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每做好一款模型,李林塔尔就会送去布雷斯劳的里希特霍芬商店里做测试,因为他把比较占地方的旋臂机、风洞等试验装置都安装在商店的车间里。齐格弗里德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有可能刷【技术】值的机会,也怂恿曼弗雷德一起跟着去旁观。李林塔尔也乐见他们这么对航空有兴趣,非但没阻止,甚至很认真的向他们科普了这些试验工具的功能和用法。
旋臂机是英国人罗宾斯(BenjaminRobins)于1746年发明的,一开始是用于弹道学的实验研究。它的主要结构是一根水平的旋臂,固定在一根能够垂直旋转的主轴上,旋臂前端可以安装实验件或风速计之类的仪器,当垂直主轴则由动力机械带动旋转时,可以在旋臂前端模拟出高速飞行的状态。
后来英国的航空先驱乔治·凯利想到了用旋臂机来研究空气动力学,比如可以测量各种造型机翼所产生的升力,凯利通过旋臂机的试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机翼所产生的升力与其面积成正比,与其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其仰角的正弦成正比。可以说在风洞技术得到完善前,旋臂机是最重要的弹道学和空气动力学实验工具。
风洞也是英国人发明的,工程师韦纳姆是大不列颠航空学会的成员,他在用旋臂机试验时发现无法得到精确的升力和阻力值,经过研究后,他于1871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风洞,那是个大约4米长的矩形风洞,一端用一台鼓风机加速气流,实验件被固定在风洞中间,并使用弹簧秤测量数据。
到了1880年,另一位英国工程师菲利普斯(HoratioFrederickPhillips)发展出了引射式风洞,改善了气流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有了引射式风洞后,菲利普斯迷恋于研究机翼翼型,用风洞试验了200多个翼型,还在1893年设计了一款有50个翼面的飞机,每个翼面长6米多,却只有4厘米宽,非常脆弱。齐格弗里德记得上一世在英国电影《飞行器里的好小伙》的片头里还见过这架奇葩的飞机,没飞起来就碎了一地。
由于旋臂机是种很粗糙的实验装置,其测量数据并不精准,因此齐格弗里德上一世在学校里没见过这种早被淘汰的设备。而且相比上一世中国新建的一系列高速、超高速风洞,现在的风洞也很原始。齐格弗里德好奇的看着李林塔尔用它们来测试模型的升力、阻力等数据,有时候也借机上手帮忙引导一下李林塔尔的思路。齐格弗里德甚至有种回到大学的感觉,那时为了参加学校的航模比赛,也是这样设计、制作、测试的连轴转。不过忙碌终有回报,李林塔尔选出了箱形的双层机翼样式,齐格弗里德的【空骑系统】里也提升了不少【技术】、【感知】值。
时间就这样在做模型、搞测试的过程中飞快流逝,很快就到了曼弗雷德的生日,当晚里希特霍芬庄园张灯结彩,阿尔布雷希特叔叔和库宁古德婶婶邀请了不少亲朋好友参加这个生日派对,来宾们也基本都是布雷斯劳当地的贵族或上层人士。曼弗雷德收礼物收到了手软,开心得嘴都合不拢了。
晚餐后照例是大人们的社交环节,婶婶弹奏了一首钢琴曲作为开场,从第一个音符响起时,齐格弗里德就被这一首李斯特(FranzLiszt)的《爱之梦》所吸引。派对里的来宾们忍不住随着琴声轻轻摇动身体,连客厅四周的窗帘也被晚风阵阵吹动,仿佛是在伴舞。悦耳的钢琴曲不仅让齐格弗里德的精神格外放松,并且他再次发现【空骑系统】里的各个指数在音乐声中又都有所增幅,一曲终了后,指数也都很快恢复了原状。
来宾们都被婶婶的琴技征服,纷纷鼓掌并怂恿婶婶以后要多多登台演奏。叔叔得意的搂着婶婶说:“我家库宁古德可是得到了李斯特的真传,能让你们免费听演奏就足够你们回去吹嘘的了。”
“别听他瞎说”婶婶笑着解释:“李斯特老师是我的贵人,没有他的帮助,我也没机会跟随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老师学习钢琴。”
听着这两夫妻秀恩爱,齐格弗里德也微微惊讶于婶婶的背景,想着一定要找机会向婶婶学习钢琴,不仅是因为他喜爱音乐,也是为了能借机研究【空骑系统】被音乐增幅的原因。
齐格弗里德这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贵族的社交派对,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表现才算合理,他也没想到,今晚最受欢迎的不是小寿星曼弗雷德,而是他自己和李林塔尔。
因为他的颜值过于出众,坚挺的小鼻子配上闪亮的琥珀色大眼睛,组合出一张十分惹人怜爱的小脸。而且齐格弗里德还有着出色的演技和脸皮,一旦装嫩撒起娇来,即便是平日里最严肃的容克老爷,也会情不自禁的喜欢上这个漂亮又乖巧的孩子。
李林塔尔则被一众名媛贵妇所包围,作为知名的飞行家和发明家,李林塔尔在德国的知名度太高了,走到哪里都会成为视线的焦点,特别能吸引热衷追星的女士们。李林塔尔一脸绅士的回答各位太太小姐们的问题,但眼角里却埋藏着另一种“绅士”的笑意。
在这群迷妹中最美丽动人的女士,正是齐格弗里德在商店门口和主教座堂里见过的那位美女,她有着凹凸有致的身材和带点魅惑的脸庞,她有一双迷人的蓝色眼眸,但此刻有点哀怨的盯着李林塔尔问道:“李林塔尔先生,你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研究飞行的目的和收获呢?”
“当然可以,能与大家分享飞行精神和飞行乐趣,是我的荣幸,美丽的克林德男爵夫人”李林塔尔眼中饱含着柔情和歉意,因为他这几天都在做模型,冷落了这位美人。
李林塔尔端起酒杯装作润喉,不着痕迹的扫了一眼这位迷人女士的胸口和腰肢,然后用深沉语气介绍道:“话说人类对飞行的向往,可以追溯到有历史记载的早期时代,比如希腊神话中能工巧匠代达罗斯(Daedalus)和他儿子伊卡洛斯(Icarus)用蜡黏合羽毛制作翅膀,并用其飞出了克里特岛。
虽然希腊神话传说无法考证,但在9世纪,一位名叫菲尔纳斯(AbbasIbnFirnas)的西班牙物理学家是尝试滑翔的第一人。他模仿神话里的情节,背着一对羽毛制成的翅膀进行扑翼飞行表演。他的尝试以坠落重伤而告终,但是他总结失败原因是忘了给自己加一个尾巴,虽然听上去有点好笑但又不无道理,因为鸟在飞行时需要摆动尾部来保持平衡。
13世纪英国方济会的修士罗吉尔·培根(RogerBacon)正式提出了飞行器的概念,他在《艺术与自然的奥秘》一书中设想了那种能飞的载具,它能乘坐一个人,靠一台发动机驱动人造翅膀来上下扇动,以扑翼的方式进行飞行。
第一个认真的考虑载人飞行问题的是15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家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daVinci),他仔细的研究鸟类和蝙蝠的飞行,写了《论鸟的飞行》来阐述鸟类飞行的原理,堪称是航空学的奠基之作。他也设计了不少形式各异的飞行器,比如用缠绕弹簧驱动一个螺旋面进行垂直起飞的飞行器;比如用人体腿部力量来驱动的扑翼机,他还在扑翼机上设计了操控装置,飞行员可以通过套在头上的铁丝来控制扑翼机的尾翼,说明他已经明白气流的作用,并尝试驾驭气流。
除了参考鸟类的飞行,人类也在尝试其他类型的飞行方式。17世纪时,一位非常疯狂的土耳其人拉加里·哈桑·雪拉比(LagariHasanCelebi),在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广场上借助七翼火箭腾空飞翔,还好他使用的140磅火药推力不足,在起飞后幸运的掉进了海里得以生还。
等到了18世纪,我们普鲁士的科学家梅希尔·鲍尔(MelchiorBauer)在1764年设计了名为“天使之车”的扑翼机,这种飞行器有一个长方形的水平机翼,下面安装八组扑翼面,机翼的后部有一个垂直舵面,底部有一个四轮式起落架,各部件和机身之间用支柱和张线连接。这“天使之车”没有动力装置,它的八副扑翼需要驾驶员拉动杠杆来扑动。后来因为得不到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财政支持而终止试制。鲍尔的“天使之车”是18世纪最具现实性的扑翼机设计,也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探索飞行的学者。
1793年,另一位西班牙发明家迭戈·马林·阿奎莱拉(DiegoMarinAguilera)用铁、木、布和从秃鹫上收集的羽毛,制作了一架扑翼飞行器,他还设计了使用脚踩镫和手摇曲柄来操纵飞行。他在科鲁尼亚的康德城堡进行了试飞,通过扇动翅膀滑翔了大约300多米。后来由于扑翼机上的铁制焊件断裂,他掉在了阿兰迪利亚河边。虽然他只受了点轻伤,但不幸的是当地村民们认为他是个疯狂的异教徒,就把他的扑翼机烧毁了。
我们人类的第一次真正的升空飞行,是1783年法国科学家德·罗齐尔(Jean-FrançoisPilâtredeRozier)在法国凡尔赛宫实现的,他乘坐蒙哥尔费兄弟(Joseph-MichelMontgolfier&Jacques-ÉtienneMontgolfier)制作的气球,第一次系留飞行飞到了26米高,后来在自由飞行中则飞到了150米高。
紧接着,1785年法国机械师布朗夏尔(JeanPierreBlanchard)和美国富商杰弗利斯(JohnJeffries)乘坐氢气球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越大海,他们从英国多佛尔起飞,花了两个小时飞越英吉利海峡,到达法国加莱。
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动力飞行的设计层出不穷。1840年英国人威廉·塞缪尔·汉森(WilliamHenson)和约翰·斯特林费罗(JohnStringfellow)提出了名为“空中蒸汽车”的蒸汽动力飞行器设想,虽然由于蒸汽机的功率太低、重量太大而未能成功飞行,但他们计划建立的航空运输公司却指明了航空的商业前景。
1852年法国工程师亨利·吉法尔(HenryGiffard)用自制小型蒸汽机驱动螺旋桨来作为动力,用三角风帆来控制方向,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有动力、可操纵的飞艇。
随着英国航空学者在1866年于伦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航空学术团体——大不列颠航空学会,科技资源朝航空领域的聚焦加速了其发展。两年后的1868年,大不列颠航空学会举办了史上第一场航空展览会,在伦敦水晶宫展出了77件各类飞行器、发动机等展品,不光吸引了众多观众参观,也在上流社会中彻底引发了飞行热潮,所以在这最近几十年里,英法俄美等国家都涌现了很多学者开展飞行器研究。
飞行真是太有魅力了,吸引了历史上无数的智慧头脑前仆后继。不过相对于脆弱而缓慢的飞艇,我更希望创造出能像鸟儿那样迅捷、灵活飞行的机械。所以我计划先模仿鸟类滑翔飞行,造出能无动力飞行的滑翔机,之后再加上合适的动力装置,完成真正的飞行机械。我之前在柏林试飞的滑翔机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最近我又开始设计新的滑翔机,希望能在坚固和稳定方面达到更好的效果。”
李林塔尔又陆续回答了其他几位宾客的问题,满足了大家对飞行的好奇。但那位克林德男爵夫人明显不是对飞行好奇,她趁着大家谈兴渐淡,找了个机会拉着李林塔尔到角落里单独聊天。
今天被婶婶精心打扮的齐格弗里德,被派对上的女士们轮流抱在怀中宠溺,像极了一只精致的BJD幼娃娃。她们身上浓郁的香味和温软的触感,快要把齐格弗里德催眠了,他在迷迷糊糊中看到远处的李林塔尔和克林德男爵夫人,仿佛看到了单立文和杨思敏扮演的西门大官人和武家嫂嫂。
派对里的女宾们也都看得出那对男女眼中快要溢出的荷尔蒙,互相八卦起来:“那位克林德男爵夫人好像不是德国人吧?”
“是的,她是美国人,看得出很有钱。”
“哦,我想起来了,她丈夫是克莱门斯·冯·克林德(KlemensvonKetteler)男爵,他爹老克林德男爵在他出生前就死了,因为缺少父辈关照,他在普鲁士军队里混得很惨,后来凭着语言能力勉强混进德国外交使团,在中国那个落后的国家熬了好几年,现在终于熬出头去担任驻美外交官了。”
“是呀,美国是个不错的国家,德裔也很多,但也因此会有很多交际应酬,单靠那点外交官薪水是根本不够支持必要的社交开销的,所以克林德男爵在美国娶了这位有钱的太太来吃软饭。他现在既有钱、又有资历,一门心思的想在外交部门得到升迁,从不休假回国陪自己夫人,全心全意的要完成皇帝陛下交代的任务。”
“难怪他夫人这么热衷社交,她就像一朵烈日下的玫瑰,急需园丁的灌溉和滋润,呵呵。”
女士们的聊天毫不避讳齐格弗里德这个不到三岁的娃娃,所以他全都听得清清楚楚。看上去这些女人对此并不奇怪,也不鄙夷,看来上流社会对于婚外情已经习以为常。他依稀记得中学历史课本上有提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男爵被杀,难道这是同一个人?如果能通过克林德男爵夫人影响到克林德男爵,令他不会在中国被杀,或许就能消弭那场侵华战争。齐格弗里德默默的在心里记下了这件事情,因为不论他穿越到哪里,他心中始终都爱着中国。
在嘉宾们愉悦的聊天中,曼弗雷德的生日派对降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