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作为一群乌合之众的赤眉军,居然能够击溃十万精锐的中央军,而且杀了名将廉丹,一时间天下震动。人们在最初的惊讶之后,不免开始反思,之所以会出现这场奇迹般的胜利,究竟是因为赤眉很强大,还是官军太羸弱?赤眉是由流民组成的,既未经军事训练,武器装备又差,而且时常是三餐不继,怎么可能会强大?那么另一个结论就是官军太羸弱了,而且是弱到了骨子里。赤眉用他们的胜利昭告着天下所有的野心家,连我们这种队伍都可以大败官军,你们一定也可以!
赤眉的胜利消息传到舂陵,刘縯听完,欣喜若狂,这正是他苦苦等待的一个时机。成昌一战,重要的不是赤眉的胜利,更是气势之转移,原本畏惧官府的百姓,从此平添了跟官府叫板的信心和勇气,只要他刘縯登高一呼,立刻便会有人响应。刘縯于是决定不再等待南阳豪强,想凭借;刘氏宗族的力量,先反了再说。
且说刘縯募集了刘氏,凡得一千余人,再加上所养的宾客,总兵力也只有两千上下。如果造反之事为了过把瘾就死,那这点力量应该是搓搓有余,但是刘縯是志在推翻王莽政权,重建汉室社稷的宏伟目标来说,区区两千人马,实在是少得可怜。
为了谋得发展,以求壮大,首先必须要融资。南阳豪杰已经放了刘縯的鸽子,无奈之下,刘縯也只好打起了流民武装的主意。对于流民武装,刘縯本来是看不上眼的,但兵力过于紧缺,于是也不妨争取,反正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只要大家在反对王莽上取得共识,那便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既然是融资,便意味着股份要稀释,自己的控制权也将因此减弱,但在刘縯眼中,这并不是一个难题。以他的智慧和武略,以及刘氏的旗号和威望,要摆布这些既没有见过世面,又缺乏人生理想的流民,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如前文所述,南阳境内此时的流民武装共有两支,一支是由绿林军分裂出去的“新市兵”,一支则是以平林为根据地的“平林兵”,距离舂陵皆不足百里。前面曾经提过的逃亡到平林的刘氏子弟刘玄,此时正在平林军中任职,是一名负责安抚工作的中层干部。通过刘玄的关系,刘縯顺利说服平林军入伙。再经由平林兵首领陈牧的引荐,刘縯又成功拉拢了新市兵。至此,南阳境内的流民武装便全部归在了刘縯的麾下。
于是在舂陵会集,刘縯大开宴席,犒劳平林和新市两军,席间公推刘縯为统帅。刘縯也不谦让,欣然应允,将兵力分为六部,平林兵千余人为一部,由陈牧统领,新市兵五千余人分为三部,分别由王匡,王凤,马武统领。刘氏子弟为一部,有刘稷统领。刘縯的的宾客也为一部,刘縯自己率领。刘縯又统辖六部,自号“柱天都部”,所谓柱天者,意为擎天之柱,都部者,意为统摄诸部。六部总兵力八千余人,这便是刘縯起兵时的全部家底。
在这六部里面,无论武器装备,还是战斗力,无疑以刘縯嫡系的两部最为精锐,但从人数上看,刘縯的嫡系部队毕竟只占了四分之一。以四分之一的股份去控制着整个造反集团,这显然是一场在刀刃上的游戏,如果造反顺利,自然没有人会有想法,如果造反失败,新招来的新市兵和平林兵可能立刻会翻脸成为仇人。然而,刘縯正沉浸在终于造反的喜悦里,已经无暇去顾及这些潜在的危机。
部队集结完毕,向何处进攻?习惯于四处流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新市和平林军,并无法提出自己主张,只能听从刘縯的决议,挺近宛城,先攻下这座天下五都之一的南阳郡首府,然后在徐徐图之。
十月底,六部正是从舂陵开拔,朝着宛城方向前进。至于刘氏家眷,自然都是要携带上路,即便是老弱病幼,也一个不落的全部带走。虽然明知这样会拖慢行军速度,平白给部队增加负担,但也只能是无奈之举,将家眷留在舂陵,无异于让他们白白送死。
六部一发,昔日繁华的舂陵,瞬间变成了一座空城,只有留守的小狗小猫,悲伤的望着主人们离去的背影,汪汪喵喵,凄凉悲惨。
围棋界有个说法:十六岁成不了国手,终生无望。不过起兵造反并不存在如此苛刻的年龄门槛,堪称是一份老少咸宜的职业。这一年,刘秀二十八岁,在年长他十岁的老哥刘縯的带领下,正式踏上了无归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