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武侠仙侠 / 饮泣流年 / 四、虎门无犬子

四、虎门无犬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周末两日四连更,第二更)
  继圣元年,朝廷颁布诸多政策,不得不说,陈仁宗聂炘,确实是治世英才。
  兴修水利,加强互市,改革科举,轻徭薄赋,四民共荣。诸多政策,在仁宗的推动下,在新帝登基之初,天下百川皆清流的情况下,还算实施的不错。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便是四民共荣。天下百姓,士农工商,历朝历代都不是同一地位的。
  自隋唐以来,便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重农抑商政策层出不穷,到了宋代,重商政策又太过急切,似乎不管怎么做,都得不到很好的结果。
  其实四民共荣也是如此。如果都能去做商人,发家致富,谁会去做劳苦的农民与工人?就连入仕,也不过如此。
  四民共荣的政策,其实是动摇国家根基的,无法长远。可这位陈仁宗的想法,在短期之内,却是可行的。
  聂炘颁布的政策中指明,士农工商,百姓有选择的权利,可是一旦选择了,会在当地户籍中注明,此后不得更改。
  说白了,士农工商随你怎么选,但是只要你选定了,就得咬着牙一路走到底。且每一处地方的士农工商数量,必须接近持平。
  这样一来,有些人认为工农至少有铁饭碗可以捧,从什么鸟商啊!
  有些人铤而走险,不愿一辈子窝着当条哈巴狗。
  有些人相信自己的才华,参加科举,立志要当个官。
  其实明白了历史的规律,就可以知道,那个时代的大部分人,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事业的,也会让自己的儿孙继承自己的衣钵。
  真正愿意去铤而走险的人少之又少,但是无所谓,反正士农工商四民共荣,皇帝的名声拿到了,怎么做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其实表面上说四民共荣,谁能不清楚,真正能够做到鱼跃龙门的,还是科举取士这一条路。
  恰逢明君盛世,谁不想捞个官来做呢?
  光是继圣元年,全国各地参加科举的人数就有十几万人。
  十几万人,经过层层选拔,最后选出状元、榜眼、探花。
  可见当时前三甲的质量有多高了。
  况且每年的试题,自院试往上,皆由陈仁宗钦定。他可不是那种让士子们默写四书五经的人。从院试开始,就是策论与诗赋,只可二选一。
  如果是自幼死记硬背四书五经的人,不用进考场,可以直接回家了。回去当个新的孔夫子孟夫子不是挺好?当什么官啊?
  那些策论或诗赋,由考官先进行审批,每轮考试的前三名,他们的作品都会出现在皇帝的书房中。
  如果你没能力考上进士,但是你乡试会试的作品足够惊艳。恭喜你,你至少能做六品官员了。
  这便是当时最出名的景象,所谓“劝君莫愁状元笑,妙言自有天子闻”。
  但是不管怎么说,真正最有才的,还是状元,能够成为状元的,说明几乎每一场考试,他的文章都得到了皇帝的钟爱,这可谓真正的飞黄腾达,一步登天了。
  而继圣元年便出了这样一位状元,便是兵部尚书秦轩之子————秦潇。
  从院试而来,一路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他依次写下《修才论》《历天论》《兵弈论》和《释心赋》,每一篇文章都是陈仁宗钦定最优,甚至原稿都被珍藏于天子书房。
  仅仅四篇文章,涵盖了才学、天道、兵法和心志,四大方面,见解独到,一语中的,状元舍之其谁?!
  秦潇自幼受父亲教导有方,文武双全,上马有平乱之力,立论有治世之才。再加之长得还英俊潇洒,真的是谁看了都喜欢。
  陈仁宗常以《释心赋》中“炽血尽归碧落海,枯骨犹擎苍穹天”来勉励自己和百官,给予此句以“非朕所及”的至高荣誉。
  就这样,秦潇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陈仁宗的“一言之师”,官职虽只有三品,却是陈仁宗唯一信服的人。
  私下里,二人因年龄相仿,同为少年才俊,作兄弟相称,不分彼此。
  如果说某一晚,仁宗没去后宫某个嫔妃那里过夜,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是常有的事。
  估计他正与秦潇秉烛夜谈,最终同榻而睡。
  也正是因为有了秦潇的言论,才让仁宗颁布的政策有了更强大的生机。
  陈朝历史上最大的治世————“继圣之治”,也就此拉开序幕。
  但每当事情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变数便会接踵而至。而这第一个变数,就是“御威将军”林易之死。
  而引起这一变数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那骇人听闻的北国“血衣客”!
热门推荐
太乙最强装逼打脸系统玄浑道章大魏读书人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一品丹仙大乾长生坐忘长生武侠之神级捕快洪荒星辰道仙府长生玄幻模拟器真君请息怒绝世强龙诸世大罗大奉打更人皓玉真仙女帝好凶掠天记天元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