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迷踪之殇 / 第147章 无庸讳言

第147章 无庸讳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就在姚广孝将要侦破皇后被害一案的一个晚上,朱棣做了个梦,他梦见了真人张三丰,朱棣询问真人,建文君臣的逃亡方向。张三丰长叹道:“要不是惠帝没有帝王之命,本道是不会允许你朱老四胡作非为的,什么清君侧、靖国难?这只是你大逆不道,夺侄儿皇位的一个借口而已,你已经是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了,没想,其滔天恶行,要比你父亲朱元璋还过分百倍,竟然大肆屠戮,杀人十族,你明明知道吴言信是本道的同乡,却还要株连九族,不给我张三丰半点的面子,要不是你朱棣为大明的百姓还算是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被人称之为‘永乐盛世’,否则,本道就一定不会对你客气。”
  朱棣连忙辩解道:“吴言信不但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侍读,还是他的结拜兄长,是他协助建文皇帝逃跑的,如果不严加处置,文武百官就会说朕厚此薄彼,如此叫朕的威信何在?尊严又何存?”
  “这么说,你是要一碗水要端平了?你儿子高煦、高燧与黔国公沐晟的弟弟沐昂、沐昕,他们与王彦的处治结果都有所不同,更别说是其他人了,话已经说到这一步了,本道干脆直言无隐、和盘托出,他吴言信是受本道的委托才与建文帝一起逃离的,就连逃生的路线,都是本道给他们建文君臣规划好的,而本道又恰是受了太祖生前的殷殷嘱托,才会帮助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照你的意思,本道和太祖才是你朱棣最大的敌人,理应杀头,诛杀十族,太祖皇帝早已离世,按照你朱老四的意思,就要学北宋中期,章惇对待政敌司马光一样,起出父亲朱元璋的棺椁,鞭抽尸体才能解恨,而本道的亲人都在邵武和平坎下,你也大可像对待吴言信家族一样,对待张三丰。”
  朱棣大声道:“高煦、高燧、沐昂、沐昕是谁要力保的,不就是您真人张三丰吗?现在反过来要责问朕,王彦是谁,他能和皇子,黔国公的弟弟沐昂、沐昕相比吗?他不配,他就是朕豢养的一只狗,狗咬主人,犯大错,朕能原谅他吗?”
  张三丰生气道:“好你个朱老四,就是你的父亲朱元璋都不敢在本道的面前自称朕,作为长辈,本道说你几句都不行,难不成还要跟我三丰真人掰腕不成?要不是看在你死去皇后的面子上,本道就决然不会放过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朱老四!”
  朱棣一听,吓得冷汗涔涔,连忙坐立了起来,可近睛一看,自己是睡在银床上,他长长地舒了口气,自言自语:“幸好是个梦,要是真人真事,那可就是遇到大麻烦。”
  朱棣很不放心,仿佛三丰真人那极其不悦的面孔总是浮现在自己的眼前,对此,他连忙诏来谋士姚广孝。
  听了成祖皇帝的一番叙述之后,姚广孝深叹道:“这不是梦,是真人真事,真人要以皇上熟睡的时候与您见面,这说明他还是给了您皇上很大的面子。否则……”
  “否则什么?”你我之间没有必要吞吞吐吐,毋庸讳言才是道理。”
  “皇上是如何选择的?依老衲看,三丰真人的话很有道理,皇上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没有把一碗水端平,既然皇上说毋庸讳言,那老衲就直言不讳了。”
  朱棣点了点头。
  历史上有哪个犯人被诛杀了十族?方孝孺只是不肯服务新朝而已,但凡大有作为的君主,都会善待前朝的忠臣,而皇上呢?不但要把前朝的忠臣杀个精光,还要株连人家九族、十族,皇上可否相信,历史一定会记住您杀人十族,哪怕是史官要故意隐瞒;皇上对皇室和边疆大吏确实偏袒,有意维护,您明明知道张三丰和吴言信是什么关系,却还要杀他的九族……”
  “谋士当时也同意,还建议朕派胡广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监督邵武知府刘连成。”
  “是有这么回事,胡广、刘连成菩萨心肠,他们并没株连吴言信的岳父黄明院长。”
  朱棣道:“朕已是仁至义尽,按理说她黄少萍和李芍红是一样的罪行。”
  姚广孝摇了摇头道:“皇上,黄明和李云民还是有区别的,李云民既是吴言信的岳父,也是吴言信的义父,再说,我们和真人较什么劲?他张三丰是因为给了吴言信一封无字书信,吴言信才被诛杀九族的,真人的心灵受到了谴责,故而才会责备皇上。”
  “依谋士的意见,朕当如何为之。”
  “近来皇家的殇事接踵而至,就依真人的意思,朱允炆毕竟是皇上的侄儿,他的父亲朱标当年还算是对您不错,得饶人处且饶人,再说朱允炆生性懦弱,翻不起大浪,如此,还能感动侄儿。”
  “谋士当年可不是这样认为的,莫非你也做了什么恶梦,被三丰真人给恐吓住了,故而才有如此想法,朕有些不明白的是,谋士对朱允炆和吴言信的事情又怎会如此清楚?”
  谋士不作答,只是点头默认。
  “好吧!既然谋士有这般想法,那我朱棣就改变之前的做法,也好让正使郑和安心外交,坦然贸易。”
  “哦,对了,三丰真人还说要带着吴言信去福建祭祀父母和吴家宗亲,皇上到时又可否阻挡?”
  “凡人能挡住真人吗?再说,吴言信的举动无可厚非,再者,皇后去世时,朕已经答应谋士,除建文皇帝和方孝孺外,皆可放赦。”
  谋士听后,愉悦笑道:“皇上可不是凡人,您是天子,是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别说笑话了,若没有谋士当年的支持鼓励,我朱棣就什么都不是。”
  “至少也是个皇室的王爷呀!”
  “若任由朱允炆胡搞下去,我朱棣就是大明朝的王爷都保不住。”
  姚广孝笑了笑道:“那也是,不过,说句良心话,削藩是任何一个皇帝必须要做的大事情,皇上夺得天下后,不也是搞了就藩,又搞了撤藩。”
  朱棣忖思:张三丰要他放弃对建文皇帝的寻找,也许是对的,近来皇室灾祸不断,这兴许就是上天给自己的警示和报应,也要适当收敛一些,若是对前朝的君臣一味追杀,真人一定会出面阻挡,朱棣得罪谁都可以,得罪了真人就是死路一条,再说,自己的皇后徐贞静生前可是念阿弥陀佛的,为了自己丈夫的强压政策,她没少阻挡、劝导,放弃追杀前朝君臣,也是对皇后徐贞静的最好祭奠。
  且言,见纪纲有点儿相信,朱高煦又继续说道:“纪大人一定还记得驸马府邸发生的事情吧?朱茵本想利用董明的禁军人马,挟持成祖皇帝,逼他退位,若是成功,朱茵便成为太子登基的有功人士。不成功,也可以制造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建文党徒便可乱中取胜,没有想到的是,姚广孝计高一筹,识破了她的阴谋诡计,他暗中通知了纪纲大人,于是,你就命令穆肃带领锦衣卫的将士们,在董明的禁军还未动手之前,就将禁军的人马全给制伏了。当然,后面的精彩好戏,也就嘎然而止。而姚广孝早就知道了朱茵的阴谋,可他就是到了至今,也未透露太子一事。姚广孝是在欺君犯上。”
  “这一切,汉王又又是怎么知道的?”“别看朱高煦软禁在府里,禁军、锦衣卫里都有本王的耳目。而最最要命的就是解首辅在驸马府邸出事的前2天,造访过太子朱高炽。那么皇宫禁军、建文党徒不就成为了驸马府邸事件的主角吗?你纪纲是个聪明人,在向皇帝奏疏之前,要把道姑暗暗地隐藏。等皇帝处理完大事之后,再把道姑献上,就说她隐瞒了身份,躲在……好了,说得再细,本王就是低估了你纪纲大人的能力。”
  “这个爆炸性的新闻,皇帝一定会特别重视,纪纲就能转危为安,王爷也可报仇出气。”朱高煦一听,哈哈大笑,“我就喜欢聪明人,要能这样,本王也就可以咸鱼翻身、枯木逢春。”
  常宁公主没有去云南昆明,而是返回都城南京。原来,常宁的身体实在太差,出京城不久,就咳了个不停,还时常咯出了鲜血。随路的太医怕她半路出事,就向护送的官员建议:“公主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南京到云南,路途遥远,公主受不了一路的颠簸。倘若路上不测,大人与我都担当不起。”
  这位官员觉得在理,故而沿路返回。
  上官遵照义父的指示,连夜就将‘绝俗’道姑的画像给画了出来。姚广孝接过画像一看,“忒像,若是道服换上了女装,皇上一眼就可认出,孩儿太本事了,仅凭印象就可画像,这事宜早不宜迟,老纳即刻面见皇上。”
  姚广孝想不到,纪纲已在朱棣的御书房里,朱棣问:“为何现在禀报?”纪纲叹曰:“不是不报,而是不敢禀报。姚广孝、解缙是什么人?一个是大明朝廷的谋臣,一个是大明朝廷的首辅,没有确切的证据,谁敢奏疏?”“现在是证据在手?”纪纲信心满满地回答:“是的,手下的穆肃,就可证明一切。”皇帝似信非信地说:“那好!到时喉,你们就可以当面对质。”
  纪纲谢恩退下,他偷偷地瞥了一下谋士,心亏地离开了皇宫。”
  正如高煦所说,皇帝对其他事情,没有了兴趣,朱棣急想弄清太子是否参与了驸马府邸之事,若如纪纲所言,太子和高煦有何区别?朱棣一想,肝肠寸断、刮骨刺心。
  见谋士进见,朱棣没有了往日的喜悦和期待,他漫不经心地问:“谋士可有急事?朕的身体不适,需要卧榻歇息。”姚广孝知道现在拿出画像,没有太大的意义。皇帝一定是听了纪纲的挑拨离间,故而会有如此的态度,他将雪英的画像,故意落在御书房里。
  纪纲哪来的底气,敢跟皇帝保证。
  原来,纪纲从汉王府里一出来,就紧急召见老乡穆肃,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讲述两人临邑结伴投军,冒死扣住燕王坐骑,自愿跟随燕王效命……说到伤心处,两人竟然会抱头大哭。穆肃言:“没有大人,穆肃早就离开了人间,是如今,穆肃恩将仇报,出卖了大人,乃是猪狗不如的畜生行为。”
  燕王大兵围攻济南时,遭到山东参政铁铉顽强抗击,忽然城墙上有块石头,正朝穆肃的头上砸来,说时迟,那时快,纪纲一个箭步跨了过去,替穆肃挡下了这快石头。幸好是砸在纪纲的右肩上,否则,纪纲一命呜呼。之后穆肃虽然也救过纪纲,可与这次纪纲救他相比还是差之甚远。
  为了换取纪纲的原谅,穆肃不仅答应做驸马府之事的证明人,还主动指证首辅解缙,私会太子的不轨行径。
  汉王朱高煦前台事情不管,躺在后台收利。两虎相斗,无疑他就是最大的赢家。
  见女儿回来,王贵妃心酸不已,太医不说缘由,她也知道是因为什么。女儿的身体越来越差,可对爱的需求却越来越旺。都是朱棣造的孽,不但害死了王彦,还害苦了常宁。见女儿骨瘦如柴、神志不清,贵妃的眼泪,霎时就涌了出来,她双手合一,轻轻祈求:“王彦,要是你做了菩萨,记得要保护好我们苦命的女儿!”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