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的父亲一生勤勤奋奋劳动,老老实实做人。但是一生坎坷不平,主要是出生在那样一个年代,又恰好遇到了那样一个情况:
60年代夏天的某一天,父亲出生在一个大家庭。有三个兄长,在出生的第三年又添了一个妹妹。
他们兄妹四个都是一直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成长的。唯有父亲,一出生就注定人生坎坷。出生没两天,奶奶就生了一场大病,没有奶水喂。父亲整天哭个不停,没办法只能叫姑婆和堂姑轮流抱着去村里找坐月子的妇女讨一点奶水来喂养。
以前老是有人吃百家饭长大,同时喝百家奶长大。不过这样也不是办法。这事就这样传开了,村里议论的沸沸扬扬。不过正是这事大家都在议论,才好解决。大家都在想办法,解放新中国都20余年了,难道还会让一个婴儿没奶水喂而夭折吗。
过了没几天,村里的一位妇女刚刚夭折了一个女婴,是生病夭折了的。她的奶水还是很充足的,奶奶听说后非常高兴。心想这个宝贝儿子终于有救了。一开始只是想着等父亲喂到断奶就抱回来的。后来发现那个妇女只生养了一群女娃,才决定过行给他顶替她丈夫那一门。虽然他们的辈分高两辈,还是把父亲给了那个妇女现在的奶奶(阿婆)抚养。
从抱过父亲的那一刻,他就一下子不哭了。见到他的那一刻,阿婆也不那么悲伤了。一个只需要奶水喂的婴儿遇到一个刚刚夭折了孩子的妇人,这是多么小的概率。又正好那个妇人没有生一个男孩。
很快,父亲就融入了另一个大家庭中。有六个姐姐,后来的几年里又添了三个妹妹。十个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度过了父亲最快乐的时光。
年龄大一点后,父亲就少了本该童年欢乐的光景。。四岁之前跟他说自己是抱养的他可能还没什么感受,都是六岁左右,父亲就了解了抱养是什么意思了。就是说亲生父母不要他了。
自那以后,他就经常跑到奶奶家不肯走。就是想喊一声娘,问清楚当年奶奶和爷爷为什么不要他了。可爷爷也是要面子的人,说好了给别人家当顶梁柱的,总不能反悔吧。所以一直都是把父亲从家里赶回来,回到阿婆家里,他还是闷闷不乐的。
还好那时候不算大,还没体会到成年人的无奈。有几个小伙伴拉着他就跑出去玩了,那个年代能有什么小孩子玩的玩具和游戏。无非就小孩子们自己发明的老鹰捉小鸡,弹弓,打石子等。大一些的孩子们有的上山帮父母捡柴干点农活,有的在稻田里小河边泥鳅和鱼。
这样一天下来什么烦恼都没了,父亲提起最多的就是抓鱼。拿个鱼篓放在水渠的下游,人跑到上游不停的拍打水面,这样一条条的小鱼就都跑进鱼篓里了。说小也不小,大的能超过两斤的。
到21世纪的近几年,水渠里才少了一些鱼类,只有村里的那条小河里才能见到成群的鱼类。
前些年,由于泛滥的捕捞,小河里的鱼类也少了点。近两年,那些捕鱼的人才慢慢收敛了些。家上每年都往河里放生一批鱼苗,和一些捕鱼工具的限令。小河才慢慢恢复了生机。
由于父亲对鱼类有着一种莫名的喜爱,当地话说的“萨鱼腥”,意思是说一个人能经常捕到鱼的意思。如果一个人一下河就能捕到很多鱼,或者去钓鱼也一样。那就可以说那个人很“萨鱼腥”。所以父亲在建那栋为我们挡风遮雨三十多年的老房子的时候挖了一口小鱼塘就在房子边上。
说起口小鱼塘,小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小朋友掉下过去。在我刚刚学会走路时就掉下过一次,那个时候大我一岁的哥哥说话还不利索。跑到除非一直喊母亲说我掉到塘里了。要不是他及时把母亲叫来,我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那个小鱼塘成了许多小朋友的灰色地带,水不是很深,大一点的小朋友都不会淹到的。
当父亲从外面玩耍回来,天已经黑了,弄得灰头土脸的,衣服都难洗得很。
童年的父亲,不到12岁,阿公去世了。只留下阿婆和那几个未出嫁姑姑们相依为命,后来的日子里父亲还去过二姑妈家住了有些日子。
在这之前的几年里,父亲一直跟随着阿公阿婆四处牵住。
其实他也去过爷爷帮忙,只是碍于当时的局面,爷爷也不能帮到什么忙。也只能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四处漂泊。
阿公去世后,才从别的乡镇搬回村里住下。住处也是住一些老房子危房。他父亲讲起过:有一天下暴雨,住着的那栋房子的主墙倒塌了。父亲他们是幸运的,当时有一位老人家就不幸被墙板活活砸死了。
过了几天等雨停了,父亲和阿婆又要重新找住处。
刚好第五的姑妈刚刚成年,到了出家的年纪。在村里的另一个大姓那有一个小伙子正在找人说媒。那个年代自由恋爱的比较少,大多数是靠媒人介绍。
要不是五姑妈出嫁在村里,阿婆和父亲还有几个小姑们全部要回到族里。回到族里也没有一片砖瓦是属于我们家门口了。
在村里住了两年,正逢上改革开放。开始分田到户,父亲虽然才15岁左右。但他显得格外成熟,在二姑妈家袋的那两年,他学会很多生活技能。本该在学校上学的年纪,却偏偏要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劳碌。
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总是在别的姓这边生活也不是已经长久的事,还是要认祖归宗。毕竟要宗亲们的帮忙,到时候分田,建房都会变得容易兴许。
没过几天,父亲就带着一家老小和一些破破烂烂的行李回到了族里。总算是分到了一亩三分田,有了田地,父亲干活的劲就更足了。
一开始到族里,阿婆家的那些长辈不不肯让他们分田在他们组上。无奈之下,只能又去找爷爷他们帮忙。这才在现在居住的组上放到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