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自公元前8世纪起又有大批海外移民进入半岛,特别是许多在本土遭遇困难的希腊人涌入南部半岛和附近岛屿,部分与当地民族融合,更多地则是建立了一系列的希腊城邦,他们的努力大大促进了这些地区的文明开发;另一支移民大军是可能为吕底亚王国后裔的伊达拉里亚人,因为他们的文化风格更类似西亚大陆而非希腊,但也有人认为其是意大利本土的民族。不论其起源何处,伊达拉里人在公元前7世纪以前便已过渡至阶级社会,随后形成了一批城市国家,至前6世纪时达到了鼎盛,一度占领了罗马,建立了罗马的第一个王朝——塔克文王朝。然而不久后,伊达拉里人在与希腊人等的竞争中失败,逐步遭到了同化,公元前5世纪末后终于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根据传说,罗马人自称为被希腊“木马计”打败的特洛伊人后裔,但这个时间似乎有点过早(特洛伊灭亡大约在罗马建城前400年以上)。和各国神话一样,自豪的罗马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一对被母狼哺育养大的兄弟,后来哥哥在内斗中杀死了弟弟,进而开创了罗马最早的王朝。故事的真实性可能有待考证,但最早的罗马似乎是由一系列的村庄联合而成的,这个发生在公元前7世纪事件被称为“七丘联盟”,随后他们又有所扩大,发展为了“四区之城”;但直到前6世纪大兴土木前,罗马还远称不上是“城市”,说其为乡镇似乎更贴切。据罗马人自己的描述,自公元前753年“狼孩”哥哥建国到前510年间罗马存在有7个王,是为“王政时代”,其中前四王时期罗马还处在氏族社会末期,到前6世纪的塔克文王朝后才逐渐出现阶级分化和文明国家,其标志性事件是公元前6世纪的塞尔维乌斯王改革。
塞尔维乌斯是前七王中的第六王,他在位期间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缘氏族部落,将全国公民以财产为依据划分为了5个等级,创立了集体投票的森都利亚大会而取代了古老的血缘氏族代表组成的库里亚大会——但在森都利亚大会中一等级公民占了半数以上的席位,所以此机构本质上已经沦为了上层专政的工具。总体而言,塞尔维乌斯的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
前510年,王政时代的末代国王“高傲者”塔克文不断压制国内贵族和平民力量,不恤民力,横征暴敛,终于遭致倒台。失去国王的罗马人可能受了希腊城邦的影响,于是直接采用了民主制的政体,罗马也因此进入了共和时代。
罗马的共和政体与同时期的希腊等是相似的。他们首先拥有两名拥有最高行政、军事、裁判和财政权的任期1年的执政官,相互间对对方的决议都有否决权;由执政官主持召集有元老院会议和公民大会,其中公民大会分两种,传统的库里亚大会和森都利亚继续沿用,后者更倾向于从事礼仪方面的工作。尽管执政官权力很大,森都利亚大会也拥有对国家大事的表决决定权,但元老院却绝对是整个罗马政治体制的中心,因为执政官权力虽大,但其任期只有1年,而元老院则是终身制的;森都利亚大会虽然有选举执政官等重要权力,但元老院有权否决他们的决议。而所有当中更重要的一点是,执政官本身即是元老,森都利亚大会也一定会被元老所代表的上层人士中的代表所掌握;所以说罗马共和国看似民主的政治制度实际上就是贵族蛇鼠一窝的专制政体,而原本应当权力最小的咨询机构元老院却成为了整个国家事实上的主宰。
制度的强化加大了上下级之间的矛盾,贵族不断地侵占公有领土、发动战争、大放借贷使得下层平民不断地破产,而国家的制度却完全不能为平民提供生路,那么反抗就不可避免的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自公元前6世纪以来,重装步兵成为了当时的战争主力,没有马匹的平民也因此而缩小了其与贵族势力之间的军事差距,这也使双方间的博弈发生了部分的变化。
有趣的是,罗马平民普遍的反抗是通过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即“撤离”运动,指的是公民集体退出公社和军队,拒绝再为自己的国家,准确的说是他们的上层统治者而效力——这种方式在外敌入侵时尤为有效。贵族在恐慌中不得不答应部分下层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初步承认了平民自己召开的平民会议(特里布斯会议)和由他们自己选举出的保民官,据说其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94年。在平民会议和保民官的推动下,罗马组建了一个十人团并在公元前451年至前450年时公布了著名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前提下(如禁止贵族贫民通婚)给予了罗马公民部分基本的权利,限制了上层的不合理行为。在此之后,特里布斯会议为维护下层公民权利而作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许多惊人成果:在公元前449年通过的法案中规定全罗马公民(包括贵族)都必须遵守平民决议,增设特里布斯会议为新的公民大会;公元前445年的坎努利优斯法废除了十二铜表法中禁止贵族平民通婚的规定,同时在次年为罗马增设了具有执政官权力的军政官职位并规定平民亦可当选;公元前367年通过的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取消了军政官职位,但却规定两执政官之一必须由平民担任——这是双方斗争中的里程碑,不久后几乎罗马的所有公职都对平民开放了。除此外,该法案还对贵族的侵占土地和高利贷行为进行了限制,最后罗马在公元前326年通过了波利安法,完全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度。
至公元前287年,平民举行了其历史上的最后一次“撤离”行动,结果他们的代表霍腾西阿被任命为独裁官,他颁布了新的法律并重申了平民决议对全体公民均有法律效力的原则,至此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圆满结束。
但真的“圆满”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罗马的贵族-平民斗争在本质上不过是随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壮大的新奴隶主阶级与旧的氏族贵族之间的斗争。新的富有者拥有了经济实力,却没有政治权力,于是他们就要反对既得利益者;而由于自己是平民出身,所以在斗争中他们便完全可以打着平民阵营的旗号而发动所有对旧贵族不满的人一起行动而向对手施压,进而获得国家权力。待夺权成功后,罗马实际上变成了新旧富人共同主宰的世界,此时的“平民”一词的含义也由与贵族相对的名词而变成了城乡居民中的下层群众,因此所谓的平民反贵族斗争的胜利不过是新的贵族登上了历史舞台,而真正的贫穷自由民的地位只是略有改善,至于奴隶——它始终不在这个体系范围内,所以可以无视。
在巩固内政的同时罗马人并没有暂停对外的扩张,他们的征服和迦太基人一样继续着,关于这些请让我们过几章再讲述。
本章完。
日期:2012-07-1418:45:25
第二十一章埃及-西亚-希腊(12):斯巴达-雅典二重奏
长期以来世界人对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希腊城邦都怀有一种特殊的情节,这一方面因为它们的确是当时希腊世界最强的两个城邦,而更重要的则是,斯巴达和雅典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而这两种文化体系一直支配着西方人的历史发展,最终铸造了现在欧美人的民族性格。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拨开历史的云雾,在此重新探索一下这两位倾情演绎了希腊文明二重奏的主角的历史与文明吧!
希腊位于南欧巴尔干半岛最南端的希腊半岛上,希腊半岛上又有两个半岛,最南端的半岛叫伯罗奔尼撒半岛,稍北一点的名叫安提卡半岛;斯巴达和雅典分别即为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安提卡半岛上的最大城邦。相传斯巴达和雅典建国时间相同,均在公元前9世纪后,不过二者的建立过程略有不同:斯巴达的建立是以多利安人的武力征服而完成的,雅典的立邦则似乎是由当地部落之间协商而产生的。出生的不同注定导致传统的迥异,传统的迥异则必将影响文化的风格。可以说,自创立之日起,斯巴达和雅典便走上了两条完全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