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苦熬数月,洪水终于消退。消息传来,国王紧张的神经终于得以松上一回,长叹着说:“洪水消退,朕可以缓上一口气了。正奉大夫也该回来了吧!”
宰相及时拍马屁并出诡计道:“陛下仁德,君臣同心战胜洪灾。臣建议正奉大夫暂留蒲州,督促河堤改造工程,如此可保国家日后安宁。”
国王同意道:“好,任正奉大夫为河道都督,监管南方河堤改造工程,排除水灾隐患。”
正奉大夫接到命令,便马不停蹄检查河道,启动河堤防护工程建设。经考察后,受灾严重的八县共有十多处决口,必须紧急修补。估计需要投入工程建设款百万两。他起草完工程草案后报送至朝廷。然而,经费紧缺,再加上官场腐败,奸党从中作祟,此项工程任务艰巨,险恶重重。
国王又在朝会上征求大臣们的意见。
兵部侍郎问:“陛下,此工程浩大,需要耗费白银百万两。朝廷财政能力有限,又正与敌国交战,如何承担得起?”
有大员反驳道:“陛下,此次洪灾造成的直接损失就多达数千万两,死亡人口二十几万。至少一年以内,这些地方不但无法上缴赋税,还需要朝廷继续救济。若当初肯投入区区百万两将之修好,今日就不会有如此惨痛的代价。臣认为,修建大堤刻不容缓!”
军中有武将反问:“谈何容易,银子从哪来?现在军中吃紧,倘若敌国大举进攻,我们将如何抵挡。国家倾覆了,什么都不用谈了。”
正当众官员们争执不下时,宰相又择机进言道:“陛下勿忧,臣有两全其美的办法。陛下,发行国债,就可筹集足够的银两。莫说是修建防洪大堤,甚至还有足够的力量支援前线战争。”
国王被吸引住了,说道:“好,你仔细说来。”
宰相说:“陛下,国家的银子其实并不少。朝廷手里的银子越来越少,百姓手里的银子也越来越少。这么多的银子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跑到商家手里去了,而商家的银子又放在哪?就存放在全国各地的银号里。以国家的名义发行债券,就可以筹集银两。”
有官员心有疑虑地问:“会有人买吗?总不能强逼别人买吧?”
宰相道:“朝廷首先需要对商号进行管制,掌控银号的利率,然后国债的偿还利率只需比银号存款利率稍高一点点,就不愁没人买。”
有官员问:“这不是和银号争存银?”
宰相道:“为什么不能争?当然可以,国债甚至可以由这些银号代为发行,只需给这些银号一些委托发行费就可以啦。”
有官员问:“这债即使是放出去了,日后也还是要还的呀?”
宰相答:“有借当然有还,只是多了一点利息。各项事业因此得以进行,百业兴旺,赋税得以充实,还怕还不起这点利息吗?”
国王道:“嗯,言之有理。你有把握做成此事?”
宰相答:“陛下,国家正逢艰难时,臣就是掉了脑袋也要做成。”
国王大喜,当即下令道:“好,发行国债!此项事务由宰相全权负责!”
宰相欣然领命,没人知,他心中的筹划远在众人估计之外。
宰相府里,来了一个商人。此人正是宰相的侄子,富泰银号的胡老板。
胡老板问:“伯父,找侄儿前来有何要事?”
宰相说:“朝廷有一笔重要的生意和银号合作。”
胡老板高兴地说:“有伯父在,侄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宰相说:“朝廷准备对全国的银号利率进行管制,并发行国债。国债利率会比银号利率稍高一点点。考虑交由银号代理。”
胡老板道:“这可是巨大的商机,也是击败竞争对手的机会。”
宰相道:“对,国债发行量将是巨额的,每年将达数千万两。一旦发行,会吸走大量客户存银,对普通银号构成巨大冲击。谁获得了独家代理权,不仅大赚一笔,还可趁机将竞争对手挤压掉,成为行业老大。有朝廷作后台,可立于不败之地。”
胡老板兴奋地说:“伯父是想由我的银号独家代理?”
宰相点点头道:“是。”
胡老板道:“好,侄儿听伯父安排。”
宰相一手策划下,不到两个月,朝廷债券就迅速发行了。全国的富户、商家纷纷从原来的银号提取存银,转到富泰银号购买债券。转眼间,巨额银子源源不断汇聚富泰银号,然后一笔笔划入朝廷国库。原来早已亏空的国库转眼间便有源源不断的巨额银子注入,迅速充盈起来。朝廷的财政危机摆脱了,原先捉襟见肘的困境奇迹般消失。防洪建设工程可以进行了,其它各个领域也获得充足的资金投入,迅速呈现复苏迹象。
富泰银号也从中获得巨大的代理费,而其它银号则迅速萎缩。这些银号联合起来,诉至朝廷。但朝廷上下正为奇迹般脱离财政窘境而兴奋,当然不会理会这些银号的不满,反而对发行国债之举和富泰银号赞叹有加。
朝会上,国王兴奋不已,几乎要抹着眼泪赞赏道:“宰相真能人也,短短几个月,便使国家脱离困境,各项事业起死回生,重现一派生机!宰相之功,无人能及也!”
宰相故作谦虚并拍马屁道:“托陛下洪福,天下苍生有望。陛下英明仁德,臣才得以有所施展!臣只是尽为臣的本分,不敢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