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汉太平歌 / 第二章 驱逐

第二章 驱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报太守,昨日吴县发生一起怪事,有男童三人于村后山玩耍时失踪,仅发现两颗头颅,无眼无嘴。”决曹掾郅沉来报。
  “派人去查了吗?”会稽郡太守陈元良问道。
  “已经派人去查了,暂时并无进展。”
  “此事甚异,当立即查明事实,以免有更多人受害,引起百姓恐慌。”陈元良皱起眉头,“传我令,即刻封山,除了官兵,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另加派士卒三百,彻夜搜查。”
  “喏!”
  “太守,近日匈奴又犯我北部边境云中郡,上郡,死伤我军民两千余人,掠走人口,粮食无数,听说陛下又要送一位公主远嫁和亲来换取太平,唉,这心里头真不是个滋味儿。”齐泗叹了口气。
  “都尉领兵多年,满腔热血,令人钦佩。但我朝自高祖皇帝起,与匈奴奉行和亲政策,与内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以使国家修生养息。不过啊,我大汉与匈奴早晚要有一战。”
  “现如今国强民富,七王之乱也早已平定,毫无后顾之忧。不知还要忍气吞声到什么时候!”
  “都尉不必着急,皇上和窦太后,还有那些三公九卿,定比咱俩有数多了,咱们还是顾好自己,我会稽有海盐之饶,三江五湖之利,但背靠东瓯国、闽越国,应当谨防啊。”
  “太守所言极是,如今会稽守军多老弱病残,需尽早补充。”齐泗有些忧心。
  “这件事就由你去办好了。”陈元良拱手说道。
  “是。”
  当晚,颜景安报了官府。县令觉察此事非同寻常,连夜派人上山搜查,让颜景安回家等候消息。
  回到王家,颜母和苓儿靠坐在一起泣不成声,祖父盘坐在床上,双目紧闭,面色凝重。
  “景安,快说你都看见什么了?”王始听见颜景安推门进来,眼睛突然睁开。
  颜景安喝了半碗水,坐下长吁了一口气,努力回忆道:“我到后山之后,一直呼唤他们,许久也没发现踪影,走了有四五里路,突然听见小贺的声音……”
  “小贺大声喊‘别杀我’,‘别杀我’,我听后立马随着声音赶了过去,就发现朗儿和庆儿的头颅在地上散着,之后我四处继续寻找小贺,始终不见人影,看天色太晚就先回来了。”
  王始听完又闭上了双目,长叹了一声,缓缓说道:“时辰不早了,苓儿你和颜姑今晚就在你屋歇息吧。”
  “知道了大父。”苓儿扶着颜母回了屋子。
  “景安,到我这来。”
  “大父……”
  “今天的事你看见了,这天底下,总有人不想让你太平,也不想让天下太平。”
  “景安,还记得小时候教你的《青阳歌》吗?”
  “记得。”
  “手伸过来。”
  王始左手抓住颜景安的右手,拿起一把小刀飞快在他手上割了一道口子。
  “大父!”
  “背一遍《青阳歌》。”
  “快帮我止血啊!”
  “背!”
  “青阳,青阳开动,根荄以遂,膏润并爱,跂行毕逮。霆声发荣,壧处顷听,枯槁复产,乃成厥命。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群生啿噬,惟春之祺。”
  在颜景安惊异的目光下,手上的伤口竟然慢慢愈合。
  “是不是有很多困惑?”王始笑道,“我现在只能回答你一个:之所以才告诉你,一是怕你年幼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二是从今以后你的脚下有很长的路,肩上有很沉的担。”
  “景安,冯先生有教过《孟子》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颜景安接过话。
  “很好,你要牢记。”
  颜景安虽然心中还有无数的疑惑,但他突然意识到可以用《青阳歌》来治大父的腿。
  “没用的,只有你才可以。”
  “为……为什么?”
  “以后就知道了。”
  王始拿出一个陈旧的紫檀木匣子,上面烙着金印,是一只苍劲有力的爽鸠,这匣子看着年份久远,但藏不住一股威严庄重的气势。
  颜景安看这匣子里躺着一紫色锦帛,这种紫色从来都没有见过。打开一看,里面的字却一个也不认识。
  “这是春秋战国时齐国文字。”
  “齐国……”
  “我现在逐字逐句讲给你,你听好。”王始开始念道:“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
  “意思是说‘道’,覆盖上天,运载大地,包括四方,延绵八极”。
  “哎等等,你还没说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
  “意思是道产生于虚无,虚无之中产生了宇宙,宇宙之中产生了气。,王始顿了下,继续说道:“气,形成了天地万物,而人,也可以用气来修炼。”
  “修炼?”
  颜景安瞪大眼睛:“修炼成仙吗?”
  “天一地二人三,凡人通过修行可以达到‘地’的级别,但万不能到达‘天’,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你本来就不是凡人。”
  “这是什么道理?”颜景安越发糊涂。
  “‘天’就是天神,肉体凡胎再怎么修炼也不能成为天神,懂了吗?”
  “那我修炼了之后会比别人更厉害吗?”
  “人修炼到‘地’,会经历四层,一曰太易,此时你可健步如飞,力壮如虎;二曰太初,此时你可飞檐走壁,迅如疾风;三曰太始,此时你可隐遁无形,动则无声;四曰太素,此时……此时……”
  “此时会怎样?”
  “呃……有些不记得了,印象里还没见过有人能到太素。”
  “那我冒昧问一句,大父你现在是哪一层?”颜景安好奇问道。
  “我没有修炼。”
  颜景安心想大父自己都没有修炼,偏偏要我修炼。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那我也不要修炼。”
  “你想娶苓儿不?”
  “咱们从哪开始?”
  “人有十二经脉,手足各三阴三阳,对应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共九十六句口诀,每支经脉从乾开始运行口诀直到兑结束……”
  “这时候我会到达第一层太易吗?”
  “是,如果每天都修炼,普通人需要约一年。”
  “那岂不是四年便可修炼到太素,五年便可到‘地’。”颜景安颇不屑。
  “小子,太易到太初需得八年,太初到太始需得六十四年……”
  “照你这样说,世上没人能修炼成了。”
  “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万物之变不可究也,秉其要归之趣。”王始拂了把胡须,“端正坐好,两腿盘起,我要念口诀了……”
  “是。”
  “手少阳三焦经: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醒醒,太阳晒屁股了。”大父拍醒了颜景安,“臭小子,昨晚才念了几句就睡着了。”颜景安讪讪笑了笑,之后慢慢收起笑容,面色凝重起来:“我现在去后山再找找小贺。”
  “别去了,官府已经封山了。”
  苓儿面色蜡黄,眼睛里布满血丝,昨夜定是没休息好。颜景安看到苓儿还在忙着张罗饭食,心里满是怜惜,上去拂了拂苓儿的头发,顺手接过她手里的活儿。
  “颜家小子!”
  “颜景安出来!”
  门外一阵嘈杂,霎时间人声开始鼎沸,不时有人大声喊叫颜景安的名字。推开门,发现院子里已挤满了乡亲,大都是些青壮男子,有些人还拿着农具,棍棒。
  “不祥啊,不祥!”
  为首的是一位老者,是乡里负责教化,民事的三老之一。
  “王公,昨日夜里的事情我们大家都已知晓,虽然乡亲们也很同情,但这颜家小子却把那俩个祸根带了回来,怕要给乡里招致更大的灾祸,大家经过商榷,现在要求驱逐这颜家小子,永不回乡,还望你们能够理解。”
  “驱逐,驱逐,驱逐!”
  乡亲们边敲打手中的家伙,边跟着呐喊。
  “你们有什么道理,我弟弟们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到现在不明不白,这跟阿兄又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赶人!”苓儿急得哭了出来。
  “范公,您看此事还有商榷的余地吗,他们孤儿寡母的,平日里也多亏大家帮衬,这驱逐了景安,我们两家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啊。”王始倒是一向沉稳。
  “王公你们有所不知,本来乡亲们想要把你们全都驱逐出去,然后烧毁你们的住宅,才能完全消除这些不该有的邪恶之气,老夫也是可怜你们,才和乡亲们商议只驱逐他一人。”范老坦诚说道。
  “颜景安你识相点,别逼我们大伙动手……”
  “小子,平日里我们大家对你们也算仁尽义尽了,你可别恩将仇报啊……”
  “说的是啊,你是想连累你阿母,你大父,还有田家这小姑子吗,还是想连累我们大家伙跟着一起遭殃……”
  颜母全身发抖,紧紧抓住儿子的手,嘴里嘟囔着颜景安父亲的名字。
  “好了,都别吵了,我走便是,你们不可再为难我阿母,大父和苓儿。”
  颜景安沉默许久突然向门外喊道。
  转过身来对颜母说道:“娘,看来今日儿必须得走了,不然他们肯定不会放过我们,你们放心,我尽快安顿好,然后把你们都接过来。”
  说完便开始收拾行李。
  “唉也罢也罢。”王始摇了摇头:“喏,小子,这个你带上,我昨夜已译成当今的文字,不要荒废。”说罢将木匣子递给颜景安,“你不用担心我们,在外自己多保重。”
  “是。”
  苓儿在一旁噙着泪水,不敢抬头看。
  颜景安不舍地望着苓儿他们,狠了狠心,扭头出门。
  “颜景安!”
  走了几里地,好像背后有人在喊,颜景安回望,一青年气吁吁跑过来。
  “冯先生让我送来这支笔,说让你去会稽郡找申屠氏,他会安顿你。”
  颜景安双手接过笔,举到头顶,向家乡的方向拜了一拜。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