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守城演义 / 第二回 压力山大激发英雄本色

第二回 压力山大激发英雄本色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后金大军压境,明军收到了来自努尔哈赤的亲笔劝降书,将军当着所有部将的面,读完了全文,看似不经意甩下的一句:“诸位有何高见?”军营里一下子炸开锅,窸窸窣窣的议论声不绝于耳。虽然,宁远成了孤城,明军已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但是,这一封劝降信的到来和将军脱口而出的那一句暧昧不清的问话,又好像把大家都带回了那个原始的议题——“降”还是“不降”?对于这一点,军中还是有较大分歧的,很多兵士刚从前线败退下来,席不暇暖,一听说后金丫的又来了,得,铺盖一卷又跑了,其中也不乏一些低级的军官,携家带眷直奔山海关。主要的将领满桂、左辅、祖大寿等人倒是死忠,但将军这么一说,大家的脑子也开始跑起旋转木马——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咳!”随着一声咳嗽,大家的目光又都齐刷刷的对准了帅座上那个年轻人,半晌,没有人说话,只有午后的阳光带着一点点困倦依靠在将军的脸上,细长的眉黛如柳扶风,一双清目如沉似水,薄红唇短须髯随风而动,白净的瘦长书生脸颊仿佛是在这个人类的屠宰场里诉说着童话故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位“白面书生”做了三件事情:降阶、下跪、承书,这书不是一般文书,而是将军刺破指肚,一字一顿写下的血书,霎时间所有人都把屁股搬离了椅子,放在了自己双脚上。“袁崇焕不才,誓与宁远共存亡,我大明王朝两百多年基业,还有宁远城十万百姓官兵性命,全仰仗各位将军了!”他一边说,一边对着所有部将俯首而拜,情势急转,令所有人惊愕,凭良心说,有哪个大丈夫会拒绝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家国重任呢?一时间众将士磕头如捣蒜,“誓与宁远共存亡”的声音从军营中传出,在军营外“发扬光大”,成了10万军民共同的声音,那一刻,许多铮铮铁汉流下了眼泪,所有人都清楚的知道宁远城对于大明王朝的意义,都在心里埋下了必死的决心……。
  时间的长河流淌着,一瞬就是几百年,许多人在浪涛之中起起伏伏,或挣扎、或彷徨、或成功喜悦,之后独留下苍白的只言片语,任后人去无情评说,而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简简单单的以成王败寇为标准,常常都忽略了背后人情的况味。我想,最美的东西一定还留在了历史中的那一刻,如果当时,我就侍立在军营中,也许我能更加懂得这群男人在哭些什么,然后我会默默记下每一个的名字,把他们奉作这一生最敬重的大英雄。毕竟我们一辈子也无法体会到,被千军万马围在孤城退无可退的绝望,也无法体会到咬破指肚写下血书的艰难和痛苦,更无法体会到一群男人互相哭着拜着背后的大义。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那是对于普通人,对于大丈夫来说,男儿膝下没有黄金,有的是忠心、仁心和孝心,或许大家都崇拜文天祥那种永不妥协的气节,却忽略了很多英雄在审时度势时的委曲求全所体现出的大义。
  我们都听过“胯下之辱”的故事,韩信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生活一直很贫困潦倒,常常受到周围人的歧视。有一天,一群小混混想羞辱韩信,于是其中的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看着屠夫思考了片刻,竟然,真的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因为这个故事,很多人得出了韩信是个小人的结论,我认为是片面的,伟大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不可”,因为“无不可”,韩信可以审时度势忍胯下之辱,因为“无不可”,袁崇焕可以降阶下跪给所有部下磕头。反观当今社会当中的许多人,却常常是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却耻笑着比自己高尚的人。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