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小卒 / 58章:拯救李鸣

58章:拯救李鸣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司马家是河内望族,祖上曾跟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没想到这个司马家和陈留蔡家还有渊源。
  司马朗道:“昔日蔡伯父遭受宦官逼仄,司马家与皇甫家极力营救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看你父亲流放朔方。”
  蔡文姬道:“司马家与蔡家交好,我想请司马家帮忙,帮我解救李鸣,可否?”
  司马朗犯难道:“若是李鸣得罪了什么人,司马家疏通朝中关系倒还尚可,可是……要杀李鸣毕竟是太后的懿旨,恐怕……”
  “连司马家都束手无策吗?”
  后边司马懿道:“想救李鸣,并非是不可能。大哥,到了司马家作出选择的时候了。”
  “二弟何意?”司马朗问道。
  司马懿转身对陈宫拱手道:“劳烦陈大人这就请我父亲前来。”
  陈宫点头。稍过须臾,一位年纪约摸五旬的老者负手走进天牢,他正是京兆尹司马防,天牢内关押的司马四子的父亲。
  司马防道:“让你们在此反省,喊为父前来,可是想通了?”
  司马懿道:“父亲,仲达想通了。”
  “仲达想通了?这倒出乎我的意料。”司马防道:“我以为第一个想通的会是司马朗。”
  司马懿道:“是的,大哥一向对父亲恭敬孝顺,这次不想出仕只是不想同流合污,有染司马家的名声。不过再有几日,等司马家的八个儿子都进了天牢,大哥便会向父亲低头。”
  旁边的司马朗沉默不语,其实不用等司马家八子都被关进来,他的内心有了动摇。
  司马防道:“八子之中,为父最看好仲达,我以为你会是司马家最后一个走出天牢的儿子。”
  司马懿道:“如果不是担心司马家有覆灭之虞,仲达绝不会向父亲低头。”
  “有覆灭之虞?”司马防道:“何出此言?”
  “我想……”司马懿道:“父亲选择了大将军何进。”
  司马防吃了一惊,天牢内尚有其余人,想不到自己本认为最有城府的二子司马懿会在这个闲杂人等的地方公开说出来,眉头一蹙,道:“司马懿,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司马懿道:“仲达自然知道。我说,父亲定是选择了襄助大将军,可是在我看来,父亲此次站错了队,这将会导致我们司马家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覆灭。”
  司马防沉默半晌,才道:“你是说应该襄助董太后?”
  司马懿摇头,道:“大将军手中没有了西园军这才调遣董卓入京襄助,董重手中虽然有禁军,却数量不多,仅可自保洛阳,父亲应该书信一封给尚在大散关的董卓,如果我猜的不错,董卓其人,绝不会受大将军的压制,洛阳朝廷,日后恐怕会落入董卓之手。”
  “落入董卓之手?”司马防道:“此语有些夸大其词了吧。”
  司马懿道:“儿子听说凉州善骑,父亲也曾是骑兵校尉,不妨估略一下,从陇西至洛阳,就是按照寻常路程,此时也应该早早进入关中地界了,何故董卓军马依然还在大散关外迟迟徘徊。”
  司马防豁然开朗,道:“你是说,董卓想在何进与董重二人之间渔翁得利?”
  “多半是如此。”司马懿神色倒是斩钉截铁。
  司马防道:““听闻董卓此次只带了五千陇西军马,和董重禁军旗鼓相当,陇西军马远来至此,岂会占上风?”
  “京兆尹大人听说过陇西飞鸦骑吗?”一旁的李鸣问道。
  “飞鸦骑?”司马防世居河内,出仕也是京官,当然没有听过飞鸦骑这三个字。李鸣是大将军送过来的重要犯人,司马防固然认得他。
  “黄巾军张角所督广宗城,也算是一座坚城了吧。”李鸣道:“当时广宗城中尚有数万黄巾军,董卓仅拨三千飞鸦骑在半日之间便攻破此城了。”
  司马防沉默不语,若董卓手上真有这么一支战斗力如此恐怖的队伍,洛阳局势说不定真的还会有变故。
  司马防道:“可为父与董卓素不相识……”
  司马懿指着李鸣道:“父亲难道不知这位李鸣也是自凉州而来吗,他与董卓素有渊源,此时身陷囹圄,还望父亲上书陈情,保其性命。”
  董卓尚身在关外,朝中局限尚未明朗,此时就率先表露心迹,实为不妥,沉思须臾,道:“你让我想一想。”
  蔡文姬行了女礼,道:“司马大人可还记得陈留蔡家吗?”
  司马防端详蔡文姬,道:“你是……你是蔡邕之女?”
  “正是。”蔡文姬道:“伯父,李鸣……李鸣他是我的未婚夫,还请伯父伸出援手,为他在朝中奔走一二。”
  “未婚夫?”司马防不解道:“老夫记得蔡家与皇甫家不是有指腹为婚的约定吗,这是怎么回事?”
  蔡文姬道:“文姬曾在凉州遇到义真哥哥,我和他仅是兄妹之情。”
  “你见过皇甫嵩,这么说来你也到过凉州,见过卢植了?”
  “文姬已经见过叔父、婶娘了。”蔡文姬道:“叔父尚在金城养伤,我在这偌大的洛阳城只有司马伯父可以求援了。”
  司马防道:“老夫应下你,只是李鸣是太后下的懿旨,是否能救下此子尚不好说,好在卢植也快回京就职尚书了,老夫拉着他去求太后也要把这件事给求下来。”
  “如此多谢伯父。”蔡文姬又行女礼,道:“只是不知卢叔父何时才能到洛阳?”
  “这……”司马防也不知道:“卢植大病初愈,加上陇西军眼下停滞在大散关,大散关是进入关中的唯一要道,恐怕到京之日会被耽搁些。昨日接到驿馆文书,卢植已一行已到了大散关。”
  杨奉道:“大人,能否给我封通关文牒,我愿前往去接卢尚书。”
  司马防点头,道:“如此也甚好。”
  陈宫去拿来通关文牒,由司马防亲笔签印,杨奉和师父李鸣告别,骑上快马赶去大散关。
  既然司马懿同意出仕,司马防也没有继续关押儿子的道理,命陈宫将其放出来。
  司马懿“变节”只为救李鸣,李鸣心中自是感激不尽,对司马懿拱手道:“多谢司马兄,他日若能逃出生天,必登门拜谢。”
  司马懿道:“在下伸出援手是因为李兄和我的性子相若,不想当官,世道就是这么奇怪,想当官的人挤破脑袋却无济于事,不想当官的人反倒是被逼着。”
  “我家乡有句俗语,叫赶鸭子上架。”李鸣道。
  “赶鸭子……上架?”司马懿听了哈哈大笑,走出牢监,一语双关道:“哈哈,确实是赶鸭子上架,甚是有趣儿。不过,鸭子虽然上不了架,登不了高,却能匍匐于水面。”
  “多谢司马兄指教。”
  剩下的,就是和时间赛跑。
  蔡文姬想留在天牢陪着李鸣,这个要求典狱官陈宫面露难色,进了天牢是很难走出去的,但天牢也是很难进来的。当然,像司马家的这几个儿子这样的情况则是比较特殊。
  蔡文姬喜道:“李鸣,这下好了,你有救了。”
  李鸣笑而不语。
  真的有救了吗?不,李鸣不觉得,至少眼下他无法相信。他不能把自己生还的希望完全寄托于他人之手,暂且看不清这些人中谁才是自己真正的队友。
  董卓大军就在关外,司马懿或许只是揣度其是想渔翁得利,李鸣是后代穿越来的,历史什么走向自然不用猜,董卓就是奔着掌握大汉朝政的目的来的。
  难道真的只有再次委身董卓才能自保吗?
  李鸣低声道:“蔡姑娘,你能为我去做一件事吗?这件事很危险,你要三思,可是眼下我只有你能相信了。”
  “只要能救你,我都愿意。”蔡文姬道:“再危险我也敢去。”
  “好。”李鸣点头,对陈宫道:“陈大人,你能给我纸墨绢布吗?”
  不一会儿,陈宫送来李鸣需要的几样东西。李鸣在书简上写了几行字,然后又对蔡文姬耳语一番。
  蔡文姬重重点头:“我这就去!”
  李鸣坐下,望着空空如也的天牢:一切就看天意了。
  此时此刻,李鸣心中其实一点也不不后悔来到京城,他并不责怪何进以自己为棋子对付十常侍,如同电影里的角色一样,他感觉自己似乎快要黑化了。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李鸣一遍又一遍问自己:为何自己不可以是刀俎呢?
  天牢中只关押了李鸣一个犯人,典狱官陈宫终于可以清闲了。他提了一壶酒,走到李鸣跟前,他只是小小的典狱官,没有上司的指令,他没有权限打开监牢的这扇大门,好在李鸣并不在意,两个人隔着栅栏对饮起来。
  陈宫道:“在下买不起青梅酒,只能在酒摊子上沽了些老酒回来,李兄莫要嫌弃。”
  李鸣笑道:“陈兄客气了,双玉心中感激不尽,临死关头,还有一个人肯陪在下喝酒。”
  陈宫笑道:“我观李兄可不是短命之人。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洛阳局势不是没有变化。”
  “陈兄也在暗中关注?”
  陈宫道:“在下只不过是小小的典狱官,谈不上左右朝局,何氏与董氏两股势力交锋胶着,只是如今洛阳人人自危,站何,还是站董,每个人心里都得有一把秤。”
  李鸣眯起眼睛,问道:“陈兄觉得将来入主未央宫的是何还是董?”
  陈宫沉思良久,道:“坊间传闻,李兄和东宫太子在春来赌坊有过一场赌局。”
  李鸣颔首。
  “李兄既然认得东宫太子,太子年有二十,其伴读幕僚史渺自问也是大汉的聪明人一个。”陈宫转而道:“那李兄可知道陈留王刘协吗?”
  “陈留王?”李鸣摇头,道:“我只知其名,未见过其人。”
  “陈留王刘协今年仅有九岁。”陈宫端起酒盅,道:“一个是未经世事的稚童,一个是以两千万两对赌的及冠少年,李兄以为……”
  陈宫饮下一口,酒入肚肠,涌上喉咙的是酸中带苦,陈宫缓声道:“董卓入主洛阳城之后,难道还会拥立太子为帝吗?”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