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双水村的办电工程结束了,变压器也经过了调试,一切正常。但后续的工作量还是很大,而且很复杂,涉及每家每户的电表、刀闸、保险、开关、插座等配套设施。因为所有人还是头一回接触到‘电’这种新生事物,对于电的基本性能和使用常识一无所知,所以一切安装细节都必须经过石圪节乡变电站的专业电工进行安装调试,这个过程需要稳妥、仔细,必须保证绝对安全。
孙少安的砖厂已经开始用上电了,二锤在部队学过用电技术,懂得一些电气基本常识,少安就安排他兼任了全厂的电气维修。后来金俊武又准备让他连村里的电工也暂时兼任着,但是村里的事要比厂里的事更多,金二锤根本就忙不过来。后来田海民推荐他哥哥田海军当了电工,理由是田海军在县城大修厂当过临时工。
金二锤和田海军正式上任了。
变电站上还给他们弄了套电工工具,每个月还给他们少量的工资。田海军在“公家”上过班,平常就是干干净净的,现在又成了电工,每天更是溜溜达达,人模鬼样的。他长得高大威风,头发梳得油亮,嘴里叼着香烟,像个富家的公子哥似的。但是村里的人们对他却是敬而远之,敬他因为他是电工,有些电上的事要求助于他,远他是他和田海民一样,对待老人不好,不仅如此,这人还有沾花惹草的毛病,和村里的一些不本分的婆姨不清不楚的,让人说闲话。
这天河南姚师傅找到孙少安,说不想再经营那个小砖窑了。原因是孙少安的砖厂越来越大,还上了新设备,还用上了电,这种大形势下,那种小砖窑的生产模式就明显落后了,产量少,成本高,劳动强度还大,工资也不如大砖厂这边高,有的工人也不干了,跑到大砖厂这边来了。
孙少安仔细一考虑,确实是个问题,像自己的砖厂这种大规模扩张,对于小砖窑会造成残酷竞争,或者是生存状态的挤压,小砖窑肯定扛不住的。再说,一个外地人到一个陌生的区域做营生,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小打小闹,生存是很困难的。这个小砖厂是他创业的基础,本想是让给姚师傅独立经营,可以多收入一些,没想到出现了这种情况。唉,这也是自然规律,换作自己如果干小砖窑,大砖厂是别人的,自己也就惨了。没什么可留恋的,关就关了吧,旧机器处理掉,连同姚师傅和所有工人都到新厂这边来,姚师傅仍旧担任“总工程师”,收入不比以前低,姚师傅自然非常满意。
月底的时候,金波的运输车队来了,满满的十大车,又是煤块又是粉煤灰。在石圪节的大街上,人来人往。一辆接着一辆的拉煤车缓缓地通过。
街口处,大槐树底下,有几个日常摆摊的商贩在忙碌着。孙少安远远地看见金波从一辆汽车上下来,连忙迎上去。
天气很热,两个人来到大槐树底下凉快一下。
金波擦了擦汗说:“少平说先拉这十车试用着,不够了随时可以运。这个运输队是我找的人,临时帮忙的。以后根据生产需要,固定下来每个月要多少车,我再按照这个数安排固定的车辆,”
“好的好的,金波,累坏了吧。”少安说。
金波说:“没事的。”
少安故意大声说道:“哎呀,这么大热天,要有个卖茶水的多好啊!”其实他早就知道他的身后就是马来花的茶饭摊,马来花正看着他们呢。
马来花一听,知道这是孙少安故意说给她听呢,于是一撇嘴说:“孙大厂长,别在那装蒜了!想喝水了自己倒!”
少安一回头,假装惊奇地说:“哎哟,来花婶子在这呢。你怎么不早说呢,看把我们热的。”
马来花说:“我踹你两脚!”
回到砖厂,少安赶紧安排孙玉亭去准备饭菜,金波说:“都是不错的哥们,不要太客气。”
少安说:“说得哪里话,别说是运煤车来了,就是平常你能来我这坐坐,我也是高兴啊,你和少平都是好样的,多亏你们的助力呀,不然要跑通这些事情,费力劳神的,还不把我累死。”
少安告诉金波,少平过几天回来,家里给他补办个婚礼,金波高兴地说:“到时我一定来!”
孙玉亭拉了个菜单,有肉、有菜、有西瓜,然后安排金强去米家镇买。虽然石圪节就在眼前,但是市场商品不如米家镇齐全,米家镇远点没关系,有摩托车啊!金强骑上少安的摩托车,瞬间穿过双水村,直奔米家镇。
双水村闲话中心的人们看见公路上大红色的摩托车一闪而过,又伸长了脖子开始议论了:“哎,那不是金强吗,他怎么也骑上摩托车了?”
“看清楚了,那是孙少安的,他金强能买得起摩托车?”
“反正人家现在骑上了,人家还会骑,让你骑你也不会。”
“白给我,我也不要,那玩意是要烧油的。”
“还不是沾了他老丈人孙玉亭的光了……”
“这玩意开起来,嗖嗖地还真的快……”
人们说这说那的,言语中无不透露着羡慕或者嫉妒的味道。
米家镇今天是大集,这里比石圪节集还热闹。一排白布凉棚底下,一个个肉案子后面的掌柜们手脚麻利地忙碌着。
金强的摩托车刚到这里,就听见一个大嗓门朝他喊道:“来啦强子!今天有新鲜的羊肉,来几斤吧!”
说话的是罐子村卖羊肉的王振通,金强也是老主顾了。
“来十斤吧,顺便剁成馅吧,我回去汆丸子!”金强说道,“我到那边再买点别的菜,回来就拿!”
“好嘞强子,你先去忙,这边马上就好!王雄,过来剁馅了!”王雄是王振通的儿子,一个长得高高大大的后生,今年上初三,赶在星期天就到集上来帮忙。
一会工夫,金强回来了,肉、菜等都买回来了。少安请来了石圪节的大厨胡德福亲自下手,伙房里忙忙活活,热气腾腾的。王满银围着大白围裙,跑里跑外的,还像那么回事。伙房外有几棵大树,大树底下好乘凉,就在这里吃饭。孙玉亭就安排人找来木板,底下架上砖当桌子,饭菜往上一端,开吃!
孙玉亭招呼大家过来吃饭。金波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有金强,金二锤,王满银,还有润生。他和润生的关系虽然没有和少平那样密切,但毕竟是一个村的,从小一块长大的,也是好多年的同学。金波很是激动,和他们都一一拉话,和润生更是有说不完的话,并提议要去看看另一个老同学——郝红梅呢,润生哈哈地笑了。
金波很久没有体验老家这么多人的场面了,浓浓的乡音,丰盛的家乡菜,还有那些久违的、熟悉的面庞。不少人头上还围着羊白肚手巾,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沟壑壑,深刻而沧桑。
吃罢饭,大伙坐在树荫底下,抽着烟,拉着话,休息休息,王满银拿过来大托盘开始收拾碗筷。
金波说回村里去看看他爸,骑上少安的摩托车就去了。
姚师傅一会要过来了,他和少安要着手安排烧制内燃转的事。少安摸了摸口袋里没有烟了,就起身去小卖部买包烟。
离双水村闲话中心不远处的金光辉的场院外,有一间很大的闲置的窑洞,据说是金家族人中,有个老光棍多年前病逝在这里。后来这里就闲了。因为挨着金光辉家,金光辉他们就临时放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后来马来花的妹妹马来凤找到马来花,说想在这间窑洞这开个小卖部。
马来凤是婆家是罐子村人,她男人是王满银的本族兄弟王满库。王满库生的身材矮小,相貌平平,但他的姨夫是原西县供销社的侯生才。侯生才给他找了一份收棉站的工作,属于大集体待遇。王满库每天穿得干干净净地去县城上班。这让马来凤一家看上了这个“公家人”,于是就托媒让马来凤嫁给了王满库。后来马来凤也去了收棉站干临时工。
谁知时间不长,由于大政策大环境的变化,收棉站这样的单位很快也不行了,王满库两口子下岗回家种地了。他们是在“公家”上过班的人,又干净有讲究,根本干不了又苦又累的庄稼活,何况马来凤生来爱时髦、爱打扮,好吃懒做的,总想找点不干活又挣钱的事。后来马来凤发现开个小卖部不错,坐在屋里嗑着瓜子就把钱挣了。然后就一心想做这个生意,可罐子村太小,人少,不适合开,她就相中了姐姐家的这块“风水宝地”。
马来花说:“这是个好事啊,我怎么没想到啊,干脆我开得了。”
马来凤说:“你有你的茶饭摊,就别跟我争这个了。”
其实马来花只是说说而已,她有她的想法,她想过两年就在石圪节开个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