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星际旅行之核威慑 / 第1章 村里人

第1章 村里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苏凡今年22岁,大四。梦想从事核物理军事领域研究。
  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苏凡和其他即将毕业的学生一样,准备复习考研。
  近期紧张的学习准备,让他的挫败感越来越强。由于所学知识体系与他梦想将来所要从事的领域大相径庭,导致他多次陷入精神内耗,无法自拔。
  期间他做过很多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他想过取得双学历,因为他对村里人有所承诺,必须专心至致,始终如一,不能也不敢改变。
  他想修改专业,但他不能辜负村里人对他的期望。他必须全力以赴攻读机械专业。
  他想先就业,再工作,但一想到村里人等着他干出更大的事来,又灰心了,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他别无选择,只得一头扎在机械学里,埋头苦学,精益求精。
  所以,进入大四以来,他的精神内耗一直折磨着他。
  他出生于大夏西部一个边陲小镇。这里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他所在的村子在山里面,植被稀少,村民多数生活贫苦,连普通的生活用水都很困难,常常吃地窖里面的水,更不可想像其他物资能有多丰富。
  大夏国自建国以来,百废待兴,集中力量攻坚重大项目,对这样的小镇的经济建设投入不多,只有依靠地方自治自强。这个小镇好似被人遗忘的地方一样。
  这个村子虽然条件不好,但多识文断字之人,只因村里人都有一种保存收集书的习惯,凡是有人外出必须带回书籍一本,凡是遇到书籍不论种类新旧,必须收归集体。而且当地人对书本的保护措施也是绝无仅有的。
  他们有隐蔽的藏书洞,里面设置防潮,防虫设施,保证书籍安全。
  凡是本镇小孩,3岁开始,必须识文。
  如果资质平庸,则10岁以后再读。如果资质优秀,则可为师。
  苏凡从小就聪明过人,3岁识文断字,4岁吟诗做赋,六岁就随父亲学习木匠手艺,虽然力量不足,但通过口述发明了不少巧妙的东西。但村里人总有一个习惯,除非天才,其他人员只可以平庸,不可以超越。村里人发明的新东西,只能保存,不可外传。
  村里几百年来,未曾出现过一位天资聪颖之人,直到苏凡的出现,让村里人感到了希望。
  张大叔赶着牛车去山里采蘑菇,碰到苏凡,凡凡,跟大叔去采蘑菇吧,山里刚下过雨,应该有蘑菇。
  苏凡笑着说大叔我要去上学。
  张大叔拍了下苏凡的手臂说你可是咱全村人的希望哩。我们听说京都都有电话了。你好好学,将来也给大叔送个电话机。
  村里没有小学,他只能每天走10里山路,到镇上的小学就读,非常辛苦。
  上学对他来说是种乐趣。
  他的天赋,足以震撼所有人。
  学校一共54个学生,除了校长,没有老师。而他,兼职老师。
  他每天到校后,校长会给他一册书,让他自己学习,半个小时后,他就去给学生上课了。
  他的学习能力超乎想象。
  用了三年时间,他便将校长仅有的3000本古书都学了一个遍。
  校长原来是个中医世家,后因战乱,毅然参加革命,救民于水火。在部队拯救过无数战士的生命,救治的伤员更是不计其数。
  革命胜利后,校长又返回村子行医救人,每年半年在家,半年悬壶济世,被称刘神医。
  校长精通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等,对中医的见解有独到之处。
  后来又因为年事已高,后继无人,为将此生所学流传下去,特向村里招募弟子,于是一边行医济世,一边兴办教育,希望选中一个可造之才。
  办学伊始,校长就开始了人才招募。
  可惜,村里的规矩限制了校长的梦想。
  因为传承已久,村里人都不敢违反祖宗定下来的规矩。
  祖宗定下来三条规矩。
  凡我村民,必爱书,必识字,必教育子女识字读书。
  凡我村民,天资超凡者必为师,必精一。
  凡我村民,无论身在何处,必收三规,违者死,逃者诛,隐匿者株连九族。
  村民到现在都不懂老祖宗为何订立如此苛刻三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都是为了村里人都去读书。学力较高的早读,为师,学力较低的迟读,识字。
  苏凡曾思考过村规的起源与本质。但都以失败告终。
  但苏凡的理解力强,脑子总还是比常人厉害的多。
  他认为祖宗十几代花费心思订立三规,目的有三。
  一是引导村里人人人读书。
  二是凡读书者必须低调,为保村里人丁兴旺,资质平庸者不可上风口浪尖,防止班门弄斧,惹祸上身。
  三资质强者,做事学习一定要专一,否则浪费精力,终究变成平庸之辈。
  有段时间,苏凡总感觉自己是个天选之人。其实是他的金脉正在觉醒。
  苏凡因为品学兼优被定为预备老师,也在老师的心中成为继承者。
  苏凡不仅天资聪慧,道德理论水平也是毫不逊色。
  他经常引经据典,为同伴讲解文明礼仪。
  苏凡知道,他这辈子有吃不完的苦,有流不完的泪,淌不完的血。
  苏凡立志学习,因为他知道,他的天赋,足以震撼所有人。
  后来,因为苏凡聪慧且勤奋,自然考上了大夏的名牌大学,大夏中央大学。
  这所大学是大夏国世界排行第一的重点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有志青年就读研学。
  这所大学提倡自主学习,每学期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这些首尾相连相互联系的任务,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就读中大以来,他不负村里人的希望,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还曾独自一人周游四海,立志要为村里变富做出自己的贡献,更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可是,有一点他始终不解。
  为什么中大要招收外国的学生,为什么外国人需要大夏文化。
  小学校长刘长风,对他影响最大。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