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南燕春 / 三十二章

三十二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鸡鸣声响起,书房里王知行睁开了双眼,满布血丝,看着阳光打进了屋里,心里的苦意和着一夜没睡的疲惫,脸色苍白至极,犹如大病初愈。
  屋外早就响起了收拾的声音,荀姨和薛叔早就起来,开始了一天的忙活。
  人老了,睡的少,所以起的很早。
  王知行抬起了身子,走向屋外,踱步的样子,像是一晚上苍老了几十岁一般,犹如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
  屋外,寒风吹飕,打到了王知行脸上,让这无神的眸子恢复了几分颜色,院子里一片萧瑟,好似映照了他的内心。
  “这么早就起来?”
  厨房外的荀姨看着站在门前的王知行问道,等在仔细观瞧,又接道:“一夜没睡?”
  王知行笑了笑。
  老太太训斥道:“是什么国家大事,回家还放不下,这么苦熬,那当这个太宰有什么意思?”
  王知行扯了扯嘴角,像是想要为老太太扯出一个更大的笑意,可惜并没有成功。
  老太太刀子嘴豆腐心,话似苛责,却满眼都是心疼。
  看王知行没有回答又道:“那在回去躺会,饭还没熟呢?”
  挥挥手,就像要把王知行驱赶回屋子。
  王知行摇了摇头,使劲扯了扯,脸上的微笑更加难看,“要早朝了。”
  嘶哑的,像是嗓子里尽是粗棱,上下在摩擦一般而发出的声音。
  老太太皱眉,还没再说一句,一个大嗓门就引起了里院里两人的注意。
  “嘿,老爷,马车套好了。”
  里院与外院的拱门露出了薛叔的身影,荀姨凶狠的望去,好似要生刮了眼前的人一般。
  薛叔不自觉的缩了缩头,像是冷风兜进了脖子。
  王知行应了一声,向着外院走去。
  荀姨看着,心里又是恨,又是心疼,喊了句等等,向着厨房急急忙忙走去。
  外院,主仆站在马车前,拉车的马打了一个响鼻,好像对今天起的太早不满意一样,薛叔拍了拍马脖子,似是在安抚着老马。
  未几,拱门里荀姨的身影走出,老太太拱着身,双手托着一块灰布,灰布上俩个雪白的馍馍,中间还夹着一块什么,王知行没有看清,等离的近了,才看出是一块鸡肉。
  老太太递到了王知行面前,两个馍馍还腾腾的冒着热气,“凉凉,路上吃。”
  王知行接过,恩了一声。
  老太太又对着老马前的老人没好气道:“你回来再吃。”
  老马又打了个响鼻,好像在嘲笑老人一般。
  老人却习惯了老太太的口气,脸上嬉皮笑脸的,越老越似没个正行。
  马车驶出了门外,薛叔在车头赶着车,王知行坐在车篷里,老马好像认路一般,也不用老人费力,自己就顺着路向着皇城走去。
  赶车的老人,悄声问道:“老爷,您一夜没睡吧。”
  像是怕打扰里面的人一般,声音小的可怜。
  车篷里又传来恩的一声。
  赶车的老人没有再问,而是拉了一下缰绳,让拉车的老马慢一点,让马车稳一点。
  “薛叔,先去趟独兰盛。”
  赶车的老人有些疑惑,可没有多问,又拉了一下缰绳,老马向右转去。
  ......
  清晨,迟家熏店前,刚被父亲催起来开店的灰衣青年,看着门里地上的两枚铜钱,奇怪的挠了挠头。
  -----
  天禄阁内,姚开复放下了手里的笔,左右的看了看,今天阁内怎么这么阴冷,不禁的拉了拉自己的衣襟,感觉他新做这件的毛绒内衬丝毫没有起到保暖的作用。
  姚开复喊道:“文书!让烧炉子的把阁中烧暖一点,冷死人了。”
  说完,姚开复望向了上首的王知行,笑问道:“王大人...”
  刚刚起了开头,姚开复就固在哪里,似冰封了一般,他好像找到了屋子里阴冷的来源。
  姚开复望着,从早朝后就一直端坐在哪里的王知行,面无表情,苍白,不,应该说是惨白的脸上,无一丝血色,像一个是新死的人一般,可那双被黑圈所包围的通红的眼眸,似乎向着外边渗出了红光,姚开复感觉此刻王知行就像一只来到人间的恶鬼,张开嘴,就要择人而噬。
  凶狠的眼神,随着姚开复的开口,汇聚到了他身上,姚开复扯开嘴,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不冷。”
  两个字吐出,似是回答了姚开复未有问出的问题,眼光又回到了封闭的大门上,凝固不动。
  姚开复低下头,额角迸出了一丝冷汗。
  起身的响动声,一个身影从低着头的姚开复前晃过,门开关的声音,随着那人的离开,姚开复感觉整个屋子温暖了回来。
  ----
  王知行走出了天禄阁外向着后宫走去,开始的步伐很快,可是越到了要去的地点,步伐就渐渐的慢了下来,到最后竟然踟蹰了下来,再一抬头,已经到了寿安宫外。
  心中一狠,他向着寿安宫走去,在一声声通禀中等待,脸冷的似寒冰,心却在烈火中煎熬起来。
  当踏入寿安宫中,这个一向甚是规矩有礼的男人这次连弯身都欠奉,眼神更无礼直盯着那个稳稳当当坐在案桌后老太太与之对视。
  老太太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脸上的笑意若有若无。
  王知行脸上浮起了一股怒意,却又被心中的无力感狠狠挫败。
  “我允了。”
  无礼的人,苍白无力的声音,安静的大殿。
  台上满脸春风,台下心如死灰。
  ----
  “什么?皇祖母要给朕立后?”
  赵瑞惊讶的望着眼前的老人,更惊讶的是老人带来的消息。
  陈貂寺慈笑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少年却无一点兴奋感,心里充满了彷徨。
  老人又微笑道:“据说是太宰家的小姐呢。”
  少年瞪大了眼,似是不敢确定的反问道:“座师的女儿?”
  老人点了点,少年叹了口气,踢了一颗脚下的石子,看着石子滚入了湖中,荡起了一点点波纹,丧气道:“可我都不认识她,她更不认识我吧?”
  老人反驳道:“皇上这话说的可就不对了,皇上贵为燕国主宰,九五之尊,天下何人不识,何人不晓。”
  接着老人又给少年分析道:“不过太宰家的姑娘,皇上确是没见过,不过以老臣所想,以太宰大人的为人,教出来的姑娘,定是知书达理,贤惠端庄的淑女,要说模样呢,老臣也是没见过,不过想必应是不差,毕竟咱太宰年轻时那也是风流倜傥的士子,要不然,也不能....太宰夫人当年在燕京城里更是难得的俏佳人,他俩生出的姑娘,若得了他俩七分,那模样就了不得呢,再说,还请皇上放心,这皇后母仪天下,太皇太后哪里肯定也不能给皇上找一个丑妇。”
  老人说了一半,卡了一下,隐去了部分,可心正杂思的少年,那听的出来,老人说半天,只记得“知书达理,贤惠端庄”八个字,再多也就是人很漂亮。
  少年的脚又捻住了一个石子,脸微微红道:“不是这个意思。”
  老人揶揄的眼神,少年抿了抿嘴唇,想了半天,好似又为自己找了个不是理由的理由道:“要是他比我大怎么办?”
  老人哦了一声,好像给予少年一个肯定,不过突然笑道:“老臣这倒是听说了,好像这位我们未来的皇后娘娘比皇上还要小一岁呢。”
  少年啊了一声,好像听到什么噩耗一般,脸顿时垮了下来,“那不是想找了一个妹妹吗?”
  这次老人倒是没有反驳,而是绷着脸,缓缓的点了点头。
  少年看到老人一脸沉重的样子,身子上好似背负了千金重担一般,腰跟着就垮塌了下来。
  少年又一脚把脚下的石子踢入了湖中。
  看着少年好像清理岸边一般,把一颗颗小石、碎石踢入了湖中,一边踢一边唉声叹气,湖面荡起了一层层波纹,就像少年的心湖一样,一波未停,一波又起,摇荡不止。
  老人脸上的皱纹堆叠起一丝笑意。
  少年怎知愁,赋语强说,谁晓梦中游。
  ----
  王家里一片愁云惨淡,如果近了看去,你就能看到那愁云好似化作了浓雾,厚的盖住了整个后院。
  厢房里,荀姨默默抹着泪,下首的王知行低头不语。
  “你倒是好狠的心。”
  自从王知行回来,说了这个消息以后,老太太就如晴天霹雳,感觉眼前的天突然塌了下来一般。
  “希然才九岁,你就打算送她入宫?”
  “皇后。”
  解释的贫弱无力,两个字好像就用光了男人所有的心力。
  “有区别吗?”
  老太太的轻声质问,好似扣进了男人的心里,撕碎了那层薄弱的掩饰,在心底扣出了一个洞。
  眼看着那个总是绷直着脊梁,好像永远都不会弯曲的男人,又一次塌了下来。
  老太太心更碎了,碎的一片一片,扎在心底,却再也流不出一点血色,只有浑浊的泪滴,落满了伤口,汇成了一个个水洼。
  “算了,你也不容易。”
  男人摇了摇头。
  若是多几句责怪,他可能心理会好受一些,可惜老人只有这些,就像那个她一手带大的女人一样,温柔的恰似落入心底,如一汪春水缓缓灌溉,润一片生机,生一片茂然。
  老太太一只手轻轻的抚上男人的侧脸,给了男人一丝温度。
  “脸色不好看,昨夜看来是没休息好,难得两天都回来,荀姨给你做点好的。”
  老太太摸去了眼角的泪滴,努力撬弯了眼角,凑出了一丝喜意。
  “这是喜事,别人家八辈子都修不来的福气,咱家丫头有福!”
  好似盖棺定论一般,老太太站起身,向着门外走去,只是颤颤巍巍的,好像一不注意就要摔倒了一般。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