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楚江空听过很多与海瑞相关的历史与传说。电视剧里的,戏剧唱段里的,还有《明史》里占据了海瑞传记大部篇幅的《治安疏》。这些历史记载和文化作品中塑造的海瑞,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刚正不阿,近乎无情的酷吏。没有想到真正见到海瑞之后,他给楚江空的印象居然非常儒雅斯文,丝毫没有想象中那般冷酷无情。
三人互相介绍了一下自己,海瑞便单刀直入道:
“还不知李太医与楚大侠来淳安县衙所为何事?鄙人刚刚到任,现下还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若是没有要紧的事情,还恕我不能好好招待。”
看到海瑞如此快言快语,李时珍也直接表明了来意:
“我与江空兄这些天来一直在救助灾民,但怎奈何人少力薄,昼夜不停也不曾救下几人。如今听到淳安县来了新的知县老爷,我与江空兄便商量着到县衙来找海知县,看看能否为淳安百姓做点事情。”
也许是担心海瑞不知道两人的本事,李时珍还道:
“我们二人虽然比不得海知县是读书人出身,但也各有所长。我曾经是太医院的太医,不管是治病救人还是验尸查案,都算小有心得。至于江空兄更是江湖上华山一脉的高徒,武功高强。我们二人有心为淳安百姓做些事情,还望海知县不要嫌弃。”
听到两人居然是想主动投靠自己麾下,海瑞哪里有推辞的道理。
他原本只是南平县的教谕,还因为性格原因与上级闹了别扭,本以为这辈子在官场上也就这样了。谁曾想一任教谕刚刚做完,稀里糊涂就被上边任命了个知县。电视剧里的海瑞还有清流和裕王做靠山,甚至还认识谭纶这样的官场明星,但现实中的海瑞纯粹就是个被上边拿来背锅的。以至于到了巡抚衙门,海瑞才知道当地闹出了毁堤淹田的事情。
本以为都已经闹出这么大的水灾了,朝廷应该召集本地官员商量救灾才是。可谁曾想巡抚衙门商议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怎么继续推行改稻为桑。
海瑞虽然是教谕出身,但在底层为官多年,官场经验可比某些进士强多了。听到这种时候朝廷还想着推行改稻为桑,海瑞最担心的不是百姓活不下去,而是被逼急了的百姓闹起事儿来造反。
于是当着一群本地大员的面,海瑞直接问出了自己的疑问,随后就被本地大员的优越感糊了一脸。什么“百姓都是群贱种,杀几个人就安分了”,“只要本地大户吃饱了,这东南就乱不了”,还有“胡部堂带着朝廷精锐坐镇,贱民造反又何妨?”
总而言之,除了和海瑞一起来做背锅侠的建德知县王用汲之外,偌大的巡抚衙门居然没有一个官员将百姓放在眼里的。全然没有意识到曾经的秦汉唐元等朝代,可都是被一群泥腿子给埋葬的。
而且除此之外,本地新任的知府高翰文也是一朵奇葩。面对东南的困局,他居然提出了个“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法子。就是说让本地大户用粮食从百姓手中买田,这不仅样改稻为桑可以推行,本地百姓也能得到赈济。
听到海瑞口中这位高翰文高府台的好主意,别说是楚江空了,就是李时珍也惊讶道:
“高府台莫不是拿了本地大户的好处?这以改兼赈,不是纵容本地大户肆意兼并土地吗?”
虽然兼并土地是所有地主士大夫的本能,但大明朝廷明面上还是严禁肆意兼并土地的。毕竟土地事关朝廷命脉,朝廷不可能放任地主将所有的土地全都搂到怀里。所以地主士大夫就算想兼并土地,也必须偷偷摸摸地来,兼并土地的效率其实不是很高。
可如今有了以改兼赈的方案,就等同于朝廷为兼并土地的地主给出了官方背书。从此在东南水灾地区,兼并土地不再是违法犯罪而是救济灾民。本地大户没有了朝廷的制约,又有了大义的民风,并土地的速度定然会更加肆无忌惮。
再加上东南的人地矛盾本就尖锐,百姓又刚刚遭遇了水灾,还得面对倭寇的威胁,整个东南早已变成了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这时候再加上以改兼赈的煽风点火,一无所有的东南百姓不造反才是怪事。
海瑞解释道:
“这位高府台探花出身,中了进士之后便一直在翰林院中储才修书,对政事知之甚少。再加上他本人也是江南大户出身,自然不清楚土地兼并对百姓的伤害。只以为卖田之后的百姓给大户家里当佃户,一样能混得温饱,所以才会提出以改兼赈这种荒诞的法子。”
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对于朝中大臣而言,底层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再是聪慧之人,不在底层待上几天,也不会知道百姓的苦楚,不明白国家基层权力的运行规律。如此对国家现状一无所知,就算手中有再大的权力,也不可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只是如今的大明朝已然是沉疴积弊,多少进士金榜题名之后便只是在翰林院中厮混。尤其是英宗朝来,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渐渐成为朝堂的潜规则,许多人更是一直赖在京城没出去过。这个高翰文明显也是如此,除了八股文章啥都不会,就靠着探花的功名被有心之人推上了知府的位置。心中或许也有满腔热血,可实际的作为却是误国误民。
说完了朝廷上官的胡作非为,海瑞又向楚江空和李时珍询问起了淳安县当地的状况。听到淳安县中光是灾民便不下于十几万,大片的田地因为洪水的淹没颗粒无收,许多百姓连个棺材都买不起便草草掩埋,海瑞的眉头是皱得越来越紧了。
上边有朝廷大员逼着改稻为桑,下边还有十几万灾民嗷嗷待哺,县中大户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想要兼并土地,县衙里的官差则大多是本地大户的耳目……刚刚当上知县的海瑞可谓是地狱开局,稍有不慎便是丧命在淳安知县的位置上。
思索许久之后,海瑞道:
“看来只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了,推行以改兼赈!”
听到海瑞的法子,李时珍一阵惊慌,以为大名鼎鼎的海瑞也和许多官员一样,都是为虎作伥的恶犬。而楚江空思索片刻后却道:
“海知县的意思是,借以改兼赈的名义向本地大户施压,逼他们出高价向灾民买田。这样不仅完成了朝廷改稻为桑的国策,同时也能让灾民还能保留部分土地。这样灾民有了依靠,就不会造反?”
“楚大侠所言不差。如今淳安县最需要的便是粮食,而整个淳安也就这些大户有粮食。不逼着他们将粮食拿出来,谁也救不了淳安的灾民。”
海瑞闻言点了点头,看向楚江空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惊讶。若是李时珍看破他的想法,海瑞不会惊讶。毕竟李时珍同样有秀才功名,还曾经担任过太医。可楚江空不过是个江湖中人,却能一眼看破这其中的玄机,足以看出此人非同凡响。
明白了海瑞的打算,李时珍却道:
“可东南大户势力庞大,不是与当朝官员有关系,便是与倭寇山匪有勾连。若是当真以官府的名义与他们为难,这些大户定然会发动自己手中的人脉。届时不仅朝堂上的上官会与海知县为难,便是倭寇也会派人暗杀海知县。”
听到李时珍的担忧,海瑞却飒然笑道:
“大丈夫既食君禄,便应该赴汤蹈火,为民请命。若是能让淳安十几万灾民渡过此劫,海某就算粉身碎骨又有何憾?再者,本地的上官我在巡抚衙门里都见过了,都是些尸位素餐的货色,比高翰文强不了多少。若是他们真要给我下套……呵呵,我不介意让他们知道大明律的刑罚是什么滋味儿!”
听到海瑞如此慷慨陈词,不惧生死,楚江空当即也道:
“既然海知县不畏强权,楚某也定然要助你一臂之力。只要倭寇来得不是冢原卜传那样的剑道豪雄,楚某定然护得海知县周全。”
大明嘉靖年间,同样是倭国大名鼎鼎的战国时代。此时倭国内部群雄并起,剑道方面也是人才辈出。诸如冢原卜传,上泉信纲,伊藤一刀斋等剑豪层出不穷,共同创建起了倭国后来的剑道体系。便是在大明武林,这些倭国剑豪的名号也十分响亮。
风清扬便曾与楚江空说过这些倭国剑豪的事情,并说这些剑豪的实力不可小觑,基本上都有江湖大派掌门人的实力。尤其是冢原卜传,此人堪称是当今倭国武林第一人。一生出战三十七次,比武一十九次,斩将二十余名,是当今倭国武林独孤求败般的人物,便是风清扬也没有胜过对方的把握。
不过这些剑豪大多都在国内厮混,没几个愿意漂洋过海来大明朝的。所以倭寇中其实没什么高手,许多都是在国内混不下去的落魄武士,实力最强的也就和原著中的田伯光差不多。而楚江空如今的实力比刚学会独孤九剑的令狐冲还要强些,自然不惧这些倭寇的袭击。
当然,倭寇毕竟不是剑豪。他们与神州东南的海寇勾结,还与大明的精锐战斗,自然不能视作一般的江湖中人。若是当真来袭,肯定会用一些军阵手段。比如三五成群使用长枪阵,亦或者暗夜里使用火铳偷袭。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即便楚江空的武功更强,也必须万分小心。
故而商议过后,李时珍和楚江空都在海瑞这里挂名当了个师爷。师爷是知县的私人幕僚,并非朝廷官吏,所以海瑞可以随意任命,也方面两人以官府的名义做事。
李时珍当了刑名师爷,楚江空则是钱粮师爷。李时珍这个刑名师爷主要就是负责带领衙役,救治灾民,顺便安顿民心。楚江空则随时跟在海瑞身后,保护他的安全,顺便也可以借着查账的名义找一下本县官员的把柄。
海瑞想要逼迫当地大户交出粮食,肯定不能自己一家一家地去威逼利诱。且不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就是搬运粮食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海瑞的当务之急便是在县中树立威望。听到楚江空说县衙府库里只有几日的粮食,海瑞当即意识到本县县衙的胥吏贪污官仓,不然县衙府库里的粮食不可能这么少。
所以上任第二天,海瑞便与楚江空来到县衙查账。随后,楚江空便给海瑞展现了后世先进的借贷记账法。依靠着一本账册和一叠稿纸,楚江空花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便查出了许多端倪,让一旁的海瑞看得赞叹不已。
“江空兄,你这钱粮师爷名副其实啊!”
楚江空闻言只是含蓄笑笑,心道:自己穿越几十年了,终于展现一把穿越者该有的优势。
看着手中楚江空整理好的账册,海瑞不住赞叹,转而面色就渐渐阴沉下来。只因为依照账册的数据,县衙府库的钱粮除了用来上交赋税和衙役差遣,大部分都用作了上官的供奉和皇室宗亲的供养。
所谓上官的供奉,指的便是冰敬炭敬火耗银这些大明官员的灰色收入。至于皇室宗亲的供养更不用说,大明朝因为太祖朱皇帝的德政,亲王郡王遍及天下,每年都要吃掉大明朝廷三成以上的税负,就这还尤嫌不足。相比之下,县丞和本县胥吏贪污的钱粮还不到这些上官和宗亲的三分之一。
啪!
海瑞愤怒地将手中账册拍在桌上。
他忽得想要痛骂一番,可偏偏却骂不出口。只因为不管是大明官员的灰色收入也好,还是皇室宗亲的供奉也好,这一切的问题的源头其实都是大明朝的太祖朱元璋。是朱元璋定下的官员俸禄过于苛刻,大明才会无官不贪。是朱元璋对自己的龙子龙孙太过宠溺,大明才会有遍地的皇室宗亲。海瑞是忠诚的儒家信徒,最看重的便是忠孝节义的礼法,即便知道这一切都是朱元璋的错,也不可能对大明太祖口出狂言。
所以刚强如海瑞,此刻也只好将一肚子火气压进肚子里。重新整理好手中的账册,然后利用这把柄要挟以田有禄为首的本地胥吏与基层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