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北城飞将在 / 迈出第一步

迈出第一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深秋的华北平原,气温下降的很快。进入十一月份中旬,每天早晨起来的温度已经低于零度,昼夜温差也极大。这一天,田喜奎如约去马市买了挑了一匹好马,准备了随身的干粮,准备前往一百多公里外的三台县去物色人选。为了在尽快到达目的地,他一大早就动身出发了。
  周文尚留在家中,他去集市上买了许多草纸,还买了毛笔,墨水,又把秦昭请来,按照自己从战场上带回来的花名册,请秦昭帮忙给战死的七连战士家属写报丧信。秦昭的字写的很好,又很认真,用了整整大半天时间。周文尚小心的把所有的信装进信封,谢过秦昭后,在当天夜里,往每一封信里塞进了几十块兑换来的现大洋,后续几天分六次把所有的信按照花名册上的地址寄了出去。
  做完这一切后,周文尚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接下来,就等着田喜奎带人回来了。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华北平原上,入秋后温度降得特别快,眼下已经到了十一月底。
  在这段时间里,周文尚每天就是坚持锻炼,然后时不时的去找秦昭闲谈相聚,再就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仔细谋划着拉起队伍后未来的打算。周文尚托秦昭想办法搞到了华北某省的地图,每天钻研周围地形。
  他发现,东林镇对于自己来说是拉起队伍壮大自身实力的绝佳位置。因为东林镇是国统区与日占区接壤的最西北方向,再向西北方向去,就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和无人区,全无战略价值。向北行进大约一百多公里虽然是日占区,但是因为这里人烟稀少,只有少数几个自然村落,周围尽是牧民放牧的牧区。日本人只是对这片区域进行了形式上的占领,仅有十几处炮楼零散的分布于其中,派驻了几十名日军和几百名伪军维持统治。周边地形的战略价值不高也只是日军没有调兵遣将攻占这里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日军现在急于打通东部地区通往华东地区的交通动脉。
  国府发动的几次会战虽然没有起到预期作用,但是从战场全局来看,还是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日军的一部分力量只能部署在东部地区与国府军队形成对峙局面。
  最重要的是,敌后组织起的抗日游击力量是最令日军头疼的。因为这种游击力量没有固定的作战地点、驻扎位置。出击时机、战斗风格非常灵活,完全让日军摸不到头脑,但是又不得不部署大量的兵力进行防守和围剿作战。
  就这样,敌后抗日游击队用了最少的资源投入,却对日军的作战计划构成了最大的干扰和破坏。因此,距离东线战场近五百公里的东林镇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周文尚的未来理想的发展基地。
  周文尚把地图挂在自己卧室的墙上,每天对着地图沉思。目前为止,最稳妥的就是先向北进攻,采取偷袭的方式,拔了北面那十几个日军据点,收缴武器装备,发展力量。之后日军必然会向这一方向重点部署,到时候自己的力量应该也会有所发展,再稳步推进,步步蚕食,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他料定日军遭到偷袭后只会象征性的向这里增加部署一定的兵力,不会大量增兵。待发展壮大后,就可以由北面的兴民县向东发展,与东线的日军主力正面作战,策应东线战场的抗日力量。
  就这样又过了三两天,在一天下午,周文尚吃过午饭正在看地图,突然听到门外一阵马蹄声响和马的嘶鸣声,周文尚赶紧走出屋去,走到院门处打开院门一看:果然是田喜奎回来了。身后还站着十几个身材高大但是无一例外都有些消瘦的汉子。其中还有几匹马。
  田喜奎拉下挡在脸上的围巾,咧嘴笑了:“周长官,我们回来了!”周文尚赶紧把一众邀进院内,又赶紧关好院门。几人麻利的把马拴好整齐的列成一排站好。田喜奎清点了人数,趴在周文尚耳边小声说道:“周长官,一共十一个人,有六个是战场上退下来的国军残兵,有三个是老家在国统区,让日本人扫荡过后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还有两个人是山上落草的胡子,因为抢了鬼子运粮车让鬼子剿了侥幸逃出来的,个个都跟鬼子有不共戴天之仇,我都考察过了,都是当兵的好手,也都可靠。”
  周文尚拍了拍田喜奎的肩膀:“辛苦了田大哥!”随后转身对几人说道正色说道:“我是你们的新长官,也是军人出身,废话不多说,找你们来的目的田长官都跟你们说了。跟你们一样,我也跟鬼子有不共戴之仇,我的要求很简单,服从我的命令,我带你们报仇雪恨!
  这十一个人竟然一起立正,齐刷刷的敬了一个军礼!显然,田喜奎已经对他们进行了初步的部队操列训练。
  周文尚把田喜奎拉到一边悄悄说叮嘱道:“我这有一副东林镇周边地形的地图,离这里大约十五公里的的地方,有一处低洼地段,这里西边是一片荒地,东面是人工种植的防沙林,中间还有一条常年有水的小河,这里可以作为队伍的驻地,因为周围没有人居住,在这训练往返也不会被别人注意。”
  田喜奎补充道:“有水在将来队伍扩大了还可以开出几片地来,住的话那里的防沙林可以做建房的木料趁现在没封冻赶紧动手建好。只是吃饭,只能先从东林镇这里多买一些运过去,等明年春天再开垦土地种粮食和菜了。”
  就这样初步商定,田喜奎先带这十一个人去镇上的客栈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周文尚和田喜奎和这十一个人从镇上买了砍树和建房用的工具,骑马沿着地图的指向向东奔去。
  半个小时后,一行人到达了地图地图上的这一位置。大家纷纷下马,按照周文尚的分工,砍树的砍树,锯木材的锯木材,还有打水和泥的。很快,房子的雏形就出来了。众人搭建起了一个平顶的共三间的房子,那三个平民出身的士兵熟练地将活好的泥巴平铺在木料之间的缝隙间,用来阻挡寒风。
  很快,田喜奎指挥几人在南北两间房中搭建好了木床,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木床和军营中一样,一共上中下三个床,共四张十二个位置。中间的房间当做杂物间。
  忙完这一切,已经下午两点十分。众人吃过午饭后,周文尚骑马奔向自己藏卡车的那个山洞,用锉刀把车上的日军印记去掉后,开车直奔东林镇。从那里,采购了这十几人足够三月使用的米面粮油蔬菜以及被褥、碗筷等日常生活用具,足足塞满了一卡车,顺便把枪支弹药一并拿来。
  有了卡车协助,在下午五点时分,便将东西全部送到。十几人把所有东西安置妥当埋锅造饭。田喜奎和周文尚商量:自己留在这负责训练和监督这批人的饮食起居,周文尚返回东林镇,寻机向北侦查,最好把北面几十个日军的据点和火力配置弄清楚,顺带想办法打通渠道,想办法从国军内部购买一批武器弹药。
  这十一个人一半都有从军经历。不出意外训练一个月后就可以准备偷袭日军据点了。两人商量完毕,周文尚随即骑马返回东林镇,准备着手对兴民县附近的几十处日军据点进行侦查。
  田喜奎带这十一人安顿下来后。当天夜里,田喜奎待众人入睡后,看着二十几支日军三八式步枪直发呆。他心里想的是:目前近期的主要作战任务,是拔除北面兴民县的几十处日军据点,远攻的话,日军据点配置的机关枪和掷弹筒会对进攻方形成碾压优势,贸然进攻必然吃亏。所以后续大概率采取的策略一定是夜袭,近战。
  三八式步枪1.28米长的枪身加之50公分的刺刀全长近1.7米。近战讲究的是灵活迅速。如此长的步枪显然不适合近距离作战。并且三八式步枪射程较远,但是威力不足,近距离作战一枪打出去很多时候就是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贯通伤,很难起到拒止作用,并且杀伤力也不理想。他凭借多年的枪支使用经验,决定明天在训练之余对其中的十把步枪进行一下改造,可以将枪托锯断,枪管也可以缩短一部分,三八式步枪的子弹也可以将弹头挫平,这样的子弹打出去杀伤力极大,近距离射击甚至可以把人打飞出去。
  这种方法他们在部队的时候也经常使用,把弹头锉平,弥补步枪杀伤力不足的缺陷,但是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步枪的射程和精度,但是在近距离作战中,这些问题都可以忽略掉。剩下的十余支步枪不做改造,可以在远距离作战中使用。
  想完这些,田喜奎磕了磕烟袋,叮嘱哨兵加强警戒后,回屋休息去了。第二天田喜奎开始了训练,训练十分严格,这十一个人个个对日本人有刻骨仇恨,尤其是那三个刚刚失去家人的新兵,训练尤为积极,还时不时的打听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上战场去打鬼子。
  训练一共分四部分:上午的晨跑和队列,下午的射击和格斗。田喜奎在部队有十几年的从军经历,对这四项技能有独特的见解,尤其是对于射击和格斗训练,完全不会拘泥于书本上的内容内容。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简单又便于掌握。
  士兵们学得也很认真,掌握得也很快。尤其是其中的六名有军队服役经历的士兵,其中有两人枪法十分了得,仔细盘问后得知,这两人参军之前是猎户出身,使用精准度较差的中正式步枪都能做到百步穿杨,使用三八式步枪射击更是百发百中。
  田喜奎有意培养这二人作为狙击手,在偷袭日军据点时在外围作为策应。田喜奎也注意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做针对性训练,曾做过土匪的三人中有两人徒手格斗技术十分高超,并且使用刀刃时也十分得心应手,很有技巧,总是能做到一击致命。其余几人虽然并无明显特长,但是也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刻苦训练。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相处,大家也都慢慢熟悉了起来,训练之余还会一起去周围打猎,主要追猎野兔和獾子一类,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训练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
  周文尚返回东林镇后,并没有立即动身前往兴民县侦查,而是先找服饰店铺,按照大家的身高体重,定做了二十六套土灰色制服和鞋作为队伍的统一制服,每人两套用作换洗用。并且还定制了一面军旗,样式为一支红缨枪和一把步枪带刺刀交叉,图案为红色,背景为深蓝色,地下还有一行小字,抗日护国军,作为这支部队的军旗。
  准备妥当后,他又去西街的平民区租了一辆马车,打扮成一个普通的农民模样,赶着马车,打算用十几天时间把兴民县所有的日军据点位置、火力配置,相互距离彻底摸清楚,方便日后行动。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