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场冬雨过后,上海的清晨格外清冽。
“老张,这么早就出门?“晨练的王大爷裹着厚棉袄,哈着白气问道。
“去趟工厂。“张建国搓着手,“最后看看。“
七点半的201路公交车,玻璃窗上结着一层薄霜。张建国像往常一样掏出公交卡,却想起昨天已经把余额退掉了。
“师傅,投币可以吗?“
“你不是......“公交师傅老李认出了他,“张师傅?听说你要出国?这天儿这么冷,还来坐车?“
“是啊,明天的飞机。来看最后一眼。“
“那这趟免费!“老李呵呵笑着,“算是送行。不过你得帮我把暖气片前的玻璃擦擦,都起雾了。“
二十年来,张建国每天都是乘这趟车去上班。冬天特别冷的时候,老李总会把这个位置的暖气开得足些。
工厂大门被重新装修,显得更加高大气派,只是门口的几株梧桐树高了许多。记得刚来时,这些树还没他腰高。
“哎呦,这不是张建国吗?“曾经的门卫老王正在路边遛狗,一下就认出他来,“你怎么......不是出国了吗?“
“明天走,最后看看。“
老王叹口气:“还是舍不得自己的厂,进去看看吧。你不知道,这几个月有多少老同事来看最后一眼。厂子合资了,大家都散了......“
清晨的车间里,闪亮的数控设备。成排的显示屏上跳动着他看不懂的数据,如同瀑布在滚动,几个工程师们围在电脑前操纵着键盘,工作台上的机器臂灵活地舞动。
张建国站在曾经工作过的车间外,一台老旧的车床摆放在路边角落里,不知是来不及搬走,还是作为历史特意保存。
那台老旧的车床,是他的老伙计。他记得车间角落里挂满着每年获得的“先进工作者“锦旗。
“张师傅......“
身后传来抽泣声。是车间小徒弟小李,手里还捧着几个已经凉透的肉包子。
“大清早的,你怎么来这么早?“
“我听说您今天会来。“小李红着眼圈,递过肉包子,“我爱人让带的,说您爱吃齐记的肉包......“
张建国接过包子,热气腾腾,暖到了心里。
走出工厂大门时,发现老王远远朝着他赶来,大声招呼着他,上前便塞给他一个信封:“这是大伙儿凑的一点心意。“
“这......“
“拿着!“老王使劲揉着眼睛,“都怪这鬼天气,冷得眼睛直跳......“
信封里是一张贺卡,密密麻麻写满了同事们的祝福。最后一行是老王歪歪扭扭的字:张师傅,无论走到哪里,请不要忘了这个家!
回家的路上,“师傅,“张建国喊住了的士司机,“等会儿请先绕道把我送到实验小学?“
“送孩子?“
“不,就是......“他哽咽了,“最后看看。“
李秀芳与女儿也已经在校门口了,茜茜裹着厚厚的羽绒服,鼻尖冻得通红。
“爸!“茜茜跑过来,“你怎么也过来了?“
“和你一样,想再看看你的学校。“张建国搓搓手,从兜里掏出那几个肉包子,“来,已经凉了,吃吧。“
校门口的梧桐树光秃秃的,枝头结着冰凌,在寒风中叮当作响。
“张师傅?“门卫老刘探出头,“今天来的这么早,学校还没有开门呢?“
“刘爷爷。“茜茜轻声说,“我们明天就要去希腊了,来看最后一眼。“
老刘愣了一下:“去希腊?那个神话的国度?“说着,赶紧打开校门,“进去看看吧。这么多年,看着茜茜从小丫头长这么大,我这心里也舍不得。“
冬日的校园格外安静。操场上,昨夜的雨水结成了薄冰,反射着清晨的阳光。
“记得茜茜刚上初一,“李秀芳说,“每月都有几天要提前一个小时来画画。那会儿天还没亮......“
“可不是。“张建国接过话,“大冬天的,你非要我骑车送你,说要赶在日出前完成晨光系列。“
“爸......“茜茜红着脸,“那是因为美术老师说,冬天的晨光最适合写生。“
美术教室的窗户上结着霜花,茜茜伸手擦出一小块透明,往里张望。墙上还挂着她的获奖作品——《冬日黄浦江》,浓重的油彩勾勒出江边的雾霭,远处的东方明珠若隐若现。
“茜茜!“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传来。
是美术老师周老师,裹着围巾,手里还提着画板。
“周老师!您好!“茜茜惊喜地问。
“听说你这两天就要走了?“周老师说着,打开教室门,“来,进来,门外风大,冷。“
教室里没有安装暖气与空调,但比起室外还是要温暖一些。周老师从画板夹层里抽出一幅画:“这是你去年画的《雪中校园》,我一直留着。现在还给你,带到希腊去。“
茜茜接过画,眼泪一下子涌出来。画上是去年一场大雪后的校园,她站在美术室的窗前,用水彩记录下了这片银装素裹。
“周老师,我......“
“去了那边别忘了画画。“周老师拍拍她的肩膀,“希腊可是艺术的故乡。等你在帕特农神庙下支起画板的时候,别忘了给我寄张明信片。“
“茜茜!“清脆的喊声从走廊传来。是她最好的朋友小雯和班上的同学们。
“你们怎么都来了?“茜茜又惊又喜。
“傻瓜,听说你这几天要走了,我们怎么能让你悄悄走了?“小雯扑过来抱住她,“昨天班主任说你要去希腊,我们还准备约好今天放学后去你家看你。“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
“茜茜,到了那边要给我们写信!“
“要拍很多照片发给我们!“
“别忘了画画,我们等你的作品!“
“记得练习中文,别变成老外了!“
张建国和李秀芳站在一旁,看着女儿被同学们围着。阳光透过结霜的窗户照进来,照在孩子们身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晕。
班长徐文拿来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这是同学们给你的送别礼物。每个人都写了一段话,你慢慢看。“
茜茜翻开笔记本,第一页就是小雯的字:
“亲爱的茜茜:
你是追光的人,现在要飞去更远的地方追逐梦想。
替我看看帕特农,看看爱琴海,也看看我们都想去的世界。
等你回来,我们还是最好的朋友。
——永远支持你的小雯“
“看,那边!“有同学指着操场一角的樱花树,“茜茜最喜欢画的那棵树!“
冬日里的樱花树光秃秃的,但枝桠间还挂着茜茜的“许愿牌“——那是美术社的传统,每个社员都要在樱花树上挂一个心愿。
茜茜的牌子上写着:“希望有一天能去世界最著名的美术学院学习。“
“你看,“小雯笑着说,“你的愿望这就要实现了。“
周老师突然想起什么,从教具室拿出一个画架:“这个送给你。虽然旧了点,但是你用了三年,应该很有感情。“
“周老师......“茜茜抱住画架,这是她第一次获得美术比赛一等奖时,周老师奖励给她的。
“对了!“同座位的李曦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这是我们偷偷准备的。“
信封里是一张张贺卡,每张都有着不同的图案——有帕特农神庙、爱琴海、橄榄枝......都是同学们翻阅资料,专门为茜茜收集的希腊风景画。
“我们想着,“小雯红着眼圈说,“等你想家的时候,看看这些,就知道有人在盼着你回来。“
张建国在一旁看得心酸,转身假装研究墙上的美术作品。李秀芳掏出纸巾,却不知该递给谁——每个人的眼睛都红红的。
“来,我给大家拍张照。“周老师举起手机,“就在美术室,茜茜最喜欢的地方。“
同学们簇拥着茜茜,有人比着剪刀手,有人做着鬼脸,试图冲淡离别的伤感。茜茜抱着画架,露出了这个冬天最灿烂的笑容。
“等等!“小雯突然跑出去,一会儿抱回来一大束香雪兰,“昨天我妈说,这花在冬天也能开,就像你一样,到哪儿都能绽放。“
上课的钟声已经响起,站在校门口,茜茜久久不愿转身。寒风吹起她的围巾,掀起阵阵水雾——不知是风太冷,还是泪太烫。
“茜茜,“周老师最后叮嘱,“记住,艺术无国界。你要带着我们的祝福,画出属于你的天空。“
“周老师,同学们......“茜茜哽咽着,“我一定会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公交车缓缓驶离,车窗里的校园渐渐远去。茜茜把额头贴在冰凉的玻璃上,看着那些熟悉的身影在晨雾中渐渐模糊。
“爸,“她突然说,“等我在希腊有了第一个画展,我一定要邀请周老师和同学们来。“
“好!“张建国用力点头,“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回家路上,茜茜一直抱着那个旧画架。李秀芳悄悄观察女儿,发现她眼圈虽然红红的,却带着一种坚定的神色。
她知道,女儿长大了。
从今天开始,那个常常早早来学校画晨光的小女孩,将要踏上一段更远的追光之旅。带着老师的期许,同学的祝福,和故乡的牵挂,去那个遥远的地方,绽放属于她的梦想。
公交车在晨光中穿行,驶过结霜的街道。车窗上的冰花渐渐融化,像极了孩子们眼睛的泪水——清澈,明亮,又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去吧,带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去拥抱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