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武侠仙侠 / 子游传奇 / 第1章 集市奇遇

第1章 集市奇遇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呼,整日在家中读书,真是闷死我了。趁着父亲让我来集市买菜,好好出来转转。”
  闹市中,一身着青灰色布衣的青年双手叉腰,扫视着过往的人群,喃喃道。
  集市中热闹非凡,演杂技的、卖菜的、卖兵器的,甚至还有卖古代名人字画的,叫喊声吆喝声络绎不绝。
  子游站在街道中央,一身粗布长衫和周围摊贩的短衣格格不入,颇有几分书生气质。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这个普通的少年会在数月后的京城比武大会上拔得头筹。
  “······我说的是对的!!”
  “我才是对的!!”
  街角的一隅传来了两个孩童的争吵声,子游颇感好奇,拔腿迈向前去,想看个清楚。
  原来是两个孩童在辩论,一男一女,男童名叫阿宝,女童名叫丫丫。都约莫四五岁光景。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好似下一秒就要拳脚相见。
  子游见状,慌忙上前将即将厮打在一起的两人拉开。待两小童都冷静下来以后,子游询问了两人争吵的缘故。
  “你这穷酸书生,也配知道这个问题?”阿宝一张口便对子游展现了莫大的敌意。
  子游无奈笑了笑:“我这穷酸书生,好歹也是读四书,诵五经。你们这些还没上私塾的娃儿们哪里能难得到我呢?”
  一旁的丫丫冷笑道:“这个题目可不一般,我们说给集市上的大人们听,他们可没有一个会的呢!”
  这一番话却好似激起了子游的好胜心,急忙追问:“到底是什么问题能难住这么多大人?说来与我听听。”
  阿宝这才原原本本地将故事叙述出来:
  村里之前住着一位京城落魄的讼师,也就是在衙门里帮人辩解,辅助断案的人。这个讼师在浙江一带都有些许名气,只因无人可以逃出他的逻辑陷阱,一旦被绕进去,就算想个几天几夜抓耳挠腮也无济于事,他所经手的案子基本都能胜诉。
  一天,这个讼师在门外挂出一个招牌,上写着“收徒”二字,村里的年轻秀才们有的跃跃欲试,毕竟成为讼师的徒弟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铁饭碗和金字招牌。而后几日,往来讼师门前的秀才们络绎不绝,但大部分都兴高采烈地来,垂头丧气地走了。
  讼师的脾气很怪,凡是他言谈两句不甚合适的对象就会被羞辱一番后逐出门去。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讼师还是没有招到满意的弟子。可能是感觉自己时日无多,讼师又在招牌下面写了几行字:
  “愿意拜师者可先缴一半学费,出师后打赢第一场官司补交剩下的”
  即便如此,村里那些年轻人都不敢和这位上了年纪又脾气古怪的老头学诉讼,讼师的门前门可罗雀。
  然而有一天,隔壁村的秀才小朱来到讼师家里,说明自己想要拜师的意愿,并且奉上了一半的学费,足足有两贯铜钱。尽管不是最佳的人选,讼师还是答应了他的拜师。
  这个小朱很聪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已经熟练掌握了讼师基本诉讼的技巧,更是把当朝律令和当地条例背的滚瓜烂熟,可谓是做讼师的奇才。
  讼师也对自己的弟子十分满意,认为小朱可以出师了,就催促他补交剩下一半的学费。
  然而此时小朱的双亲不幸在田间务农时被毒蛇咬伤,最后不治身亡。待小朱忙完家里白事,招待完亲戚之后,却发现家中已再无多余的积蓄,根本无法凑足剩下的一半学费。
  讼师闻言大怒,一纸诉状就将自己的刚带出来的徒弟告上了公堂。
  讼师打的一手如意算盘,自己起诉徒弟,假若自己赢了,徒弟理应付剩下一半的学费,假若自己输了,那么这也就是徒弟打赢的第一场官司,那么徒弟就更应付钱。
  “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你是知县大人,你会如何审这个案子呢?”阿宝叙述完故事,问道。
  子游略作沉默,细细思考之后缓缓道:“我觉得徒弟不必付钱。”
  “为什么呀?按照讼师的要求来说徒弟必须付剩下一半的学费啊?”丫丫不解道。
  子游笑道:“这个讼师若是打赢了这场官司,说明他的徒弟小朱还并没有出师,自然不必付钱,如若小朱赢了,那按照诉状来说,小朱更不用付剩下的钱了。”
  丫丫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一旁的阿宝大笑道:“哈哈!我就说我是对的吧,你输了,待会得给我买糖葫芦!”
  子游无可奈何地笑了笑,准备走向菜市买些蔬菜瓜果。
  “等等大哥哥!这个给你!”阿宝突然叫住了子游。
  子游回头一看,小娃娃的手上多了一本奇怪的书,封皮泛着橙红色,上面还沾了许多泥土和灰尘。
  接过书一看,书名写着《神魔烙奇》,然而翻开书内,却尽是一些看不懂的文字,弯弯曲曲很是奇怪。
  “你是从哪里弄到这本书的?”子游问道。
  “嘿嘿,就是在集市南边的那棵大榕树下挖到的,我看不懂,就送给你了”阿宝笑道。
  “哎,我还看见树底下的落叶堆里有个亮晶晶的东西,当时要不是我妈喊我回家吃饭了,我一定都挖出来。”阿宝道。
  子游略感奇怪,但是也没有拒绝阿宝的好意,将书收进自己的背囊中。
  “阿宝,丫丫!你们又跑到哪里去野了?”一阵清脆的女声打断了子游和阿宝的对话。
  子游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身形瘦削的妇女,手提竹篮,在街上叫喊。
  阿宝和丫丫听见赶忙跑到妇女的身边,说着一些什么话。
  少倾,妇女便走上前来,问子游道:“诶呦,真是不好意思,两个小娃娃给您添麻烦了,他俩是姐弟,整天私塾也不读,就知道在集市里疯玩,到晚上才晓得回家呢。”
  “没有没有,阿宝和丫丫聪敏得很,稍加点拨,日后必是进士举人啊。”子游客套了一番后,妇女便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集市。
  两个娃娃走后,子游楞在原地,片刻后便直奔集市南边。
  颇有年代的大榕树下,果真如阿宝所说,落叶积了厚厚一层。
  子游在枯叶堆里,用手缓缓地摸索着,不一会,便触到了一个冰凉的物体。
  将东西取出来,拍打一下上面沾染的灰尘,子游发现,这又是一本书。不过与之前阿宝给他的那本不同,这本书透着森森寒意,如雪山碎冰一般。定睛一看,封面赫然几个大字《策冰秘》。
  虽然不知道这奇异的书到底有何用处,观察了一下四周,子游还是将其收进了自己的背囊中,准备回家细细阅读。
  “诶,这不是子游吗?”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子游吓了一跳。
  定睛一看,原来是打渔的陈伯。子游生怕自己刚才发现拿书的的行为被陈伯发现,毕竟读书人都爱面子。
  陈伯将子游上下打量了一番,开口道:“这孩子现在真是越来越俊了,有几分你爹当年的的模样了。”
  子游微微笑着回答道:“老伯,您就别拿我打趣了,家父像我这个年纪在京城早就是红极一时的大人物了,我一介书生如何能比上。”
  “诶,年轻人不要说这样的丧气话,未来不可限量。老夫之前学的是算命,你这个面相命中是要干大事的。”陈伯颇为严肃地说道,仿佛对子游寄予了深深的期望。
  其实说来陈伯也算得上是一个苦命人,年轻时和当地的老瞎子学了算命的本事,可惜学艺不精,加上嘴也比较笨,村里人都不找他算命,久而久之,陈伯在村里混得穷困潦倒,甚至连饭都吃不起。
  陈伯有两个儿子,一个死于前些年的饥荒,另一个竟然在去年夏天在村里的河里游泳淹死了。陈伯也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只能孤独一人每日在河边打渔,可惜技术也不精湛,每天钓上来的鱼也仅仅只能糊口而已。
  子游的父亲张君保在村里对陈伯很是照顾。每隔几日都要主动到陈伯的家中去买几条新鲜的鱼,有时子游对父亲的行为很不解,君保却教育儿子要常怀一颗善良之心,对身边的有困难的人,能帮一点是一点。
  子游一来二去逐渐就和陈伯熟悉起来,从陈伯的口中,子游也逐渐得知了关于父亲的一些身世。
  二十年前,张君保在京城的武状元比武大会上展露锋芒,击败一众对手,成功夺得状元名号。与他同一年考试的还有他的同窗,金生,与君保不同的是。金生考取的是文科的状元及第。
  俩人得知朋友考取功名,心情十分激动,正巧当时两人的发妻都身怀六甲,君保和金生两人便指腹为婚,许诺若都是男孩就结为兄弟,若都是女孩就结为姊妹,若是一男一女便结为夫妻。
  两人欢欢喜喜,一同在京城游乐,直到诏书下达,两人走马上任。
  君保是武生,分到了京城的禁军中当教头;金生则是做了钦差大臣。两人可谓是春风得意,少年得志。不光家乡众人以他们为荣,就连当朝皇帝也十分诧异,一个小小的县城竟能同时出两位文武大臣,实在是怪异。
  好景不长,君保从小在乡野成长,又因为习武的缘故,在禁军中不太会行阿谀奉承之事,有时长官的一些暗示也不甚能领悟。一次训练中,长官叮嘱君保要注意行伍中的某一位士兵,不要让他受伤了。君保却不以为然,认为既然是禁军中的士兵,必然要经受军队的严酷训练,果不其然,这个小卒在君保的严苛要求下受伤了,小腿折了。
  然而君保不知道的是,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无名小卒却是当朝三军统帅的次子。当将军得知自己的儿子在训练中受了这么重的伤,当即下令严惩教头。
  君保也就在一些不甚明了的罪名中逐步下放,最后沦落到回到家乡浙江做了一介贫民。
  村人自然对君保的态度自然也是冷淡皆有,大家怎么也想不到,几年前意气风发的少年为何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从人人羡慕的金銮殿,掉回到破败不堪的小乡村。
  于是君保的故事逐渐在村里就越传越神,最后连他自己都觉得十分离谱起来。
  但君保回到村中还是和之前一样,只不过没有了年少的锐气,扛起锄头开始做起农耕的活。由于特殊的体质,他一年不用在田里劳作很久,也可以年年丰收。
  君保很慷慨,在大家都吃不饱饭的年代,他把家里多的粮食都接济了自己的邻居。因此村民对他的评价都很高,也乐于帮助君保和子游一家。
  打子游一出生开始,君保就天天给子游念四书五经,也全然不管小娃娃能不能接受。并且不让子游接触任何兵器,君保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从文,成为一个秀才举人,不要走自己的老路。
  然而子游在四五岁时便展现出了极好的身体素质,和一众孩童赛跑,每次都能甩其他孩子一大截。从早玩到晚也不见疲倦,甚至比他年纪大的孩子掰手腕也掰不过他。
  一次意外,让君保决定教子游一些剑术。子游和小伙伴们经常用木棍当做剑打来打去,可是子游不太会用武器,每次都被小伙伴们打的鼻青脸肿,君保见状有些心疼。转念一想觉得教给子游一些基本的剑术好像也没有什么关系。
  于是在君保的训练中,子游很快掌握了基本的剑术,并且舞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之前的孩童再也没有机会战胜子游了。
  君保似乎记起了什么,反复叮嘱子游,剑术只可用于伤害一些山野动物,千万不要用这个和别人去比武。除此之外,君保还严格控制子游的练剑时间,每天只准天亮那一会练习,剩下的时间都要去读书。
  子游虽然不是很理解父亲为何要这样做,但是作为家里唯一的长辈,子游也很听从父亲的话,从不忤逆。
  “哎子游,你今天咋有时间出门来啊?”陈伯的一番话将子游从回忆中惊醒。
  “您不说我还真忘了正事,家父让我到集市来买一些新鲜的菜准备中午回去做饭的。”子游道。
  陈伯笑道:“嗨呀,你这孩子真是读书读糊涂咯,买菜都是赶早市来买,你看看现在太阳都这么高了,现在去怕是只能买到些烂叶子硬菜梗咯。”
  子游笑了笑:“那我可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穷酸秀才啦,陈伯,我抓紧去了,您也忙您的。”
  陈伯转身从鱼篓子里摸了一条大鲤鱼,用茅草穿好递给子游,道:“小子,中午没得菜就吃鱼吧,我老汉送你一条。”
  子游连忙感谢,陈伯摆摆手,径直离开了。
  子游往菜市口一看,果然,卖菜的小摊贩基本都走完了。
  无奈硬着头皮子游走进一个老人的摊子,看看还有什么菜能买。
  老人见子游来了,连忙吆喝道:“新鲜的蔬菜嘞!这位小哥要点什么?”
  子游看了看菜篮子里的菜,虽说还有点新鲜,但是上面却布满了虫洞,子游感到一阵恶心。
  老人仿佛看出了子游的心思,道:“我老汉的菜虽然有虫眼,但是这也是没办法,最近周遭河里据说出了河妖,这菜园里的虫子多的数不清,这已经是最好的一点了。”
  子游喃喃道:“河妖···怎么以前从没听父亲说起过这事?”
  老人见子游不开口,无奈道:“算了算了,今日我亏本,这一篮子算你二十文好了。”
  子游回过神来,斟酌一番,若是空手回去,必然要遭父亲一通臭骂,于是无奈道:“好吧,那我就要这些。”
  “好嘞,谢谢小哥。”老人显得有些开心。
  就当老人准备把菜装到子游的背篓里时,子游忽然瞥见了篮子里一块亮晶晶的白色硬块,好奇道:“这是何物?”
  老人解释道:“哦这个呀,是我祖传的一块盐巴,你可别小看这个东西,放在菜篮里方圆五里的虫子都不敢靠近。”
  “那你这篮子里还不是有这么多虫子?”子游笑道。
  老人脸色有些涨红道:“反正这个肯定是能驱虫!”
  子游仔细看了一下这块神秘的白色晶体,确实在它周围一寸范围内的虫子仿佛都失去了活力,其他虫子也不愿意靠近这块晶体,这样看来老人并没有说谎。
  于是便道:“你这菜都卖完了,盐巴想必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就给我算了。”
  老人笑道:“小子,我也晓得你看出盐巴的好了,只不过你拿可以,有个条件。”
  子游问道:“什么条件,说来听听?”
  老人小声凑近子游说:“你只要答应帮我除了河里的那条河妖我就把这盐巴给你。”
  子游心想:这河里莫不是真的有些古怪,但这村子里的河自己也很熟悉,都是浅滩而已,哪里会有老人说的那种玄乎的妖怪。
  旋即爽快地说道:“好啊,我正好会些剑术,我就答应帮你除妖。”
  老人见子游答应了,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赶忙将那块白色晶体小心用布包起来,递给子游。
  子游接过布包,也不细看,放进了自己的背囊中。
  老人收摊走了,临走的时候还叮嘱子游一定要记得去河边除妖。
  子游满口答应着,心里却在盘算今天在集市里遇到的一连串怪事,莫非这个村子里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边走边想,子游从集市走回了家。
热门推荐
太乙最强装逼打脸系统玄浑道章大魏读书人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一品丹仙大乾长生坐忘长生武侠之神级捕快洪荒星辰道仙府长生玄幻模拟器真君请息怒绝世强龙诸世大罗大奉打更人皓玉真仙女帝好凶掠天记天元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