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铁血大明1644 / 第九章严阵以待

第九章严阵以待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德州府,穆府,正月二十二日。
  清晨的雾霭还未完全消散,酒楼茶肆还未开门招揽客人,只看到那茶帘酒旗迎风招展,跨过城中内河上的拱桥,顺着青石灰砖路面小路,一直寻过去,远远地就能听到打铁的叮叮当当的声响,穆府上下便早早热火朝天喧杂起来,不消说,又是穆府公子在开炉打铁了,除了他,可在整个德州府寻不出第二个人了!
  这是一个用木板搭成的简易的铁匠棚,三面漏风,最里面连接着平常生活居住的房间。铁匠铺里正中是炉膛,里面炉火正旺,一边是手拉风箱,旁侧是大铁墩、大小铁锤、铁夹等物什家伙。“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当......”,节奏在迅速变幻,起落转合,音色和谐悦耳。
  大汗淋漓的穆宁正娴熟地敲打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胚,目光炯炯有神,大锤、小锤不时变换着,一前一后地敲打着,伴着铁锤的上下弧线,串起一朵朵耀眼的铁花,铁花四处迸溅,仿佛曼妙的礼花一般。旁侧侍女知鸢正呼哧呼哧地拉着风箱,风箱一拉,风就进到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像是在风中摇曳,因为脸靠近炉膛,早已被刺鼻的浓烟熏的黑乎乎的,不时又拿手背擦擦额上的汗水,弄得手背上也满是黑灰,结果脸上白一道、黑一道,这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穆宁也不顾炉膛旁的高温,心无旁骛地捶打着铁夹所夹持的铁胚,翻转之间,原本一块方形的铸铁,在他手中已经渐渐有了刀的雏形了。
  “滋”的一声,通红的刀胚被投进一个盛满液体的木桶中,紧接着冒出阵阵白雾。“知姐姐,你模样可真俊呀。”穆宁忙完手头的活,朝着风箱旁的知鸢说道,声音充满顽皮的腔调。
  “哼,少爷整天拿奴婢说笑。”知鸢顾不上脸上的乌黑和汗迹,站起身来,径直来到内屋门前,略微迟疑了一会,才撩起门帘,钻了进去。
  望着知姐姐的一系列动作,穆宁转身将一块木炭丢进炉膛,自语道:“真好,这妮子!”木炭一入火红炙热的炉膛,瞬间被火苗吞噬,燃烧着的炉火映在穆宁清秀的脸上,这张脸被瞬间映成了古铜色。
  自从穆宁夺回德州卫的统兵权,便立即着手城中的防御事务。当前首要重任便是打造武器,穆宁召集全城工匠在穆府热火朝天锻制各类兵器,人头攒攒,熟练工匠来来往往,锻制、淬火、回炉,井井有条,一切都在穆宁的规划指挥下进行。
  制好的弓箭、长枪、腰刀、帽儿盔、紫花甲和护心镜一批批运到兵杖局,时间不多了,敌军即将来袭,众人都加快手头的活计,争取多赶制几件。
  穆宁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准备再打制一柄马刀,刚要落锤,忽然听得一声呼喊:“哥哥!”
  不用说,准是穆晴了,自从上次为保护穆宁受伤后,穆晴卧床休养了一段时间,最近几日,身子好了些可以下地,便直接来找自己这个一天都不消停的哥哥了。
  “晴儿,身子好些了吗。”穆宁关切地问道。
  穆晴一蹦一跳,身体轻盈灵动,在穆宁面前转了个圈,露出两颗虎牙,笑道:“晴儿都好了,你瞧。”
  穆宁看着这俏皮的身影,鼻子一酸,险些哭了出来。但随即不漏痕迹将眼泪硬生生地挤了回去。
  “哥哥,德州卫来消息了,现在门外等候。”穆晴看着满脸汗渍的哥哥,提醒道。
  “召他们来见。”穆宁吩咐道。
  不多时,几名德州卫军官来到穆宁面前,纷纷下跪请安,嘴里叫道:“卑职参见指挥使大人。”
  “平身。”穆宁客气地道。
  几名的德州卫军官纷纷起身站立,等待着穆宁的吩咐。这几人正是千户吴述白、江归时,百户徐毅扬,头顶黑樱花皂绢盔,身披鱼鳞叶明甲,赫赫生威,俨然一副骁勇武将的模样。
  “吴千户,现下德州卫有兵丁几何?”穆宁最先抛出他最为关心的问题,毕竟兵力是与敌军决战的资本。
  吴述白拱手道:“回禀指挥使大人,除去老指挥使大人带领入援山西的兵士外,现德州卫仅有五百余人。”话音了充满担忧。
  穆宁点了点头:“城中防卫布置是否妥当?”
  “末将正在紧急调兵防守城中各门,但兵力着实捉襟见肘,实在难以维继。”吴千户支支吾吾,“知府大人最近几日也闭门谢客,并不参与城中防务事宜,也不派发粮草和兵器。”
  “徐应元真真该死。”穆宁心中怒骂道,对于这样一个酒囊饭袋知府,穆宁知道已经不能指望他了。
  “从现在起,德州府的全城防务由本大人全权负责。”穆宁一拳砸到公案上,斩钉截铁道。
  “遵命。”
  穆宁正带领吴述白等人急匆匆赶赴城中各门准备布置防守。
  “少爷,等等。”话音未落,门帘之后,一个少女探身出来。穆宁侧过身子,看得呆住了。这哪里还是那个满脸乌漆墨黑的人,与之前的模样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少女,身姿挺拔、浓眉小口、皓齿明眸;一袭青绿纱裙,脚着着一双粉色绣花鞋;乌黑发亮的长发随着身体在不断摆动,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一对小酒窝分外沁人心脾。黛眉舒展,脸颊红晕,虽无倾国倾城之貌,但依旧有一种自然之美。那是一种不沾染任何杂质的美,是一种让人不由自主摄魂夺魄的美。
  穆宁看得痴了,眼珠仿佛静止了一般心想自己以前怎么没发现知姐姐如此好看,知鸢也明显感觉到了穆宁的目光,感到有些不自在,耳朵也变得通红,但又不知说什么为好,将一领绣有梅花的长袍温柔地披在穆宁单薄的身上。
  “少爷,外面天气寒,万要保重身子。”知鸢一边低头系着长袍的细带,一边谆谆嘱托道。
  在穆宁的恋恋不舍中,知鸢拐进走廊,消失不见了。
  “大人,该出发了。”吴述白在一旁催促着。穆宁这才火急火燎地带领众人前往城楼。
  瞭望着城外的荒野,穆宁知道只要拼死守住城池,敌人必然也无计可施,只要城门不失,就可与敌军一战,因此据城而守,是目前最为可行的办法。
  “吴千户。”
  “末将在。”
  “你率人马在距离城门五十步、一百步和五百步的地方垒筑石堆。”穆宁望着城外的地势,命令道。
  “可是大人......。”吴千户满头雾水,不知穆宁为何做此安排,但碍于穆宁的官职,也只得领命。
  “在各城门之前挖设宽壕,埋置陷阱。”
  吴千户点头赞同。
  “吴千户率一百军卫驻守南门,江千户率一百军卫防守东门,徐百户率一百军卫防守西门,本指挥使率一百人镇守北门,剩余一百军士往来支援,各门必须配置弓箭手、鸟铳手。”穆宁部署道。
  “有谁丢掉城门,提头来见。”穆宁语气决绝,容不得反驳。
  “卑职誓与德州城共生死,城在人在,城毁人亡。”吴、江三人慷慨淋漓,领命而去。
  此后,穆宁收到了洛家两兄弟送来的粮草和盔甲军械等等,如雪中送炭一般,物资问题得到缓解,但相较于敌军,仍旧所缺甚多,但对于穆宁而言,现在的状况已经是竭尽全力的了。
  这几日,城中实行宵禁,城中百姓不得任意出门。对于不断涌入的流民,穆宁也设置了赈济局,全面统管难民的收置问题。
  鉴于守城兵士不足,穆宁在城中招募义兵千余人,由德州卫兵士加以训练,数日之间,已经初具规模,虽然不能与正规明军士兵相较,但也算是一支防守劲旅。这支部队被派至城内,用以保护城中百姓,如果危机时刻,可以让城中百姓免受凌辱之苦。
  穆宁整日奔波与全城,筹划防御,照旧晚归,经过母亲的房间,望着那紧闭的房门,痴痴地站了半晌,见母亲房间没有半点响动,等到屋里的灯熄了,才无奈地摇了摇头,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失落地离去。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已经正月二十五日了,穆宁仍在北门城楼疏导着城外的百姓和外省的难民进入城内,人流蜿蜒了几里,一时间竟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接收如此多的难民。
  正在这时,北方的山坡上浓烟滚滚,人马鼎沸,响起隆隆战鼓,城外百姓大乱,纷纷四散而逃。穆宁知道:他们终于来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