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八月,南方的天气依旧很热,可有人的心却在发凉。许生之乱平定不久,刺史臧旻便授命陶谦向朝廷整理报送了本次作战的功劳簿。待得十月初朝廷才发下犒赏诏书:拜臧旻为护匈奴中郎将、拜吴寅为郎中,拜孙坚为盐渎县丞、陶谦茂才免试除尚书郎。朝廷吝啬,本次赏赐将士金银甚少。
接到诏书后,臧旻当即下令解除讨伐军编制。孙坚遣散乡勇,收到的赏银也多半用于抚恤。对于由吴郡司马改任县丞,孙坚却一点也笑不出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过好歹自己也算是转正了。(孙坚以假尉受臧旻拜吴郡司马,均非常置官职。)感慨之后,便欣然赴任去了。
臧旻在赴任前,召集下属饮宴。辞别之时,笑着掏出书信递与陶谦。
“恭祖,某素知你两子皆是聪慧,太学乃国家储才之地,某昔日与太常刘逸颇有渊源,你可往拜之。”陶谦心中却是暗暗叹息:‘这是报功一事的赏赐,只需持帖一去便被打上袁家的烙印。’
陶谦却也不抵抗,口呼拜谢。随后便带着陶应回了历阳,收拾行李变卖屋舍,准备前往雒阳赴任。
雒阳本名洛阳,周平王时迁都洛邑而得名,大抵相当于朱棣迁都北平后,改名北京。光武帝刘秀平定王莽之乱后,建立东汉,为了契合五德学说。因汉属火德,而洛走水甚重,索性便将洛改为了雒。后来袁术相信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便是从五德学说演化而来,曹操国号魏也是响应了这句谶语。
陶谦一行人自历阳出发,历时一月方才抵达雒阳。向司徒府递上名刺后,陶谦便在洛阳北部闾巷购置了房舍以为新家。下午,陶谦则带着陶应、陶商购置了些家用物品,在走街串巷之中所听到的叫卖声给陶应的感觉却很深刻。雒阳之繁华远胜于历阳,在这里陶应首次感受到了来自古文化氛围的熏陶。街边民众如同潮水,商贩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更使得城中热闹非凡。待到了傍晚,城中的喧哗声便渐渐消失。约晚8:30左右,雒阳开始实行宵禁。街边多了些身着公服的皂吏,挥起手持棍棒击打着尚未归家的行人。
宵禁陶应倒是知道的,只是这大汉帝都区域内竟然用棍棒驱赶民众回家是他万万没想到的。第二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陶谦便带着两个儿子持礼拜见太常刘逸,经过一番寒暄之后,为二子求得了入太学的名额。此后两兄弟很快就熟悉了周边的同窗,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圈子过得很是融洽。
此时正在雒阳做官的曹操也是一样开心,他终于接到了司徒府签发的委任令,摆脱了在郎官队伍中的苦逼生活。曹操是被十常侍王甫的养子王吉举为孝廉,入京都为郎的。因是被宦官干儿子举荐而时常在郎官队伍里被鄙视,讨厌这种氛围的曹操便请求时任大鸿胪的老爹曹嵩运作。
阔气的曹嵩斥巨资打点关系,仅仅半年不到的时间,便请动雒阳令司马防举荐曹操出任洛阳北部都尉。只是在曹操开开心心的赴任后,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雒阳高官显贵无数,随手扔块石头都可能砸到个贵族。城门要害之处,数不尽的戚宦成员都在盯着,打算借着曹操上任看看曹家新一代的政治立场。雒阳北部都尉这个职务,如若玩忽职守进行权财交易的情况下,确实是个肥差,但这对于立志做个清流的曹操是个不可能的选项。
曹操祖父曹腾是汉桓帝的拥立功臣,出身阉宦却为人清廉处处保着被阉党迫害的士人,为士人所看重。其父曹嵩则政治立场模糊,顶着父亲清廉的名头与士人建交,却借着父亲的出身跟十常侍王甫等人打好交道,妥妥的骑墙派。这也是为什么曹操能在20岁便被推举为孝廉的根本原因。
初次担任实权长官的曹操踌躇满志,亢奋的不得了,基本上天天住在府衙。
心想:‘小爷我小时候,就在这长大。早就知道这雒阳不太平,正巧让某来整治一番!’
曹嵩见儿子如此勤于国事,也是非常的开心。然而在第二天,检校下属工作情况的曹操却发现了个不大不小的事情。
此时,曹操正坐在府衙正堂查看昨日佐吏撰写的过往日志。
怒不可遏的大叫:“来人,命向祺和杜丰来见我!”
“诺!”堂下小吏神色一板,躬身领命,快速走出门外安排去了。
城门长向祺昨夜值守北门,早上下了班便回家睡觉去了,谁料刚睡便被曹操的传令官叫醒。
“向门长,曹都尉命你过去。”传令官严肃说道。向祺晃晃昏沉的脑袋便意识到,昨夜开城门的事儿被佐吏杜丰记了下来。雒阳因是帝都,城门处不仅有城门长,还有一个副手佐吏。向祺简单洗脸后,就跟着传令官走去。距离都尉府有些远,一夜未睡的向祺被阳光照的很不舒服。
不禁咬牙想着‘这个杜丰是要搞事啊,打算借着新都尉上任搞搞我,有机会得整治整治这个下流痞子。’
待他走到大堂门口时,便看到杜丰拜倒在地上诉说着:“都尉,不是小人纵容。实在是向祺跋扈,小人实在不敢阻拦啊。”
“那你便由得他?你眼里有没有我这个上官?有没有朝廷?”曹操拍了两下大案。
杜丰心中懵懵的‘上任都尉也没像你这么多事儿,只是想恶心恶心向祺罢了。若是能把他挤下去,这城门令可就轮到我了。你若贪图财务,也就一笑而过了。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都尉,向祺带到!”传令官拱手,见曹操摆手便退下了。
向祺看这阵势瞬间就跪倒了,冷汗不住的往下冒。“卑职。。。卑职向祺拜见都尉。”
曹操喘了喘气,跪坐了下去:“说说,为何昨夜开了城门?还不止一次!”
“来者是。。宫中来人,蹇常侍命他出北城门取些东西。”向祺有些畏惧。
“可有令牌?”曹操思索了下。
“没有,没有。。之前路过也从未出示过。”向祺一顿一顿说着。
“来人,下狱!”曹操一摆手,两名皂吏便走上前拖了向祺下去。
杜丰心下惶恐不已,脑袋拜倒在地:“都尉,属下。。属下真的是被胁迫的。”
“恭喜你,你做城门长吧!”曹操说笑着从他身边走过。
在即将离开时,突然将其踹倒,厉声喝道:“告诉你家主子,别玩得太过火!”
同日下午时分,陶谦收到了司徒袁隗签发的任命书,限日内赶赴尚书台赴任。
陶谦和甘氏一商议,当即决定晚上庆祝一番。待陶应、陶商下学后,便看到了这样一幕:厨房里饭菜气笼绕,新招来的管家和貌美侍女翠萍正侍立在堂外的石桌附近。甘氏和陶谦坐在石凳上,提盏笑对。伴随甘氏招呼一声,翠萍便拿来两幅碗筷。
一家四口便围在石桌前大口吃喝起来,席间陶商笑道:“父亲,朝中是否有新奇事儿啊?”
“食不言,寝不语。”陶应锤了弟弟一下。
“唔,先吃饭。一会书房说。”陶谦端起酒盏。
酒足饭饱之后,陶谦便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书房。陶谦自上坐于主位,陶应、陶商分坐于两侧阶下。
“今日朝中有两个事儿,一是鲜卑攻入北地郡,太守夏育率北地的异族分兵对战大破鲜卑。二嘛,就是大鸿胪曹嵩的儿子新任雒阳北部都尉曹操。战事没什么好说的,异族嘛!随便打随便赢。除了羌族费点劲,怎么打都行。”陶谦喝了口水笑道。
“曹操?他怎么了?”陶商看着父亲。
“今天上午,他上书说要修改雒阳的治安律。为父刚到尚书台便看到了他写的奏疏,文采还是不错的。就是有些严苛,不过倒也符合宦官本色,跟举荐他的王吉一路货色都是酷吏。”陶谦不屑地说道。
“曹操是酷吏么?好像是吧?不过不是说他是个正直的好官么?”陶应心中嘀咕道。
见大儿子神游天外,陶谦提醒道:“以后入夜后千万别出门,之前被抓最多挨几下棒子。这回可是要命的了!应儿?应儿?”
“哦,父亲。记得了。”陶应回道。
“对了,你们学业怎么样了?”陶谦很是关注。
“还行,还行。”两兄弟对视一眼,打着哈哈。
就这样时间一点点过去,转眼间已是熹平四年。
外面草长莺飞,正值太学休假。
书房中
陶谦坐主位,兄弟两人坐于席上。。
婢女翠萍正侍立着诵读蔡邕的上书。“伏见幽、冀旧壤,铠、马所出,比年兵饥,渐至空耗。今者阙职经时,吏民延属,而府选举,逾月不定。臣怪问其故,云避互。十一月有禁,当取二州而已。。。”
待读完,陶谦问道:“我儿可明白蔡议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