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启禀陛下,中常侍王甫奉旨求见。”值守的张让禀报。
“宣!”一听是王甫,刘宏打起了精神。
“臣王甫拜见陛下!”王甫低头拜见。
“可找到了么?”刘宏走下御阶。
“陛下,臣遍观东观藏书为陛下献上《太平经》一部。”王甫笑道。
太平经?侍立的张让眼皮一挑,这个名字可是如雷贯耳啊。
“哦?太平经?主要说什么的?”刘宏眼神一挑。
“陛下,太平经崇尚伦理纲常,可维护大汉秩序。同时书中劝善,在民间被视为辅佐朝廷教化百姓之善道,不仅是道家典籍,亦融入了洽国之道。非常适合您打算创立的鸿都门学,与儒学相对抗。”王甫滔滔不绝的讲道。
“哦?稍后朕看看!”刘宏接过书简,缓步拍打手心欣喜不已。“不过,眼下朝廷无钱,大司农每年都要来朕的少府借钱,两位爱卿可有解决之道?”
“这。。陛下!”王甫支支吾吾也不出个所以然。
“算了,朕自己想办法!”看王甫二人也没办法,刘宏一摆手示意二人退下。
月份已近年末,朝中事物也变得清闲起。天气也已然变得寒冷起来,雪花片片飘落在殿外,银装素裹别有一番美景。
章德殿
刘宏坐在主位上迟迟想不到办法,便打算出门去何贵妃处安歇。
走出殿外,下午开始飘落的雪花已没过脚踝。刘宏踩上去发出吱吱的声音,陶应正倚靠在柱子上远远的看着低阶小太监清扫积雪。
听到地面的声音,陶应回身看去,见是皇帝自己走出来,赶忙凑上去低声问道:“陛下,地上雪厚!慢些、慢些!”
“赵忠呢?”刘宏没接茬。下雪天皇帝出行是乘辇的,见赵忠不在他也没让人去安排。
“赵常侍刚刚去安排大官令了,听说是给您准备了汤水。”陶应笑着回道。
“哦,这天气有些冷了。你们在外宿卫也是辛苦,稍后朕会命人给你们送点热汤。”刘宏盯着远处忙碌的小太监说道。
“谢陛下!”陶应见皇帝心中有事,主动搭话:“陛下,大年已经快到了,可别冻到了,您要不先回殿中休息?臣命人去找赵常侍回来。”
“朕不冷,陶卿啊,你家年货准备的怎么样了?”刘宏也是无聊顺嘴说道。
“臣家中双亲和幼弟已迁到舒县,臣眼下住在公署,所用还算充足!”陶应大咧咧的笑着。
“嗯!可惜啊,朕怕是又要被大司农唠叨喽!”刘宏苦笑。“算了,朕与你说这些做什么?走,随朕回殿闲聊,闲聊!”说罢转身走着章德殿,陶应紧随其后。
“陶卿啊!你成家否?”进了殿门,刘宏跺跺脚走向主位。顺手拿起一份奏章,漫不经心的看着。
“微臣尚未娶亲,臣父前些时日为臣寻亲并未找到相当的。”陶应笑道。心中不觉嘀咕‘这皇帝提这茬做什么?不会给我安排亲事吧?’
“按照国朝规定,男子十五不娶可是要罚些银钱的。”刘宏抬头取笑道。
“冠军侯曾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臣不才,也愿效仿先贤。”陶应面带激昂之色。
“哦?那你有何志向啊?”刘宏闻言放下奏章,有了那么一点兴趣。
“臣随父乡间游玩时遭遇暴雨,躲于茅草屋中,便作过一首诗,不若念来给您听听?”陶应心中一笑。
“就是你上回写的那个?那就是诗?行吧,你说来听听!”刘宏眼睛转动,想起来什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此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陶应闭眼言道,仿佛回忆当时的场景。
“爱卿,你这意境朕倒是懂得。就是这文体,也太随性了!”刘宏看着陶应有些无语。“唔,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志向倒还可以!”
“谢陛下谬赞!”陶应不好意思笑道。
“说到底还是钱粮啊!真是让人头疼!”刘宏微微一叹。
“陛下,臣倒是有一个小办法!”陶应面色毫无波澜,心中却是狂笑不已。
“哦,爱卿有何良策?朕记得办学校便是你的主意,朕还没嘉奖你。快说!快说!”刘宏激动的站了起来。
“陛下可记得武帝当年的鬻爵之策?”陶应面带微笑。
“鬻爵?”刘宏沉思道。显然对这段历史并不是很清楚。
“武帝当年设置了武功爵的爵位制度,从高到低分别为造士、闲舆卫、良士、元戎士、官首、秉铎、千夫、乐卿、执戎、政戾庶长、军卫等十一级。
每个爵位的晋升,可以花费17万钱购买,仅仅一年时间,朝廷就获得了三十多万金。这些金钱支撑着大汉的对外战争,补充着国库,让军费得以源源不断。”陶应解释道。
“这个朕知道,先帝也是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这些眼下朝廷也是有卖的。”刘宏点点头说道。“不过朕倒也想出一条妙计,爱卿你帮朕思量思量!”
陶应心下不解。“这灵帝才智如此敏捷?为何史书写他那么糟糕?”
“爱卿?朕在与你讲话!”刘宏脸色有些不善。
“啊?陛下请讲!臣洗耳恭听!”毕竟是溜号了,陶应也有些尴尬。
“嗯,朕打算不止卖爵位!朕要卖官!”刘宏眼神变得兴奋。
“什么?”陶应脑子翁的一下,这。。这怎么可以!
“陛下,卖官万万不可!官吏为天子牧首四方,岂可买卖?”陶应傻了眼,急忙反驳道。
“呵呵,现在的选拔就好了么?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朕又岂会不知?”刘宏眯起眼睛。
“可陛下,也还有忠于朝廷的官员啊!此事不可一概而论!”陶应急得脸色都变了。这要是被人记下来是自己献策,可是要遗臭万年的。
“现在世家门阀横行,拿着大汉的官,给底下人谋福利了。不管是举荐,还是什么“举孝廉,集民望”,里面必然涉及到权钱交换,最差也是人情买卖。朕为大汉天子,为何不可直接售卖?”刘宏脸色变得疯狂。
“没有人会做赔本的买卖,既然花了大价钱买官,那么做了官后,肯定想方设法赚回来,最后苦的肯定又是大汉子民!请陛下三思啊!”陶应直接拜倒在地。
“朕办学自然就需要大量金钱支撑,还都是寒门子弟就读,花费自然巨大。而且,朕卖出去的官,还会想办法再收回来的,这理由可有的是!”刘宏的眼睛中漏出光芒。“好了,不必再谏!”
说完刘宏便转身离开,留下陶应木若呆鸡的坐在大殿之上。许久过后,陶应起身走出殿门。
见他面色不好,节从虎贲李健赶忙凑过来说道:“伯承,你这是怎么了?”
他和贾沅都是陶应在太子舍人位上结交的。本次改任虎贲郎中,便向中郎将请求安排进了虎贲军。
陶应也没有理他,李健再次吼了一句“伯承!你倒是说话啊!”
“我能说什么?呵!没什么能说的!”陶应淡然笑着走回了自己的公署,背影越发使人觉得心疼。
刘宏走后不久,陶应便反应过来了。刘宏是打算通过卖官,一方面充实自己的钱袋子,另一方面也借此机会清洗官员队伍,最后又通过这些钱,建立忠于自己的忠臣。他的想法就是先破旧再立新,先搞乱后洽理,达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目的。
说实话呢!刘宏这个策略,理论上可行,只可惜面对的阻力也是相当之大。而且还有百姓呢?这种事可是要死人的,又有多少人家会因此家破人亡呢?陶应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更害怕知道。
原本只是想按着资洽通鉴的时间点进行献策,来获取名望和地位。若是汉室还有兴旺之机,便也不枉自己穿越一遭。
可现在经历的这一切,都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皇帝并没有打算按照他的建议操作,鸿都门学的学生要十常侍举荐人选、鬻爵收财还加上了卖官。这种情况下,拿什么拯救朝廷?拿什么来匡扶大汉?
作为一个穿越前只是一名普通大学生的他,心中越发感到无力。更因为自己献了个祸国殃民的计策而感到愧疚。
时间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不满意而停止。次日早上王甫奉诏觐见,刘宏扁鹊迫不及待的把昨夜的策略重述一遍。。
王甫听后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陛下,此策甚是精妙!实用性也很强,不过臣也有几点想补充一下!”
“哦?爱卿快快讲来?”刘宏听到赞赏很兴奋,笑着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