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偏东雨 / 第十九章 只为重师莫怀戚而来

第十九章 只为重师莫怀戚而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因为距离重师和建院是近一个小时不行加30分钟车程,很近,阿城和孔圣人送走了六儿、刚子他们几个远的后才去学校报到。
  重庆师范学院(现为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建院(现为重庆大学B校区)是重庆历史悠久的学府,地处沙区核心地带,前者以中文实力雄厚著称,后者以建筑专业实力雄厚著称,两校相距步行不足15分钟。
  孔圣人父母都在银行工作,社会见识广些,选读建筑专业是看中了重庆地产今后的发展,但这完全是家里人的意思,其实孔圣人本人在诗词方面很有兴趣,在中学阶段也频频在校报上发表作品,和阿城同为校园才子,自然私交要好。
  阿城父母都是庄园里的农村人,对儿子考上大学已经十分满足了,就不管那么多,对于哪个专业全然不懂也不在意,一切由阿城自己说了算。
  阿城是冲着重师里面有个响当当的人物才去的,这个人的作品以幽默、深刻、乐观豁达而深得阿城喜欢,他就是著名作家莫怀戚。
  阿城攻读的是中文系汉语言专业,主教室在二教楼二楼的206,莫怀戚其时正在师院教中文系新闻专业的《新闻采访》,主教室就在二教楼一楼。
  整个师院,就属这二教楼最有人文格调,不仅汇集了雄厚的中文系师资力量,而且它是师院唯一的一栋老楼,一共三层,全是木质结构,由于年生久远,每一个木头都给人历史的厚重感,有些桌面还刻有前师哥师姐们的大作,什么陶渊明欧阳修马致远的都有,更有人写上了某某是坨狗屎、某某我爱你之类。
  一直保留到现在,显示出中文系的思想文化确实包容性强,换还要花成本,这样也无伤大雅,我喜欢。阿城心想。
  宿舍位置则堪称惊喜。由于新生太多,标准的楼房型学生宿舍已经排满,阿城和晚报到的几个同学被分到学校边边的洗澡室楼上,挨近教师家属院了。让这些好中文分子高兴的是,他们对这个阴差阳错的安排叫好不绝:一来位置偏,宿舍对面就是沃野千里的农家,宿舍前下方50米处是条小河沟,到脏不脏的,被大家戏称为乌江,换了别系的同学估计要骂娘,但这些人喜欢这个调调儿,后来还专门写了首诗《乌江上的男人》;二来打开水吃饭都近,开水房和食堂就在出宿舍20米的距离,比起住新宿舍的同学来要少走半里路;更关键的一点,这宿舍挨历史系的女生寝室最近,方便交流,而且洗澡方便--------他们更希望楼下是女生澡堂,每日闻香而醒闻香而眠,经常还可以吊块毛巾或香皂下去相助最好。
  如果可以,吊人下去也要得。
  大学就在这样思绪飞扬的环境中开始了。
  第一学期主要学习了中国文学作品研究和外国文学作品研究以及心理学。
  阿城发现第一学期莫怀戚的课并没有安排来给他们上。一问班主任陈老师,才知道开学前就定好了,莫教授安排不过来。
  阿城有些失望。不能得到大师亲自点拨,实在不甘。当时阿城还不知道莫老师就在楼下讲课。胖乎乎的陈老师看出了这个学生实在想听,看了看另一桌正在忙碌的系主任,飞快的隔着眼镜悄悄的对他说:“莫老师明天上午在一楼新闻班上课”。
  明天上午阿城有课,这个班主任自然知道。
  “都不是简单的人啊。”阿城道谢后边走边想,这班主任话不多,但好像知道说了这句话后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一样。
  “也只有这么做了。”
  第二天一早,陈老师照例8点钟到教室准时点名。点到阿城时,上下铺的蒋朝华同学很自然的举起了右手:报告老师,阿城昨晚吃凉面拉肚子,正在医务室。
  陈老师“哦”了一声,说“你们这些娃儿要注意卫生哦”,就继续点下一位了。
  阿城此时坐在了一楼新闻班,点名老师关心谁没来,至于多了一位或两位,也没听说哪个老师要赶走学生的。
  莫老师准时来了。很匆忙很热的样子,取下头上的帽子,也不谈讲课,很随意的用帽子当扇子扇热,对着窗子玻璃望了两下,很无趣的样子,又在全班同学面前径直走到一个女同学面前,说:“估计你应该有镜子,借我一下撒。”
  那女同学一愣,随即从包里掏出给他,他拿过来就照自己,还用手左右摆造型理了几下汗湿的头发:“发型都乱了。”他似自言自语,又似在对全体同学说。
  大家一阵哄笑:都看出来了,他弄了还是乱的,有点天生小卷发,估计怎末弄都有点或颓废或浪漫的味道。
  莫老师很彬彬有礼的把镜子还给女生。略微带点沙哑的对大家说:“昨晚喝了点酒,嗓子沙哑了,不是讲课讲遭了哈。”
  坦诚得像朋友的话让大家觉得距离一下就拉近了。
  这个人好亲和。阿城心想。
  “人的一生有很多种角色,从今天起,你们进入一个新角色,就是重师的学生。”莫老师开讲,“当别人的儿女、当别人的老汉母亲、当哥哥弟妹、当同学校友,当公司老总白领灰领、还有甘愿当孙子的等等,这些,都是选择或被选择的结果,我们面对这些可把握和不可把握的情况,很多人都会回答能努力的就去努力,预测努力无效的就去放弃,以前我都要问一下学生的回答,今天我想直接说两个字:自然。”
  他看着全体有些茫然而追问的眼光,得意的说:“学中文的、学新闻的尤其应知道自然二字的重要性。书上教的这样高度那样高度,你要真处处这样做,有时是会碰壁而达不到效果。我们今天学的是新闻,最常用的就是要去采访,尊重自然尤其重要。”
  几句看似东拉西扯的话拉上了主题,对之前话感兴趣的和觉得是吹牛(即聊天)的现在都开始眼睛放光。
  “我们来模拟一个采访现场。”莫老师说,“现场是一个绿地广场,旁边立着禁止进入草坪的牌子,但一些市民违禁走进绿地里面或躺或踩,还有两个遛狗的。我现在喊你们去采访这些人的真实想法。”
  “我来我来。”十多个同学高兴地举起了手。阿城只想观战。
  三个女同学先上场,一个装市民,一个装扛摄像机的,一个手卷笔记本当话筒开始采访:
  “您好,我是重庆电视台记者,请问您知不知道这里不能进入玩耍?”
  那个女同学操起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我马上出去马上出去。
  立马有人起哄了:“说清楚点撒,哪个频道的?”
  下面一阵哄笑。莫老师说了声可以了,换下一拨。
  “您好,我是龙网记者,您们看见旁边立的不准进入的告示牌了吗?”
  莫老师又说可以了,换下一拨。
  “您好,我是重庆晨报记者,可以接受我们的采访吗?”
  莫老师一笑,对下面说谁还有不一样的开头?
  开始安静。很多人都在使劲的想。
  阿城觉得他们都装得挺好啊,但感觉莫老师好像不大满意。
  “大家想三分钟哈,可以互相商量。”说完就飚出教室不见了!
  “该怎末问呢?”教室里立即喧闹起来。许多操着方言的采访问答都出来了,笑声不断。
  三分钟后,莫老师笑着进来了。说你们刚才很自然嘛,是一种符合今日现场的自然,你们想想如何符合采访环境的自然?
  “观察对象说什么话我们就用什么话,不用统一的普通话。”有人率先回答。
  莫老师点点头,问还有没有。
  “说话要自然,不要让人觉得你在质问对方。”有人兴冲冲起身回答。
  莫老师含笑追问啷个才能做到说话自然?
  那人憋红了脸半天回答不出。莫老师喊坐。
  无人举手。
  “那位同学,你是不是想举手?”莫老师眼力十分遥远,指着坐在后排的阿城说。
  其实阿城只想了个朦胧,正在犹豫中,那只右手却莫名其妙的动了起来,被莫老师看个正着!
  大家眼光唰的集中扫向阿城,也不管认不认识了,阿城站了起来,这家伙火药枪都打过架,也无数次被历届语文老师喜欢,此时却憋红了脸。
  “我,我还没想好。”话音刚落,全班爆发出难以抑制的大笑声!
  莫老师也笑了,说没关系撒,你举手嘛就说明有点想法,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不要因为想复杂了而制约思路。
  看着莫老师鼓励而不给压力的微笑态度,阿城刚才朦胧的想法突然清晰而坚定起来。
  “我想,”阿城刚开头,莫老师便示意大家笑声打住,“我想是否可以便衣进入暗地采访,就装成进去耍的市民一样和他们摆龙门阵,知道他们违规进去的真实原因后也有利于改进维护绿地的工作。”阿城说,“我没想好的原因是这个方式以文字体现的报纸应该没啥问题,但如果是电视台,距离远了的影像就差效果。”
  阿城说完,心里也没底,全班没有声音。直到莫老师看了他几秒钟后说出的“给掌声撒!”全班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对了!”莫老师高兴的说,“这是几年来,第一次有同学在当堂课就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今天要让大家明白自然的含义---------只有让被采访人对你没有戒心了,才会说真话。这是人之常情,不知道对象在想什么、在顾虑什么,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采访者,更不可能写出一篇有深度的报道。”
  “和棒棒在一起,你就要像个棒棒;和白领在一起,你就要像个白领;进市政府里面去采访,你就要像个公务员…….这,就是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而这个最后回答起问题的同学,就具有这样的好潜力。”莫老师说。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