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光绪六年(1880年),江陵城南的耕读书舍日渐兴盛。清晨的薄雾中,学生们在田间挥锄测田,阳光下,书堂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这表面的宁静之下,一些难以言说的情愫正悄然滋长,像春草一般无声地占据了张杏儿的心。
作为书舍农事课的指导者之一,她每日与学生和儿时的玩伴打交道,但她的目光却无法从那个儒雅而执着的身影上移开——书舍的少东家李天衡。他总是穿着一袭青色长衫,眉宇间透着沉稳和智慧。浅笑间,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他在书堂里授课时,声音温润,目光专注,每一句话都仿佛能直抵人心。杏儿望着他,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无法自抑。
杏儿倚在稻仓门口,清风拂过她的脸庞,带来稻香的气息。她望着堤坝上正在训练垸丁的黄大山。大山身材魁梧,肌肉结实,肤色黝黑,眉目间透着一股刚毅之气。他动作干脆利落,一身短褂早已被汗水浸透,阳光下的肌肉轮廓格外鲜明。手中弯弓拉满,箭矢直中靶心,引得周围人阵阵喝彩。
杏儿垂下眼帘,轻轻叹了口气。她自幼随父亲张小槐来到李家垸,与黄大山青梅竹马,一起下田、练武,经历了湖乡的风风雨雨。黄大山对她的情意,她不是不明白,但她的目光却总是越过大山,停留在李天衡的身上。
夜晚,月光如水。杏儿独自坐在湖边,清冷的月光洒在她的脸庞上,映出她那微微蹙起的眉头。她凝望着倒映星光的湖水,心中苦涩而挣扎:“我是随从的女儿,怎能妄想靠近他?”
然情愫如春草野蛮生长无法自抑。一个明媚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斑驳的光影如同她此刻纷乱的心绪。
杏儿身穿一袭淡蓝色的长裙,裙摆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乌黑的秀发在脑后挽成一个简单的发髻,几缕细碎的发丝垂在耳边,为她增添了一丝柔美。她的脸庞白皙如玉,因紧张而泛起淡淡的红晕,一双清澈的眸子里映着初夏的阳光,闪烁着忐忑与期待。
她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向书堂。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云端,轻飘飘的,却又沉甸甸的。她来到书堂外,透过半开的窗户,远远地望着他。李天衡正站在讲台前,为学生们讲解《孟子》。他身着一袭素色长衫,衣襟洁净,气质儒雅。微风拂过,他额前的几缕发丝轻轻摇动,眉宇间透着淡淡的书卷气。
他的声音温润低沉,如同春日的细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诸位可知此言何意?”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书堂内充满了浓浓的学问气息。
杏儿的心跳骤然加速,仿佛一只小鹿在胸口乱撞。她感觉脸颊愈发滚烫,连手心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轻轻咬了咬下唇,鼓励自己再向前几步。然而,当她站在书堂门口时,突然感到一阵犹豫和胆怯。
正在这时,李天衡似有所感,抬起头朝门口望去。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杏儿猝不及防,心中一紧。李天衡看到她,微微一笑,眼中透出一丝温暖:“杏儿,你有事吗?”
他的声音如同清泉般流淌进她的心里,带来一阵暖意。杏儿张了张口,喉咙却像被什么堵住了一样,发不出声音。她紧张地绞着衣角,努力平复心情,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少爷,我……我……”
李天衡走下讲台,朝她走来,神情关切:“怎么了?你看起来有些不舒服,要不要休息一下?”
杏儿感受到他渐近的脚步,心跳更加紊乱。她抬起头,眼中盈满了复杂的情绪,挣扎着是否要把心中所想倾诉出来。可是在对上他那双澄澈的眼眸时,她的勇气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没……没什么,我只是路过。”她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声音颤抖。
李天衡点了点头,温和地说道:“那好,如果有需要,随时来找我。”
杏儿点头回应,急忙转身离开。走出书堂的那一刻,泪水再也控制不住,顺着脸颊滚滚落下。她快步走向后院的小径,两旁的花朵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安慰她受伤的心。
她来到一棵古老的柳树下,靠着树干慢慢滑坐在地上。她埋首于膝间,泪水浸湿了衣裙。
“为什么……我连一句话都说不出口?”她在心中默默质问自己。明明鼓起了那么大的勇气,却在关键时刻退缩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和李天衡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身份上的,更是他心中有更大的志向和抱负,或许根本没有容纳她的位置。
与杏儿的隐忍不同,黄大山的情感更加直接。他有着粗犷的外表,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结实的肌肉彰显出长期劳作的力量。眉宇间透着一股坚毅和刚强,但在那深邃的眼眸中,却藏着一颗炽热而细腻的心。他早已对这个聪慧伶俐的姑娘心生爱慕,却也察觉到她的目光总是追随着李天衡。
一次练箭时,杏儿不小心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头,脚踝一扭,险些跌倒。黄大山见状,眉头紧锁,迅速放下手中的弓箭,几步跨到她身边。二话不说,他俯下身子,将她稳稳地背起。杏儿猝不及防,脸颊泛起一抹红晕,伏在他的背上,感受着他宽阔而温暖的背脊,心中却是一片迷茫。
“杏儿,你要小心些。”黄大山的声音低沉而关切,透着无法掩饰的担忧。杏儿轻声回应:“谢谢你,大山哥。”她抬头望向前方,远处的李天衡正与几位学子交谈。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映照出他清俊的轮廓,眉宇间的神色温润而令人心动。杏儿的目光黯然,心中泛起一阵淡淡的苦涩。她明白,自己的心意或许永远无法传达。
不久后的一个黄昏,天边的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稻田在微风中泛起金色的波浪。黄大山终于鼓起勇气,带着杏儿来到田埂边。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映衬在绚烂的天空下。黄大山深吸一口气,拳头微微握紧,直视着杏儿的眼睛:“杏儿,我知道你心里有别人,但我想告诉你,我喜欢你,很久了。”
杏儿愣住了,睫毛轻颤,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和复杂。她低下头,纤细的手指紧紧绞着衣角,声音有些哽咽:“大山哥,你何必这样?我……不值得你这样对我。”黄大山的眼神中满是坚定,粗犷的脸庞透出一股深情:“在我心里,你永远都是最好的姑娘。我不求回报,只想让你知道我的心意。”
杏儿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晶莹的泪珠在夕阳下闪烁着微光。她抬起头,望着眼前这个朴实而真诚的男人,心中升起一阵温暖与感动。她轻声说道:“大山哥,对不起,我的心里还有放不下的结。”黄大山沉默片刻,呼出一口气,点了点头:“我明白,我会等你。”
入夜,杏儿轻轻推开了柳如兰的书房门。柔和的烛光洒在室内,映照出书架上一排排整齐的书卷。柳如兰正坐在书桌前,神情专注地翻看着《劝农文》。听到杏儿的脚步声,她缓缓合上书卷,抬起头,目光温和而洞察一切。
“杏儿,有什么事吗?”柳如兰微微一笑,声音如同春风般温暖。
杏儿站在门口,双手紧紧绞着衣角,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走上前,低声说道:“主母,杏儿有一事相求。”
柳如兰示意她坐下,关切地问道:“但说无妨。”
杏儿咬了咬唇,眼中闪过一丝挣扎和犹豫。片刻后,她下定决心般抬起头,目光坚定却又带着一丝卑微:“杏儿知道自己身份低微,不敢奢求,但若能给少爷做妾,我愿意伺候一生。”
话音落下,室内一片寂静。柳如兰听罢,眉头微微一皱,但很快又舒展开来。她的目光深邃而平静,透着岁月沉淀的智慧。
“杏儿,你可知,为何我早年在垸中立下规矩,不许纳妾和裹脚?”柳如兰的声音柔和,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她站起身,缓步走到窗边。窗外,皎洁的月光洒在广袤的稻田上,微风拂过,稻浪起伏,如同一片银色的海洋。月光洒在柳如兰清瘦的脸庞上,为她的神色增添了几分深沉和凝重。
“破天京那年,我随文渊去了城中,见到了太多惨状。”她的声音低哑,仿佛在述说一段深埋心底、不愿触及的往事,“满街都是小脚的妇人,她们想逃,却跑不动。家毁了,人也毁了。敌人来了,她们想要自尽,却连站稳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任人宰割。”
柳如兰的手轻轻攥紧,指节微微发白。她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似乎在平复内心的波澜。片刻后,她转过身,目光中多了一份坚定和决绝。
“从那时起,我立下了两个规矩:李家不许纳妾,李家的女儿媳妇,绝不裹脚。”她凝视着杏儿,语气中透着不可动摇的信念。
杏儿听着,眼中已是泪光闪烁。她咬紧嘴唇,低下头去,泪水悄然滑落,滴在裙摆上,洇出淡淡的水痕。柳如兰走到她身旁,轻轻握住她的手,手心的温度传递着一份关怀和理解。
“杏儿,一个家,是靠根和魂撑起来的。纳妾会让家里多出纷争,裹脚会让女人失去站稳的能力。”柳如兰的声音温柔了下来,目光中满是慈爱,“大山是个老实人,他心里有你。你别再求妾的名分,那是看低了自己。”
她顿了顿,轻轻抬起杏儿的下巴,让她直视自己的眼睛:“你是个好姑娘,不要看轻自己。大山是真心待你,你也要学会珍惜自己。”
杏儿的泪水再次涌出,声音哽咽:“可是,我的心里……”
柳如兰温柔地替她拭去泪水,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感情的事,勉强不得。给自己一些时间,好好想清楚。”
杏儿起身,朝柳如兰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去。走出书房,她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月光皎洁。她深吸一口气,仿佛心中压着的石头轻了一些。
柳如兰站在窗前,目送着杏儿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她的目光中透着深深的怜惜和期待,轻声自语道:“希望她能找到真正的归宿。”
几日后,黄大山带着垸丁在稻田边的射场训练。杏儿站在一旁帮着分发箭矢,动作麻利,目光却总是忍不住瞟向大山。他的举手投足,专注的神情,依旧是她心中最踏实的依靠。
训练结束后,黄大山走到杏儿身边,憨厚地笑道:“今天谢谢你帮忙了。”
杏儿摇摇头,抬眼看着他:“大山哥,咱们垸里的稻浪,是不是年年都要更高一些?”
黄大山一愣,随即哈哈一笑:“当然啊,根扎得稳,稻就长得好!”
杏儿低声说道,声音几乎被晚风吹散:“那……人也是一样吧?”
黄大山挠了挠头,认真地点头:“对,人也是一样。”
两人对视片刻,风从稻田间吹过,带走了未尽的言语。
稻田尽头,柳如兰站在祠堂外,望着不远处的两人,目光中多了几分深意。
她低声说道:“刀守得住家园,魂才能让家园长久。杏儿的心,是一株好苗。”
这一年的腊月,冬日的阳光洒在江陵城南的稻田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微风拂过,稻穗在寒风中轻轻摇曳。李文渊和柳如兰亲自主持下,张杏儿与黄大山的婚礼在书舍外的稻田边举行。
婚礼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喜悦。杏儿一身素净的嫁衣,脸上透着几分羞涩。黄大山穿着一套新做的长衫,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李天衡为两人送上祝福时,目光中满是欣慰:“大山,杏儿,今后你们就是书舍的支柱了。愿你们守住田地,护住家园。”杏儿低头应下,心中却有一丝释然。她知道,这一刻,她终于放下了那段无法言说的暗恋,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婚后,张杏儿与黄大山继续留在书舍,成为农事与武力课程的核心指导者。每当稻浪翻滚、书声四起时,杏儿都会感到一种安宁的满足。
“稻田连家,书声护魂。”她在心里默默说道,“或许这就是属于我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