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说起这个贾谊,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应该是他的《过秦论》,其中这篇文章非常经典,对于历史成败尤其是秦亡的教训分析的很透彻。(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更是点睛之笔)抛开应试教育不谈,能进教材的经典还是比较多的,我说的是很多,不是全部。在文中他的寥寥数句便将引经据典玩的贼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去琢磨一下,
好了,我们要正式开篇了,首先这个人,少年出名,又出自名师,得到上层赏识,他的一生就属于天胡开局的人。不过哈,上天往往是公平的
命运给出的馈赠往往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贾谊,河南洛阳人。(当时的洛阳可是大城市,南方很多地方都没开发,古代的经济中心南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师承三朝丞相张苍,张苍的老师是荀子。(荀子一个儒家的教出了俩法家大佬李斯—韩非子)所以我才此强调人家才是天胡开局,而且人家自身还很努力。
你说就这种自身努力,师承名师,自身天赋还高,少年天才实至名归对吧。因此他年少就名扬洛阳城。恰逢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公正廉洁,还比较赏识人才,就招他作为谋士出谋划策(补充一点,在官场养儿子是没办法防老的,多少二代(胡亥)就没有继承他的父辈的才华,反而吃喝玩乐的本领一个不落,因此在官场中,人们也愿意提拔有才能还会做人的人,毕竟哈,我提拔你,我将来退了真遇到什么事你得保我啊,所以长知识了吧)
所以他的前半生就是彻头彻尾的天胡开局,歪嘴龙王那种。因此哈,我个人感觉他自身有才能,但是由于身边的人都是上层分子,因此对于基层了解不够深入。(身居高位之人最忌讳脱离群众,一朝失势便是满盘皆输,在此我举一下反例,海瑞明朝的海青天,他为啥敢带棺直言上书骂嘉靖,就凭人家在民间的声望,人家是刚正不呵,不是傻,在官场傻子也没机会活到善终,嘉靖杀海瑞不仅成就人家的美名,嘉靖自己就得被后世喷死,尤其是满清,据说明史修了3代人,明朝修元史也就一年)
因此分析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把一个真实的贾谊摆在各位读者老爷们的眼前。
因此在贾谊的辅佐下,吴公治理河南很棒,并且吴公人也很够意思,直接向文帝推举贾谊。(先秦是世官制,汉到隋是察举制,科举制隋朝发明,唐朝继承,宋朝发扬光大)
年少成名也许不算什么好事,太容易飘了,由于自身的才华,文帝很欣赏他,直接担任博士,(给皇帝当参谋)负责整理文书和皇帝的咨询工作。优秀的人才华是藏不住的,何况汉文帝一代贤君自身优秀滴很,因此,一年后直接提拔成太中大夫,当然他好像才20出头,已经被皇帝欣赏+提拔了,我想这个时候是人都会飘把。
他老师不是不知道他的才能,但是因为他的年龄太小,阅历太浅,所以没去跟文帝举荐(三朝丞相含金量很牛的好吧)
果然,年少出名就容易翻飘,他想进行改革,真以为官场一堆老狐狸们不知道啊,但是改革者自古就是最得罪人的事。
然后您瞧把,第一步改革礼法制度,(就差骂人家孙叔通菜了)但是哈,因此文帝刚继位,忙着巩固皇位,自然没空搭理他的这个建议,当时贾谊21岁!!!!
第二步,改善民生,具体就是重农抑商,这个倒是合文帝胃口,文帝不喜刀兵,打压政敌也是为了巩固皇位,苦日子人家也是经历过的,因此这条建议直接通过,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第三步,削弱诸侯王,不许诸侯王留在京城,防止诸侯王跟朝臣结成政治联盟,坦白的讲这一步没错,汉武帝削藩好像基本就是这个套路。但是最关键的是由于文帝是被功臣和诸侯王推举上去的,他也正在步步为营,掌握皇帝的实权,也就是说,当时文帝虽然皇位稳固了,但是论彻底掌控实权也还没有。因此很遗憾,贾谊这次得罪的人太多了,还一个个都是狠角色。他们知道文帝的政治手腕,不敢直接反对文帝,但联合起来弹劾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文帝只好忍痛(这不代表人家忘记,只是一时的妥协)贬到长沙,做长沙王的太傅(反正远离政治中心了)
少年出名锐意十足,可一朝受挫也容易一蹶不振。这里贾谊就是代表。当然,这不代表人家胸襟不行,周勃下狱人家也求情了(政敌归政敌,无非是政见不合,至少私人没恩怨)但是等到文帝彻底掌握实权已经是几年后了,这时贾谊已经全然没了当年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天骄姿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寄情老庄学说,偏信鬼神之事的贾谊。文帝对他很失望,但也没有勉强,于是送他去做自己小儿子(梁怀王刘辑)的太傅了。而且梁地离长安很近,可能文帝也希望当年那个锐意进取的天骄再度归来助他施展治国抱负。
后面贾谊给汉文帝的建议,尤其是不要封王宗室的重要建议,均被否决,如果汉文帝要是采纳他的建议,没准七国之乱不会爆发(实力不够谁造反啊,是当王爷他不香啊,当皇帝累的要死)
再然后就是梁怀王不小心坠马而死,贾谊也自觉愧对文帝,也郁郁而终了,33岁
这就是贾谊的一生,年少出名,意气风发,但是做人可以,做事不行,往往不顾实际情况(文帝权力没稳固就削功臣诸侯王,稳都还来不及呢)而且一蹶不振,这告诉我们个什么道理。
年少出名固然厉害,但是并不代表能够称雄一世(张居正就是年少天才,但是有人怕他飘,故意让他落榜,沉稳心态,因此才有了他的张居正改革)
各位读者老爷们想看谁的人物分析可以留言,不过按时间线哈,目前秦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