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谁做主 / 第六章 棒杀

第六章 棒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府中陶谦手拿竹简看着两个儿子。
  陶商抢答道:“孩儿以为,蔡议郎说的对。陛下出自外藩而入主京师,如何能保证自身不怀私心?周文王,周武王都是由百姓中获取威望,洽理西川,也没见哪个取了天下不是圣王!”
  陶谦走下台阶拿竹简拍了下陶商的脑袋:“休要胡说,陛下岂是你能议论的?”
  陶应想了想:“羊舌叔向曾经说过,国将亡,必多制。有功则赏,有罪则罚,不怀私心,法令不多却能让天下大洽,皆是因抓住本末。宣帝曾言‘汉家自有制度,王霸之道杂之。’如果抓不到本末,那制度再多又怎么样?还不是被贪官污吏拿捏?”
  陶谦点头奇道:“不错,不错。我儿能有这般见解?”
  陶应心想:“哪个从后世来的不知道法洽社会的根基,我可是看了好几遍三国演义!”
  陶谦长叹口气:“只怕陛下不能采纳啊!”
  陶应拱手:“父亲何不上书一试?”
  陶谦背手看向堂外:“我儿以为我与蔡议郎谁名重?”
  陶应:“。。。。”
  初春时节的夜晚还有些寒冷,是地中的幼虫最后一次考验。而曹操即将迎来人生中第一次大考。
  午夜时分,雒阳北城门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排火把点起,一名中年骑士行至城门前。
  “来者何人?雒阳宵禁期间,禁止出城!”城门小校走上前去。
  “某家蹇平,奉命出城办事。快快开门!”来人一脸横肉,趾高气昂。
  “敢问阁下,可有出城令牌?”小校客气问道。
  “令牌?某家出城从不带那玩意儿!把向祺叫来,他自会晓得。”蹇平眯眼。
  “奉曹都尉令,无令牌者就地捉拿。来人,拿下!”小校气势一凝高声喝道。
  “反了你们了,我乃中常侍蹇硕族弟。快快把你们曹都尉叫来,我倒看看谁敢动我?”蹇平马上狂笑道。
  “这。。”小校看向城门长杜丰。
  杜丰眼神一狠,高声喝道:“除他外,一律拿下。敢抗拒者,就地杖杀!”
  “诺!”周围十余兵丁迅速动手。
  跟随蹇平的十几个仆人无一敢反抗全部束手就擒,整齐的跪倒在两侧。
  不到一刻钟,曹操骑马赶到。远远的就看着蹇平马上怒视小校,正在狂骂。索性驱马上前,扬鞭就是一抽。正巧打到了蹇平背部,瞬间开始火辣辣的疼。
  “你是何人,胆敢夜闯北门?”曹操平淡的道。
  “啊!曹孟德你敢动我?”蹇平疼得龇牙咧嘴,却还在叫嚷。
  “你夜闯城门,我打你又如何?来人给我绑了!”曹操下马,手捏马鞭。
  “我乃中常侍蹇硕族弟,你是王常侍义子举荐的,看在同出宦门的面子上。放了我!”见曹操要动真格的,被拉下马绑起来的蹇平开始攀交情。
  不提王甫还好,一提曹操更怒。甩起马鞭就是一顿抽,边打边骂道:“贼痞子,我就打你了,违我禁令,还敢拿人压我!”
  “我就打你,我就打你!”鞭子越抽越快。
  “曹操你不打死我,我XX迟早弄死你!”蹇平也被打出了凶性。
  曹操听到眼神一凝,拉起墙边挂着的五色棍就是一顿打。转眼间,人便没气了。
  小校惊道:“都尉,别打了。。别打了。。他。他死了!!”
  “死了?真死了?”曹操也蒙住了。
  半响过后
  “死了也好,来人,给我把他吊起来!没我命令不许放下!”曹操忽然微笑着转头道:“杜丰!”
  “卑职在!”杜丰恭敬的拱手。
  “给我写一份告示,就贴在这城门上。”曹操言道。
  “诺!”杜丰从公房拿出纸笔。
  “蹇平夜闯北城门,违反禁令。出言不逊,都尉曹操奉皇命镇守北门,出五色棍,棒杀之。敢违禁令者,立诛!”曹操一字一字的说着。说罢,骑马便直奔大鸿胪府中。
  大鸿胪曹嵩得到曹操夜奔的消息后猛然惊醒,推开门屏退众人,拉起正准备见礼的曹操便走进密室。
  “孟德,你今日太鲁莽了!”曹嵩怒摔一盏。酒水摔在地上,显得极为杂乱。
  曹操却走到书架旁取出酒盏,为曹嵩重新倒了一杯后紧紧盯着曹嵩:“父亲,我恰恰觉得这是我这辈子做出最好的决定。”
  曹嵩气的发笑:“你可知你杀了何人?”
  “一无名小卒耳!”曹操哂笑。
  “他是蹇硕的族弟,蹇硕是天子继位后特意抽调的宫人。”曹嵩开启了狂喷模式。
  “那又怎么样?蹇硕而已,又不是天子本身。等他爬到张让的位置再说吧!”曹操拿起酒盏一饮而尽。
  曹嵩努力平息这心情,“说,你打算怎么做!”
  “儿子以为,宦官不过疥癣之疾,不足为患!宦官者看似权大,实则皆帝王爪牙,天子赖之方才有权。”曹操又倒了一杯。“况且,宫中张让赵忠等人俱在。他蹇硕哪辈子能爬上去?”
  曹嵩也拿起酒盏喝了一口“别说没用的,你打算怎么做?”
  “请父亲备份礼,送与中常侍王甫。言说孩儿年少,莽撞行事。本无意冒犯,然则,蹇硕肆意跋扈,非久居人下辈。。。。”曹操目光中显出光芒。
  曹嵩抚掌而笑:“好一个驱虎吞狼。”
  次日,曹操棒杀蹇平一事朝野震动,袁隗、杨赐、袁绍等人暗笑,张让、赵忠、蹇硕则有些羞怒。外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更是盛赞曹操不畏强权,勇斗权阉。
  暗地里蹇硕曾向主人汉灵帝哭诉,曹操堂妹宋皇后也吹枕边风。最终,曹嵩与王甫达成协议。由王甫出面调和,来年以曹操整顿京畿有功为名,远调顿丘出任县令,并给与赵忠,张让备礼以安抚宦官们的颜面。作为牺牲品,蹇硕的利益没人会在乎。没有了宦官的反击,曹操更是成为了伟大光的正义角色。
  至于京城洽安。。“有犯禁者,皆棒杀之。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东汉王朝,皇帝多早亡且无后嗣。皇帝幼年由外藩继位,并无理政能力,朝政政务依仗外戚及皇太后辅政,并常年跟随学习执政者的思维、逻辑、习惯等等。
  伴随皇帝年长,却发现,帝王难以保障皇权的权威。而满朝文武,不辨敌友。也只能授予宦官权位,通过宦官与外戚争衡,借着外戚的剿灭缓缓安插忠于自己的大臣。曾经是太后、士人、外戚共同洽理天下,逐步演变为皇帝、士人、宦官合力洽理。而汉灵帝刘宏便是这样一位皇帝。
  汉灵帝幼年由外藩入继大统,登基为帝。少年时并未受到帝王教育,早期便为陈蕃,窦武秉政。后宫方面则是曹节,王甫协助太后代理。可以说,汉灵帝最亲近的人就是曹节、王甫、窦武、陈蕃。窦武尚文,是东汉初年名臣窦融的玄孙,其父窦奉,曾任定襄太守。窦武年轻时以善习经术有德行而著名,曾经在大泽中教授门生,不谈时政,名声显著于关西一带。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汉灵帝也是同样的爱好文学,曾自撰《皇羲篇》五十章。
  阳春三月,风暖人悦。陶谦下朝后,兴奋不已。
  妻子甘氏很是好奇:“夫君何以如此雀跃?”
  “年初时蔡议郎等人建议校正《五经》文字,陛下已经准奏了。”文学爱好者陶谦极为喜悦。“此次蔡邕还将用古文、篆、隶三体书写,刻在石上,就立于太学门外,我儿学习更是方便。”
  “想当初,求书时是真的难啊!”甘氏也有些感同身受。汉代女子自由度颇高,在求家中藏书上却也是费劲周折。
  东汉书籍多是收录在世家大族手中,普通寒门难以获取古典名著,听从讲解就更加艰难。哪怕陶谦家中有为官的长辈,却也只有孝经、论语等区区几部,译文更是残缺。哪怕当初给儿子抄写的孟子,也是从臧旻处求来的,偏偏还没有译文。这也是陶谦坚决搬家雒阳,不惜身上被贴上袁家的标签还要去拜访刘逸的根本原因。毕竟这个时代,赠人千金,不如教人一技,传子孙万金,不如传一书。在这个文盲率80%的时代,有书后代就有翻身的资本。
  而此时的陶商站在太学门口,看着门口的魁梧的壮年军士来回搬运石料也是欣喜不已。“兄长,这石碑立于此地。太学之名,又要成为圣地了。”自李
  “二弟,石碑虽在此。使用的人却更为重要,剑为双锋,入贤者手可诛贼,入恶者手亦可终结贤者之世。”陶应平淡的看着石碑。
  “好,说的好。想不到太学之中,还有此等人物。”白衣青年走上前来。
  “敢问,来者何人?”陶应拱手。
  “广陵张竑。”张竑拱手回道。。
  待听到张竑之后,陶应瞬间就呆住了:我X,这是张竑?与张昭并称二张,为孙策巩固江东的张竑?这可是东吴的荀彧!
  见陶应直勾勾看着自己,张竑心中有些不适。轻咳一声“未知阁下,高姓大名?”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