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那李白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应该也是某地的才子,公子既然能够与之相识,想来公子你的才情也应该不差。”刘疏影接着这个机会给王炎戴了一顶高帽。
“刘姑娘谬赞。”王炎受到的义务教育对古代的四书五经完全是两个概念,若是再深聊下去,万一自己露馅了怎么办。
“公子何必自谦,公子有这样的才情,为何前年不参加州试谋个出路?”
“那时正在守孝,故而不得参加。”王炎有些无奈,这刘姑娘怎么问的这么细致。
“原来如此,那不知道公子今后有何打算?”
“先谋生计,再考虑明年的州试不迟。”王炎只能顺着自己的托词继续编了下去。
“我看公子也是有大学问的人,我家世代经商,在整个德天府也算小有名气,若是公子不嫌弃,可在我家一个作坊当个账房先生,公子你看如何?”
“那就多谢刘小姐收留。”王炎听闻,心想原来问这问那的是为了这个,可这刘小姐为什么这么快就让我这么一个陌生人区她家做事,难道不怕引狼入室?
王炎没多想,觉得一个跟自己年纪相仿的姑娘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坏心思,更何况在他这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这古人很是淳朴。
酒足饭饱,刘疏影和小红把王炎送出酒楼。
“王公子,你是不是对我家小姐有意思啊?”小红在下楼时趁机问了问王炎。
“这是何意?”王炎有些摸不着头脑。
“我每次跟小姐出去参加诗会的时候,那些才子就会写诗给那些心仪的小姐们。”小红解释道。
“啊?实在抱歉,在下家中父母去世得早,自己很早就出来游学了,还未参加过什么诗会,还望小红姑娘恕罪!”王炎没想到这个地方对这男女之间问个名字也甚是严格。
“原来是这样啊,对不起啊!”小红没想到王炎会有这样的身世,暗自觉得有些对不起恩人。
王炎出了酒楼后,见天色还早,就再去闲逛一下。
翌日,王炎还在县衙的客房中睡着,就被一阵击鼓声叫醒。
能够亲身体验县太爷升堂的场面,王炎顿时觉得有些激动,于是按捺不住迫切的心情,赶忙梳洗一番后就直奔大堂而去。
在堂下,王炎居然又见到了刘疏影主仆二人,三人寒暄后王炎得知,原来是阳春阁的客人走失,疑似被杀,而阳春阁正是刘疏影家中的产业之一。
没过多久,王知县身着官服,拍下惊堂木,在衙役一阵威武声中开始审案。
“何人击鼓?”王知县此时肃穆庄重,俨然一副包公在世。
“小的周生。”
“你要状告何人?”
“你有何冤屈,细细道来。”
“原本我和大哥周元一起商量着要一起到府城去做买卖。可是那孙氏不愿意大哥离出远门,他们夫妻两人为此吵闹多日。那孙氏还连着我也一起骂,我见此也就淡下心思,可是我大哥还是打定了主意要走,我就劝说大哥把那孙氏也带上,昨夜我们住在阳春阁,可今日,我欲寻大哥大嫂出门,谁知我只见那孙氏,却未曾见到大哥,反倒是从那房间里出来一个陌生人,我也没多想,可正当我们去到码头,就有一具死尸飘来,我定睛一看,正是我那大哥周元,我想起今早所见,怀疑是孙氏与人通奸,故意谋害丈夫,故此前来击鼓鸣冤。”
“可有此事?”王知县没想到大清早竟会出现此事,于是转头问向师爷。
师爷转入后堂,没过多久,便折返回来确认了此事。
“孙氏,你可有话要说?”
“冤枉啊,大老爷!”那孙氏一听周生说他与人通奸,顿时匍匐在地,哭喊起来。
“周生,我且问你,你早上所见可有人证?”王知县问道。
“阳春阁伙计王三可以作证。”
“王三何在?”
“小的在。”王炎见到一个伙计打扮的人进到大堂。
“你可曾见到有男人从孙氏房间出来?”
“小的见到过。”
“你把你见到的如实讲来。”
“今天早晨,我去给周生周老爷倒水梳洗,但周老爷忙着乘船,就去呼喊周元老爷,我见周生老爷不想梳洗,也就端着水出了房门,正巧看见孙氏的房间里出来一个男的。”
“你可是亲眼所见?”王知县再次确认。
“小的亲眼所见。”
“孙氏,你还不如实招来?”王知县屏退王三,盯着孙氏。
“那男的是民女家兄赵正,家兄很早就得知我将与我官人出门远行,那日清晨特来送我。”孙氏一边说一边哭。
“还敢狡辩,你姓孙,那人姓赵,怎会是你兄弟?”王知县听出了其中的蹊跷。
“那是我父亲好友赵氏之子,后来赵氏病亡,赵正年纪还小,无人抚养,就被家父收为养子。”
“既是如此,那周生告你二人通奸,你可有何证据反驳?”
“民女也不知道是什么回事啊,我家官人昨夜何时出门我都不知道。”孙氏一听,哭的更厉害了。
王知县思考了许久,也不好直接断案,就把孙氏收监,容后再判。
王炎在堂下也是听得蹊跷,要说那孙氏与赵正通奸,可为何在离开之际还会让人看到,做这种事情不应该偷偷摸摸的么,还是那孙氏与赵正觉得永无相见之日,做最后一次告别。
王炎也没多想,这断案的事情还是让你王知县去头疼吧。
王炎穿过人群,继续去欣赏那古代风情。
没走多远,王炎就被刘疏影主仆二人追上。
“王公子,这是要去哪儿?”刘疏影追问道。
“我就是去逛逛,第一次到这松林县,不逛逛怎么成。”
“就到饭点了,还请公子赏光,让我尽一下地主之谊。”
王炎见时间不早,刚好也腹中饥饿,也就没有推脱,随着刘疏影二人再次来到阳春阁。
饭后,王炎与刘疏影围炉煮茶,此时阳春阁的掌柜进来请示。
“小姐,官家来人了。”这阳春阁的掌柜姓刘,乃是刘疏影家的旁系远亲。
“刘叔,官家来此何事?”刘疏影放下茶具,起身问道。
“说是找王三再问一些事情。”
“那你去安排吧。”刘疏影早上也去了县衙,知道官家找王三何事。
“要不我们也去看看?”
“公子既然有此雅兴,奴家听公子的。”
王炎二人来到后院,县衙捕快正好在询问王三经过。
“你把那日的你见到的事情细细说来!”捕快也不含糊,直接看门见山询问经过。
那王三一五一十的把早上见到的都说了出来。
“那你有没有听到那周生叫门的时候喊的是什么?”王炎突然想起了什么。
王炎的这一番插话,令那捕快有些不满,但见到来的人是王炎,也就没有追究,毕竟王炎现在就住在县衙内。
王炎与那捕快寒暄之后再次问到王三。
“我记得喊的好像是孙氏!”王三偏着头,仔细的想了想。
“你确定是孙氏?”王炎一听,终于知道自己漏了什么。
“小的确定!”王三再次想了想,肯定的说道。
“哈哈哈!”王炎突然大笑。
众人不解。
“捕快大哥,我知道凶手是谁了!”
王炎的一番话让众人一惊。
“凶手是谁?”那捕快听闻,也顾不上其他,赶紧问道。
“那这周生叩门便叫孙氏,定知房内无丈夫。”
没过多久,刘疏影率先反应过来,紧接着,其他人也反应过来了。
“王公子高才!”那捕快夸赞之后带着一干人等抓了周生带回县衙。
时至下午,整个案件已经清晰明了。
原来那周元为了躲避妻子的纠缠,丑时就叫醒周生,准备走陆路离开。只可惜半夜起床太早,在途中煎熬不过,就在路边打起了瞌睡。想不到周生看见他带的包裹里有准备做买卖的本钱,就偷偷的把周元捂死,然后扔到河里做成淹死的假象,随后把包裹藏好,又折返回来。
第二天为了给自己洗脱罪名,就主动询问周元的下落,令他没想到的是,孙氏的哥哥会出现在此。
只是没想到天道好轮回,二人登船时,周元的尸体居然顺着河流飘到了码头,被人发现。
周生见大哥周元尸体被发现,想起今早所见,不如就贼喊捉贼,打算借着通奸的罪名进行诬陷。
后来仵作的验尸也证明了周元是被死后抛尸,面对众多证据,周生做贼心虚,无法抵赖,只好交代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回到县衙后,王炎第一时间被王知县叫去,在酒席上王知县也是一顿夸赞。
就这样又过了几日,刘疏影再次派小红过来请王炎一聚。
“王公子,明日我等就要离开回去了。”刘疏影一边斟茶一边说道。
“那好,我也回去收拾一番,明天随你们同上府城。”王炎也不矫情,离开阳春阁后,王炎收拾好行李拜别王知县和张礼后,翌日随刘疏影离开了松林县。
就在拜别王知县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王知县见王炎年纪轻轻却颇有才华,想留他做个文书,但王炎志不在此,谢过王知县的好意,王知县也不强留,得知他要参加明年的州试,于是奉上百两纹银后又给他写了一封书信,让他到成化县后有时间去拜访一位大儒,以便求学。
……
“横渠先生?”王炎一时半刻想不起来这横渠先生是谁。
“嗯?横渠先生?”刘疏影插了一句。
王炎一行人在阳春阁安排的护卫下已经离开了松林县,此刻正在官道上的一处茶棚休整。
“刘小姐知道这横渠先生?”王炎有些诧异,没想到这横渠先生这么出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横渠先生说的。”刘疏影一脸疑惑的说道。
“啊!原来是张载,张子厚先生啊!”王炎这才想起,这传诵千古的名句,就是这横渠先生所言。
想当初王炎听到这四句话的时候,觉得振聋发聩,在他中考语文的时候,还在作文里引用了这四句。
“原来你知道啊!”刘疏影看王炎的反应不像是装的。
“此等大儒,想不知道也难啊!”王炎在感慨之余,也觉得有些不解。
“不知这横渠先生高龄几何?”王炎问道。
“已逾花甲。”刘疏影想了想答道。
这就让王炎更加疑惑了,想当初他还专门百度过张载的生平,这张载在澶渊之盟七十余年后就去世了,享年不过五十多岁,可现在距离澶渊之盟已过百年,这张载怎么可能才六十多岁,而且还活着,难道这世界真的不是北宋末年么?
哎,不想了,王炎放弃纠结这个问题,既然那张载还活着,尤其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准备见到的第一个名人,王炎想想还是很激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