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北城飞将在 / 精心准备

精心准备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十几天里,周文尚昼行夜宿,佯装成赶着马车的农夫漫不经心沿着各条道路行进。沿途经过的日军据点、关卡全被他勾画在地图上,并且还标了号,仔细写明了具体的武器配备和兵力人数。
  到了夜晚,就找附近的牧民家中借宿。当地的牧民很是淳朴,从不拒绝,总是热情招待。周文尚也每次离开时都留下一些钱以示感谢。
  很快,十几天过去,周文尚几乎走遍了整个地广人稀的兴民县,安全返回了东林镇。有了这一手宝贵的资料,就掌握了主动权。周文尚仔细的把每一处日军据点标记在地图上,共计有二十一处:有炮楼十一座、道路设卡七处、全部在县城外的广大乡镇区,基本都沿着与国统区接壤的一侧排布。还有三处在兴民县县城内部。
  无论是炮楼还是沿道路设立的卡点,基本都是一两名日军和十几名伪军驻防,炮楼分两种,有大有小。大的炮楼一共有两处,都是在最靠近国统区一侧的自然村周边修筑,共有三层的主楼一栋,两座一层的机枪碉堡。很显然这种据点至少配备三挺以上的机枪。
  小的炮楼共有九座,只有一座两层高的主炮楼,炮楼最顶部修建了机枪掩体,有一名机枪手长期警戒。
  沿道路设立的卡点则比较简单,只有两座岗楼十几名伪军把守。一座机枪掩体在岗楼中间并且有一名机枪手警戒。其实这种防御设置如果对于武器装备精良的部队尤其是是在欧洲战场上几乎没有作用。因为无论是日军修建的炮楼还是沿途设立的卡点,哪怕只要有两三门中小口径的步兵炮,消灭它们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如果有飞机坦克那更是如虎添翼。
  但是可惜,当时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实在太差,能装备步兵炮的部队全都被拉到正面战场上与日军主力决战,在战斗中慢慢被消耗掉了。而广大的敌后地区,只有少量的游击队活动,能够人手一支步枪都是奢侈,更别说装备步兵炮了。因此在欧洲战场上可能会在瞬间被炸上天的所谓炮楼,却在中国战场上为日军的占领统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点十分让人头疼,就是这些日军据点的布置都是在大平原上,如果只装备步兵武器的情况下从正面进攻无疑是送死。必须要想一个办法能够不动声色的接近炮楼,跟日军打近战,抵消掉他们的火力优势才行。
  渐渐地,夜战奇袭这一想法浮上了他的心头。先有了初步构想,周文尚继续在地图上将这十几天来自己侦查所获得的敌方位置标注在地图上,并且在每一个标定的位置上贴上一张小纸条,上面详细写明了每一处敌军据点的火力配置、人数等详细信息。
  有了这些信息,也为下一步如何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周文尚坐在炕上,十几天屋中无人居住,初冬的华北平原即使是在室内也是十分寒冷。他前往主街上草草吃了一顿饭,回去牵马直奔东面的营地,一小时后到达。
  这时看到田喜奎和十一名士兵身穿灰色制服正在训练队列动作,看到周文尚到来,所有人都站的笔直,在华北平原凛冽的寒风下显得格外整肃。周文尚回礼,一摆手,众人随即围拢过来,在一张临时制作的简易木桌上,周文尚把标记好的地图摊开平铺在桌子上,地图上清晰的标记了所有日伪军的据点、位置、火力配置、兵力数量等等。
  周文尚率先开口,把近期侦查所得的全部信息和情报一一与众人做了详细解释。经过一番商讨后,众人的意见基本与周文尚一致,同意率先对最靠近东林镇一侧的最大的两座炮楼之一的,位于和会村以南七公里的位置下手。
  田喜奎又抽起了烟袋,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说道:“这里据点规模较大,并且距离其他据点位置比较远,而且距离国统区只有六十多里,撤回东林镇只需要一小时左右,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目标,周长官你说呢?”周文尚点点头:“我同意,回来标记地图的过程中,我第一个想到的目标也是这。而且这里有几条洪水冲开的水沟,足有两米多深,就在据点前百八十米远的位置,可以利用一下。另外毕竟火力不占优势,我们唯一能采取的战法也就是近战夜战,具体细节咱们可以再商量。”
  士兵们听到要去打鬼子据点,紧张之余显得十分兴奋,也纷纷献策。于是训练暂停,整整一上午,大家都在研究讨论战斗的细节,把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全盘考虑进来,气氛也十分活跃。
  临近中午,基本的作战方案确定了,周文尚决定挑选在一个能见度较低的夜晚组织一场夜袭战。随后,周文尚和田喜奎又做了一件事,就是从0101开始,将十一名士兵按照顺序排号,一直排到11号,并且要求以后相互称呼只能称呼代号,不能直呼姓名。
  随后,周文尚骑马离开了营地,返回了东林镇。回到院子里,已经是下午三点前后,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冬天的华北平原日落时间偏早。周文尚从院子里取好了提前准备好的木柴,塞进灶火里点燃,又点燃了炉子,很快屋子里温度上升,暖和了许多。他站在地图前,对着墙上的地图又陷入了沉思......
  这几天,秦昭感觉很是郁闷,因为这一个月来,他和田喜奎周文尚来往越来越少。倒也不是秦昭想要疏远二人,而是不知为何这段时间二人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尤其是近半个月,自己连续六七次去敲周文尚的门,都无人回应。最后一次,即使是自己有辱读书人斯文翻墙进去也只看到了紧锁的屋门。从窗户向内一看,冷冷清清,明显已经很久无人居住。
  他不禁十分失落:难道说二人搬走了?可是为什么不跟自己道别呢?又或是遭到官府缉拿?可是这里是国统区啊,二人曾经都是军人,并且与日军血战过,怎么会遭到缉拿呢?怎奈想破了头,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一想起前段时间三人把酒言欢无话不谈的畅快,又想到以后可能再也无法与两人相见,继续以前一样满腹胸襟无处抒怀的日子,他内心的失落和惆怅就平添了几分。但是近期,自己叔父的女儿留洋回来了,并且即使是亲友关系,但是在之前来往也很是稀疏的叔父一家,近期和自己家来往竟是亲亲近了许多。
  原因也很简单,东北沦陷后,当时叔父一家各在东西,自己的妹妹秦伊诺正在法国留学,叔母也随着妹妹在法国陪读,照顾妹妹生活起居。叔父在当时东北某县的粮食局担任公职,虽然收入不多,但是一家人生活倒也算安康稳定。
  东北沦陷后,当时秦昭的叔父秦玉亭所在的粮食局被日军兵不血刃的拿下,同时为了稳定秩序,日军宣布当地全部军管,原政府各机关所有人员继续履行职责不得懈怠。当时秦昭一家已经趁乱撤入关内,但是秦玉亭作为当时思想上较为亲日的政府官员来说,还是对当时的日本占领东北这一行为抱有幻想。
  随后的几年里,他看到的是日军不断攀升的物价,被强征的劳工,被掠夺的资源,被处决的抗日武装成员,被日军随意强暴侮辱的妇女和皇民化奴隶化的教育。他开始绝望了。内心依然存在的民族血脉让他越来越无法在日军占领下的东北生存了。加之自己撤入关内的老父亲经常来信,妻子和女儿即将从法国归来。终于,他下定决定,变卖了全部家产,并且告知妻女回国后不要回东北老家,直接去东林镇和自己团聚,于是变卖所有家产,携带自己毕生的积蓄,也撤回了关内,定居在了东林镇。
  按照过去的习惯,三代同堂的家族应当住在一起的,但是秦昭家里共有一家四口,并且当时为了节省开支,置办的院子也只是一座能够勉强容纳一家四口人居住的小院子,一间正房一间偏房,完全容不下秦玉亭一家三口了。
  和家人团聚后的秦玉亭决定在镇子里挑选一处大小合适的院子定居下来。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找到了一处:礼贤街322号,和周文尚居住的323号仅有一墙之隔。
  这一天。连着帮叔父一家搬家忙活了两天的秦昭刚顶着满头大汗从叔父院子里出来,眼光不经意一扫,竟然发现近在咫尺的周文尚院门上的铁锁不见了。秦昭心里一喜:难道这两个家伙回来了?怀着激动的心情,秦昭无比期待的推开了院门,他一眼就看见了正在屋里盯着地图入神的周文尚。
  秦昭又气又喜,快步走进去,推开屋门,正在看地图的周文尚听见声音,没想到是秦昭进来了。看着他满头大汗并且气急败坏的样子不禁觉得好笑。刚要开玩笑调侃于他,秦昭竟一反常态的打了周文尚一拳,大声质问:“这段时间你们都去哪了?我留了字条也没消息,我还以为你们搬走了,也太不拿我当兄弟了吧?”
  周文尚看着气恼不已的秦昭,一想起这段时间忙着训练部队,准备物资和侦查,竟然忘了这个刚结识不久知己,又看到他竟然一改往日的斯文儒雅站在自己面前大声质问自己,心中顿生愧疚之意。他满脸堆笑,赶紧扶住秦昭好言相劝。看着坐在炕边上气呼呼的秦昭,周文尚先是端来一壶茶,斟满了一杯茶,然后将自己这段时间的筹划和工作一五一十的告知了他。
  刚开始秦昭还是气恼不已,可是慢慢听下去才知道原来二人并不是有意疏远自己,而是秘密在拉队伍准备和日军作战,并且已经不声不响的准备了这么多。他的气瞬间全消了。他愣了愣神,刚才还气恼不已的他现在又变得有些窘迫,不断地跟周文尚赔不是。尤其是看到墙上挂着的地图,他全都明白了。他果然没有看错人,那个满腹韬略、一心报国的知己还在,而且他还在用实际行动不断地验证自己的判断。
  看着窘迫不已的秦昭,周文尚也觉得此人也是性情中人,也全然不再计较刚才他的失态。
  就在这时,一个光鲜亮丽的女孩站在院门口小心的向内张望,她就是秦昭的妹妹秦伊诺。她刚刚正在整理书架,可是一转眼发现大哥不见了,听见母亲说看见大哥好像进了这座院子,但是院子里又看不到人,自己还不好意思贸然进去,秦昭看到了他,赶紧出屋。
  看到了大哥的秦伊诺笑了,她放心的迈进院子,笑盈盈问道:“大哥你怎么来这了呀?找你半天了!”
  秦昭则是摆摆手:“没事儿,这里是我一个好朋友的住处,我来这打声招呼。”
  周文尚走出来看到兄妹二人倒觉得有些拘谨,秦昭大方的走过来介绍道:“周兄,这是我叔父家的妹妹,刚留洋回来。小诺,这是周文尚,读过军校,上过战场打过鬼子,还当过连长呢!”
  这时周文尚才注意起这个妹妹来。这个姑娘身材高挑,身高竟也不比自己矮多少,白皙的皮肤和灵动的大眼睛再配上瀑布般黑色的披肩长发。最诧异的是,她并没有像当时的大部分女性一样穿旗袍或者当时的连衣裙,而是穿着一身笔挺的女式西服,款式很是贴身且笔挺,把她高挑的身材凸显的淋漓尽致,再加上一双到膝盖的皮靴,更是平添了一分英气。
  果然是留学回来的女性才有的穿法,这样的穿衣风格在国内当时是极为少有的。听完介绍,秦伊诺竟大方的主动伸手过来笑盈盈的说道:“我在国外经常看报的,知道你们,你们都是好样儿的,你们都是大英雄!”
  听到这些,周文尚也是一反常态的拘谨了许多。他忙不迭的轻轻地握了握手,然后赶紧把手收了回来。秦昭兄妹一起拉着周文尚去参观起他们新搬进来的院子,和秦玉亭夫妇礼貌地打过招呼后,周文尚也打量起了这个院子来。
  自己刚搬来这里的时候并没有多注意,只是觉得原先这家人应该很少在这居住,因为很少听到这里传出声音,看来确实已经空闲许久了,然后被秦玉亭一家买下。
  现在经过两天的忙活,这座院子现在已经被整理的温馨精致,别有一番风格。正在打量之时,秦昭轻轻地拉了一下周文尚的袖子,示意他到外面说话。两人到了院外,秦昭小声问道:“周兄,是近期要动手了吗?”
  周文尚同样压低声音回道:“是的,但是还请务必保密,这件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
  秦昭点点头:“也好,有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保密问题你尽管放心,兄弟我必然守口如瓶。”
  正在说话间,秦伊诺又追了出来,还是像刚才一样热情的邀请两人进去吃晚饭,尽管周文尚与秦玉婷一家人并不熟悉,但是无奈兄妹二人的盛情邀请,周文尚还是硬着头皮和一家人吃了晚饭,饭后出于礼貌又与众人闲谈片刻后方才各自散去。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