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对于这个人,我应该怎么说呢,只能说他命太好了,属于一个守成之君。
各位读者老爷们,看我慢慢给您分析。首先,他出生在汉文帝刘恒的家,他的母亲是窦漪房,(伺候过吕后,原本也只是妾室,结果汉文帝于正室所生孩子全部夭折,古代跟现代可不一样,身体弱的,优先被淘汰)而且咱们都知道汉文帝上位就是因为清算吕家,所以在功臣集团要求立太子时就选了孩子里年龄较大的刘启,(这是第一次运气好,雍正看了羡慕的不要不要的)连带着母亲也被确立为皇后。(后面是窦太后)
而且因此汉文帝(治国牛)和他的母亲薄太后(教育牛)都算那种有才能的人,在他们的治理下可以说国家一直在蒸蒸日上,想给大汉集团总公司整破产也挺难的。这是第二次运气好,属于前人把路都铺好的那种。
第三次运气好,他有个好爹+好奶奶,他爹咱们就不说了,本身政治手腕极其高明,但是不喜杀戮,(看你怎么惹他喽,人家可不是不敢杀)而且特别能攒家底。然后薄太后(当时是太后,后面景帝时期太皇太后)教育有方,因此大汉棋圣刘启跟吴王世子下棋,不知道起冲突还是怎么的,反正给人家吴王世子给弄死了,虽说古人有时候不讲武德,但是这种人我一个现代人听了也不太理解,不知道各位读者老爷们怎么看了。
给他老爹气的差点没给他太子之位废了(至少得堵住诸侯王,尤其是吴王的嘴,这是刘启继承皇位前最危险的一次)但是人家有个好奶奶。直接保了,作为代价,她自愿带着太子刘启去吴国服刑赎罪,在吴国服刑的日子里,他们深居深山读书放羊,并且薄太后还亲自言传身教,这大概对刘启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他成为一名合格的守成之君打下基础。(顺便提一嘴哈,吴王应该不敢动他俩,甚至还要生怕他俩死在他的吴国,具体原因参考刘襄三兄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启的太子之位一直很稳,就等着老爹挂了直接接班就可以了。而且人家老爹也很给力,知道晁错这个人厉害,直接让他去教自己继承人了,尤其是帝王之术。直到汉文帝没了,景帝顺利上位,毕竟人家都当了10年太子,而且汉文帝的孩子都分封出去当诸侯王(大汉集团分公司一把手)了,属于继承皇位十分顺利了。(刘据、李建成看了流泪,查尔斯看了崩溃,天下岂有七十年太子乎)你看看人家这运气,投胎好,家教好,身边牛人多,接手的还是一个正在强盛的大汉王朝,也不用像他老爹那样步步为营,只要不作死,守成之君妥妥的。
然后就是对他性格的分析了。
第一,心狠手辣,当太子的时候就因为跟别人下棋给自家亲戚都弄死了,因此荣获大汉棋圣称号。估计也没人愿意跟他下棋,输了倒是其次,命可只有一条,当然,作为皇帝这个算优点,老好人(张士诚)是坐不稳皇位的。
第二,刻薄无情,这一点怎么说,作为皇帝,其实我个人感觉哈,应该算优点,皇帝的一举一动牵扯的是黎民百姓,如果太情绪化,反而不利于治国,比如说熟人犯罪了,你是罚还是不罚,你不罚对其他人不公平。(尤其是往往受欺负的是一群人)所以这个也算优点,就是把他的老师晁错给灭族做的不够意思,辛辛苦苦在大汉公司卖了一辈子命,到头了身死族灭,连个祠堂都没混上,岳飞在下面看到后都得开敬酒,至少秦桧夫妇在人家面前跪了快一千年了。
第三,特别记仇,记住是特别记仇,因为迫于功臣集团的压力,不得不把老师给灭族了。这不代表人家没记仇,我说了,老刘家皇帝妥妥的冷血政治生物,指望他们重感情是不太合理的,老朱家情种多,应该是遗传的原因。在七国之乱结束后,身为最大功臣的周亚夫最后以私藏盔甲罪给宰了。(这好像对于他们这家庭不算啥吧,本身侯爵,小日子过的挺美,造反干嘛,其它功臣巴不得有人造反呢。没军功怎么挣侯爵,非刘姓不得为王)而且还有那个李广,本来凭借七国之乱中的军功,足够他封侯的,结果一时糊涂接手梁王私下给的将军印绶,所以就功过相抵,终景帝这一朝一直在北境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做努力(用刀剑)
然后就是上位后的剧情了,即位后就采用老师的削藩策了,没办法,汉室人口也在繁衍,一个一个王的分封,中央的直辖地可一直在减少,可能单个的王是小卡拉米,但是这些个诸侯王当时有政权(属官)财权(私自铸币,汉文帝允许的)还有军权(有钱了不养兵难道留着交战争赔款吗?)所以汉景帝上位后就是这么个情形。一堆亲戚,在地方就是土皇帝,削不削藩说实在的是迟早的事。要不你把他们的威胁消除,要不你被他们干掉,身为皇帝的刘启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决定,送他们上路,至少消灭这帮人对于皇权的威胁。
于是七国之乱就爆发了。但是吧,估计景帝也懵逼了,估计换谁谁都慌,七国军队70w,还打着“清君侧”得名义,实际上想干嘛咱们都知道。然后就是先把老师砍了,消灭他们的借口。(前面我分析过了,功臣集团和诸侯王都不待见他,为了让功臣集团卖力干活,所以晁老师借借人头了,顺手族灭的那种)
然后启用周亚夫(平时他镇守的地方军纪严明,战斗力强,匈奴都不愿意来这里找事,让文帝有满满的安全感,景帝自然记着这么一号猛人,直接给调回来收拾诸侯王了)等一堆将领,跟梁王达到政治结盟,联合对付造反的诸侯王。
话说周亚夫也是真的牛,带着10w兵平定了拥有70w人马的七国。不愧为被誉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一代猛人,关键人家后面还当丞相了,虽然结局不太好。
然后汉景帝打赢诸侯叛乱了有能力的都被收拾了,剩下的自然不敢挑刺。
于是汉景帝就携胜利之威消除诸侯王对于皇权的威胁。具体有剥夺诸侯王的政权(属官没了,一律归皇帝任命)保留诸侯王的收租权力,但是盐铁铜的利润归中央了。但是诸侯王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因此汉武帝还得在搞,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然后总体上在位期间还是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反正后世对他的评价挺好的(清净恭俭),都是褒义词。
他这种就是命太好了,也不知道这会不会折寿,反正46岁就没了。他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该有的政治手腕也都有,虽然私德可能有点问题,但是对于治国品德太好反而不好说,对于帝王的评价我个人感觉哈,用功过而非德行更恰当一点儿。德行并不影响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