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小卒 / 57章:壶酒之约

57章:壶酒之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典狱官陈宫和曹操的关系相当不错。陈宫初到京城时,曹操就认识了这个朋友,反正曹操交朋友从不问对方有钱没钱,他的父亲曹嵩是大司农,掌柜朝廷财政,反正都没有他有钱。
  陈宫打开李鸣的牢门,牢监中有一只长桌案,曹操将酒盅和两瓶青梅酒放下,也不嫌弃牢中的环境,坐下来倒满酒。
  曹操举杯,饮下一口,道:“大将军要对董太后动手了,如今局势,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李鸣问道:“皇帝他还没有苏醒吗?”
  “尚不知如何。”曹操压低声音道:“有说皇帝已经苏醒,亦有说皇帝已经驾崩,连我父亲也搞不清楚宫里现在是什么情况。”
  李鸣想起一个人来:“太医吉平回来了吗?”
  “吉太医已经从凉州回来入宫了。”曹操又饮一口,道:“今日早些时候,大将军命人去沛国寻神医华佗了。”
  “连吉平都感到棘手吗?”李鸣有些吃惊,然后抿了一口酒,道:“如果皇帝苏醒,在下还有从这里出去的可能,如果……我恐怕只会在行刑时才能见到头顶上的太阳了。”
  曹操显然已经猜到大将军此举的用意:“只是大将军实在不该将你关进天牢的,此举甚是寒心。”
  李鸣不语,曹操独饮。
  稍过须臾,曹操道:“对了,李兄,在下又改了名字,父亲看来十分厌恶吉利这个名字,以后我叫曹孟德。”
  孟德,这个名字李鸣当然记得,曹操,字孟德,三国中魏国的奠基人。看来,该来的总该会来的。
  李鸣道:“曹兄可知道佛图澄吗?”
  曹操点头,道:“听闻是天竺名僧。”
  “大司农曾在白塔寺与佛图澄见过一面,当日在下就是殿内,佛图澄有八字谶语示下,吉利德子,封相得王。”
  “吉利德子,封相得王。”曹操喃喃自语了两三遍,像是忽然参悟,道:“你是说……”
  李鸣道:“曹兄,你的父亲,看来并不是不喜欢你,而是对你有格外的期许。”
  “果真如此吗?”
  在曹操看来,他父亲曹嵩眼中只有幼子曹德,对其宠溺至极,而对于他这个长子,自始至终唯一的要求就是别在外面闯祸,别闯下连他老爹用钱都收拾不了的泼天大祸就行了。
  于是有一日,曹操杀了骞图。
  李鸣道:“上一次见面,曹兄说离开洛阳去兖州,何日成行呢?”
  “就在三日后吧。”局势复杂,平河之变曹操亲手沾了骞硕,既然已经封了兖州骑都尉,曹操觉得还是早日离开为好。
  李鸣端起酒杯,道:“在下这杯酒,算是为曹兄送行。”
  忽然从旁边监牢里传出一个人的声音,道:“典军校尉想三日后离开洛阳,恐怕为时已晚吧。”
  曹操转过身,李鸣抬起头,见说话的人是司马懿,。不过操认不出这位是京兆尹的儿子,相比于大司农之子的曹操,司马懿平时则低调许多,问道:“你是……”
  司马懿道:“在下司马懿。”
  “司马懿?”曹操对这个名字陌生。
  “京兆尹之子。”
  曹操走近他的牢门,道:“你怎知为时已晚?”
  司马懿道:“我听说陇西将军府的董卓马上就要进京了,西园军无法东塘,大将军想保何氏一族,就需要军马,离司隶最近的可就是董卓了。”
  京城禁军一直握在董太后兄长董重之手,而近日军中确实有传闻说大将军亲笔调令欲调董卓进京相助。
  司马懿的父亲是京兆尹司马防,掌握着洛阳安危,无论禁军董重或者大将军何进想要有动作,都会提前和京兆尹通气,司马懿能知道这等秘事当然是不足为奇的。
  曹操疑惑道:“你是京兆尹之子,为何会被关在天牢?”
  司马懿道:“在下不想出仕,故而被父亲关在此处。”
  “不想出仕,却又关心此等军国大事。”曹操盯着司马懿的眼睛,道:“阁下是想待价而沽吗?”
  司马懿直视,道:“这纷纷乱世,在下想要待价而沽,还不知待沽几值哩。”
  曹操道:“司马懿,我会记得你的。”
  “我也会记得将军阁下。”
  曹操一怔,继而笑道:“今日我该如何谢你呢?”
  “如何谢我?”司马懿思索,然后看着曹操手中的青梅酒,笑道:“将军可否分我一壶酒?”
  “自然。”曹操将一壶青梅酒从栅栏间递给司马懿。
  曹操喝完青梅酒便走了。天牢又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李鸣只带了换洗的衣物,连书籍都没有,只好倒头就睡。
  ……
  不知睡了多久,等李鸣醒来时,大将军何进正站在牢监之外看着他。
  “双玉醒了?”何进示意陈宫打开牢门。
  李鸣道:“将军来了多久了,唤我一声就是了。”
  何进走进牢房内,环顾四周,道:“这里还算干净,只是想来……有点委屈你了。”
  李鸣笑道:“此处清净,正好可以自省。”
  何进坐下,道:“听陈宫说,典军校尉曹操来找过你?”见李鸣点头,何进继续道:“曹操虽为纨绔子弟,心气儿一向可高着呢,能让他来此见面饮酒的人,那说明真心把你当朋友了。”
  李鸣就依墙站着,道:“大将军是奉命来杀我的?”
  “太后有懿旨……李鸣为皇帝落水的始作俑者,不待秋后,三日后便要问斩。”
  “三日后?”听到会被问斩,李鸣心中竟无一丝波澜,没有想象中的恐惧,道:“是啊,三日后,洛阳城中大将军的大事也该尘埃落定了,陇西将军府的凉刀自然就能架在我的脖子上了。”
  何进并不否认,反而望着李鸣,道:“听说,双玉和陇西将军府颇有渊源?”
  李鸣道:“昔日我曾助董卓攻破匈奴大营。”
  “如有选择……”何进道:“本将军是说如果,我都不会选择杀了你。双玉之才,胜于荀公达。”
  李鸣并不认识何进口中的荀公达,他看着眼前这个人,只要董卓大军一至,他就会成为这个天下、当今王朝权势最盛的那个人,龙骧虎步,总掌皇威。
  从一开始,李鸣真心觉得何进逮捕自己是出于无奈之举,如今看来,正如曹操所说,从搬河之赌开始,自己就已经是大将军的棋子了。
  “多谢大将军抬爱。”李鸣道:“其实,大将军要杀我,在下心中未必就苛责大将军,大将军视在下为棋子,我也并不恼怒。”李鸣忽然一笑,道:“无他,我是个小人物,或生或死其实微不足道,不过,即使小人物,也想那么卑微的好好活下去。”
  “双玉已有自救之法?”
  李鸣摇头,道:“大将军在朝一日,李鸣岂有逃出生天的可能。”
  “你想扳倒本将军?”何进脸色微变,转而哈哈一笑,道:“董卓大军已至大散关,再需一日,洛阳就成定局了。”
  “也许吧。”李鸣道。历史书上,在东汉末期,董卓最后成了汉朝的太师,而大将军何进似乎从此销声匿迹,这之间一定发生了些事情。
  但这个转折对李鸣的生死来说毫无意义,此地此时,何进拔出刀来,他李鸣也许就死在这个地方了。
  何进道:“你说得对,你是个小人物,或生活死其实微不足道,本将军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本可以不杀你的,可你跋涉千里,从凉州到洛阳只为了取胜皇帝,正如荀攸所言,你这样的人……太过于危险。”
  “劳烦大将军转告这位荀攸荀大人,在下记住他的建议了。”李鸣道:“临死之前,我可以见蔡姑娘一面吗?我答应过她一些事情,看来无法兑现了。”
  “这个自然。”
  ……
  何进离开牢房,李鸣没有睡意。他曾是一名特工,恐惧不会轻易从他脸上表露出来,何进自然也无法察觉,可是大将军走后,李鸣久久站不起来:
  面对生死时刻,腿还是发软了。
  司马懿却道:“仲达看来,李兄未必就一定会死。”
  李鸣抬头望着他,道:“为何?”
  “董卓其人,生于凉地,绝非大将军摆布之人。”司马懿道:“剿灭十常侍又何必召董卓入京,这是以虎驱狼,我听说大将军本为屠夫,果然尔,日后必深受其害。”
  “二弟在此胡言什么!”司马朗打断道:“父亲不是交代过你,不可妄议国事。”
  司马懿道:“是啊,看来是我和李兄有缘。”
  李鸣道:“司马老兄就不要责怪司马懿了,什么妄议国事,只是揣度人心而已。在下也是将死之人,将来下了地府,要是阎王爷问起来,你是怎么死的啊?我可不想答不上来,我说,我去京城参加了个赌局,赢了,然后莫名其妙就死了。”
  司马朗哈哈笑道:“李兄可真有趣儿,方才我也是无意间听了些你和大将军的对话,大将军此举确实令人寒心。”
  何进出去过了没多久,蔡文姬和杨奉就来到了天牢。她在洛阳城中举目无亲,李鸣被带到天牢,她和杨奉两人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找谁相救为好。
  李鸣见蔡文姬面色苍白,道:“蔡姑娘,这是怎么了?是又感冒发热了吗?”
  杨奉道:“师父,自从你被带走,蔡姑娘急的已经数顿粒米未进了。”
  蔡文姬道:“李鸣,我好后悔,当日不该逼你为官,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事情,或许我们就已经到了朔方。”
  李鸣摸了摸她的头,道:“说什么傻话呢,蔡姑娘,今日情形又怎么能怪你呢?”
  蔡文姬道:“李鸣,你死了,我便随你一同去。”
  “蔡姑娘?”司马朗看着蔡文姬,道:“你不会是被匈奴掳走的那个陈留蔡家之女蔡琰吧?”
  蔡文姬看着他,她并不认识这个人,本能的往李鸣怀里躲了躲,问道:“那你……是谁?”
  “你真的蔡文姬啊?”司马朗道:“在下河内司马氏,司马朗。”
  “河内司马氏?”蔡文姬脑海中记得这个氏族:“就是我爹爹常常提起的那个本诸生家,传礼来久的司马家?”
  “正是。”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