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话东周 / 第五回 平王宠信虢公与郑国换人质 鲁宋帮助卫...

第五回 平王宠信虢公与郑国换人质 鲁宋帮助卫...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郑庄公知道卫国起兵,问大臣们应对之策。公子吕说:“这一定是卫侯不知道共叔作乱,被公孙滑蒙蔽了,不如给卫侯写封书信讲清楚其中缘故,卫侯自然就退兵了。”庄公深以为是,于是就给卫侯写了一封信。
  卫桓公读了信件,知道了真相,心想我这是帮助叛逆啊,于是就派使者到前线传令退兵。
  没想到,使者还没到呢,公孙滑的军队就已经攻破了廪延。郑庄公非常生气,命令高渠弥率领二百辆战车,去争夺廪延。这时候,卫国军队已经撤走了。公孙滑力不能支,放弃了廪延,又逃到了卫国。公子吕乘胜追击,直到卫国郊区。
  卫桓公召集大臣,征求意见。公子州吁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什么可疑虑的?”
  大夫石碏说:“不行,不行,郑兵到这里,是因为我们之前帮助了公孙滑叛逆。我们不如写信道个歉,郑兵自然就退走了。”
  卫侯非常赞同,于是让石碏写了封信给郑庄公。
  郑庄公看了书信,说:“卫国既然已经知道错了,我也没有别的要求!”
  却说姜氏听说庄公攻打卫国,担心公孙滑被杀掉,就向庄公哀求,饶公孙滑一命。庄公碍于母亲的面子,也觉得公孙滑掀不起什么大浪,就同意了。公孙滑最后老死在卫国。
  却说周平王因为郑庄公长时间不到朝中辅政,恰好虢公忌父入朝的时候,言语非常投机。就想让虢公留在朝中辅政,虢公怕得罪郑伯,不敢答应,回本国去了。
  郑庄公的耳目知道了这个消息。郑庄公没几天就赶到洛邑,说:“承蒙大王厚爱,我们父子相继辅政。臣才能有限,愿意退回卿士爵位,回到自己封地去。”
  周平王说:“你长时间不上朝,朕非常想念。如今你来了,朕如鱼得水,怎能放你走呢。”
  郑庄公说:“臣因为弟弟叛乱,在封地待得时间长些。听说大王想把政事交给虢公,臣才能比虢公差远了,愿意让政给虢公。以免耽误国家大事。”
  平王听见郑庄公说起虢公的事,脸一下就红了,勉强地说:“朕只是见你长时间没来,就让虢公代理国政几天。现在虢公已经回自己封地了。你又何必生疑心呢。你如果不相信朕,朕就让太子狐到郑国为人质,如何?”
  郑庄公跪下推辞:“执政不执政的,都是臣子的职责所在,哪有天子给臣子人质的说法。万万不可。”
  周平王说:“不是这样,我只是看着你洽国有方,让太子到你那里学习学习而已。你要是再推辞,就是怪罪朕了。”
  郑庄公再三推辞,不敢答应。
  群臣说:“按大臣们的议论,如果天子不给郑国人质,不能消除郑伯的疑虑。如果给了人质,又让郑国没有了臣子的本分。不如天子和郑伯互相交换人质,才能两全。”
  周平王点头称是。
  于是郑伯先让世子忽到周朝,周太子狐也到了郑国。史官评论这件君臣互质的事,认为君臣名分到这里就荡然无存了。
  交换人质后,郑庄公留在洛邑辅政,长时间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周平王在位五十一年驾崩。郑庄公和周公黑肩共同打理朝政。让郑世子忽回到郑国,迎回周太子狐回朝即位。不想太子狐哀痛过度,刚到周朝,就薨了。他的儿子林即位,就是周桓王。
  诸侯们都来奔丧,并拜谒新太子。虢公忌父先到,举止都符合礼数,大家都很喜欢他。
  周桓王因为自己父亲作为人质而死,又看到郑庄公在朝中专权,心中不免怀疑忧惧,私下里和周公黑肩商量:“我的父亲曾经在郑国为人质,郑庄公必定轻视我,君臣之间只怕互相猜忌。我觉得虢公办事非常恭顺,想把国家政事交给他怎么样?”黑肩说:“我觉得郑庄公刻薄寡恩,不是忠顺的人。但是我周朝迁都洛邑,晋国和郑国出力最多。现在您刚刚即位,就要把他换掉,只怕他会有嚣张跋扈的举动。不能不考虑啊。”桓王说:“我主意已定,就这样了。”
  第二天早朝,桓王对郑庄公说:“你是先王的大臣,我不敢让你屈尊在臣僚队伍里,你自便吧。”郑庄公说:“我早就应该辞掉政事了。”然后,愤愤然的走了。给别人说:“这小子忘恩负义,不值当的让我辅佐。”当天就驾车返回了郑国。
  世子忽率众迎接,询问缘故。众人听了,都愤愤不平。大夫高渠弥建议派兵攻打洛邑。颍考叔认为还应该顾及君臣大义,应该暂时隐忍,过一年再入朝觐见,说不定周王就回心转意了”。大夫祭足说:“我认为应该两者并用,我愿意领兵直接到周朝边境,就说国内饥荒,要到温、洛两地找些粮食。如果周王令人责备,我们也有说辞。如果他不说什么,主公再入朝觐见也不晚。”郑庄公答应了,让祭足见机行事。
  祭足先来到温邑边上,找温大夫要粮食。温大夫没有得到周王命令,当然拒绝。祭足命人分头准备镰刀,自行把麦子收割回去了。温大夫知道郑国军队厉害,没敢阻拦。到了九月,祭足又巡游到成周地界,又把成周郊外的早稻收割一空。两地都飞快给洛邑报送文书。
  周桓王生气极了,就要派兵征讨郑国。周公黑肩说:“郑国军队偷着割麦子,是边境小事。郑伯不一定知道。因这点小事和皇室宗亲交恶,不值当的。如果郑伯心里不安宁,必然亲自来谢罪。”桓王听从了建议,只是命令边境加强警戒,没再计较郑国偷麦子水稻的事情。
  郑庄公见周王没有责备,心里果然不安宁,想着入朝觐见。刚要出发呢,齐国的使者来了。原来齐僖公要约郑庄公到石门见个面。庄公正要与齐国交好呢,于是就赶赴石门之约。齐侯想把自己女儿嫁给郑伯的世子忽。世子忽却拒绝了:“现在齐国大,郑国小,孩儿不想高攀。”僖公听说了以后,也感叹郑世子忽有志气。
  又一天,郑庄公正和大臣们商量入朝觐见的事,卫桓公的死讯传来。原来是卫公子州吁弑君。郑庄公跺着脚说,我国又要打仗了。大臣们问缘故。庄公说:“州吁一直喜欢用兵打仗,现在刚做了谋逆的事情,必然会为了逞强对外打仗。郑国和卫国一直有嫌隙,卫国一定会把矛头对准我们啊,要早做准备。”
  再说州吁为什么要弑君呢,原来,州吁是卫庄公溺爱的小儿子,性情暴戾,喜欢武力,卫庄公放任不管。卫庄公死后,公子完即位,就是卫桓公。卫桓公软弱,州吁愈加肆无忌惮,和石厚暗地里商量篡位的事。正好周平王驾崩的讣告来了,卫桓公要入朝奔丧。州吁和石厚认为时机来了。州吁佯装给卫桓公送行,喝酒时候,州吁悄悄绕到卫桓公背后,用短剑刺死了卫桓公。这正是周桓王元年三月发生的事情。跟着的大臣们知道州吁勇猛,还有石厚的五百兵士包围着,没敢反抗。州吁对外宣扬卫桓公是暴病而死,自立为君。卫桓公的弟弟晋逃到邢国去了。
  州吁即位以后,国内把他杀害兄长的事传得沸沸扬扬。为了立威震慑国人,和石厚商量着对外打一仗。两人一合计,卫国和周边邻国都没有矛盾,只有之前和郑国起过争端,打算攻打郑国,又担心齐国郑国有盟约,怕两国联手,卫国打不过他们。石厚建议求助于鲁国和宋国,鲁国是周王室的叔父,地位尊贵,宋国的爵位是公,爵位最高,再联合陈、蔡两个国家,五个国家共同出兵,不用担忧打不赢。州吁说:“陈、蔡是小国家,素来听周王室的话。现在郑国和周王室有矛盾,不担忧他们不来。但是宋国、鲁国是大国,怎么能请动他们呢?”石厚说:“主公有所不知,宋穆公传位于哥哥宋宣公,宋穆公死后为了报答哥哥,就把国君之位传给了侄子‘与夷’,即宋殇公。自己的儿子冯怨恨父亲没传位给自己而且嫉恨宋殇公,就出走到了郑国。郑伯接纳了他,经常想着替他出头,夺取国君之位。现在联合他伐郑,正中宋国下怀啊。鲁国的政事,是公子翚负责,我们重金贿赂他,不愁鲁国不答应。”。
  州吁高兴坏了,当天就派遣使者到鲁、陈、蔡三个国家去了。到宋国的使者却难以选择,石厚推荐了宁翊。宁翊到了宋国,对宋殇公说,我们名义是伐郑,实质上是帮助您消灭公子冯这一心腹大患啊。这一点正暗合了宋殇公的心意,于是答应出兵。孔父嘉说:“州吁杀兄篡位,我们要是出兵就是助纣为虐啊”。宋殇公不听。鲁公子翚接受了贿赂,不由得鲁隐公做主,派兵出战。五个国家共有甲车一千三百多辆,把郑国国都围得水泄不通。
  郑庄公笑着说:“州吁只不过是为了打仗立威而已,鲁公子翚只是贪图钱财,陈、蔡和郑国无仇无怨,并没有打仗的决心。只有宋国因为公子冯在郑国的缘故,是真心地要打仗。我把公子冯移居到长葛,宋兵必然会跟着去。再让子封率领五百人,单独找卫国战斗,佯装被打败,卫国有了打胜仗的战绩,担心国内不稳定,必然收兵。”事情果然和郑庄公预料的一样,公子冯到长葛以后,宋兵果然跟了去。蔡、陈、鲁三国军队,见到宋兵走了,也有了退兵的意思。听说郑公子吕出了西门,单独和卫国战斗,都袖手旁观。公子吕按照计划退走,石厚把郊区的麦子收割一空,就下令班师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