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隔江而治 / 第172章 收获甚大

第172章 收获甚大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夜色降临,战场上依旧一片忙乱。
  得救的汉人百姓喜极而泣,更多的则是无力地躺在地下,动也不动,有些已经没有了呼吸。
  且说蔡琰本在匈奴大军后部,抱着一名汉人幼儿蹒跚地走着。
  忽然,她听得那些未曾着衣的匈奴人大声呼道:“汉军来了!”
  抬头就见得一队身着赤衣的汉军骑士已经朝匈奴人冲杀而来。
  那队汉军骑士上来就是一轮箭雨。
  蔡琰像其他汉人百姓一样赶紧匍匐在地。
  本以为汉军与前翻一样,偷袭一轮就会离开。
  忽然,她抬头一看,瞳孔一缩,她看见那队汉军竟然对着匈奴人直直地冲了过来。
  她的心脏不禁“卟卟”直跳,这些汉军能打得过匈奴人吗?
  接下来,她却见得汉军勇猛的汉军很快就冲入匈奴人的阵中,对着即那些已经卸甲的匈奴士兵就像砍爪切菜一般地砍杀着。
  许多的匈奴人不断地倒在汉军的刀枪之下。
  紧接着,抵挡不住的匈奴人一轰而逃,而汉军却紧紧地追杀。
  只一会,她的周边再也不见一个匈奴人了。
  得救了吗?
  看着追杀匈奴人而去的汉军,蔡琰和被匈奴人抛弃的的汉人百姓一样都有这个疑问。
  没有人为他们解答,不少身体强壮的汉人开始逃跑了。
  蔡琰没有动,她知道只要汉军没有完全打败匈奴人,是跑不掉的。
  远方依然在交战,蔡琰趁着机会休息一会,不论谁胜谁负,她依然要靠双腿走路。
  直到日落时分,厮杀的汉军回来了,再也没有见到匈奴人。
  蔡琰知道她和留在原地的汉人百姓获救了,救她们的是汉军,是自己人。
  只是,饥渴令他们毫无气力。
  虽然知道获救,但汉人百姓没有欢呼,没有流泪,只是默默的坐在原地歇会。
  天色渐喑,这时候,她又见到数十辆牛车拉着数十个巨大的木桶。
  为首的两名大汉官员对她们呼喝道:“众乡亲,汝等已然获救,可暂且饮用解暑药汤,可一一取饮,不得过多,以防暴饮伤身,老幼病弱者为先,不得争执,不得喧哗,违者立斩!”
  各辆牛辆一旁站立数位持刀精壮,大有一言不和即斩之意。
  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凶恶,汉人百姓听后只觉得有些亲切,家乡的官员训话不就是这样的吗?
  纵是饥渴,汉人百姓的乖乖地听从那官员的话,先是紧着那些老幼病弱;不能动弹的,他们就帮忙取过药汤帮忙喂下。
  蔡琰一身蓬头垢面,已经完全看不出是哪名满腹才华的奇女子了。
  她强撑着为怀中的幼儿取过药汤,一点点地给幼儿喂下去。
  等幼儿喝过之后,她才啜饮了一小口,又递给别人,药汤不多,大部分人都是按汉官的话小饮一口即罢。
  这时,她又听得有人高声说道:“众位乡亲,饮过解暑药汤后,能行者可随我军将士先行,能骑者可带一人,不能行者可上牛车,今夜移至营地就食!”
  蔡琰开始只觉得这口音有些像陈留的,初始并不以为意,因为这样的陈留口音在被劫掠的汉人百姓中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她在帮助汉人百姓也认识了几个陈留同乡,只不过同是天涯伦落人罢了。
  当那人高呼数次之后,蔡琰慢慢地从脑海记起一个声音,只是事隔多年有些模糊,如今那人的声音勾起了多年的回忆。
  蔡琰将幼儿交还给其母,而后不觉地往那人身边挤去。
  愈是走近,那声音却是愈加清晰。
  她终于记起了,这声音的主人便是自己父亲弟子——阮瑀。
  阮瑀曾在雒阳就学于父亲蔡邕,父亲蔡邕称其为“奇才”,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
  由于阮瑀年岁与自己相仿,在就学期间,闲暇之日阮瑀也爱与自己谈棋说画或出外踏青游玩,二人在父亲众多弟子中,关系是比较亲近的,这也可能在这世间少数的亲人了。后来自己嫁去了辽东卫家,从此后再无见面,不曾想在此间与碰上。
  但蔡琰却不知阮瑀为了奔波了旬月之久,而且几近丢了性命。
  他乡遇故知,蔡琰眼眸中不禁生起一团雾气,然后怀着激动的心情朝阮瑀所在的地方努力地挤去。
  却说阮瑀在得知汉军得截留数万汉人百姓时,立即想到师妹蔡琰会不会就此被解救了呢?
  他的念头只是在脑中转了一转,便摇头不已,想到那匈奴人手中还有数万汉人百姓,只觉得一阵黯然。
  不过心底总是留有侥幸。
  面前那涌动的人群令他不及多想,数万百姓还在等着他去安排。
  不过,就算是暂时未能找回师妹,能救回这数万百姓,也不枉他趟了这一遭。
  见到喝了解暑药汤后略有起色之后,为了加快离开战场速度,他不得不又扯起嗓子大声呼道:“众位乡亲,胡虏虽是暂退,只不知何时再来,我等应从速离开此地,能行者可随我军将士先行,能骑者可带人,不能行者可上牛车,今夜移至营地就食!”
  匈奴来不来汉人百姓此时可能也无所谓,受压迫也不是一二日了。
  但人们对食物的渴望都是天生的,但凡有口吃的,他们便能追随那些给吃的人到天涯海角,而且还能生根发芽。
  因此汉人对土地的渴望,不是其他民族可以理解的。
  听说可在营地就食,这些汉人百姓就即刻拖着沉重的双腿,支起羸弱的身子,没有喧哗,没有哭泣,带着一种希冀,默默地跟随汉军将士朝营地进发。
  阮瑀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欣慰地看着迤逦前行的汉人百姓,吁了一口气,总算是顺畅。
  “阮师兄,可是阮师兄?”
  这时,他忽然听到了一个急促的声音,似乎在叫唤他。
  “阮师兄,可是阮瑀师兄当面?”
  当那个声音再次响起时,却是与师妹蔡琰类同,这声音虽有些沙哑,虽多年未见,那个鬼辩多才的小娘子声音一下子就呈现在耳边。
  寻着声音望去,只见得一名脸色略显黝黑,蓬头垢面的女子站自己牛车下,对着自己急促地呼唤着。
  阮瑀定了定神,张眼望去,只见那女子虽是形容枯槁,但那容貌与师妹蔡琰有七八分相似。
  犹豫片刻,不可置信地问道:“汝,可是文姬?”
  蔡琰见问,立即当面的是阮瑀师兄无疑,顿觉欣喜若狂,眼泪登时上涌,一时间语噎的说不出话来,只是拼命地点头。
  阮瑀眼泪也是禁不住地夺眶而出,从牛车一跃而下,来到蔡琰面前,定定地看着她道:“为兄来迟,令小娘受此苦难,兄之罪也!有愧师尊也!”
  听得阮瑀称兄,蔡琰哪里还忍得住,大呼一声“瑀兄长”,便有如乳燕归巢般,扑入阮瑀怀中嘶声地痛哭起来。
  阮瑀也是泪流满面,怜惜地拍打着蔡琰的后背,以期能给予她慰藉。
  自得知蔡琰被掳以来,他时常觉得愧对先师蔡邕,侥天之大幸,让他得遇赵繁,不然九泉之下他都不知该如何去面对先师蔡邕。
  由于仍在战场之上,阮瑀待蔡琰有所缓和之后,便细言好语地劝她离开此地再叙,毕竟他不单要带领汉人回营,还要安排这好些百姓的饮用。
  蔡琰也是奇女子,一时伤神之后,很快便拭去泪水,高兴地帮助阮瑀带着汉人百姓撤离战场。
  而赵繁眼见汉人百姓有序撤离战场,方才松了一口气。
  这也幸好圜阴长王晨、圜阳长杨纯顾虑得当,带来了数百牛车,加上匈奴人遗留的战马,牲畜以及汉军的后勤车驾,几趟之后,勉强能将那些不能动弹的汉人百姓接走。
  能走动的只得相互搀扶的走到汉军营地。
  此时,十数里外的汉军营地已经架起数十口的大锅,里面是熬的是肉粥,肉是战死的战马或因受伤之后无法走动而杀来取肉的战马。
  粮食则是圜阳、圜阴二位县君发动当地富户捐献的,虽然不多,但一两日的稀粥还是可以应付过来。
  不过,主要还是战场上获得的马肉,再加上匈奴人遗留的粮草与牛羊,只要不是大吃大喝,每日仔细的计算着过日子,几万人返回河东的粮食基本上不怎么愁。
  就食于敌,前人也都是这么干的,不然就赵繁这几千人,还要带万民人的粮草,那还打什么做仗,光是运送粮草就得累死。
  匈奴人不缺粮草,这也是赵繁敢于前来攻打匈奴人的原因之一。
  回到营地,赵繁又命令部下将大部分马肉分割成肉条,明日趁天气炎热快速脱水做成肉干。
  内脏也没有丢弃,除了当日吃用,其余一样做成肉干。
  这时候有口吃的就不错了,何况还是肉食,怎敢丢弃。
  要不是着实狠不下心,他还想仿效程昱。
  忙到亥时未,赵繁下令一众将士不再参与救治百姓,加紧时间歇息,明日还要继续与匈奴人交战。
  次日清晨,白雾茫茫,秋露为霜。
  太阳未出,天色在霭霭晨雾中,略显阴沉。
  不久后,当一缕早晨的阳光折射普照在大地时,山河又仿佛瞬间得色,山领丛林俱被染上一层金色的光芒。
  赵繁从睡眠中清醒过来,清洗过后就走出帐篷。
  来到营门,侥有兴致地看了看那满山遍野,旧在歇息的汉人百姓依,满意地点了点头。
  据阮瑀所报,此间汉人百姓约有四万人,可谓收获甚大。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