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宰相问:“师爷高才,请详细道来。”
师爷道:“各地粮行的粮食一经朝廷征购便入了官仓,皆在大人调配之下。大人以调配救济它方为由,可随意将一州之救命粮调出或拨入。另外,从国外购进的粮食也由大人作安排。因此,一个地方的生死,就成了大人手上的棋子,任由大人下?”
宰相赞叹道:“一口饭问题,竟成天赐良机。这回,真的是乾坤在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也!”
很快,宰相就拟定粮食征购案。法令规定,各地粮行之粮食置于官府强制征购范围,具体官价由各地官府根据当地状况,综合考虑官、商、民三方利益而定,各地官府必须对当地粮食安全负责,有因粮食而发生事故者必究重责。国王审阅后很满意,当即以国令下发至各地州县。
各地官府本来就深陷粮食危局,这法令无疑成了救命仙丹,当即按令紧急部署行动。于时,几日之间,各地粮行的仓库纷纷被封存扣押,置于官府的管控之下,然后就是官府与粮商之间的强制交易。强征所得之粮入官仓后,再由官府按人头配额的方式以官价出售。由于各地官府有定价权,其中亦有不少贪官恶吏以朝廷之令法和拯救万民为名义,趁火打劫。虽然其中必损及粮商,但在严刑酷法下,没有不敢不顾及民情者。陷入困境的贫民们因此或多或少都得到一些实惠,因此官府在这一项行动中获得了平民百姓前所未有的支持。
一时间,各地纷纷解困,形势转好的消息接连不断传至朝廷。满朝振奋,群臣赞叹。宰相的名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连国王和大王子都再次对他刮目相看。就在满朝文武叹服得昏了头之际,宰相趁机施展他的手段,使非党同的地方大员还没待从感激涕零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就纷纷落入早就布置好的陷阱,与之相关的地方百姓亦受此牵连再次陷入人为制造的灾难。
最先再次惨遭灾劫的是正奉大夫和他身后的蒲州百姓。正奉大夫身为蒲州赈灾钦差,又负责防洪工程建设,同时兼有督察蒲州之责。初始时,粮商的粮食被征购,以百姓能付得起的价格配售,民众一片叫好。当地经过一场洪灾,农作物尽毁,再加上防洪工程征调了大批精壮劳力,完全依赖朝廷的救济。
没多久,官府征购的粮食就迅速消耗完,又陷入困境。正奉大夫紧急向朝廷求救,信很自然地落到统领朝政的宰相手里。之后,宰相陆陆续续给蒲州发去的粮食也只是杯水车薪。很快,这一州的百姓又慌乱起来。宰相又命人到蒲州各县放出谣言“粮灾又来了,再加上官府贪污腐败,百姓又要沦为饿殍”之类云云。其中有一个叫谷池县,受灾最重,形势最危,早已惊恐至极的灾民们争先恐后地涌进官仓,欲抢夺那不多的几口剩米。官府不得不出动官兵弹压,而灾民们心想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奋力一拼。经历数翻惊恐和绝望折磨的灾民终于由反抗变成暴动,迅速漫延至附近几县。
饥民暴动消息传到朝廷,国王大惊,紧急召集群臣问:“蒲州动乱,这是为何?”
有大臣道:“陛下,地方官员上报说饥民抢官仓,官府出兵弹压,招至更大反抗,以至暴动。”
国王道:“不是银子给了,粮食也有了吗?怎么还发生抢粮之事?”
宰相进言道:“陛下,天下十八州,其它各州都相安无事,唯有蒲州出现此种状况。无论怎么说,地方相关官员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国王道:“必须迅速平定动乱,前方战事未定,后方决不可生乱。”
兵部尚书道:“臣认为,需紧急调集兵力,趁早扑灭,否则燃烧起来后患无穷。”
大王子道:“父王,儿臣认为需紧急派出得力干臣,前往蒲州查明真实状况再做定论。莫要轻动武力,一旦开战,只会使国家遭致更大损伤。”
宰相道:“臣赞同大王子之言,需派出干臣火速前往处置。宜派出官兵一同前往,择机行事。否则,来来回回有失时机,引致更大的祸患。”
国王道:“好,谁前去最合适。”
宰相推荐道:“资政大夫处事稳当,可担此任。再派五千兵马随同即可。”
国王问:“资政大夫,你认为如何?”
资政大夫欣然领命道:“陛下勿忧!臣领命,此番前去定当处理好此事。”
国王道:“好!那一位将军愿领兵一同前往?”
武略都尉上前请缨道:“陛下,臣愿前往,为我主分忧!”
国王略感安慰:“好!命资政大夫为平乱钦差,朕授你临机决断权。武略都尉率军五千兵马随行,听从平乱钦差指挥调度。”
退朝后,资政大夫和武略都尉都不约而同出现在宰相府。宰相吩咐道:“你二人此番前往,一为平乱,二为拔刺。需要谨慎行事,莫叫他逃脱!”
资政大夫道:“得令!他已然是瓮中之鳖,插翅也难逃。大人就等好消息吧?”
宰相又对武略都尉道:“你要配合好资政大夫!完成任务后,老夫会向陛下表功举荐你。你还年轻,好好努力,前途无量!”
武略都尉下跪表忠心道:“谢宰相大人提携,小人紧随大人,唯大人令是从!”
宰相道:“老夫还会调派足够的粮食给你们带去。那只不过是一帮饥民闹闹肚子,吃饱了肚子,就不闹了。根本不用动什么刀兵!你们把该拿下的人给拿下,就是大功一件!”
对他来讲,这一切都只不过是掌中游戏,宰相得意地大笑起来。
蒲州已经乱成一团。连年战争,地方官兵力量已经完全被抽空,各地县衙只有有限几个官差当值,当饥民成群反抗时,毫无反击能力,迅速被饥民占领,洗劫一空。州府衙门内,众官员束手无策,静待朝廷驰援。
资政大夫率军到了蒲州城外。城中闹事的饥民闻讯迅速退去,揭竿成伍的则退守山头。知府和正奉大夫如久旱盼甘雨,以为救兵来了,出城迎接。大军进了城,资政大夫当即下戒严令,封锁全城。
知府衙门大堂内,众官员集结,资正大夫忽然下令道:“将蒲州知府和正奉大夫拿下!”
兵士当即上前,将两人强行扣押。
知府申辩道:“大人,本官冤枉呀!”
正奉大夫则严词斥责问:“本官为朝廷钦差,你凭什么要治本官以罪?”
资政大夫道:“本官受陛下之命率军平叛,有临机决断权。你有负朝廷之期望,理政无方,导致饥民叛乱。这就是罪!”
正奉大夫道:“这是冤枉呀!朝廷迟迟不发粮,才导致饥民闹事。给他们一口饭吃,有了生路,他们自然就会退去,也谈不上什么叛乱。”
资政大夫那容他辩驳:“岂容你狡辩!待平息叛乱之后,本官再慢慢和你理会。押下去!”
看着两大员转眼间就被问罪关押,其余官员胆寒,不敢出声。资政大夫安慰道:“本次前来,只问罪此二人。你们只要配合好本官平息叛乱,将功补过,本官一概不追究!”
众官员这才放下心来,纷纷献言争表现。
蒲州同知上报道:“大人,蒲州八县官仓已经被饥民抢夺一空。许多百姓分不上粮,也跟着起事,越闹越凶。他们结成群,推举首领。有的占山为王,成了土匪。”
武略都尉轻蔑道:“也就几个饥民作土匪,哼!待我率军前往将之拿下。”
资政大夫毕竟是老谋深算,他更懂得此次前来的目的,从容地说:“将军莫急,大多数人只是生存所迫。本官自有妙计!”
武略都尉急着立军功,问:“大人有何妙计?”
资政大夫胸有成竹道:“可在全州各处张贴告示。本官受国王陛下之令,率大军前来平乱。蒲州知府和正奉大夫理政无方,使乡亲百姓沦为饥民,逼民造反。如今,已将此二人治罪。本官郑重承诺,给全州百姓配发足额口粮,帮助大家渡过难关。七日之内,闹事作乱者只要放下武器,安分守己,一概不追究。如若不从,大军所至,定斩不赦。”
同知问:“大人,真有粮食?”
资政大夫道:“嗯,有!你马上安排,将运来的粮食分至各县,配发给百姓。并四处放出告示。”
同知领命而去。
果然,百姓有了粮食,迅速安宁下来。聚众之民纷纷散去,只有极少数仍然留守山头为匪。武略都尉此时再率大军进山剿匪,所到之处,如以石击卵,匪患迅速熄灭。
一月不到,蒲州又恢复平静。平乱捷报传至朝廷,再由宰相一派夸大渲染,满朝又振奋起来。国王下令对资政大夫和武略都尉进行提拔嘉奖,并以理政无方之罪将原蒲州知府和正奉大夫削职为民。蒲州知府被换成宰相一党的人马。
接着,在宰相操控下,有多个州轮番生变,又依次被平息。几番下来,天下数州皆落入宰相一伙手中。国王被折腾得奄奄一息,对天下之风云变幻由疲劳到生厌,直至麻木,再无心力关注政事。宰相进一步掌控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