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往事 / 第一百一十六章 蜀国灭亡

第一百一十六章 蜀国灭亡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邓艾的奇袭来得如此之快,震惊了蜀国的朝廷内外。
  刘禅也完全没有料到敌人进攻速度如此之快。
  自从263年,八月,魏国开始全面进攻蜀国以来。
  他们八月出兵洛阳,十月就杀到了成都的大门口雒县。
  而且邓艾军从阴平出发,一路过关斩将。由于蜀国守城的戒备不足。
  城里城外的百姓们开始骚乱,纷纷开始逃往山野和乡下。一时蜀国大地上竟陷于了没人统治的境地。
  蜀国上下也濒临沦陷。
  而且此战,邓艾趁着两军主力相持之际,率偏师出奇兵,进行了大纵深迂回穿插,绕过了蜀军的正面防御,直捣蜀都成都,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
  且说,刘禅得知前线传来的战报后。魏军在一步步逼近成都。
  此时的后主刘禅也是心急如焚。他急忙召集群臣会议,商讨对策。
  然而众臣商议了许久。形成了两大意见。
  一是:吴蜀联盟,东投孙吴;二是:南走南中七郡,阻险陡绝,易守难攻,也许可以置于死地而后生。这两种意见不能够同意;朝堂之上争争吵吵,刘禅更是拿不定主意。
  我觉得刘禅对于这两种意见。应该倾向于投降东吴。
  因为刘禅之前跟东吴的关系不赖。现在魏国司马昭掌权。吴蜀应该联合起来,算一家。可是现在蜀国快玩完了。投降东吴应该最合适一些。
  相比之下。刘禅如果选择第二种意见。南逃南中七郡。那就有些不靠谱了。
  如果刘禅决定南逃南中,那就是名正言顺的“打不死,”“死灰复燃”了。未来还会则那样,这也不好说。
  正当刘禅头疼,该选哪一种方案好呢。
  这时,光禄大夫谯周站了出来,他提出了第二种方案,“投降魏国!”
  此话一出,瞬间朝堂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以异样的眼光看着谯周。刘禅此时也心想:“这老头,没病吧?”
  不管谯周有没有病。
  谯周给出了一些充分的理由。
  他认为,魏吴两国。实力相差悬殊。魏能并吴,而吴不能并魏。这已成定局。
  投奔吴国是称臣,投降魏国也是称臣。与其向小国称臣,不如向大国称臣,以免受再辱之耻。
  而南奔南中七郡可不行。大敌逼近,人心离散。恐怕无人愿意南行。此战魏人誓在灭蜀,陷落成都也不会放弃南下追击的机会,况且南中诸夷,平时犹不安定,如果据守此地,增征贡赋,也会激起他们的反叛,所以,乘没有势衰力竭的时候投降魏国,还可以得到优待。
  谯周此话,句句在理。让刘禅又陷入了沉思。
  朝堂里一片寂静,臣子们都低头思考着。
  这时刘禅只有最后一问题,那就是“魏国会接受我们的投降吗?”
  在这一点上,谯周表示敢打包票。他说,现在东吴尚未臣服。魏国肯定受降,也必须受降。还得给我们礼遇。如果不封土赐爵给陛下,我谯周愿前往京师据理力争。
  刘禅此时心里也是有些纠结,于是谯周又上表陈述对错。彻底打消了刘禅心里的疑惑。
  最终,刘禅决定接受他的计策——投降魏国。
  于是,十一月后主刘禅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绶给邓艾。又把请降文书送了过去。
  这请降文书是刘禅安排郤正写得。刘禅亲自为文书签名。
  当日,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因痛心于国家灭亡。在杀死妻儿之后自杀。
  其实刘谌是刘禅的第五个儿子。他在父皇决定投降后跑到刘备的庙里痛哭一场后,杀了全家然后自杀了。
  这时邓艾在雒县,张绍,邓良把刘禅的请降文书交给了邓艾。
  邓艾大喜。并回复了一封文书。让二人拿着先回去。
  邓艾得知刘禅投降之后,非常高兴。
  于是,邓艾亲自率领军队来到了成都城北。准备受刘禅的投降。
  等到邓艾入成都之时。
  刘禅率领太子,诸王,群臣六十多人绑住自己,抬着灵柩(棺材)到邓艾的军营拜见。
  邓艾则是手执符节,亲手解开了绑在刘禅手上的绳子。
  邓艾命人焚烧了棺材。接受了投降。并宽恕了众人。
  邓艾会见了刘禅。
  而还在抵抗的蜀国各路大军。也收到了刘禅的下达的命令。纷纷投降了魏军。
  后来,邓艾率军进入了成都城内。邓艾约束自己的部众。进城后,没有发生抢掠财物。他还安抚投降人员,使他们复任旧业,受到了蜀国百姓的拥护和称赞。
  邓艾这时收到了上级命令。
  于是,邓艾让刘禅暂时居住在原来的宫殿待命。邓艾也陪同刘禅移居到了这里。
  至此,221年刘备建立的蜀国。在263年刘禅投降之后。42年历史的蜀国已完全灭亡。
  后来,邓艾因为这次战争出色的表现。被魏国晋升,但他也为此而付出了一些代价。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