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明季奇谭 / 第十八章 非圣贤

第十八章 非圣贤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孙大学士挥毫泼墨,题本立就:
  川湖兵极难约束!四月中,有前屯戢武营之纷噪;七月以来,宁远游击徐琏报称所统川广兵,绕宁前道号哭矣;松山参将樊应龙报称,宁武营所统南兵闭门矣;又报乔桓所统武中营,系去年招募,三月抵关迄今未领一钱,众心彷徨仍作偶语,乞念危边将饷银立赐发给,庶人心可按。
  臣卧病右屯,谨力疾以请。
  茅元仪一眼会意,竟然气到满腔抑郁,言不由衷:“真话只说一半就是弥天大谎!枢辅修得好一支书春秋之大笔”!
  孙承宗指弹题本:“川湖兵极难约束,是谓先入为主,一语盖棺!把辽镇之饿卒讨饷哗变,定性为乱兵”!
  然后得意的补充:“既有乱兵则需乞念危边将饷银立赐发给,庶人心可按,这是把安定军心的责任甩给户部和内阁,若今后再有兵卒作乱,凭这一句,就能彻底干净的撇清老夫的罪责,任谁也无话可说”!
  孙承宗又道:“若是有人借辽镇兵变频发质疑老夫御下无方,弹压不力,那么臣卧病右屯,谨力疾以请一句,就能轻松规避,天子总不能让我一个老病缠身的垂暮老人去与乱兵对峙吧?不合情理不是”?
  茅元仪只能违心的赞道:“妙极”!
  孙承宗一摆手:“止生此言差矣!最是妙极的是〈宁远游击徐琏报称所统川广兵,绕宁前道号哭矣〉一句,宁前道何许人也?是袁崇焕!他袁崇焕籍贯各处?广东也!宁远游击徐琏的川广兵归谁管?归宁远主帅袁崇焕管!他连自己的同乡,兼直辖标兵营都无力约束,其能力,自是不言而喻”!
  加盖经略大印,将题本发出,孙承宗负手立于廊下得意的笑道:“此一份题本,称得上滴水不漏攻守兼备,更暗藏阵阵杀机,书春秋之大笔,无过于此矣”。
  茅元仪暗自叹道,一旦给阁臣和天子留下一个无力约束下属的无能印象,袁崇焕的前程可就完了,果然杀人不见血。
  既是祝愿也是无奈的说道:“只怕枢辅枉费一番心力,题本到了朝廷,或被束之高阁或是无人领会其中之深意,为之奈何”?
  孙承宗一摆手:“天子和阁臣全靠各地各类的题本揣摩天下及九边实情,每一份题本每一个字,都会反复品味揣摩,否则何以能掌控社稷,否则热衷攻讦伐难的文官杀人的无形之刃,从何处得来?其实每一柄利刃都深隐于字里行间,唯智者能察”!
  茅元仪低头不语。
  孙承宗白了他一眼:“咱大明官场的门道多了去了,你不懂的还多着呢”。
  茅元仪不置可否:“不是不懂,而是学生根本就不屑为之”!
  孙承宗冷笑:“不是不屑,而是你还没有尝过权力的滋味,根本不懂权力的妙处,也不曾被更大的权力所诱惑,你这种置身局外扮清高装正直的姿态,简直可悲”!
  再说逡巡于辽河的马世龙,偶遇一群西归大明的辽民,生员刘伯镪献计:“虏之四王子见住耀州,兵不满三百,如我师渡河,辽民即杀四王子,歼其众以归。
  四王子就是后金的第二任大汗,满清的开国皇帝,清太宗洪台吉,后世他还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叫做皇太极。
  台吉是蒙古贵族子弟称谓,或可理解为阿哥或太子,皇太极的真实名号可能是洪,《清史稿》载:“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如渥丹,严寒不栗”。
  一张大红脸了解一下!
  名字一般是由父亲或祖父取的,皇太极这个拉风的名字,实际上是他孙子的孙子,出生年份相差119年的乾隆帝弘历给取的,与他的原名,黄台吉、洪台吉、洪太主或是红歹是一比,顿时高大上了许多有没有?
  若能活捉洪台吉,便是不世之功业!
  不但孙承宗可以摆脱天下非议,马世龙也能凭此一胜,彻底扬眉吐气。
  于是师徒俩一拍即合,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谋袭耀州,活捉洪台吉”之役。
  孙承宗,马世龙和张士奇,这三个青瓜蛋子的人生第一仗,悄悄拉开大幕。
  这一切,宁远的袁崇焕还蒙在鼓里。
  天启五年,中秋佳节。
  入夜之后,袁崇焕正独自品茗,修武营参将祖大寿提着点心上门,行过三拜之礼,神秘兮兮的说道:“听说了吗?孙大傻子和马小瞎最近会有大动作”!
  袁崇焕一笑:“你个辽东包打听,可是又收到了什么风声”?
  祖大寿凑近前。小声说道:“他俩正谋划着偷袭耀州,活捉虏之四王子洪台吉”!
  袁崇焕神色瞬间凝重:“当真”?
  祖大寿轻蔑的点头:“孙承宗和马世龙见此唾手可得的滔天大功,难掩兴奋之情,暗自筹粮备饷,调兵遣将,忙的不亦乐乎;又唯恐别人不知,以事成之后分功之名义,四处拉拢辽官辽将”。
  袁崇焕吓得一抖,茶水洒了一身。
  自己刚托王桑言,给努尔哈赤承诺大明一年之内绝对不会兴兵,孙承宗偏要在这个当口慌忙大举,不是让自己失信于人吗?
  一旦失信于努尔哈赤父子,明金的合议大计还怎么推进?王桑言已入金境,为今之计只能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孙承宗出兵。
  袁崇焕气急败坏的骂道:“枢辅糊涂!时下辽镇内乱丛生,人心离散,野猪皮不趁虚而入提兵西进,已经谢天谢地了,他还非要主动挑起事端,作死吗不是”?
  袁崇焕冷静下来,给祖大寿设座看茶,敛容问道:“消息从何处得来”?
  祖大寿捂嘴一笑:“右屯参将周守廉婉拒孙承宗美意,只派堂弟周守祯随军出征,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袁崇焕问:“此话怎讲”?
  祖大寿笑着回道:“老夫和周守廉搓着尿泥从小玩到大,同年袭职授官,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六月十二,野猪皮提兵两万自抚顺关入境,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十一屯杀至奉集堡,他脑筋极其灵光,拽着我扔下总兵柴国柱,撒腿就跑,事后朝廷问罪,我们哥俩手拉着手,一起丢的游击”!
  袁崇焕直气的鼻子冒烟:“你们两个无胆匪类还真是一对废物兄弟”!
  祖大寿抠着肚皮笑道:“大人过奖”。
  袁崇焕骂道:“无耻!后来呢”?
  祖大寿一笑:“后来我们哥俩,走东林党魁叶向高的弟子辽东巡抚王化贞的门路,得以官复原职,广宁大战之前,周守廉早早的自请调入关门,也不给老子通气,害的老子差点跟刘渠和祁秉忠一起死在沙岭”!
  祖大寿冷笑:“周守廉越老越精,鼻子比船上的耗子还灵,他有便宜不占,其中必有蹊跷!我据此判断,谋袭耀州肯定不成,搞不好还得把马世龙的小命搭进去”!
  袁崇焕白了一眼祖大寿:“眼看着大明要败你竟还幸灾乐祸?难怪别人骂你鼠辈,你个老东西不光胆子小,心眼也脏”!
  祖大寿不以为意:“老子已四十有七,早就活明白了,在辽镇,忠勇节烈的舍生忘死作战的,被坑死一茬一茬又一茬!廉洁自爱全指望国帑吃饭的,饿死了一片又一片!老子凭什么白白送死”?
  然后一挑大拇指笑道:“三十年大浪淘沙幸存下来的,都是老夫这样的国之精华,只要不死,但凡手里有点兵马,都会平步青云坐食高官厚禄,成为人生赢家”。
  袁崇焕极其不屑:“寡廉鲜耻”!
  祖大寿耸了耸肩:“大人你骂我干啥?你咋不去掘了努尔哈赤的儿女亲家,辽东王李成梁的坟鞭尸泄愤,那才过瘾!老奴打仗的本事是他花了四年时间手把手教的,后金的家底是李成梁给攒的,辽东风气败坏都是跟养寇自重的李成梁学的,怨得着我吗”?
  祖大寿骂道:“老奴跟了李成梁四年,做了后金大汗;我爹给李成梁当了一辈子家丁啥也没落着,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袁崇焕不禁长叹:“辽镇的风气败坏,大明近三十年来的天子、朝臣和行边督抚道员人皆有责,的确不能怪你祖大寿一人”!
  祖大寿一笑:“这还像句人话”。
  袁崇焕又问:“辽将何人堪用”?
  祖大寿轻摇手指一笑:“真遇到强者,人人堪用,遇到孙承宗这种高座清谈的软蛋无一人可用,不坑死他已经算是客气”!
  袁崇焕问道:“此话何解”?
  祖大寿冷笑道:“你真以为武将见到文官奴颜婢膝,自称门下走狗都是真心服气?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武夫,真能把那些吆五喝六的刀笔吏当回事?我呸!平时你们文官欺负我们武将多狠,等上了战场就会把你们卖的有多惨,这世道,谁他妈惯着谁呀”?
  自从金冠攥着的把柄付之一炬,祖大寿这个老东西愈发放飞自我,说话口无遮拦,还敢对自己软言相挟,袁崇焕深恨之。
  袁崇焕捻须问道:“何为强者”?
  祖大寿抠着肚皮想了一下:“其实我也说不上来,反正像孙承宗这样的以貌取人,任人唯亲,一碗水端不平,一味息事宁人,来回和稀泥的肯定不行”!
  袁崇焕点头,然后命张斌良备马。
  祖大寿忙问:“大人要去哪里”?
  袁崇焕道:“去劝枢辅罢兵”!
  祖大寿一把拉住:“您可别介,孙承宗和马世龙一定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还会拖累辽东巡抚喻安性,等他们几个王八蛋一走,这辽东巡抚一职,还不是您的囊中之物”?
  袁崇焕神情冷峻:“袁某绝无觊觎辽东巡抚一职之妄念!只不过当年阎公鸣泰曾力荐我接任辽东巡抚,当时本官的年历尚浅,不足以服众!这种话以后少说,尤其值此人心思变之际,更得谨言”!
  祖大寿瘪嘴一笑:“可别装大尾巴狼!你若真是视名利如粪土的圣人,就该在东莞插秧放牛,安贫乐道!何苦寒窗苦读二十八年以求入朝为官?你若不求升迁,何以长袖善舞四处交友,且事事干的比谁都卖力”?
  祖大寿放肆,袁崇焕大为不满。
  他黑脸一红:“本官从不曾自诩圣贤!本朝开国二百余年,也不过只出了王守仁这么一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千古圣人,袁某岂敢与阳明先生并肩”?
  马已备好,袁崇焕迈步出门,急得祖大寿抓耳挠腮:“东林党大势已去,你再跟孙承宗纠缠不清,老子可要另拜山门了”!
  袁崇焕忙问:“好你个祖跑跑,消息比我还灵通,你可是又探到什么消息”?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