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梦回煦园 / 《梦回煦园》之十七:醉卧花厅题煦园

《梦回煦园》之十七:醉卧花厅题煦园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十七、举杯当歌再登夕佳揽胜景
  壮志未酬醉卧花厅题煦园
  道光七年(1827年),初春,英和到南方公干,再次来到了南京。两江总督蒋攸銛在总督署内设宴招待英和,江苏巡抚陶澍和江苏布政使的林则徐,也专程从苏州也赶到了江宁。
  总督署内,暖意融融。蒋攸銛、陶澍、林则徐兴致很高,故地重游,英和也很高兴。
  英和坐在蒋攸銛和陶澍的中间,蒋攸銛先举杯表示欢迎后说:“英大人,我还有一事要向你道歉呢。”
  英和放下了杯子,说:“这么招待盛情,我都过意不去,何事还道歉呢?”
  “当年我上奏严禁陋规不可行,完全是出实际情况,决非出于对您有意见,最后让英大人被免了军机大臣。实在惭愧。”
  “哈哈,这事我都忘了,当年圣上初政,想从查陋规入手、整饬吏治,我也没想到严禁陋规会遇到那么大的困难,有那么多的人反对,我先以为那些反对的都是些贪婪无为之人,但后来看了些陶大人送的致学经用文章,又仔细想了许多,当时严禁陋规确实不可行,反对的人多,但理由和目的却各不同,蒋大人是个好官,不是也反对了吗,但现在对陋规也禁了不少,我也知道京城的官纸上谈兵的多,要落实政策办实事,还是要靠你们这些地方官员啊!”
  陶澍说:“其实我对陋规也是深恶痛绝,恨不得一下就将它们彻底消灭干净,使我大清官员堂堂正正、清正廉明地做事。但实际上陋规存在已有百年,根深蒂固,一下子除去,反而会适得其反,不能下药过猛,但太慢也不行,另外还要有一些志同道合人共同为事,现在单枪匹马是很难做事成功的。”
  “再加上方法欠妥,更是难上加难!”英和自嘲道。
  蒋攸銛说:“这次海漕成功,取替河漕指日可待,到时候,漕运的陋规连根除净,再想陋规就没有名目了!”
  “看来我们是先拿漕运的陋规开刀啦!”英和说。
  陶澍对英和说:“海漕成功,陋规开始根除,老师首当其功,我敬老师一杯”
  “哪里,还是我敬子霖(陶澍字子霖)一杯,没有你,我的想法再好,也实现不了”。
  蒋攸銛:“那我们还是为海漕的成功干杯吧!”
  “好!”英和说。大家一饮而尽。
  陶澍说:“老师一人在京孤军作战真是难为了,许多事情没有老师是干不成的,多谢老师多年关照。”
  英和说:“哪里,喔,对了,消寒诗社现在还在吗?”
  “消寒诗社前几年已经改名叫宣南诗社了,当年多亏老师成全,诗社才能存在发展。”陶澍指着林则徐对英和说:“少穆(林则徐字少穆)就是我的诗友,现在我的同僚。”
  “少穆,久闻大名!”英和对林则徐举杯。
  林则徐回敬道:“岂敢,岂敢。在下久仰英大人文武双全、书法精湛,实在佩服!”
  英和回忆着当年,说:“当年我第一次参加诗社聚会,说了几句话冷了场,还是子霖用个对子解的围啊。”
  陶澍说:“老师啊,我对子中的麻子,你知道是谁吗?”
  英和说:“谁啊?”
  陶澍说:“老师,请你仔细看看我。”陶澍小的时候得过天花,脸上留下了不少麻子,但不是很明显。
  英和仔细一看,哈哈大笑:“原来你是以身相救啊!”众人皆大笑。
  大家喝得都很高兴,不知不觉地到了下午。蒋攸銛喝了不少,回卧室休息,林则徐因公务离开。陶澍陪着英和坐着聊天。英和提出还是到西花园看看吧。
  陶澍陪着英和来到了西花园。也许是初春的原因,花园显得有些陈旧,长廊的油漆早已剥落,屋顶长着青草,有的砖瓦已经脱落,爬山虎象长了眼睛似的,见缝见钻。
  陶澍说:“这园子有从乾隆爷南巡后,就一直没大修过,前几任总督都一直想大修,但不是缺费用,就是在任时间短,一般只有两、三年,没时间精力,好在断断续续地修了一些,蒋大人也想修一下,里面的亭子才出的新,我们去看看。”
  “当年我任江南乡试考官,到过园子,印象最深的就是不系舟了。”英和说,“当年是费大人任两江总督”。
  陶澍说:“前朝做过王府……,这不系舟还有个典故,你就不定知道了。
  英和说:“什么典故?”
  陶澍说:“《石头记》中的大观园就是这里,贾宝玉在梦到接林妹妹‘大船’,就是从小看到过这‘不系舟’的缘故。”
  “但这船并不大呀。”英和说。陶澍说。
  “在小孩子眼里当然是大船了。”
  英和说:“喔,是嘛?”边走边聊,两人到了夕佳楼,拾级而上。
  陶澍推开夕佳楼上的东面的花窗,一缕清风吹入,太平湖水将初春的阳光反射到对面的水榭,水中的金鱼开始不安分,不时地游到水面,园中的梅花和迎春已经开了,垂丝海棠发出了绿芽,常青树种吐出了新绿。寒冬已经过去,虽然春寒料峭,但温暖的春天就要来了!
  太阳暖暖地晒着,两人坐在夕佳楼上,赏不完的景,说不完的话。英和的心情特好,多少年仕途,想干一番壮举,但是屡屡受锉,开矿山、禁私盐、开源节流禁陋规,但几乎是一事无成,海漕的试运成功,不但了却了多年的心愿,也终于使自己有了信心,真是还有多少事情要做啊!
  陶澍也很高兴,海漕试行的成功无非给了守旧派当头一棒,为英和在朝中也有了好的交待,对那些说老师的坏话,终于有了强力的反驳。陶澍将自己对盐政、治河、币制、海防等一系列政务的想法告诉了英和,英和听后,更加地兴奋。
  虽然酒喝了不少,已有几分醉意,但两人兴致不减,话语更多,针对海漕中出现的问题,讨论细化海运事宜条款。主要内容为:沙船运送漕粮,交待盘量,难免折耗,应照例给予耗米;商船运米,发给水脚等费,仍由各省外筹,不必动用国库银两;天津通仓需用经杂各费,由江苏省筹款解交;验米交米仍应派大员专门负责经理;佘山应派武职大员驻轧,以资弹压稽查;饬令沿海水师会哨巡查,保护海运;海运漕粮如有短少霉变及松舱等事,应分别情况豁免赔补;激励商船船户及水手;准许商船例带二成货物免税;通仓席竹由江苏省折银购买;漕白粮米自津运至通仓,要加慎遮盖,查禁搀水等等。
  英和、陶澍两人对海运作了通盘考虑,提出比较完整的方案,力图海运制度化。两人不断地商量着、比划着,不知不觉地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开始有了凉意。
  英和与陶澍下了夕佳楼,沿着湖边走,到了花厅,两人在花厅门前欣赏着落日下的园景。英和对西花园情有独钟。当年初次领命外出主试江南,在园中有个为官的感悟,二十多年后,在园中回顾政绩,除海漕以外,差不多是一事无成,当年的万丈豪情,差点就要付水流去。英和回忆着过去,嘴上不经意地说道:“这园子真好!”
  “那就请英大人给这园子起个名字吧,光叫西花园,也太俗了点吧!”蒋攸銛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过来。
  “喔,蒋大人来啦,这园子还没名字吗?”英和问。
  陶澍也站了起来,“蒋大人有好名字吗?”
  “园子虽好,名字不雅也不行啊!还是请英大人赐名吧!”蒋攸銛笑着说。
  英和略作思考,想到二十年前,想到了下午的和煦春风,看到满园孕育春色,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其实名字早已想好,不觉脱口而出:“煦园!”
  “好名字!”蒋攸銛、陶澍不约而同地说。
  陶澍说:“这名字足以让明媚阳光长留园中,我们也就不会感到冷了。”蒋攸銛叫人在花厅备下笔墨纸砚,请英和题与“煦园”二字。
  英和高兴地提笔蘸饱了墨汁,楷书“煦园”,刚劲有力、饱满圆润,众人赞不绝口。
  有人送来一封信,蒋攸銛打开后,匆匆就要告辞。临行前,请陶澍代为陪同招待,并说园子出新后,要将“煦园”二字刻于门额。
  英和说:“蒋大人不必客气,只请多备几壶好酒,让我和子霖在花厅饮酒赏景吧!”
  蒋攸銛走后,英和与陶澍在花厅内边喝着酒边聊着。
  英和说要是陶澍能在京城就好了,凡事有人商量,不至于屡屡落败。
  陶澍说:“京官不是人人都能当好的,老师受的委屈,我们都知道。”
  英和说:“我已向圣上举荐你进京为官,不知你意下如何?”
  “谢谢好意,老师世代为官,是名臣之后,我乃一届布衣,还是先在地方上建立政绩再说。”陶澍诚恳地说。
  英和说着下一步改革的想法,与陶澍交换着意见。两人觉得真的有好多事情都要做。
  英和说:“我今年快六十了,贤弟也快五十了吧?”
  陶澍说:“我比老师小八岁,您也就五十多岁,没那么老吧。”
  英和边喝边说:“老啦!几年前永瑆王爷辞世的时候,我就觉得老了,但当时我虽有想法种种,但却是一事无成,所以强撑着。现在,终于一事有成,再想多些壮举,真是心有余力不足啦。……贤弟正当年啊……”
  “哪里?还请老师多指导,……”陶澍也是好酒量,两人越喝话越多,话越多就越喝酒……
  “老师为何给这园子起名‘煦园’啊?”陶澍知道英和号煦斋,借着酒兴问道。
  “哈哈,贤弟啊,我就觉得我与这园子有缘,在京的时候经常想到这园子,梦到过园子里的御碑啊,夕佳楼啊,桂花梧桐啊,……对了,还有‘不系舟’。”
  “那老师,也是《石头记》中的贾宝玉啦!”陶澍在开玩笑。
  “我也是想啊,想在这园子长住,享受这园子里的暖阳。”英和沉醉的样子。
  ……
  两人最后都醉了,这是英和多年来的第一次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陶澍送走英和,将英和题写的“煦园”二字交给蒋攸銛。蒋攸銛看都没看,急切地说:“现在顾不了这个了,昨天穆大人传来消息,今年继续准备河运漕粮。”
  “为什么呀”陶澍说,“我和英大人已草拟好海运章程条例了。”
  “那就先收着吧。”蒋攸銛又指了指“煦园”题字说,“还有这字,你也先收着吧。”看着陶澍不解的样子,蒋攸銛又说道:“我提醒你,对英大人还是少接触为妙!”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