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汝南郡治,平舆。
“主公,弋阳县令陈昭说弋阳境内出现了西凉军,到处烧杀抢掠,而且专挑世家大族下手,弄得人心惶惶,请求主公派兵剿灭这支西凉军。”主簿阎象得知情况后立即向袁术汇报。
若是抢一些普通百姓就算了,关键是西凉兵偏偏对士族豪门下狠手。要知道袁家就是豪门士族之一,士族靠的就是其它士族的支持,若是袁术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就会很难在士族林立的大汉立足下去。除非像何逸一样打压士族,启用寒门士子。但是很明显,袁术不会这么做。
“西凉军,哪来的西凉军?”袁术的第一反应和陈昭一样,他的袁家地盘怎么会有西凉军?
“陈昭说是战败的徐荣部下。”
“可否确定?”
“千真万确,几个侥幸逃脱的士兵亲耳听西凉军首领说的。”
“那就让张勋领五千大军前去剿灭。”
“主公不可,西凉军骁勇善战人数众多,刘勋恐不是敌手。到时候平舆空虚,若是西凉军乘势来攻,主公危矣!”
袁术想起了讨伐董卓时西凉兵的凶悍,再想一想自己的兵,顿时没了底气,“难道任他们祸害我汝南吗?”
“非也!纪灵将军上次不是请求撤军吗,今何逸回援南阳,纪灵将军难有作为,不如卖何逸一个人情,撤军回来。有了纪灵的三万大军,谅这些西凉兵插翅难逃!”阎象说得口干舌燥,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
“那就让纪灵撤兵吧!”袁术瘫坐在椅子上,这次出兵没捞到好处还和何逸这头恶狼结怨。让自己出兵的是董卓,如今逼自己回军的也是西凉军,袁术在心里把董卓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
……
长安。
董卓凭函谷关之险外拒关东诸侯,在关中地区一手遮天。朝堂之上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出入行天子礼仪。朝堂下,肆意杀害不满自己的公卿大臣,夜宿皇宫,**嫔妃宫女,甚至天子选妃子之前都要先给董卓看过才可以。关中地区上至天子大臣,下至乡井小民,人人自危。
至于一切军政要事自然由董卓决定,小小的献帝虽然心中不满,却只能点点头,照着董卓的话拟个诏书,再盖上象征帝王的玉玺印。当然这个玉玺是到长安后董卓命人重新打造的,真的早就落到孙坚手上。
一日,董卓邀请群臣到相国府赴宴,凡是受到邀请的大臣无不允诺,不答应的是嫌自己命太长。
是夜,数十名身居高位的大臣准时赴宴。
“子师兄可知道董卓什么意思?”太尉黄琬趁董卓还没来,小声问旁边的官员。
“我也不知,且看看情况吧。”被称子师兄的人也摇头表示不知道。
半响,董卓才在吕布的护卫下走进大厅。
礼罢,各自入座。首位的董卓因身体肿胖,直接躺坐在席上,身后吕布威风凛凛,手持方天画戟,扫视着众人,若有人心怀不轨便可一戟取了他性命。
众人跪坐在席上,丝毫不敢乱动。环视众人一眼后,董卓哈哈大笑,“诸公何故不动,这可是宫中储存多年的佳酿,来,都饮尽樽中之酒!”
众人如同没有灵魂的肉体,机械的举起酒樽一饮而尽,酒是好酒,但喝在他们口中恐怕是苦酒。随后身后的侍女早已上前将空的酒樽中斟满美酒。
只是气氛很是怪异,没有人答话,更不敢抬头看董卓。
董卓也不管众人,自顾自地说道,“我董卓本是一介武夫,为朝廷守卫西北,只是朝纲不振,宦官与何进争权夺利,汉室衰微。本相欲效仿霍光、窦武,与诸公一起拯救大汉天下!待功成名就之时,回到老家做个富家翁就心满意足了。”
说到这,董卓声音往上一抬,“但是,有人想要阻挠本相匡扶汉室,更有甚者想加害本相!”
席上众人听此,皆脸色惨白,手抖如筛,其中一人手中的酒樽竟是没有抓稳,“哐当”一声跌落在地,在安静的可怕的大厅内格外引人注目。
“王司徒何故如此啊?”董卓面色不善盯着王允。
“允~心中畏惧,故手中酒樽失落。”慌忙之中,王允并没有乱了分寸。
“司徒有何畏惧?”
“相国虎威,如何不惧?”王允不卑不亢,应对如流。
“哈哈,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董卓听此心中愉悦,便不再怀疑。却不知王允舒了一口气,背上的冷汗已经将锦袍浸湿。
“今日本相请诸公来也没什么事,就是最近偶然得到美酒一坛,相信诸位都没有喝过,今天就与诸位共同分享此酒!”
“来人,上酒!”董卓虽然面带笑容,但笑意里充满不善。
片刻,一名士兵抱着一坛酒走了进来,对着每人的酒樽中斟了一勺酒。
“来,诸位尝尝此酒如何!”
董卓命令众人哪敢不从,端起酒樽一饮而尽。
“相国,这酒为何有股腥味?”太尉黄琬鼓起勇气问道。
“哈哈,黄太尉问得好,实不相瞒,本相昨日得知司空张温欲暗中加害本相,故将其斩首,收集其血混入酒中,好让诸位尝尝,知道这些逆贼的血是苦是甜!”董卓狂肆大笑,身上暴戾之气极其瘆人。
在座的公卿大臣听说是血酒,无不作呕,王允、黄琬等人更是面容发紫,不敢怒也不敢言。
……
南阳,
自从何逸回军南阳后,纪灵派斥候在宛城外日夜侦查荆州军动向,见何逸并无交战的意思,便也逐渐放松下来。直到接到袁术的命令,才紧急率军回撤。
宛城内。
吴班等人见纪灵撤退自然也松了一口气。
“看来主公在汝南已经扰得袁术寝食不安了。”
“不错,不过纪灵回军汝南,主公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少将军应及时去接应主公才是。”
“是我考虑不周,多谢先生提醒。”吴班自我反省道。
蒯越目露激赏之色,吴班身为主公之弟,身份高贵,却为人谦逊,胸含韬略,未来定是个名震天下的大将。
“那我就与黄将军去接应主公,南阳就交给先生了。”吴班抱拳道。
“少将军放心,我荆州大军尽在此,无人敢来一试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