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武侠仙侠 / 绝盛之夏 / 第五十三章 花衣罗刹

第五十三章 花衣罗刹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仲秋祭月,国家名禋之大典也。
  祭典之实,正是皮色如鲜红朱砂,颗粒若珊珊玻础,象征多籽多福的石榴。
  祭典之宴,风雅蟹宴。
  一品珍馐,万物乏味。
  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薄盐略煮,以小巧玲珑的蟹八件,除去寒性蟹蓑衣、蟹黑线,慢条斯理的拆解蟹肉。
  极品红脂印,绝美清甜馥,浓郁金膏溢,螯封清甜嫩玉,壳内馥香红脂,饱满的腹部泛出微微红光,蟹膏如凝露琼脂,蟹黄嚼之如酥松醇香金粟。
  以蟹壳为器,鲜糯蟹肉敷以膏腴蒸之,蘸上姜醋汁,最是老饕之爱。
  宴后,凭栏赏月,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稚童们手执精美的鱼鳞灯、瓜籽灯、虾灯、蟹灯,灯内华光四射。
  叠塔燃灯,瓦檐露台遍布灯烛,香坛满是纸制魁星和彩旌,街道上更有珍珠草扎成的华丽火龙飞腾起舞。
  最繁华热闹之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奢靡朱红戏楼。
  楼阁内悬挂工笔大家沈卿漪倾心绘制的巨幅重彩人物群像画,粉墨之间,盛誉最重的名伶十三绝,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居中之人正是被称为伶界大王的魏长生。
  魏伶祖上乃徽州黄山歙县盐商,富甲一方。魏氏素爱戏曲,好名家,极盛时,六大“徽班”同场飙戏,昆曲、秦腔、汉调、青阳腔名不虚传,罗罗腔、柳枝腔、梆子腔、民歌小调,亦别有风情。
  及至家道渐而衰落,魏伶舍了累赘,拜了梨园,随戏班入京都巡演。魏长生之青衣,扮相俊美,明眸善睐,顾盼生辉,兼之唱腔委婉妩媚,做工细腻,出道即名动京城。人皆高呼“京都第一”,冠之戏魁。
  此时曲目,七蟒拜帝。
  皇帝着缂金彩云明黄蟒袍,玉树临风,贵不可言。因戏台不可绣龙,假之蟒衣,与至尊御袍相肖。
  诸藩王着云锦青紫四爪蟒袍,朝中文臣绣仙鹤、锦鸡、孔雀、云雁,武官绣麒麟、狮子、豹、虎、熊、彪。
  天策大将军披鱼鳞大铠霸王靠,胸腹甲衣绣怒目虎头,持剑而立,威风凛凛,英武袭人,高声道:
  “臣闻奸佞作乱,特来勤王。非常之时,非常之势,行非常霹雳雷霆手段,臣之赤胆忠心,望陛下明鉴!”
  “大将军高义!”一群霜发红衣老宦官扯着喉咙,用尖细的破音击碎缄默。
  “大将军高义!”文武朝臣审时度势,随即附和。
  “大将军高义。”诸王神情阴鸷,缓缓吐出几个字,仿佛重如千钧。
  “大将军,真是……好好好……好的很啊!”皇帝抚掌而笑,一双威严凤眼中尽是将死之人的洒脱。
  眼前已是一边倒的局势,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大将军抬手挥退宦官和衣冠禽兽们,将大剑刺入地面,转身离去。
  七位蟒袍藩王跪于帝前,悲苦道:
  “请陛下为江山社稷、祖宗基业……赴死!”
  皇帝仰天长啸,一剑封喉,气绝而亡。
  前情铺垫好了,魏长生所饰帝姬,一袭素色孝衣,于波谲云诡之中崭露头角……
  剧幕终了,喧哗散去。
  魏长生换了一身娇艳牡丹花衣,凌空飞渡,飘然落在城内一座千年古刹的顶端。
  “你来了,罗刹。”
  “好久不见,阿飞。”
热门推荐
太乙最强装逼打脸系统玄浑道章大魏读书人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一品丹仙大乾长生坐忘长生武侠之神级捕快洪荒星辰道仙府长生玄幻模拟器真君请息怒绝世强龙诸世大罗大奉打更人皓玉真仙女帝好凶掠天记天元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