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山旮旯角儿的笑声
张念峰著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风景秀丽的小旮旯………………4
第二章难忘的乡音………………………8
第三章地主女儿私奔……………………13
第四章尊师爱幼…………………………17
第五章不作亏心事………………………21
第六章小日本的蔑称……………………27
第七章人生之路…………………………29
第八章庙会看大戏………………………33
第九章人生五部曲………………………36
第十章后语……………………………41
前言
主人公“聪聪”古稀之年,回家乡去寻找他儿时的洼村中的“山旮旯角儿”故土,因为那是他一生难以忘怀的地方,也是他为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源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张大爷给他们同龄儿童在“山旮旯角儿”为他们讲了许多民间的脍炙人口的故事,故事多多,感人肺腑,执着追求,梦想成真。
他认为,他是听张大爷讲的故事长大的,故事的精神改变了他的人生。他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第一章风景秀丽的小旮旯
洼村坐落在高山峻岭的盆地里。因该村较小,人口不多,人们习惯又称呼为“山旮旯村。”
巍峨的太行山,屹立在祖国中原大地。祖国母亲河——黄河,和太行、王屋山相伴,气势磅礴,挺进中原,一日千里,直奔大海。太行、王屋山之南麓黄土高原的分支,丘岭起伏、岭沟条条、梯田纵横、土地肥沃。在这丘岭与丘岭之间有一个约500口人家的小山村,名叫“洼村”,它北枕太行山,南伸黄河滩,东邻孟州城,西靠小浪底,风水可算是上等之策了。村的周围东、南、北方三面被丘岭围绕,西为岭沟,沟底下有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溪,缓缓流水,悠悠不断,注入黄河。在岭沟的西南方,二十世纪大跃进年代修建了一座小水库,库水清澈透底,鱼儿群群,荷花朵朵,群鸟纷飞。村周围环绕的山岭,梯田密布,土地肥沃,庄稼长得绿油油的,又加上有水灌溉,更加显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从村庄的西侧远处眺望洼村,它犹如一个大簸箕似的摆放在黄土高原上,高低不平的街道,草房、瓦房、窑洞,一排排,一行行,居住着一代又一代的勤劳朴实的山村人;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人杰地灵,鸟语花香,绿荫成林,到处呈现一派美丽无瑕的自然景象。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炊烟四起,烟雾蒙蒙,犹如一片云海飘浮在这个山村之间,酷似天上美景展现在眼前;每当黎明来临之际,鸡鸣狗叫,喜鹊喳喳,人们的欢笑声、劳动工具的碰撞声、牛羊“哞咩”的嚎叫声混响一片,为这个山村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这个黄土高坡上的洼村,地处祖国中原大地、黄河中游之宾,一年四季分明,春、夏、秋、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少代勤劳朴实的山村人在这里繁衍着,生息着。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细雨绵绵、气温宜人,冬眠后的大地又渐渐地披上了绿装。顿时,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一首“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五言绝句诗浮现在眼前。丘岭梯田间的小麦绿油油的,一片连着一片,发苗、拔节,茁壮地成长;山间野花绽放,有野菊花、大碗花、油菜花、梨花、桃花、杏花、苹果花等,争春斗艳,芬芳飘香,犹如一片花的世界,五颜六色,美景似锦。这时,正是蜜蜂采蜜的好季节,只听见蜜蜂嗡嗡地来回飞翔忙个不停,五彩缤纷的蝴蝶时起时伏、翩翩起舞。空气更加清新,大自然春天的应有的各式各样的景色复活了,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春满人间,这时,山村的人们也开始春耕生产了。
春末夏初,小麦一片金黄,在微风吹过之际,金黄色的麦浪一浪高过一浪,扑鼻清香的麦香味迎风而来,人们陶醉在大丰收的喜悦之中。这时,开始夏收了,布谷鸟“谷(割)、谷(麦)、谷(种)、谷”的优美叫声悦耳动听、催醒着人们,麦收后又要忙于夏种了。炎热的盛夏,雨水充足,下了一场又一场,滋润着这片黄土高坡的黄土地,人们忙着耕耘、除草、施肥,忙碌得汗流浃背。衣衫湿了,脸晒黑了,绿油油的庄稼实在喜人,朴实的山村人盼望着秋季有个好收成,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送走了暑夏,迎来了凉秋,只见满山遍野的山果串串,实在馋人,有野山枣,有野山里红,有野葡萄,又有野樱桃;一棵棵的柿子树上挂满了小红灯笼,一片片苹果树上沉甸甸的大红苹果压弯了枝头,又长又大的玉米穗好似棒槌,一棵棵红着脸的红高粱笑弯了头,黄豆、谷子粒粒饱满,还有地下生长的红薯和花生;丰收的喜悦在山村回荡,丰收的硕果安定了山村人们的心。秋收开始了,剥玉米、割谷子,除花生、刨红薯,摘棉花、收苹果,人们忙个不停。秋收后又要忙于播种冬小麦,为来年夏收打下基础。
秋去冬来,霎时间秋风落叶、树枯草干,大地脱去了绿装换上了灰装,想要冬眠似的呈现在眼前。山间的梯田除了绿油油的冬小麦外,其它均是光秃秃的灰淡一片。气温一天比一天下降,大风一天比一天加强,每年冬天都要有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景观。山村人每年都喜欢冬季的大雪飘飘、银装素裹的到来,因为“麦盖三床被,头枕馍馍睡”是次年丰收的好兆头,人们在这外寒心热的日子里高高兴兴地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欢天喜地的春节。
一九四五年农历的四月二十三日,聪聪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诞生了。他的出生,父母爱不释手、高兴万分,全家人更为之欣喜若狂,异常兴奋。聪聪记得父亲讲过,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移过来的,每一个人的小脚趾甲旁都有一个小小的指甲,称为双指甲为其特征。有的人传说是从元朝时迁移过来的,也有人说是从明朝时迁移过来的,这只是传说,但无人去考证,到了聪聪这一代,已经是第十三代的人了。
第二章难忘的乡音
聪聪是个医生,退休后仍继续为卫生事业忙碌着。多年来,他足迹全国各地许多医院的专家门诊,从东北的沈阳到西北的WLMQ,从东南的江西到西南的昆明,又从祖国的首都到中原大地,用自己研制的秘方、验方等为广大患者服务,使许多患者恢复了健康,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聪聪在外工作几十年了,没有回过生他养他的小山村了,回忆起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儿时的他,回忆起那同龄的朋友们,心潮澎拜,记忆犹新。特别是那“山旮旯角儿的笑声”的喜庆气氛,每时每刻都回旋在他的脑海里,终生难忘啊!
聪聪记得洼村那条街道的拐弯处,有一个“山旮旯角儿”场地,呈三角形,面积不大,约一百多平方米,却是山村人聊天、唠嗑、玩耍、讲故事聚集之处。白天,生产队长要在那里给社员们安排农活,晚间便是大人、小孩聚在那里暗度时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年年如此。
改革开放后,聪聪很高兴地回到了小山村。今昔非比、山村变化可真大啊:街道水泥路,家家新砖房,水电入住户,人们喜洋洋。他在村里从东头找到西头,又从南头找到北头,没有找到那儿时的“山旮旯角儿”。他正在寻思着,忽然发现对面来一个弯腰驼背、白发苍苍的老汉,越走越近,老汉到他跟前时,聪聪便说:
“老人家,我记得小时候咱村的山旮旯角儿怎么找不到了。”
老汉捋捋胡子,直注视着聪聪,惊奇地说:
“看样子你是聪聪吧?”老汉的这一问,聪聪感到对老汉也有点面熟,忙说:“你是明明?”
老汉高兴地说:“我是明明呀,几十年不见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聪聪忙说:“我昨天回来的,咱村都大变样了,对小孩们这一代都不认识了。明明,你怎么驼背了,身体可好吗?”
明明说:“人老了,腰直不起来了,其它没有大毛病。哎,咱们的同龄人已走了好几个了,回想起小时候我们在一起的情景终生难忘啊!”说着说着,眼泪挂满了两腮。
此情此景,也使聪聪心情沉重,并用双手揉揉两个湿润的眼窝。
停了一会,聪聪说:“老朋友,我回来是找一找咱们小时候聚在一起玩耍的山旮旯角儿地方,再回首一下咱们儿时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喜庆局面,记忆犹新呀。村里大变样了,山旮旯角儿找不到了。”
明明说:“聪聪,山旮旯角儿就在你的眼前呀!改革开放后,街道规划整修大变样了,你看这地儿像不像以前的山旮旯角儿。”
聪聪看了看眼前的场地,好像还有一些“山旮旯角儿”的痕迹。心里想,就是这个地方,不会错的。面对“山旮旯角儿”的遗址,脑海里那儿时“山旮旯角儿的笑声”画面既呈现在眼前。聪聪揉一揉双眼,对明明说:
“是的,就是那儿时的山旮旯角儿,你不说,我还真的认不出来啊。哎,我们都老了。明明,咱们同龄人还有几个?”
明明说:“在家住的有立立、狗剩、亮亮和江海,其他人在外地居住很少回来。”
聪聪说:“明明,今夜晚你能不能把这几个人召集起来,我请客,在我家聚一聚,老朋友们在一起饮饮酒、聊聊天、谈友谊、叙家常好不好?”
明明高兴地说:“那太好了,我去通知他们。”
夜里,聪聪准备好了饭菜、名酒,等着老朋友们的到来。然后,老朋友们缕缕续续的来到聪聪的家,聪聪一一的和他们拥抱问候。大家坐齐后,聪聪兴奋地说:
“老朋友们,几十年了,我们这些年已古稀的老朋友能够聚在一起,我特别高兴啊!来让我们大家一起端起酒杯,干!”
大家端起酒杯异口同声的说“干!”这时,酒杯的碰撞声,大家的欢笑声,形成了老朋友们此时此刻的欢畅局面。
聪聪接着说:“来,大家随便吃菜啊!”
明明站起来说:“老朋友们,聪聪这次回来,他不忘乡音、更不忘记我们这些同龄的老朋友们呀!来,我们几个人敬聪聪一杯酒吧!”
“好的,敬聪聪一杯酒,祝聪聪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聪聪忙说:“不客气,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明明说:“老朋友们,聪聪在外几十年,这次回来主要是找咱村五、六十年代时的山旮旯角儿的地方,那是咱们小时候在山旮旯角儿聚在一起,经常听大人们讲故事、聊天,你追我赶玩耍的地方,找回山旮旯角儿的乡音啊。”
狗剩说:“聪聪,改革开放后,亮亮担任咱村支部书记,带领大家勤劳致富,使咱村变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儿时的山旮旯角儿被规划没了。”
亮亮站起来说:“哪里哪里,一是咱村原先社员们都种植苹果树,聪聪你是知道的,你原来在家当生产队长时号召社员多种果树,植树造林,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党的政策好,我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这都是全体社员战天斗地拼搏出来的呀!”
突然,聪聪说:“老朋友们,小时候咱们在山旮旯角儿经常听张大爷讲故事,你们还有印象吗?张大爷他………”还没等聪聪说完,亮亮紧接着说:
“张大爷早已去世了。他给我们讲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叫我们好好学习,走正道,有追求,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担当起重任的人,我也久久难忘啊!”
聪聪说:“咱们去张大爷的墓地看一看吧?”
大家齐说:“好的。”
张大爷的坟墓在村南边的一个山坡上,绿荫成林,遍地花香。聪聪他们几个人在张大爷坟墓前,烧些冥币、香火,亮亮拿着一瓶美酒,洒在坟前,深沉地说:
“张大爷,在外工作几十年的聪聪回来了,他是为你而来,是为你给我们在山旮旯角儿给我们讲故事而来,他很想念你呀!我们6个人今个来看望你了,祝你在阴间一路平安,福气满满。”
聪聪站在张大爷的坟前,心情沉重,木呆地站在那里,内心只有儿时山旮旯角儿张大爷给他们讲故事的场面及儿时的欢笑声,一幕一幕的展现在眼前,特别是他记忆犹新的张大爷给他们讲的《地主女儿私奔、尊师爱幼、不作亏心事、小日本的蔑称、人生之路、庙会看大戏、人生五部曲》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他在一一地回忆着、思念着……………
第三章地主女儿私奔
那时,年已花甲的张大爷,却精神抖擞,气色不凡。据说张大爷他清朝末年在本地获取过秀才之名。他文笔超群,故事多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很喜欢和小朋友们说说笑笑,经常给小朋友们讲许多脍炙人口的人间故事,经常逗起小朋友们喜笑颜开,传递正气,鼓励年轻人,至今难以望怀。
有一天,聪聪找到明明说:“明明,听别人说张大爷以前讲过咱邻村一家大地主的女儿和长工私奔的故事,咱今晚叫张大爷给咱讲一讲吧?”
明明说:“好啊,我也正想听这个故事哩。”
吃吧晚饭,聪聪和明明早早地来到“山旮旯角儿”,不一会儿,张大爷也来到此地,一群小朋友们拉着张大爷的手,高兴地说:
“大爷,你快坐下,大家一听说你要给我们讲大地主女儿和长工私奔故事,我们都来了,你快给我们讲讲吧。”
张大爷看来了这么多小朋友要自己讲故事,心想,可能是聪聪出的注意吧。便说:
“聪聪,要我讲故事是你出的注意吧?”
聪聪看着张大爷,不好意思地说:
“大爷,是我和明明俩商量的,你给我们讲一讲吧!”
“那好,看到你们想听我讲故事,我也很高兴的。”思索一会,张大爷不慌不忙地讲了起来:
“从前呀,咱们邻村有一家姓黄的大地主,家财万贯,土地千亩,外号叫黄鼠狼。”一听说“黄鼠狼”,小朋友们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并说“起得好,起得好,黄鼠狼光偷吃鸡,大坏蛋!”
张大爷接着说:“家里有许多长工为他干活,黄鼠狼欺压长工,每日重活、脏活、累活都得干,干不好,不是挨骂就是挨打。长工们食不饱腹、衣不遮体。黄鼠狼的家财万贯、土地千亩都是靠剥削得来的。一年到头,长工们两手空空。”
聪聪问:“大爷,长工们干了一年,黄鼠狼不给他们发工钱吗?”
大爷说:“黄鼠狼心狠毒辣,不但不给钱,还要长工家里给他缴租粮呢。”
明明说:“黄鼠狼太可恨了,解放后,共产党领导我们打地主分田地就是好。”
大爷说:“黄鼠狼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燕子,长得眉清目秀,小巧玲珑,她看不惯自己父亲对待长工们的心狠毒辣,有时也为长工们打抱不平。长工里有一个小伙儿,名叫秦怡尊,长得帅气、灵光,对人和气,干活很有眼色,黄鼠狼也很喜欢他。时间久了,小燕子对秦怡尊的帅气小伙子也产生了好感,经常眉来眼去,互来互往。可是,此事被黄鼠狼知道了,有一天,他把女儿叫到跟前说:‘女儿呀,你是我的亲闺女,千金小姐,长工们经常嘀咕你和小长工秦怡尊不三不四之事,你不嫌丢人吗?’女儿说:‘爹呀,你不是说过秦怡尊长得帅气,灵光,听话,在长工里是出类拔萃的小伙子吗?你喜欢他,我也喜欢他呀。’女儿的话,使黄鼠气上加气,更加严厉的对女儿说:‘你是千金小姐,秦怡尊是个穷光蛋,门不当户不对,你要气死你爹呀!’黄鼠狼气的拿起鸡毛掸子要去打他的女儿”
明明说:“黄鼠狼打他女儿了没有?”
大爷说:“不但打了女儿,还罚女儿跪了半天。秦怡尊知道小燕子不但挨了打,还罚跪半天,内心非常心痛,不知所措,时间难熬啊!几天后的晚饭后,小燕子和秦怡尊俩在小燕子的闺房里,拥抱在一起,并亲昵起来,久久不愿离开,爱情达到了顶峰。小燕子说:‘秦哥哥,咱俩的事,我爹已知道了,说门不当户不对,不同意咱俩在一起,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秦怡尊抚摸着小燕子的脸颊说:‘燕妹,我喜欢你,喜欢得已经离不开你了,我们俩的爱情已经难舍难分了,应继续发展下去,不达目的,决不罢’。正在这时,黄鼠狼在喊:‘亲一嘴(秦怡尊)快来,我有急事找你’。黄鼠狼把秦怡尊顺口叫成‘亲一嘴’了,秦怡尊高兴地说:‘小燕子呀,你爹叫我亲你一嘴,我们俩的事儿有戏了’。秦怡尊猛的亲一下小燕子的脸蛋,高兴地就去了。”
聪聪及小朋友们哈哈大笑起来,异口同声的说:“秦怡尊名字起的好啊,黄鼠狼把秦怡尊叫成亲一嘴,这不正好合小长工的心意了吗?”
大爷说:“秦怡尊到了黄鼠狼屋里后,对小长工说:‘你经常和我的女儿在一起,想入非非,胆儿可不小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秦怡尊说:‘大人呀,我喜欢小燕子,小燕子也喜欢我,你刚才还叫我亲一嘴快来,我已亲了一下小燕子了’。这时,黄鼠狼听秦怡尊说亲了女儿一下,怒气冲天,在屋里走来走起,突然拍一下桌子,大声的说:‘穷孩子,你给解雇了,卷铺盖走人,给我滚出去!”
明明忙问:“那以后小长工解雇走了吗?”
大爷说:“第二天一早,秦怡尊和小燕子俩私奔了。”
聪聪和小朋友们拍手叫好,说:“私奔好,私奔好,这是对黄鼠狼的报应啊!”
聪聪又说:“地主老财心毒狠,欺压百姓吸血鬼;女儿私奔求自由,自作自受能愿谁?”大家又拍手叫好,聪聪说得好、说得好,并哈哈地大笑起来。
第四章尊师爱幼
第二天,聪聪他们上学,在课堂上互相交头接耳还在议论昨天晚上大爷给他们讲的黄鼠狼女儿和小长工私奔的故事,被老师看到了,王老师严厉地说:
“聪聪,你们几个人不注意听讲,在议论什么?”他拿起一个尺子,在桌子上敲了两下,又说:“聪聪、明明,罚你们俩到外面去站到下课。”
聪聪和明明撅着小嘴,到室外去罚站。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聪聪和明明几个小朋友在山旮旯角儿看到张大爷后,情绪低落,大爷忙问:
“聪聪、明明,你们几个今天怎么不高兴啊?”
聪聪说:“大爷,我们老师可厉害啦,在课堂上我们说了几句话,就被老师罚我们俩在外面站到下课,王老师也太狠了。”
张大爷说:“孩子们啊,在课堂上要听老师讲课,因你们是在学文化、学知识呀,不好好的听老师讲课那怎么行啊?我们小时候上学,那老师可比现在的老师严厉多了。”
聪聪说:“怎么严厉,老师还敢打人吗?”
张大爷说:“厉害着呢,打板子,罚跪,揪耳朵等。”他想了一会,捋捋胡子又说:“我小时候就是在这咱村一座破庙里上小学的,只有一个老师,那时候的山村百姓把老师称为教书先生,一、二、三、四年级都在一个教室内,教室内没有正规的桌子和椅子,桌子是用土坯垒起来的,椅子是学生们自己带来的。我上学报到的那一天,父亲带着我,手里提着一个小木凳子跟在父亲后面,到了学校后,只是口试一下就行了,内容只有两项:一是问你家有几口人,二是扳着手指头数到10就行了,主要是看一看儿童的智商有没有问题。那时候的小学校也没有正规教材,先是学认字和写字,老师用一小方块儿草纸,一块儿纸上写一个字,让学生们下去熟记;有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们照着老师的笔法用毛笔一点儿一点儿地学写。以后就让我们学《四书、五经、百家姓》,天天死读,还要熟背。老师对学生们可历害了,旧社会的教书先生,学生不听话、上课调皮做小动作时都要受到先生的罚站和打板。教我的先生有个特点,不但打人骂人,在上课时对犯规的学生将粉笔头向学生投去,时间久了,先生的投掷技术很准,基本上可以说是百发百中,学生们对先生都有点儿害怕”。
“我记得有一个很调皮的学生,小名叫二娃,不但很调皮,但调皮之余还有点儿小机灵。有一次,他把几十个同学叫到一块儿说:‘同学们!我们经常挨老师的打骂,我们要出出气行不行?’同学们都说‘行呀,怎么出气?’二娃说:‘我给你们讲一个笑话故事,你们就知道了,愿听不?’‘愿意听呀!’大家拍手叫道。小朋友们爱听讲故事和讲笑话,那是最过瘾的了。二娃说:‘好,那我就给你们讲了、啊!’他笑了笑,站立在大伙面前一本正经地讲了起来:‘我说呀,从前有一个教书先生,他最爱打学生和罚学生了,一见学生学习不好或上课不好好听讲、做小动作,就要把学生罚站在门外或用竹板打学生的手心10大板。有一次呀,有一个学生正准备挨打,刚好师娘给先生送饭来了,手里提着一个竹篮,里面放有薄馍、菜和稀粥。这时,先生见师娘送饭来了,也不好意思再下手去打学生了,只见先生怒气冲冲地说:好,我不打你了,如果你能给我编一首诗背诵出来,我可免了你这一次的挨打。那个学生听先生说能作一首诗背诵下来就不挨打了,顿时,面部露出了微笑,用手摸了摸脑门,心想,编什么诗呀?小脑袋瓜子灵机一动,眯缝一下那两个等大的杏眼,再看一看师娘篮子里放的薄馍,这时,就用手拍几下脑门,哎,有了,便慢悠悠地吟起诗来。他一边吟诗一边用手比划着,高兴地诵道:师娘送馍薄如纸,吃到肚里变成屎,变屎枉费一场事,不如就先吃点屎。二娃的话音刚落,引起了同学们的哈哈大笑,他也哈哈地大笑起来,同学们并叫道:‘讲得好、讲得好,看那个老师还打不打学生了?’小朋友们蜂拥前去,你推我拉,指着二娃大声说:‘这是你自己瞎编的吧!编得好、编得好,再给我们讲一个、讲一个吧!’真是一群既调皮又可爱的小孩子”。
聪聪他们听着听着,也都拍手大笑起来,并齐声说:
“大爷,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应做一个尊师爱幼的好学生,像大爷一样,向秀才的目标努力奋斗。”
第五章不作亏心事
聪聪村子的西边约一里处有一片坟地,那里埋葬了许多不知姓名的先人,坟头一个挨着一个,数来数去也数不清,石碑林立,松柏参天,杂草丛生,荒凉凄惨;每年清明节时,去上坟、扫墓、烧纸、祭祖的人很多,络绎不绝,来往不断,真是“清明节时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纸钱冥币照天烧,面对先辈敬孝心。”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都是这样地为先人供奉着、怀念着。在这一片荒凉凄惨的坟地里,可经常听到乌鸦的惨叫声,又给人们一种既神秘而又恐惧的心理,就是在大白天,人们走到那里时,也感到寒毛直竖、毛骨悚然,到了夜里,人们就更不敢去了。
每当夜幕来临的时候,整个山村漆黑一团,那一片使人们感到阴森、凄凉的坟地,只见有许多数不清的星状般的灯火一闪一闪地来回忽悠、飞舞在坟地间,有时还可听到鬼哭狼嚎声,更增添了那片坟地的神秘和恐惧,聪聪及同龄的小朋友们就更害怕了。
深秋的一天晚上,山旮旯角儿聚集不少人,有说有笑,喜气洋洋。聪聪和明明问:
“张大爷,鬼来了!,快睡觉,你不听话、不睡觉,鬼就来抓你。这是大人们常用来吓唬小孩儿和哄小孩儿的口头语。我们经常听大人们讲鬼的故事,什么‘恶人死了变成恶鬼,上吊死了变成吊死鬼,溺水死了变成淹死鬼,含冤而死变成冤屈鬼’等等很多很多;特别是大人们讲鬼的样子可怕人了,说鬼的样子是‘红眼绿鼻子,四只毛蹄子,舌头一尺长,叫声似豺狼’。使许多人谈鬼色变,惧怕万分,有时夜里难以入睡。”停了一会,又问:
“大爷,咱们村西头那片坟地里,夜里有灯一闪一闪的,真好看呐,那是谁在那里点的灯呀?听大人们讲‘那是鬼灯,那一片坟地里埋葬了很多人,人死了都变成了鬼,他们白天不敢出来,只有在夜里才能出来,大鬼小鬼们打着小灯笼来往不断,后半夜,还可听到鬼的嚎叫声,可怕人了’。”
是啊,聪聪小的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讲鬼的故事,山村的周围有山、有沟、有坡、有洞,据说有的地方闹过鬼,后来,人们就把那个闹过鬼的地方叫鬼沟、鬼洞等,天一黑都不敢往那里去了。大人们常说,人死了以后都要变成鬼,腾云驾雾,升空西天,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由阎王爷分配管教;好人升天,步入天堂,重享天伦之乐;坏人升天,步入地狱,继续处罚受刑。世间的凡人,谁是好人、坏人,阎王爷是看得清清楚楚的,特别是对那些作恶多端、欺侮乡里、横行霸道、众人痛斥之人死了以后,阎王爷还要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施以极刑,千刀万刮,五体分尸,在阴间也不得翻身。
大爷说:“是啊!我小时候也听过老人们讲过许多鬼的故事,可我也没有见到过鬼是什么样。也听大人们说过:人怕鬼,可鬼也怕人呀!只要你胆大、勇敢、心诚、老实,鬼就不敢来了。钟馗神是专门打鬼降妖的,咱们每年过年时都把钟馗神贴在墙上,上供、烧香,乞求平安,钟馗神就会保佑你,鬼就不敢来了。”
“阎王爷管鬼,钟馗神打鬼。”聪聪他们记住了。
张大爷又接着说:“那时候,我对有没有鬼的认识还有一些疑虑,后来,我在课堂上又问老师:‘老师!咱们村西边的坟地里,夜里有鬼灯一闪一亮的,真的是鬼在打着灯笼来回走动吗?’老师说:‘同学们!那不是鬼灯呀,那是坟地里埋葬的人化为骨头后,骨头中的磷遇到空气后就会燃烧发光,特别是在夜里,光亮如灯,在小风吹动下,飘飘悠悠,忽暗忽明。你们年纪还小,再过几年你们上了中学就知道了,上化学课时,老师会给你们讲清楚的,大家记住了吗?’经老师的讲解,同学们都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停了一会儿,我又接着问老师:
‘老师!大人们经常给我们讲鬼的故事,我们也很害怕,世界上真的有鬼吗?’同学们也都齐声说:‘老师!请给我们讲一讲吧。’老师看着同学们,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呐,世上哪有什么鬼呀!鬼是什么样,你们谁见到过?’老师在课堂上走来走去,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讲完后,你们就知道有没有鬼了。从前啊,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张三,另一个叫李四。有一天,两个人在一块儿聊天,张三说:坟地里有鬼,可怕人了。李四说:我不信鬼,那是迷信,鬼是什么样,你见过吗?张三说:你不怕鬼,那好,咱们打个赌,晚上你一个人敢到那片坟地去吗?只要你敢去,我请客吃饭。李四说:我当然敢去了,那有什么可怕的。两个人争得脸红脖子粗,你一言我一语,不由分说,固执己见。最后李四说:今天夜里我一个人到坟地去,把木楔钉在那里作为标记,张三笑着点头表示同意。天黑了,李四穿着长大褂,一个人向坟地走去,他嘴上说不怕鬼,可在那漆黑的夜里,鬼灯闪闪,狐叫狼嚎,一个人来到了荒凉恐惧、阴森凄惨的坟地,心里还是有点儿毛毛的。这时,李四赶快拿起斧头用劲儿将木楔钉在坟地,钉好后速起身欲走,衣服好像是被人拽住似的怎么走也走不动,急得他全身冒汗,寒毛直竖,心悸不安,心想:真的有鬼拽住我了吗?他越扯越紧,越想越害怕,这时,他顾不得一切,用尽全身力气猛地一拉,只听见‘嚓’地一声,衣服被撕掉一缕,他拔腿就跑,头也不回的一口气跑回家中,一躺三天,卧床不起,大病一场。后来,他的好朋友张三去看他,笑着对他说:老朋友,你相信不相信有鬼呀?李四愁眉苦脸地说:我相信有鬼,我输了,我请客。只见张三哈哈地大笑了起来,高声地说:老朋友!哪有鬼呀?你看,我把你在坟地里钉的那个木楔拿回来了,还有你的一缕衣服呢,你在钉木楔时慌慌张张地把你的衣服也钉住了,所以,你走不动、拉不开,真的以为有鬼拽住你了,其实,你钉住了自己的衣服,那不是鬼,那是自己在吓唬自己啊。经张三一说,李四全明白了,也笑了起来,并说:老朋友,弄了半天是我自己把自个吓住了。’老师沉默一会儿又说:‘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你们说有鬼没有啊?’大家齐声说:‘没有鬼,我们也不怕鬼了。’
老师又说:‘同学们!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呀,意思就是说,不要去做违背良心的坏事,为人要正直、真诚,希望你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多做好事、善事,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大事,阎王爷就不会叫鬼来敲你的门了,好人、坏人阎王爷是知道的,鬼是专门来惩罚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的。什么鬼呀、神呀,这只是一种传说,是一种积德行善的信仰,是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思想,在神话故事里可以见到,真正的历史记载是没有的。同学们!你们都记住了吗?’老师又在一字一句地为同学们讲解着。”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这句话使聪聪感触极深,已深深地扎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从此以后,聪聪更加勤奋学习,刻骨铭心,要做一个正直诚实、心底善良的人。
第六章小日本的蔑称
聪聪儿时最爱看的电影《地道战,小兵张嘎》等,对小日本侵略中国义愤填膺,仇恨至极。日本兵为什么叫小日本、日本鬼子,他不大清楚。一天夜里,在山旮旯角儿问张大爷说:
“大爷,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叫他们小日本、日本鬼子?”
张大爷认真的说:“小日本为中国、韩国等地对于日本以及日本人的蔑称。在加拿大和美国,对日本也叫小日本、日本鬼子。称其为小日本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日本国土小,日本身材矮小;二是出于对日本军国主义、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憎恨。日本‘鬼子’源自针对西洋侵略者的‘洋鬼子’一词,在甲午战争之后,‘鬼子’也被用在对日本侵略者的称呼上。抗日战争结束后,‘日本鬼子’演变成为华人地区常用的对日本人的蔑称。‘日本鬼子’有时会简称为‘鬼子’,比如电影《鬼子来了》和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中的‘鬼子’指的就是日本侵略者”。
聪聪又问:“解放前,咱们这里来过日本鬼子吗?”
张大爷说:“来过呀。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咱们干沟桥村驻扎过日本鬼子。日本鬼子每到一村,即实行‘杀光、抢光、烧光’三光政策。有一天,咱们北山游击队对驻扎在干沟桥村的日本鬼子进行突然偷袭,日本鬼子伤亡不小。第二天,日本鬼子进行报复,对干沟桥村实行三光政策,把全村人强迫收拢在一起,寻找夜间偷袭日本的人。可村民们很有志气,对小日本的残暴行为恨之入骨,无一人站出来。无奈,小日本用机枪扫射,枪杀了无数老百姓。然后,小日本把剩余的百姓用铁丝穿在每个人的手上,连在一起,围绕在麦草堆一圈,将麦草点燃,无辜的老百姓活活被日本鬼子烧死,日本鬼子狗东西太残忍了。”张大爷揉揉双眼,哽咽着半天没有说话。
聪聪看着大爷的愤怒的情景,握紧拳头,骂道“狗日的小日本太惨无人道了!”
停一会儿,聪聪说:“大爷,小日本来过咱村吗?”
张大爷说:“因咱村为山地,小日本很少来过。我们这里山多、沟多,小日本来害怕有游击队和八路军。记得有一年秋季,来过几个先遣队的日本鬼子,刚到村头,只听见几声枪响,吓得日本鬼子扭头就跑,打死了一个,另有一个鬼子的裤裆被打中了,小日本捂着裤裆嗷嗷大叫溜走了。”
聪聪高兴地拍手大笑,并说:“打得好、打得好,没打死他,也让他绝种。”
聪聪他们又齐声喊:“狗东西、小日本,来到中国挨炮子;八路军、打日本,打得日本往家滚。”
第七章人生之路
有一天晚上,聪聪及小朋友们来到山旮旯角儿,张大爷说:“聪聪,你们在学校里学习怎么样呀?”
聪聪说:“大爷,还行吧。”
张大爷说:“学习要有个钻劲,老师讲完课后,回家还要自己复习,多读,多看,那才能记得住。古时候有一句名言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意思就是说人生在世,只有多读书,读好书,知识可改变命运,有了知识才有出路呀。”
停一会儿,张大爷又说:“老师给你们讲过‘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吗?”
聪聪说:“也听过,你再给我们讲一讲吧。”
张大爷看看大家,兴奋地说:
“头悬梁,说的是古代汉朝有一位学子名叫孙敬,他年少好学,用功刻苦,学习经常至夜深凌晨。
孙敬读书的时候,随时随地记笔记,经常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困倦至极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后悔不已。一天,他抬头苦思冥想的时候,目光停在了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然后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于是每当他困倦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疼痛就会赶走睡意。从此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个方法,埋头苦读。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锥刺股读故事,说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个人叫苏秦学子,是一个非常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的时候,由于学问太少,曾到很多地方做事,都因学问少而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都瞧不起他,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心要发奋读书,来增长学识。他经常读书到夜深,困得想睡觉时,就拿一把锥子,只要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间感到一阵剧烈疼痛,使自己醒来,再坚持读书”。
小朋友们都在静静的听张大爷讲“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山旮旯角儿鸦雀无声。
张大爷讲完后,语重心长地又对聪聪他们们说:“孩子们呐!我刚才给大家讲了古时候几个学生刻苦读书的故事,特别是‘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流传至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说的意思不是说让你们也去学他们头悬梁、锥刺股,主要是要学习他们努力学习、刻苦用功的精神,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学而知之,才能有出息、有理想、有前途,才能报效祖国、爱我中华啊!”
聪聪他们聚精会神地听张大爷讲解后,然后,张大爷又说:
“同学们,你们小学即将毕业,你们以后有什么理想和打算呀?”
小亮站起来说:“大爷,我长大想扎根农村,改变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
“很好。”大爷说。
玲玲站起来说:“大爷,我想上大学,学美术,画我们家乡的山山水水和美丽的田园,流芳百世。”
“太好了。”张大爷高兴地说。
聪聪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着,对未来的梦想、前途,憧憬着,思念着。此情此景,大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然后高兴地看着聪聪说:
“聪聪啊,你是学校的学习委员,你将来有什么理想、打算啊?”
聪聪站起来说:“大爷,大家都讲了许多了,对我启发很大,同意大家的想法、打算。”想了一会儿又说:“大爷,我要上中学、考大学,掌握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父母为了我学有成才,望子成龙,曾多次找过算命先生给我算卦,说我将来前途无量,最小能当个工程师,能当哪一行的工程师我也不知道。我想啊,我的梦想就是想当个医生,因我的一个弟弟、妹妹因农村缺医少药得病后无法医治,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我要考医学院,有信心、有毅力当个好医生。算卦是一种迷信,关键在你能不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有理想、有目标、有方向,有追求,才能前途无量、出人头地啊。算命先生算你的命运再好,而你不努力学习、虚度年华,到那时,就像唐代诗人张九龄《照镜见白发》诗中那样‘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呀!”
张大爷高兴地说:“孩子们,聪聪讲的太好了,要努力学习呀!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人生价值应该从少年时期伊始。希望你们都能考上大学,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啊!”
这一堂生动而律己的一课,使聪聪很受教育,并铭记在心间。他经常用这种精神来鼓励自己、鞭策自己,为学业有成,为自己一生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第八章庙会看大戏
那一年冬季,天寒地冻,北风呼叫,气温竟在零下10度左右。但人们已经习惯了,每天晚上还要到山旮旯角儿聚集,聊天,讲故事,说说笑笑,但也不觉得寒冷。春节快到了,聪聪他们一群小朋友夜里还照样在山旮旯角儿玩耍。除夕前几天,张大爷见聪聪他们玩得很开心,玩的快乐,他说:
“聪聪啊,快过年了,你们想不想过年呀?”
聪聪高兴地说:“我们最喜欢过年了。过年的时候可以穿上新衣裳,吃好的、放鞭炮、玩得开心,耍得愉快。当地流传的顺口溜说‘过年好、过年好,欢天喜地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大人小孩拍手笑;唱大戏、放鞭炮,鸡鸭鱼肉和水饺;走亲戚、看朋友,辞旧迎新岁岁高’。”聪聪边说边拍着手比划着。
张大爷想:是啊,不懂事的孩子们每天都盼着过年,可老人们那时怕过年啊!那时候,因农村经济落后,家家户户的生活根本不富余,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次肉和白馒头,平时更谈不上买新衣服了。孩子们盼过年,父母如火煎,只有平时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点儿钱,老人们也要让孩子们把年过好啊。
张大爷对一群小朋们说:“是啊,我小时候也每天在盼着过年呀。而且还在大年初一那一天赶庙会看大戏。你们赶过庙会看过大戏吗?”
聪聪说:“大爷,什么是赶庙会看大戏?”
张大爷说:“离咱村十里地有一座山神庙,小时候大年初一那一天,老人们带我去山神庙看大戏,可热闹了,庙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小吃多多,有一个戏班子下午还要演大戏。我也和大人们等呀等呀,午饭后,大戏开始了,记得那是一场唱三国的戏‘桃园三结义’,主角是刘备、关公、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在桃花绚烂的园林中举酒结义,对天盟誓,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大戏开始后,鼓乐齐鸣,看戏的人们在台下两眼聚精会神的注视着台上。刘备、关公出场后,正在等待张飞出场。张飞在铿锵的乐器声中出场了,出场后张飞用手去捋自己的胡子,突然发现怎么没戴胡子呀!这可咋办啊?就在此时,关公发现张飞没有带胡子出来,急的满身大汗,怎么救场呀?关公灵机一动,对着张飞便问,‘你是何人?’这时,张飞也在急的不行,心想,关公来救场了,我弟弟年纪小,没胡子,便对关公说:‘我、我、我是张飞他弟弟。’关公大声说:‘快去请你弟弟前来。’张飞便说:‘是,遵命!’便下去了。可台下的人们看到此情景,有的拍手叫好,有的人摇头晃脑,有的人说‘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聪聪他们高兴地说:“好,好,演员们应变能力强啊,要不,这戏怎么唱下去呀!”
张大爷说:“聪聪说的很对,干什么都要有个应变能力,要学会脑筋急转弯。你们上学读书及以后在工作中,都要记住多动脑筋,多问个为什么。事物经常会多变、善变的,要学会思考,发挥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度过美好的一生呀!”
聪聪他们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说:“张大爷,我们都知道了。”
第九章人生五部曲
张大爷为聪聪他们那一带同龄人讲的故事太多了,还给他们传授了许多文化知识,不仅使他们吸取了故事里正能量的营养,而且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一个明亮的夜晚,天空晴朗,月光眏人,聪聪和明明他们一群小朋友在月光下,集聚在山旮旯角儿玩耍,你追我打,喜笑颜开。张大爷看到小朋友们的幸福场景,也为之感动。心想,新社会的小朋友们多幸福啊。这时,聪聪和明明一看到张大爷来了,高兴地说:
“大爷,来,和我们一块玩捉迷藏吧?”
张大爷说:“聪聪,大爷老了,你们玩吧。”他看到那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心情荡漾,兴奋不已,心想:现在是新社会,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学业有成,将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啊!于是,他喊:
“聪聪,你们都过来,我今天晚上给你们讲一讲‘人生之路’好不好?”
聪聪他们立即来到张大爷身旁,倾听大爷讲“人生之路”。
张大爷语重心长的说:“孩子们啊,什么是‘人生’,你们知道吗?”
聪聪笑着说:“我知道。‘人生’就是从小到大、从老到死的过程。”
张大爷说:“也对,你说的是一个人‘人生’的时间概念。人生在这几十年时间里怎样度过,即将是一个错综复杂、曲折坎坷之路啊。”
聪聪说:“大爷,一个人怎样度过一生啊?”
张大爷看看小朋友们,语重心长的又说:
“聪聪啊!结合我们自己来讲,我认为,人的一生应在‘勤奋成才、成家立业、养儿育女、孝敬父母、奉献社会’五部曲中度过。”
聪聪高兴地说:“大爷,你给我们讲一讲吧!”
张大爷说:“好啊!”便兴奋的讲了起来:
“一是勤奋成才:关于对成才的认识,各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的眼里,认为成才不仅仅是聪明伶俐,有学问、有事业才算成才。广义地讲,除了前者,应该包括所有的劳动人民,只要他们能够遵纪守法、成家立业、尊老爱幼、自食其力,老老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都应列为成才范畴。旧社会将人们分成三六九等,歧视最低层的劳动人民,那是封建社会的旧观念、旧风俗,现在是新社会,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吊儿郎当、好吃懒做、怕苦怕累、知法犯法,那是成不了才的。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说在少年儿童时代不去努力学习,到老了以后自感伤悲已后悔晚吔,世上没有后悔药呀!”
聪聪问:“农民种地也算成才吗?”
张大爷说:“算呀。”又继续讲:
“二是成家立业:成家立业是每一个人的理想和向往着的新生活,成家容易但立业难。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一部分人能够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勤俭创业、功成名就,而另有一部分人却半途而废,还有一部分人违法乱纪,却成了人民的罪人。聪聪呀,你们现在还小,还在父母亲的监护下,等长到18岁时就成大人了,那就要自立门户,成家立业,去建好自己的幸福的小家庭。”
“三是养儿育女:养儿育女,传统认为是传宗接代、养老防衰、后继有人、继承家业,这些认识是片面的、狭隘的;应高瞻远瞩,面向社会、面向全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应是为祖国培养人才,为民族繁荣昌盛,为人类铸造辉煌,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怎样养儿育女,这也是每一个人都应注意和重视的一件大事儿,就好像我们栽的一棵小树一样,树栽下了,也成活了,青枝绿叶、茁壮成长。但它也要另生一些歧枝和分叉,要栽树人还要经常剪修、浇水、施肥,才能使小树健康地生长,成为有用之材。养儿育女,也要像那栽小树一样,也要经常教育、帮助、指正,才能使它们成人、成才,成家立业,奉献社会。养儿育女重在教育,古人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名言。就是说对子女教育不好,父母有主要过错的,不教育孩子就等于害了孩子。”
“四是孝教父母:当今社会里,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在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方面确实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他们对待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问、横向指责,认为父母无钱、无权、无能、无地位;还有的人认为父母年青时还能干点活儿,年老后体弱多病,什么活都干不成了,成了累赘和包袱;又有人认为父母大病在身,又要伺候又要花钱治疗,真是烦人。例如咱们东边的小王庄村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家庭:有一位年迈的老大娘,儿女双全,共有5个孩子。大年初一那天,儿女们都在高高兴兴地过春节,可怜那位年迈的老母亲却独自一人在飘着雪花的屋子里颤栗着,冻得全身发抖,叫天天不应、叫地又不灵、叫儿没人来、叫饭没人送。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什么呢?其原因是儿女不孝,老母亲告了他们的状。老母亲毕生的心血把5个孩子养大成人、成家立业,可到最后,这些儿女们都变本加厉地来虐待老人,可耻可悲呀!”
“五是奉献社会:奉献社会,为社会多做贡献,多做善事儿。你们都看过‘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的电影吧,这些英雄们及为祖国的解放牺牲的革命战士们,他将生命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我们,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呀。工人上班做工是奉献社会,我们农民种地,向国家交公粮、交余粮也是奉献社会。”
“孩子们呐!以上我讲的五个部分就是人生五步曲。通过人生五部曲,从中可以了解到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人生的艰辛、人生的幸福,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荣辱观、传统观、幸福观,以此度过一个美满、幸福、平安的一生。
聪聪高兴的对大爷说:“大爷,你讲的人生五部曲太好了,我将它总结成七言绝句诗如下:
人之一生五步曲,步步曲曲记在心;
勤奋好学能成才,功夫不负有心人。
成家立业目标有,努力拼搏求上进;
事业奋斗为己任,业绩流芳代代人。
养儿育女父母情,儿女情长心连心;
赡养父母儿女孝,光荣传统代代遵。
造福后代人人爱,美丑善恶应区分;
五步曲是动人曲,人人走好五步曲。”
第十章后语
聪聪已从医数十年了,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心满意足,坦荡人生。他说:我的人生的业绩取得,是和儿时张大爷讲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分不开的,是和儿时山旮旯角儿的笑声分不开的。我一生,是一个艰苦奋斗的一生,执着敬业的一生,干到老学到老的一生,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一生。
有人说:人的一生像一场梦。有喜怒哀乐,也有苦辣酸甜,醒来时却两手空空,但回味无穷;向往好梦,梦想成真;遗忘异梦,梦去无回。
也有人说:人的一生像演不完的电影。他从襁褓中的婴儿开始,经历了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生到老演到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有告别这个世界才圆满结束。
又有人说:人的一生像一杯苦酒或像一杯蜜糖。有时苦、有时甜,有时苦甜相交,使人好不辛酸,难以捉摸、难以雄辨。
还有人说:人的一生似风、似雨、似云、似雾、似彩虹。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风雨交加,道路坎坷,但可使人继续奋进,更加拼搏,永往直前;有时如天上白云,飘飘然然、漂泊不定、浪迹天涯、糊涂一生,有聚、有散、有失败又有成功;有时如雾里看花,使你在迷雾中看到希望、看到光明、看到幸福、看到新生;有时彩虹映人,满面春风,大红大紫,功成名就,那是你的幸福来自成功。
总之,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一生、坎坷的一生、艰辛的一生、奋斗和执着追求的一生,正如伟大的文学巨匠高尔基所说的‘曲线的美在于它的曲折和流动,人生的美在于它的坎坷和艰辛,一帆风顺的人生是缺陷的人生’。
愿人们在美好的、理想的、求实的、漫长的人生五步曲中,去奋斗吧、歌唱吧、执著吧、追求吧、成功吧!又愿人人都有一个美满、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