家的房子升高了几块砖的高度。在农村,又是并排,所以这就是明显的看不起你,压你一头,何况又是在莫寒爸爸妈妈快结婚的节骨眼儿上,是何居心,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莫寒自己也不知道跑了多远,和多少人说过这件事,直到他累了、跑不动了才回家。
晚上,三个人依偎在一起,看漫天的星光,聆听对未来的期望,直到夜深,他们才沉沉的睡去,他也许自从姐姐离开以后,再没有像今晚这样睡的如此安然。
“老家伙,烧点热水给他洗洗,明天给他换身新衣裳,明天开学了还穿着这身去?”奶奶一边把他睡着了还背着的书包取下来,一边给他脱着白天弄脏的衣服。
爷爷识趣的按照奶奶的要求,烧好热水,再拿冷水中和好温度给奶奶送去。
“你快点,别把他弄着凉了!”爷爷急促的催促着奶奶的动作。
虽然是夏天,但是小孩子在晚上还是容易着凉。爷爷奶奶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做起事儿来可一点儿不马虎。对两个孙子的好,也是几个村人尽皆知。就算是后来莫寒结婚生子,遇到爷爷那一辈的人,也会说起爷爷奶奶对他们两姐弟的好。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到处都布满了离别,离别同时又带来了无穷的思念。还好,时间是一剂良药,会让一个人在长大的同时,学会淡忘过去,看向未来。
这个世界,还有许多与生俱来的希望,像是儿时的那片星空,虽然未知神秘,但是我们依然相信,明天就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光。
当东方的第一缕阳光刺破厚厚的云层,渐渐在天边晕开一片深红,新的一天又如期而至,虽然还是昨天的那个地方,但是对某些人来说,今天是人生的又一个新的起点。
早早的爷爷奶奶就起来给他准备早饭,锅里放油,煎上几个鸡蛋,这就是莫寒新的一天的开始。
“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打架!要团结同学。。。”,奶奶一边叮嘱,一边给他盛着鸡蛋。
“还有就是上厕所要给老师说!回答问题要举手!”,一边大口大口的吃着鸡蛋,一边重复着爷爷奶奶和其他哥哥姐姐交给他的新知识。
“老头子,你等会送幺儿去学校,记住我给你说的!又不长脑壳嘛!”,奶奶严厉的嘱咐着爷爷,像是在和小孩子说话那般,一遍一遍的重复着自己记得的所有事项。
“晓得了,你莫一直说嘛!”,爷爷不耐烦的回答,又一脸微笑的朝着莫寒走去。一把把莫寒高高的举过头顶,又抱在怀里,用昨晚剪刀没有剪干净的胡须,在莫寒脸上蹭。
“爷爷的胡子扎人不!”
莫寒开心的回答:“不扎,我最喜欢爷爷了!”
“狗日的,喜欢爷爷就不喜欢奶奶了蛮!”奶奶装作生气的问到。
“喜欢,我最喜欢你们两个人!一样喜欢!”说着又挣扎着离开爷爷的怀抱,扑进奶奶怀里。
奶奶制止到:“奶奶的身上脏,全是灰!莫把你的新衣服弄脏了!”
“不脏,我不嫌弃奶奶!”,莫寒一脸的欢笑。
只要爷爷奶奶在,莫寒和姐姐大概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吧!
学校离莫寒家大约有两公里,都是山路,一路上要路过几处田坎,两片森林,还有几处大沟上面的石桥。说是石桥,其实就是几块石板组合的,没有护栏,下面就是水潭和乱石堆。
爷爷怕莫寒走累了,随手一把就把他放到了自己的脖子上。
“爷爷我想自己走路!”莫寒也许是怕路远,累着了爷爷。
“没事的,等你长大了,以后你就可以自己走路去上学了!”,爷爷边走边说。
路过一处庄稼地:“快喊,大妈!”
“大妈,吃饭了没有!”,莫寒不好意思的问到。
“大妈吃了哟,你怎么不自己走路去学校呀!”,大妈逗着莫寒。
“爷爷说,等我长大了就可以自己走路去上学了!”,莫寒含羞的不敢抬头。
说话间,爷爷已经驼着莫寒走了好远。一边走,爷爷一边给他介绍起路边的人家,”前面的房子就是你刚刚那个大妈家,沿着大妈家后面的小路,往上面走,就是往学校的路!”
莫寒记得,再往上面就是自己家的红薯地。再走就是他以后同学的家,然后沿着一段石台阶一直往上爬,再路过一片树林,树林的尽头是两颗柳树。到了柳树,也算是到了学校了!
柳树旁边是一大块凸起的岩石,大约有3米左右的高度,岩石是什么品种,现在莫寒也没有弄明白。一面光滑,另一面则可以很轻松的爬上去,这里成了这座学校的天然滑滑梯,不知道有多少同学在这里磨破了裤子,为此付出了竹笋炒肉的代价。
路过这一块滑滑梯般的石头,就是操场。操场看来还是最近几天才整理出来,中央还堆着好几处新鲜的草垛。这里的学校可没有什么橡胶跑道,也没有电视中才能看到的运动器材,有的只有一片大约300平米左右平整的土地。只要学校少了学生上课,野草便会在短短的时间的内,占据学生们仅有的活动场所。因此,学校对于山村的孩子来说,应当是最宝贵的土地了。
操场右边有大约40步左右全部由石条组成的楼梯,每一阶楼梯有30米左右的长度,40公分左右的宽度,在这些楼梯的正中间,树立着一根生锈的旗杆。旗杆上随着飘荡着一面红旗。
莫寒好奇的问到:“爷爷,什么是什么呀!好好看!”
爷爷大口的喘着粗气:“五星红旗,这都不知道!”
“我知道了!五星红旗!”
莫寒一边重复着爷爷的答案,一边看着石阶上面新的世界,眼里满是期盼。
新学期的学校,到处都是学生忙着除草,打扫教室,你追我赶,大家都乐在其中,不亦乐乎!第一次进入学校的莫寒,看的眼花缭乱,这里瞧瞧,那里逛逛。
“你和他们打招呼呀!比你高的你叫哥哥姐姐,比你矮的你叫弟弟妹妹!”,爷爷乐呵呵的告诉莫寒。
莫寒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小朋友,突然不知道怎么开口了,就连自己要做什么,都不知道了!他站在爷爷身边,一只手拉着爷爷满是缝隙的老手,另一只手不自觉的放入口中,自顾自的咬着指甲。
接下就是爷爷走到哪里,莫寒就跟在爷爷的身后,似乎只有跟着爷爷走,他才觉得安全、心安、不怕。
爷爷交好学费,又带着莫寒介绍给老师,一边拉着家常,一边说自己家的孙子有多么乖巧听话,莫寒也机灵的配合着爷爷向老师问好,老师登记好名字,又发了新学年的新书。在爷孙俩离开的时候又嘱咐了今天的安排。
整个学校,虽然只有十多个班级,但是老师也并不多,乡村学校都是一个老师教好几门课程,代课好几个班级。
面对一堆刚入学的孩子,哪里有时间照看的过来,所以每当新学年,送学生来学校的家长,都要陪着孩子一段时间,等到孩子可以不用太过于哭闹,才可以放心的交给学校。
有的家长刚把孩子送来学校没多久,就急着离开,只留下孩子在惊恐中哭闹,坐在地上手舞足蹈,闹得不可开交。一个孩子哭,其他本来好好的孩子,也跟着闹起来。
“爷爷走了,幺儿可不能学他们哟!我幺儿最乖了!”,爷爷一边给小莫寒说,一边坐在台阶上喘气,早上起来到现在,走了几里山路,爷爷现在才有时间坐着休息会。
莫寒看着爷爷大汗淋漓,不舍的说:“我不会的!爷爷奶奶不喜欢不乖的孩子!”
其实第一天到学校的小朋友,并不会一整天呆在学校。首先,学校没有食堂,每天早上的课程结束,孩子们还得走路回家吃饭。有的住的进的学生可以步行回家,住的远的只能早上背着中饭去学校,中午会有老师集中给孩子们热饭。其次就是第一天只是给这些小朋友,熟悉一下环境。附近的五六个村子只有这一所学校,还有另外一个分校,距离个学校不远,大约500米左右,这里都是山地,一个地方容纳不下这么多学生和教室,另外一边的学校主要负责一到三年级的教学任务。
家长们聚在一起攀谈,虽然很多人都不认识,但是一说地名,一说是谁家院子里的,多多少少都算是熟络,小孩子们有家长在,胆子也大了起来,新学年的孩子们也逐渐的熟络起来。
家长们聊的都是家里的庄稼,长势怎么样,用的什么肥料,预计的收成,或者计划以后种些什么。
小孩子则是聊着自己看过的动画片,自己见过的玩具,自己家的电视机可以收到几个电视台。
莫寒也只能无力的附和着,他们说的动画片,好像好好看。什么是动画片,他好像并不知晓,在自己童年的记忆里,好像也并没有看过一部完整的动画。
他们村子里,在莫寒三爷对面住着的是一户异性人家,叫陈伟。是学校的医生,也是一位颇有口碑的老中医,只有他们家有一个机顶盒,村里别的几户人家,都是从他家接的分线,所以这个院子里的几户人家看什么,取决于陈伟家看什么。
哪怕是莫寒爸爸妈妈打电话回来,也是打到陈伟家,然后他们再接听。接电话好像是一毛钱还是两毛钱一分钟,但是接天线看电视不收费。所以哪怕是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莫寒和爷爷奶奶打电话,总是会听到他们说,话费着不住。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一直不明白的就是为什么爸爸的电话总是打到别人家?又为什么别人家电视里会有好看的动画片,为什么别人有好玩的玩具?
为什么呢?
我们为什么总是寻找为什么这个答案,忘了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有属于自己的路,或是坦途、或是殊途。只要一直用心走下去,也许有一天走到了另一个深度,我们就能找到最初的那个答案。
人生短短数十年,然后我们陆陆续续的离开这个世界。离开的时候,纵使生前过着无比奢华和享受的生活,死后依然是化作一抔黄土,掩埋于淤泥之下,依旧被蛆虫啃噬最终腐烂。不会有人记得你走过的路,也不会有人再记起你。能记得你的,不过只有在你的有生之年而已。所以,我的朋友,不要一味的去追逐答案,有时候慢下来,也许答案就会出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