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过了正月十五杨沫和她娘再次入住海淀何家,何大清的婚事还没有进展,杨母知道此事若有所思。
何雨水再次踏上比赛的征途,跟着华老全国游荡。倒是长开了,一看就是一个好看的小姑娘。数学天才加上唱红两首歌曲,小姑娘即使没有华老带着也是受到热烈欢迎。
放假期间天天见面何雨柱和杨沫倒是很平常,有点老夫老妻的感觉。
去年期末考试成绩不出意外地获得了几乎满分,还是作文丢了一两分。这也没办法,阿拉伯语满分让人震惊。
今年开学何雨柱申请学习第二门语言—俄语,高考俄语就是满分,再次申请也正常。
何雨柱获得全国优秀学生,主要表彰救人和写歌以及品学兼优。
团书记李琴已经引导他入团,何雨柱从善如流洋洋洒洒几百字的决心书获得团委的一致好评。于是何雨柱同学光荣地成为一名共青团员,加入了以李琴为团书记的团委。何雨柱现在想入党,估计得等一阵子了。
他现在和杨沫研究什么时候买自行车等大件,再过两年就该凭票购买了。最后的时间再不抓住就晚了,再买大件之前一些小件要采购了。比如:布料、棉花、毛线等等。
其实空间里就有棉花,但是你也你能凭空变出来吧。
于是周末休息何雨柱和杨沫逛街的同时开始买布料等物。目前国内卖得布料有几种,包括但不限于:
桐华布:这是一种以木棉为原料的布料,质地柔软且洁白不受垢污,是当时的一种知名出口品牌产品,远销南亚和中东地区。
兰干细布:这是一种苎麻精纺织物,以其华丽的纹理和光鲜的外观著称,同样远销海外,被称为“东方一绝”。
丝绸:中国的丝绸生产历史悠久,目前全国各地的丝绸和织锦还都有大量售卖。
杨沫特别喜欢买丝绸,现在不好穿在外面,但是做内衣非常舒服。
何雨柱的手下商人在空间里有一个隔层专门装他的东西,他也帮着买了不少布料等物。
前门大街上的店铺被二人转来转去,遇到布店就进去买几匹。别问,问就是结婚用。
终于他们对三转一响下手了,先买了一台“无敌”缝纫机和两台“永久”自行车,都是普通型号二八大杠和二六女款都没出现呢,估计要59年左右了。
再加上“红星”、“春雷”和“熊猫”的收音机他们算是买全了,三台收音机何雨柱一台,杨父一台何大清一台。
后来何雨水可怜巴巴看着收音机,何雨柱也给买了一台加上自行车一个,妹妹读初中了需要。
杨母问女儿姑爷哪来的这么多钱,杨沫笑而不语,只是说都是正途来的。杨母将信将疑也没有说什么,毕竟只是岳母不是亲妈究竟还是差了不少层。
大二上学期就在购物中度过,放暑假何雨柱和杨沫一起以游学的名义旅游。要不是今年杨沫高考他们能玩到天边。
去了一趟沪上,买了一些京城不常见的东西。又去了江城,又是购物。何雨柱给空间里补充了一些少见的淡水鱼,长江流域现在还是很富庶的。
接着又是开学,李琴偷摸告诉大家今年开始有公派留学的名额,全国一共就二十五人,估计能给五道口技术学院三到五个吧。何雨柱也没多在乎,平常心吧,有了高兴没有也不遗憾。
不过何雨柱给大领导做红烧肉的消息还是传了出来,起因是一次李琴等同学去何家玩。看到合影和题字之后都惊呆了,消息就这么走露出来。过了几天学校党委要求何雨柱写入党申请,又是洋洋洒洒几百字的决心,在学校组织的考核下何雨柱成为预备役人员。等一年后转正。
到了1953年8月20日杨沫开始高考,何雨柱里里外外的准备工作做的特别好。华老也让何雨水今年参加高考,要是考上了直接读水木大学。看来他要重点培养了。
何雨柱在未婚妻和妹妹高考期间照顾的都不错,她们的成绩也很好。杨沫不出意外的成为了他的学妹,何雨水成个隔壁水木大学数学系的新生。
何家连请了三天流水席,何大清在四合院鼻孔都朝天了。三天谁都能到何家只要说几句吉祥话就吃席,鸡鸭鱼肉肘子随便造。娄家都送了礼物,尤其娄晓娥给两位好闺蜜送了不菲的礼物。
娄晓娥不能读大学让娄半城感觉到了危机,资本家还是资本家,即使前面加上一个红色也是资本家。他就想起了何雨柱给他的枣枣梨香的礼物,也下了决心。
五道口技术学院有个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改成了公安学院,杨沫就成为第一批公安大学的学生,这也得益于她家世代都是警察的原因。
到杨沫上学的时候已经十月份了,留学生的名额终于下来了,还是何雨柱。
对于这个结果大家也都没有意见,从哪个方面来说何雨柱都是最合适的。
要去的大学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定于1954年1月31日出发。因为这也是京城到莫斯科火车的首发时间,二月三号是过年,何雨柱肯定在京城过不上新年了,估计在火车上过了。
该趟火车全程9050公里,要走214小时,差不多九天的时间,新年肯定要错过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大家对于他能留学还是高兴的。
还有一件喜事是何大清终于结婚了,是杨母给介绍的。新娘是她远房亲戚,从受灾的河南来京城投奔她的。杨母的直系亲人都没了,对于这个远房亲戚还是很在意的。虽然给自己找亲家母这事挺好玩的,但是知根知底啊。杨沫要是找个不着调的婆婆也是麻烦。
何大清再婚没有大办,就是大院里面一家请了一位吃了顿饭。
何大清再次进入轧钢厂做小灶师傅还是挺舒服的,一个月五十六万的薪水加上可以带饭盒,这日子也没谁了。还没等何雨柱出国呢,何大清传来老婆怀孕的好消息。估计等何雨柱回来就会看到他的弟弟或者妹妹,生呗又不是养不起。
何雨柱静悄悄地搞乱了秦淮茹肚子里孩子的大脑,才放心地开始收拾行李。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商人已经给他采买了各种御寒的衣服放在空间里。杨母不知道啊,与女儿开始大采购。
终于等到了1954年的1月31日,杨家何家呼啦啦一大堆去送何雨柱。到了京城车站发现是一趟全新的火车,今天还是首发,来了不少的领导剪彩。其中就包括何雨柱做红烧肉那位,居然还认得他,上来攀谈了几句。最后拍了拍他肩膀让他努力学习,早日毕业报效祖国,何雨柱感动的热泪盈眶。
火车慢慢离开了京城,何雨柱望着窗外,不禁感慨。这还是他重生回来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上一次离京是去了塘沽,这次去了万里之外的地方。
火车走华北、东北,在满洲里换乘苏盟的火车。
在国内这一段就是当作普通列车看待,经过河北北部,东三省全境。
途经的主要城市和站点有沈阳、长春、哈尔滨、满州里、后贝加尔、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等。
不论何时火车上都不缺小偷,何雨柱状态很好,现在每天睡几个小时就可以。
这次去莫斯科一共三十来个人,二十五名留学生加上教育部和外交部的官员。他们都坐在一起,方便管理。
何雨柱坐在三人座的窗口处,看着远方开始沉默。过了山海关大家开始吃饭,何雨柱拿了五个暖瓶。有些车站卖热水,直接换瓶即可。
目前出门都要准备路菜拿了出来,何大清给做的。
会做路菜的厨子不多,做好的更少。何大清恰好是又会做又做的好的。
他给做了两种路菜可以换着吃,一种是黄焖鸡。
用一个小甏,把大米和鸡肉混合均匀,用小火缓慢加热,一甏可以吃好几顿。另一种是甏肉,做法同上。
其实何雨柱空间里有不少热菜和卤菜以及许多馒头,都是热的。
把小甏里的黄焖鸡挖出一点倒在饭盒里,把饭盒放进装了热水的铝盆里,慢慢温着。肯定到不了热饭的程度,那也比凉着吃好点,吃完再喝点开水算是给胃加热了。
五个暖壶用到了盛京,途径盛京火车站的时候买了五瓶热水,把空暖水壶递过去换满瓶热水就行。关于热水瓶有新有旧那就听天由命了,五瓶热水才1000块。
看着何雨柱吃的这么好,同行有位眼镜君开始运气,准备批评何雨柱的奢侈行径。刚说了几句何雨柱没理他闭眼眯了起来。
气的眼镜君找领队告状,领队看着这位义愤填膺的年轻男子说:
“林俊啊,每个人的家庭水平不能一概而论。吃点好的,不代表他就腐化了,吃差了难道就是坚定的革命分子吗?”
林俊气鼓鼓的不敢顶嘴,也闭上眼睛开始假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