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几日来,朱佑孝手中动作不断。引来了朝中众人的好一番猜疑。这几日里,朝中大臣交相弹劾。有人急着想和魏忠贤脱离关系,有人不甘心失败上疏反驳。
一时间,朝堂上群臣互相攻讦,好不热闹。这可苦了朱佑孝了,很多人的名字他都是头一次听说。想要断个是非曲直,连人家做了啥事都不知道。
无奈之下,他干脆借口身体抱恙,连着几日不朝。暗中则命许显纯加紧调查其中来龙去脉。
这日午后,躲在太液池避暑的朱佑孝忽然接到许显纯求见的消息。这顿时让他来了精神,许显纯主动自首,眼下除了死心塌地为他卖命,再无去路。
故而,朱佑孝对许显纯是相当信任。
不多时,神情紧张的许显纯赶到了凉亭。
“皇上,经臣多番巡查走访。御史杨维垣指使下属,四处以贪墨之名,弹劾攻讦他人。弹劾对象多为昔日同僚。这是查获的罪证。”说罢,许显纯呈上一本厚厚的册子。
朱佑孝没有急着去接,他盯着许显纯问道:“此事,杨维垣本人可曾知晓?”
许显纯连忙摇头否认:“回皇上,按照您的意思,这些事都是秘密进行的。无人知晓此事!”
“就这些?”朱佑孝一句轻描淡写,却将许显纯吓的不轻。
后者忙继续道:“回皇上,臣还查明被杨维垣指使弹劾的官员,有人上疏自保、有人上疏弹劾。故而朝政混乱不堪,人人自身难保,自然无心国事!”
“哦?”朱佑孝轻咦一声,“这是尔之看法,还是他人所言?”
许显纯抬头看了眼正盯着自己的皇上,大着胆子道:“回皇上,这是臣连日来调查百官后,见到最多的景象。这些日子,朝中多有变故,百官不知道该跟着谁做事,都忧心明日丢了官帽。个个都不闻政事,忙着搜集他人罪证,朝政无人问津。实在叫人寒心呐。”
出乎许显纯的意料,这一次朱佑孝并没有说什么。靠在凉亭躺椅上的朱佑孝,微微眯上双眼似乎睡着了。许显纯只得小心翼翼的立在一旁。
过了一会功夫,朱佑孝忽然睁开眼睛,盯着许显纯道:“朕知道了,东西留下。尔且去忙吧!”
许显纯走了,朱佑孝又拿起锦衣卫的调查认真查看起来。这里面有他吩咐的对上疏官员的调查。也有对地方大员的检查。不得不说,锦衣卫的效率还是相当高的。就这么几日功夫,竟然将陕西等地也检查了一遍。
这顿时引起了朱佑孝的好奇,眼下他最关心的除了辽东外,就是这即将爆发民兵的陕西了。
“要是陕西不爆发民兵该多好!”从躺椅上起身,朱佑孝望着泛起涟漪的湖水,喃喃自语道。
然而,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的,即便是眼下贵为天子的朱佑孝也不仅为此事犯起愁肠。
“帝师今日何在?”朱佑孝忽然开口向高时明问道。
“回皇上,孙首辅今日值守文化殿,应该正在处理奏疏。”
速去传帝师来见朕!
朱佑孝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已经将孙承宗当成了主心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会请教这个老实人帝师!
“臣叩见……”孙承宗话还才说到一半,便发现皇上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自己跟前。
朱佑孝尽量控制自己急躁的心情,摆摆手道:“帝师不必如此多礼,且随朕来!”
孙承宗纳闷归纳闷,还是跟着朱佑孝进了暖阁。看着桌上堆的到处都是奏疏,孙承宗多少有些了然。
“皇上可是为此事忧心?”
两人坐定后,孙承宗面带笑容,指着桌上的奏疏,冲朱佑孝问道。
后者点点头,有些皱眉道:“正是,朕请帝师来。正是为此事,眼下朝廷百官纷扰,众说纷纭。朕实在有些拿不准,特请帝师前来解惑!”
孙承宗笑笑,却不急着说话。说实话,百官的奏疏确实劳心费神。偏偏还能置之不理,这种事情确实很让人头疼。
“皇上,您何必耗费心神去处置这些无用之物呢?内阁设置之初心便在为帝分忧,有大学士们帮您处置,您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孙承宗朝东华殿瞅了眼,笑吟吟道。
朱佑孝沉默不语,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孙承宗说的没错,内阁确实就是干这个的,可自从他做了皇帝宝座后,每天脑海里想的最多的,便是这些臣子们要与他对着干,要做些不利于他的事。
说白了,他已经得了迫害妄想症了。这其实怪不得他,任谁坐在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没有疑心病都要给整出来。
朱佑孝没法跟孙承宗说,我放心不下你们,我担心你们干活的时候都带着私心。
不过,孙承宗的话倒是提醒了他。眼下朝中互相弹劾、攻讦的乱象,可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文官群体,在摸不着皇帝意志,不清楚自己处境下的一种反应。他们试图从皇帝对待奏疏中得出一种信号。
既然这不是个人的问题,那便需要一种制度来约束这帮人。不论人治也好,法治也罢。总之,他要拿出一个系统的法子来约束这帮人,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想到这,他瞬间豁然开朗。朝中乱局,很大程度上是吏部不作为的表现,倘若吏部及时对这些问题拿出个法子来管理,又怎会如此混乱。
“朕明白了,此事朕知道该怎么做了。”想通了这些,朱佑孝心情顿时大好。
“多谢帝师赐教。”朱佑孝又恭恭敬敬行了一弟子礼。
朱佑孝想清楚了,百官上疏便由他们去。对于这些奏疏,他只需要根据奏疏内容筛选有用信息,有针对性的去整顿贪官就行了。
至于其他人的奏疏,在那放着就是。等到吏部新任主官上任,再交由吏部来弄出个规矩来,到时候这种质疑之声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只是,眼下朝局纷乱。该启用谁来担此重任呢?这又让他有些犯愁了,吏部事关人事考核。而用什么样的人又关系到整个帝国的运行。
看来,他必须要对这些官员们有个深入而又全面的了解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