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王恭厂
一个因为天启末年大爆炸而出名的地方,朱佑笑正站在王工厂外头。
“皇上舍不得呀,天子怎可立于危墙之下?”一旁的高士明死命的劝着。
奈何朱佑孝的好奇心很强,他对面前的这堆废弃遗迹很感兴趣。
要是真像网友们说的那样,明朝人研制出了烈性炸药。那对于大明来说可真是一件好事呀。
一旁的徐光启也连忙劝道:“皇上,这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咱们还是去别的地方瞧瞧吧。”
朱佑孝登高朝远处看去,只见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将作监的匠人们正被安排的清理重建这里,这里好像确实没什么好探险的。
“徐爱卿,你说朕要是造炮的话,选择什么地方好呢?”朱佑孝从一堆废土堆上下来,看着面前的徐老头问道。
许光奇显然对此早有准备,他朝朱佑孝拱拱手:“皇上,火器乃是国之重器,鉴于王恭厂事情。老臣以为,当在外城则一处宽敞空旷的地方。这样一来即便出了什么事,也影响不大。”
朱佑孝点点头表示认同,后世的军事基地都修建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也正是出于徐光启的这种考虑,一来可以保密,二来一旦发生事故,也能将影响降到最低。
“那以徐爱卿的意思看,这城东的盔甲厂如何?”朱佑孝看着东面问道。
徐光启不光是个文人,还是个很有科学精神的文人。他对铸造火炮等都有所了解,想了想回答道:“王恭厂原本就归内府管辖,这盔甲厂远离京师,现在将火炮迁到盔甲厂也无不妥。”
被徐光启肯定,朱佑孝还是很开心的。他又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开口问道:“听说徐爱卿和那帮洋夷联系很是密切。”
听到皇上说起这事,徐光启连忙打起精神解释道:“回皇上,这帮洋人咸服孔孟之道,又着我华夏衣冠。是皇上的教化之功,这些洋人造炮很厉害。乘便试着跟他们接触接触,好学学他们的长处,为我大明造出好炮。”
朱佑孝没想到徐老头竟然也会拍他马屁,他笑盈盈的说道:“徐爱卿倒是和朕想到一块去了,听说那个弗朗基人的炮射的又远又准。眼下辽东兵事不断,倒是可以学来用用。”
徐光奇忙拱拱手道:“皇上圣明,真是深谋远虑。”
朱佑孝忽然想起,眼下的徐光启还只是以侍郎衔掌少詹事府。还没当上工部尚书呢,不过这样也好,可以专心的为他铸造火炮了。
当下他便开口道:“既然徐爱卿和朕想到一块了,爱卿可愿为朕分忧,担下这铸炮的重任?”
徐光启是个实在人,也是个实干家。
朱佑孝让他铸炮,他倒没有丝毫推卸的意思,很是认真的接下了这个差事。
猪铸炮的地方被朱佑孝拍板定在了盔甲厂,他担心那帮太监们不听话。又写了便宜行事的手谕交给徐光启,铸炮这事才算有了着落。
“徐爱卿,朕有个法子你可听听?”朱佑孝想了想,还是准备插手铸炮这件事儿。
徐光启虽然有些担心年轻气盛的皇上瞎指挥,但还是恭敬的领命道:“臣洗耳恭听,愿闻皇上圣裁。”
“依朕看来,铸炮一事说急也急,说缓也缓。”朱佑孝解释道“辽东战事急需火炮不假,可这火炮又不像粮草不可一日不用。况且辽东尚有坚城大炮驻守,爱卿完全可以徐徐图之,招募些精通铸炮的洋人来助我大明。”
徐光启没想到朱佑孝竟然如此开明,全然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当下心中对朱佑孝钦佩了几分:“皇上说的极是,洋人重利。若是许之重金,竟然会全心全意为我大明铸造火炮。我大明不缺能工巧匠,用不了多少时日,便可将洋人的铸炮之法全数学来。”
朱佑孝没想到,明朝人就已经有了偷师的想法,他当即满意的点点头:“爱卿说的不错,这样下去用不了多少时日。我大明便可在辽南铸炮了。”
“辽南铸炮?”徐光启愣了一下,有些跟不上朱佑孝的节奏。
朱佑孝点点头:“爱卿有所不知,朕已经和内阁商定好了。前些日子派总兵赵率教率东江镇兵民登录辽南,眼下赵率教正为朕修缮城墙,大兴屯田呢。有了源源不断的大炮,自给自足之后。
辽南便可稳扎稳打,推行城堡战术向东挺进。让建奴不敢贸然行动,这样一来,势必要在辽南修建炮厂以便运输。”
徐光启眼下还没有入内阁,自然没有想到这么多。
他没想到皇上年纪轻轻的,既然就将事情考虑的如此周全。
多少对这个年轻的皇帝有些刮目相看起来。
“臣定当竭力为皇上铸炮,为我大明铸造良炮,好早日收复辽东。”感受到朱佑孝的雄心,徐光启也有些心潮澎湃。
定好了住炮的事儿,朱佑孝只觉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整个人也心情舒畅了不少。
约摸半个月后,许光启派人禀报。说是精通铸炮的洋人已经招募到了,铸炮厂马上便可以大批量铸炮了。要请他前去参观,好让各方重视,顺利推行铸炮的事儿。
朱佑孝满心欢喜地答应了,到了铸炮厂看着井然有序的匠人。朱佑孝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他却隐隐约约觉得少了些什么。
再次参观了完整的铸炮流程之后,他找到了答案。
“徐爱卿可听说过标准化生产吗?”朱佑孝问这话的时候,并不抱太大希望。
徐光启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这标准化可是一概而论的意思?皇上说的是不是这泥模铸炮之法?”
朱佑孝也只是对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所了解,隐约记得里面记载了关于标准化制造的雏形。他没想到徐光启竟然对此也多少有些了解,不由有些惊讶。
随即解释道:“譬如造炮,有铸造炮身,有制作炮架等流程。所谓标准化便是,每个匠人只负责一道工序。如此一来熟能生巧,造的快了不说。由同一人所制,差异也会减少不少,这样造出来的火炮质量肯定会高很多。”
朱佑孝的话太过超前,徐光启还在思索着其中的可行性。
却见朱佑孝又看着忙碌的匠人说道:“火炮乃是国之利器,而这都是靠着无名之辈造出来的。朕以为,要想造出好炮、造的多,就应该提高这些匠人的待遇。爱卿可以在此事上多花花心思。”
朱佑孝刚才的话还只是让徐光启若有所思,而关于匠人的话则是让他大为惊愕。
这样做能行吗?朝中的百官又会怎么看呢?他不禁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