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南燕春 / 二十九章

二十九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寿安宫里的案牍总是摆的很满,就像高低不平的堆起了两座小山包围着一片小小的平原。
  左侧是需要处理的奏折,右侧是处理完后的归放,左侧的高耸随着时间流逝,慢慢的降低,右侧的开始像散乱的石堆,又慢慢汇成了三座小峰。
  小峰彼此起伏,但井水不犯河水,划清的分明,每座小峰,各自代表不同的意义,一座是需要归档的,一座是需要销毁的,还一座是需要女官们分发下去给各位王公大臣的。
  雄鸡唱响,冬日洒下一缕晨曦,照亮了这座宫里了忙碌的身影。
  左侧的小山被堆叠而起,竖起了高峰,右侧的小峰被搬运而去。
  早起的困顿,让收拾的女官有些心不在焉,一摞奏折掉落在地上,女官立马手忙脚乱的拾起,看了看左右,小小翼翼的吐了口气,立马的睁大了眼睛,多了几分注意,可他只是着急拾起,睁大的眼睛里并没有看到因他掉落而摊开的奏折里,里面蝇头小字记到:庆王缢死,世子报病。
  唯一的记载,将要销毁而去,等到知晓的它的人,也被埋葬,剩下的落与史书上最多可能也只有四个字,庆王病薨。
  罢了。
  有些人生来高贵,有些人贱如泥土,有些人心比天高,志向远大,有些人低如沉灰,只能和光同尘,却谁都躲不过命比纸薄四个字,既比纸薄,那一把火都能烧个干净。
  一切存在终将逝去,而唯一残留的可能就是那一本言语不全的史书,为大人物多留两句,小人物合起来也能蹭上只言片语,只是那深刻隐藏的秘密,已经不得人知。
  太阳东升西落,从第一缕光开始,又爬高了几度,洒落屋中,冬日,未添多少温馨,却让人心情舒缓了几分。
  小小赵瑞的心里也有了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底,不曾与谁言语,刚开始的忐忑不安,到现在也心安理得起来。
  在赵瑞的世界中一切还是如此有条不紊,在他这片好似与世隔绝的天地里,他只需要顺其自然,按部就班就好。
  按时的起床,按时去皇祖母那问安,按时去学监听讲师讲课,按时学习这,学习那,然后也会按时的等待,等待他那不靠谱的姐姐,能够想起还有他这个弟弟,跑来看看他,给带些好吃的,好玩的,向他讲述燕京城里的样子,还有她、徐九歌、严谨在的燕京城里的小圈子,他有一丝向往,可他的生活还是一成不变,因为他有一个规矩的师父,还有一个希望他能活在规矩里的皇祖母。
  如果能够回忆,这也许不是他是最美好的时光,但一定是他最舒心的时光。
  “皇上驾到。”
  唱号声,从老远就传来过来,一声一声的叠报,传到了徐太后的耳中。
  徐太后从案牍中抬起了头,眼眸中露出了一丝笑意,这是她一天埋首的公务中唯一的休息时刻,也许这也是他一天烦闷中唯一的乐趣。
  瞧着少年走进了宫门,秀气的脸庞因为时间的勾画也多了一份雄姿,但唯一让太皇太后伤头脑的就是,少年那母亲的那份温婉,好像在少年身上留了太多痕迹,相比于他那胆大妄为的姐姐,就像串错了基因,不过那份安静又有了几分她心中那人的影子,恍惚中,让她错觉的以为,他回来了。
  “孙儿给太皇太后请安。”
  望着中厅里,躬身的少年,徐太后摇了摇头,笑道:“安,皇上免礼。”
  赵瑞站起了身子,安静的等候着徐太后的问话,每天的都是如此,话头总由老人开始,今天的学业,最近在看什么书,有什么心得体会,就像每天的业绩的考核一样,可能今天的答案和昨天的答案都没有些许不同,但是老人就是喜欢,听他去说,一点一滴看着,看着他的成长,欣喜莫名。
  徐太后难得离开那座案牍,走到了少年身边,直到走近了才发现,以前在自己怀中的少年,竟然已经有自己半身多高了,好像就是在一夜之间,少年又朝着男人迈了一大步。
  徐太后喃喃自语道:“祥瑞儿也要成为大人了呢。”
  声如蚊蝇,连在一旁的少年没有听到,只是看到老人的脸色黯然了一下,又恢复如初。
  徐太后笑道:“不知道今日皇上又学了什么。”
  一成不变的问题,换来了一成不变的答案,听着赵瑞一点一点复述着讲师们的讲课的内容,就像一台保存不完整的复读机,词汇可能少了些许,但意思却没有丝毫偏差,更添了几分少年的所思所想。
  老人听的认真,少年讲的仔细,仔细的越来越清晰,认真的却不知不觉恍了神。
  其实老人不用听少年去说,每天少年的行程,在少年还没有
  知道之前就摆在了老人的案头,每天少年的行为,在少年做完之后也摆在了老人的案头,老人会很仔细的去看,去读,有时候皱眉,有时候会生气,有时候会欣慰,有时候会心一笑,不过这只是她的乐趣,他不会告诉少年,也不会去纠正他,只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每天的两次问安,一次少年会讲一天的行程,一次少年会讲一天的心得,她也在等着少年向他提出要求,比如皇祖母我想休息一天,或者皇祖母我想出去玩,像一个真正的孩子一样,可惜一次都没有过。
  老人既欣慰又难过。
  少年的背影消失在寿安宫外,老人收回了视线,叹了一句,“祥瑞儿也长大了呢。”
  还没等老人缅怀,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就打断了老人的感慨,“当然了,皇上都十岁了呢。想当年青鸟公主十岁的时候,都能陪我喝两盅了。”
  简直哪壶不开提哪壶,知道又说错了的侍女低着头吓的如鹌鹑般。
  侍女没有等来预想的狂风暴雨,老人只是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又无奈的叹了口气。
  木已成舟,还能怎样,要怪就怪,俩孩子母亲早逝,当年自己还派了个最不靠谱去照看,不幸中的万幸,自己发现的早,
  孩子还算是荼毒未深,不然自己可就算燕国的罪人了。
  只是老人选择性的忘记了,他侍女这一身毛病都是师承与谁。
  徐太后自言自语道:“也许是要给祥瑞儿,说门亲事了。”
  徐春花瞪大了眼睛,捂住了嘴,对于老人这天马行空的创意,佩服万分。
  ----
  “臣王知行拜见太皇太后,不知太皇太后有何要事召见微臣。”
  上座的徐太后笑面如花,看着厅中的臭石头,好像都亮丽了起来,两人往日的不快都烟消云散。
  “来,给太宰大人搬个椅子来。”
  王知行皱眉,瞧着今天的徐太后越发不对,一摆手拒绝道:“不用了,太皇太后有事就说,微臣事务繁忙,一会儿还要回天禄阁处理公务。”
  瞧着王知行生硬的态度,徐太后心中暗恨,可笑脸依旧道:“知道太宰大人事情多,没日没夜为我燕国操劳,可我赵家也不是个不体恤的人家,但怎奈先帝英年早逝,皇上年幼,我这孤老婆子也不顶用,这些年可是多亏太宰大人了。”
  话中带刺如绵里藏针。
  可惜王知行根本不吃他这一套,淡淡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先帝对我有知遇之恩,更以国士待我,知行必以国士报之。”
  徐太后暗自咬牙,“太宰大人张口先帝,闭口先帝,先帝泉下有知,太宰大人能有此忠心,必也铭感五内,不过太宰大人就不能陪我这老太婆唠两句家常吗?”
  王知行点了点头,一拱手,答非所问道:“微臣毕竟是一名外臣,后宫重地,不便来往,若是太皇太后要有国事想招,所体为国,微臣斗胆来此,若是些许繁琐杂事,太皇太后修书天禄阁就好,微臣定会处理妥当。”
  徐太后讥笑道:“国家,家国,家事,国事,大事,小事一家一国,一国一家,大事化小,小事化大,因人而异,世易时移,何事小,何事大哪有分的这么清楚。”
  王知行摇头道:“人心自知。”
  徐太后叹道:“那不知我们太宰大人的事,算是家事,还是国事,大事,还是小事呢。”
  王知行一皱眉,眉宇拱起了个川字,未作思量,脱口而出道:“家事,小事。”
  徐太后呵呵笑道:“我反觉的是大事,国事。”
  不等王知行反驳,徐太后就解释道:“太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事涉一国,代君牧官,怎能是小事,家事呢。”
  王知行一抬头,眼神坚定道:“事涉一人,怎言大呼?”
  徐太后轻轻的摇了摇,好像不想在与王知行争辩,另开了话头,“今天找王大人来,确是是一件小事,家事,就算劳累王大人来我这寿安宫中了。”
  王知行面有沉色,不过还是拱手道:“太皇太后请说。”
  徐太后笑了笑,诚恳道:“这次,我是想当个媒人,请太宰大人来,是要与太宰大人说亲的。”
  王知行的脸顿时黑如锅底,“太皇太后说笑了,自夫人亡故,微臣就立下誓言,在不另娶。”
  徐太后哭笑不得,不得不解释道:“倒是我唐突了,没想到太宰大人也是个痴情种子,不过太宰大人不要多想,确不是为你说亲。”
  王知行一愣,片刻思量,缓缓道:“多谢太皇太后好意,只是犬子还没到说聘的年纪,更添微臣管教不严,犬子又是顽劣不堪的性子,还是不要去耽误了谁家的姑娘,微臣...微臣更怕了误太皇太后的恩德,那就万死不辞了。”
  徐太后瞧着这油盐不进的主,虽然误了自己的意思,可话里话外,就没个应声,说是恩德,可说话的口气硬的更是能砸死人,脑门不禁青筋直冒,“太宰大人误会,不是给你家犬子说亲,不过太宰大人若是需要也自无不可,老太婆我就多做一回媒人。”
  王知行这会是真的愣住,他身下除了那个顽劣不堪的儿子,就还有一个刚刚九岁的姑娘,瞧着徐太后不敢置信的问道:“太皇太后可说的是我家那姑娘?”
  徐太后笑着点了点,“确是。”
  王知行眼若冰霜,寒煞心扉,面如寒铁,拒人于千里之外,嘴蠕动了半天,才艰难开口道:“太皇太后玩笑了,若是无事,请容微臣告退。”
  声音似在嗓子中嘶哑而出,任谁都能听出一股怒意。
  只是直面的王知行的徐太后却是感觉春风拂面,浑身舒坦。
  徐太后眼睛一眯,笑意更浓,“老太婆我可是诚心诚意,那可是门当户对的哦。”
  王知行两只大袖一摆,像掐死了门关,拱起的手,就像一把锁头挂了上去,冷淡道:“微臣出身贫寒,论不得门户,太皇太后的好意,微臣替小女心领了,不过微臣还有要事,若在无他事,微臣告退了。”
  说罢,一甩云袖,像荡起了一片乌云,往寿安宫外,踏步而去。
  高坐上的老妇人,笑的像是一个孩子,乐不可支。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