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谢缵泰被问得老脸一红,但又不能无视齐格弗里德天真无邪的目光,因为他的琥珀色眼眸仿佛能看到人的心底:“小齐克,你叫我谢哥就可以。这两句是中国话,都是我对滑翔机的赞美,“丢雷老某”是好厉害的意思,“顶内个肺”是好喜欢的意思。”
齐格弗里德立刻假装仰慕:“谢哥,你第一次滑翔就飞了400多米,真是“丢雷老某”啊!我“顶内个肺”看你飞行的样子哦!”
谢缵泰脸色很尴尬,恨不得在地上抠出一个造船坞来,他赶忙转移话题:“小齐克,你说要在一周内制作出这艘飞艇的1/72比例模型,从工作量上看,我们的时间非常紧张,因为目前我们只有飞艇的简单三视图,参数只有总长度和最大直径的数值,缺少很多详细数据,我建议先做一个小尺寸的原模,把基本外形尺寸确定下来,再放大到1/72比例。”
齐默尔曼师傅也赞同这个步骤,看来谢缵泰这段时间的模型学徒没白干。齐格弗里德自然也没有意见,他们花了一天时间,用木头和油泥先做出了一个1/720的原模。虽然这个小原模只有三十多厘米长,但那前钝后尖的长雪茄造型气囊,头部下方的长条形载人舱,尾部巨大的十字式安定面,以及分布在气囊两侧和后部的五台发动机都已经清晰可辨。
然后齐默尔曼师傅按照原模的尺寸,放大并补全了飞艇的外形图、剖线图和各关键部分的尺寸。还考虑了运输需求,将这飞艇模型设计成可以分段拆开和组装。在这位老师傅的指导下,齐格弗里德也跟着谢缵泰一起,按照船模的工序制作这艘飞艇模型。先从轴对称的气囊开始,用一根结实的木条裁出中心龙骨,然后对照剖线图的尺寸,在木板上切割出每一个截面的肋骨,为了增强整个气囊的结构强度,还在肋骨上开出了前后贯通的龙筋孔。然后将肋骨按图纸顺序粘到龙骨上,并在龙筋孔里插入金属管补强。齐格弗里德越做越顺手,谢缵泰惊讶的发现这个孩子完成的工作量居然比他还多。
模型飞艇这时已初具规模,但一个意外打乱了制作进度,用于制作飞艇模型蒙皮的韧性木料不够了。齐格弗里德他们只能暂时放下完成大半的气囊部分,先去做模型的载人舱和发动机舱等部分。同时阿尔布雷希特赶紧联系了几位熟识的木材商,幸好一位名叫大卫·施瓦茨(DavidSchwarz)的奥匈帝国木材商有货,他听说这些木料将用于制作飞艇模型,就一口答应尽快送来。
第二天,施瓦茨就带着木料来到了里希特霍芬商店,阿尔布雷希特叔叔有点惊讶:“大卫,你怎么亲自来送货了?”
施瓦茨是个中年大胖子,风尘仆仆的他一边擦着汗、一边解释道:“阿尔布雷希特,我也设计了一艘飞艇,最近正在柏林建造,不过有点不太顺利,听说你这里在制作飞艇模型,就想来借鉴一下。”
“哈哈哈,很早就听你说过对飞艇有兴趣,之前还在俄国造过一艘,没想到你这次要在德国造新飞艇了。那模型飞艇是我侄子小齐克设计的,希望不会让你失望。”叔叔觉得施瓦茨有点病急乱投医了。
施瓦茨倒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你是不知道,这几天在柏林,维多利亚·路易丝公主已经把你侄子的天才事迹宣扬得全城皆知了。我认为一个能让大学物理教授和条顿骑士团长官都看重的孩子,肯定不会徒有虚名的。”
叔叔也没有矫情,就带着他和木料走进了模型工作室。一进门,施瓦茨就看到3米多长的飞艇模型气囊骨架,直接看呆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和屋内的几位打招呼。
叔叔把施瓦茨介绍给了齐格弗里德等三人。趁着齐默尔曼师傅和谢缵泰切割木料的时候,施瓦茨找齐格弗里德沟通了起来:“小齐克,我今天来这里很值得,这个飞艇设计真是超乎想象。”
齐格弗里德也很好奇施瓦茨的来意:“大卫叔叔,你过奖了,我还只是个孩子,还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呢。听叔叔说,你正在柏林建造一艘真正的飞艇,能给我讲讲你的飞艇吗?”
施瓦茨说到飞艇就很兴奋:“我设计飞艇的想法是受法国人的启发,1884年法国人查尔斯·雷纳德(CharlesRenard)和亚瑟·克雷布斯(ArthurConstantinKrebs)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可操纵的飞艇,他们的这艘“法兰西号”飞艇有一个52米长的软式气囊,由一台电动机为飞艇后部的螺旋桨提供动力,飞行速度大约每小时20公里,这使得法国成为当今飞艇技术最发达的国家。
飞艇就像是航行在空中的船舶,等技术成熟后,它不仅可以是便捷的交通工具,也会成为威力巨大的武器,所以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投入研发。鉴于我是工程师出身,之前在法国和俄国研究过飞艇,所以一位德国的大人物赞助我建造更先进的飞艇。
我设计的飞艇不同于以往,它的气囊使用硬质金属作为蒙皮,理论上会有更好的飞行性能。但我在建造时遇到一些问题。这次来送货,也是想试试能否借鉴一下,来完善我的设计。”
施瓦茨边说边拿出一幅飞艇设计图展示给齐格弗里德,他的飞艇气囊是在金属框架外面覆盖金属蒙皮,说白了就是个金属罐子。气囊外形是个前面尖、后面平的圆柱体,就像一根粗短的铅笔。这样的硬式气囊因为有金属骨架支撑,可以比软式气囊造得更大,也就能获得更大的浮力。另外施瓦茨设计了一个小吊舱,通过镂空桁架悬挂在气囊下方,小吊舱里安装了发动机,可以驱动螺旋桨提供动力。看上去施瓦茨的飞艇比上次齐格弗里德乘坐的气球更大更先进。不过施瓦茨尴尬的透露,他的飞艇初次测试并不顺利,飞艇很难离地。
齐格弗里德已经想起来,这位大卫·施瓦茨就是世界上第一艘硬式飞艇的发明者,也想到了这艘飞艇的缺陷。他装模作样的观察了一会儿设计草图,然后介绍说:“大卫叔叔,我这艘飞艇是在拉斯维茨老师指导下设计出来的,它的气囊也是用金属制造内部结构框架,然后分隔出15个隔舱,每个隔舱里都有一个巨大的乳胶织物气囊,这些气囊可以防弹防热。这样设计是借鉴了轮船的水密隔舱概念,不仅让飞艇有更好的气密性,也提高了安全性。希望这个设计能对你有帮助。”
齐格弗里德所套用的“兴登堡”号飞艇毕竟是30多年后的设计,比现在的飞艇先进太多,所以齐格弗里德用拉斯维茨做了一下挡箭牌。他的这番介绍正好指出了施瓦茨飞艇的最大问题,由于纯金属气囊的密封性不足,泵入其中的氢气很快就泄露了,导致施瓦茨飞艇没有足够的浮力升空,这是目前制造工艺落后所造成的。
施瓦茨很快就领悟了,他开心的对齐格弗里德说:“在金属框架里再设置数个单独的软体气囊,既保证了气密性,又提高了安全冗余,这真是个天才的设计。小齐克,你不愧是维多利亚·路易丝公主口中的神童。”
齐格弗里德也很开心,因为如他所料,给予施瓦茨的这些建议,也帮助他在【空骑系统】里提升了一些【技术】指数。更高兴的是,维多利亚·路易丝公主已经在帮他宣传吸粉了,不枉他费心给公主准备礼物。
当天施瓦茨就急急忙忙的告辞回柏林了,他要尽快修改设计,在金属气罐里重新安装几个橡胶织物气囊。
不过施瓦茨不是现场唯一被启发的人,齐格弗里德在介绍飞艇设计时故意说得很大声,就是为了让谢缵泰也能听到。施瓦茨的出现,让齐格弗里德再次确认自己应该是有特殊体质,就像替身使者会相互吸引那样,他也容易遇到航空领域的人士,之前有曼弗雷德、李林塔尔,这次又遇到了施瓦茨。他仔细回想上一世的航空历史后,惊奇的发现原来谢缵泰也是一位航空先驱,他正是日后中国设计飞艇的第一人。上一世谢缵泰于1899年设计了“中国”号飞艇,那艘飞艇用了铝制框架结构,在气囊之下悬有吊舱,由艇首、艇尾和轮面的三个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实现了飞艇回旋运动的升降,解决了当时飞艇设计上的一些技术难题。齐格弗里德希望这一世能帮助他早日完成飞艇设计,带动中国的航空科技发展。
有了施瓦茨送来的木料,飞艇模型的制作终于扫除了最后障碍。齐格弗里德打算在模型收尾前,制造一个和谢缵泰独处的机会,方便沟通一些隐秘内容。因为谢缵泰除了航空学者的身份,还是一位爱国的革命家,他不仅是孙中山组建的兴中会的元老,还是香港《南华早报》的创始人。如果齐格弗里德以后有机会回到中国,谢缵泰会是一个不错的助力。
齐格弗里德指导齐默尔曼师傅画了一个飞艇降落场设计图,不同于机场需要长长的跑道,飞艇可以垂直起降,所以只需要在平整地面上圈出一小块圆形场地,然后在圆心处竖立一座锚泊塔就能满足飞艇起降。因为飞艇在悬停时没有对抗侧风的能力,所以需要这么一块圆形场地,让飞艇可以在艇首锚泊的时候绕着锚泊塔转动,以便让艇首能随时保持迎风方向。有了设计图之后,齐格弗里德就请齐默尔曼师傅顺手再制作一块降落场造型的地台,地台上有与飞艇模型相同比例的人物模型和建筑模型,更容易直观体现出飞艇的巨大。因为这地台比飞艇还要大,二楼的工作室里摆不开,所以齐默尔曼不得不去里希特霍芬商店一楼的车间里制作。
齐格弗里德和谢缵泰继续留在工作室里,制作模型气囊的蒙皮部分,他们将已经切割好的薄木片依次紧密的粘到气囊肋骨外缘,然后在缝隙里补上腻子后再打磨平整。还好整个模型高度不超过60厘米,齐格弗里德完全可以够得着。他一边撸着模型,一边有意无意的和谢缵泰聊天:“谢哥,你是哪里人呀?”
“我出生在澳大利亚悉尼,但我一点都不喜欢那个地方,我们华人勤勤恳恳的工作,却一直被当地白人歧视,他们觉得华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经常有白人驱赶并袭击华人。”谢缵泰是个很外向的人,他身怀秘密闯荡欧洲,却忍不住跑去船厂当翻译,就是因为他喜欢与人交流,受不了孤单的生活。他觉得齐格弗里德这个孩子会是一个不错的听众,即使不小心讲出某些秘密也不怕传出去。“在我上学时,我父母因为担心人身安全,就带全家回到中国香港定居。我发现白人歧视华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太孱弱了,只有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壮大中国的国力,才能让中国人不再被歧视。”
齐格弗里德听着很难受,他无法割舍上一世做模型的爱好,更无法割舍上一世中国人的身份,如果忘记过去,那他也不再是他。他看着谢缵泰问道:“谢哥,你能教我中文吗?”
谢缵泰很奇怪:“小齐克,你为什么想要学中文?”
“谢哥,告诉你一个秘密。”齐格弗里德展现了熟练的演技,眼睛里流露出淡淡的哀伤:“我妈妈是一个中国人,她因为战争和我失散了,我想学会中文后能去中国找妈妈。”
谢缵泰没想到眼前这个孩子的身世如此坎坷,而且还是半个同胞,心中十分同情齐格弗里德:“小齐克,别太难过了,我相信你妈妈肯定会平安无事的。你们是因为中日甲午战争才失散的吧,日本人太坏了,我觉得如果中国不快点变强,以后肯定还会被日本欺负。”
但中文作为最难学的语言,谢缵泰还不愿意为此耽误那么多时间,他有点不好意思的拒绝道:“但是中文太难学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不过既然你说出了你的秘密,那我也告诉你一个秘密作为交换吧。我正和一群朋友计划建设一个新的中国,如果成功的话就邀请你回中国玩。”原来谢缵泰去年就参与了兴中会的武装起义计划,他们打算在广州推翻清政府,但由于叛徒泄露,起义还未发动就失败了,他和孙中山等一批成员不得不离开中国暂避风头,但他心里并未气馁,打算等回国后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齐格弗里德见谢缵泰不配合,只能拿出必杀技了:“谢哥,我真的“顶内个肺”中华文化的,有你这么“丢雷老某”的人教我中文,我肯定很快能学会。”
谢缵泰听得只想双手捂脸,果然欺骗这么可爱的孩子会遭报应的,不能放任这孩子这么糟蹋中文,自己造的孽只能自己承担:“好吧,我教你中文,不过时间不会很久,过一段时间我就要回国的。还有这“丢雷老某”和“顶内个肺”是只有成年人才能说的,你还太小,不能讲哦。”
齐格弗里德自然笑着答应,反正他又不是真的要花时间学中文,他只是想给自己以后使用中文找个合理解释,也顺便和谢缵泰拉近一下关系。
谢缵泰也很快放下了郁闷,之前齐格弗里德和施瓦茨的交谈内容也深深的吸引着他,飞艇这种先进的飞行器正是他施展爱国抱负的理想目标,所以他也想借着教中文的机会,向齐格弗里德套取一些飞艇的知识。
模型工作室里这两个“心怀鬼胎”的人,就这样一边在手上做着模型,一边热络的聊着关于中文或飞艇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