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德国顾问的意见很好,奈何指挥者听一半,留一半,这仗就打成了糊涂仗。
按照德国人的思路,是把淞沪会战演化成凡尔登战役那样的堑壕站。
毕竟中国的交通基础差,工业实力不强,想要有新式战法和战术都是不现实。
打最原始的呆板战术,其实是最适合国军的,也是旧军队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战术体系
最早的计划是,用偏师吸引日军来进攻,把日本人引到国防线上。
毕竟三条国防线都是简化版本的永备工事防线。
和马奇诺防线没办法比较,但至少有点作用。
而驻守这里的预备队,就是大名鼎鼎的德械师。
没错,被网友吹上天,牛逼轰轰的德械师压根不是打进攻战的,而是防御仗。
其实从德械师的武器配置就可以看出来。
进攻的部队需要强有力的步兵炮(带炮盾的那种火炮)。
很可惜,国军压根没有。
150毫米榴弹炮,那是远程火力,属于战略武器。
国军拥有的82毫米迫击炮,适合机动游走,打散兵。
没听说过用迫击炮攻坚的。
虽然后来的八路军有使用改造的迫击炮平射,实战效果一般。
这也是为什么德械师迟迟拿不下虹桥租界的原因。
德械师的这些个配置,根本不适合进攻。
然后,本来应该作为精锐的预备队,早早的就被投入了淞沪会战,搅成了渣渣。
后续进驻部队,和地方政府管理上出现了巨大的混乱。
沪宁杭,一直是某人的核心地段。
说白了,嫡系中央军的地盘。
那些从东西南北抽调的地方军精锐,有资格用这么好的地方吗?
于是可歌可泣的血肉磨坊罗店之战,居然就爆发了。
还有尸山血海大场镇。
都不知道打这些地方的意义何在,还是不断地往里头加水加油,把这一把火烧的旺旺的。
战略规划是决战长江中下游,核心围绕沪宁杭的三角阵。
在直白一点,绕着太湖那一圈。
结果现实是中日双方,仅仅绕着英法美租界外头打仗,就是给外国人看中国人如何的坚决抵抗。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主力部队都没有了(番号还在),这水泥防线还有用吗?
或许有少量部队敢于逆流而上,死死的顶住日本人的攻击。
但是国军的败势已经形成了,根本没办法扭转乾坤。
全国上下,除了最偏远的滇军以外,再也找不到像样子的生力军。
川军为啥出川这么快?
因为长江水路运输方便。
而滇军,需要走出云南,穿过贵州,抵达湖南一带。
然后乘坐火车,慢慢的赶往前线。
民国的火车头都不多,而且需要优先拉工业产品,还有贵人的家产。
于是,后头很多的生力军都这样被耽搁了。
马有才穿过毫无防备的吴福防线,抵达无锡郊区的时候,这里的第二国防线还是一片乱糟糟的样子。
很快,公路上传来一声嘹亮的歌声。
歌词大意是:
中华民族五族共和好,方知今日练兵最为高。
大帅练兵人人都知晓,若不当兵国家不能保。
请看外国军械多灵巧,重整武备坚甲历兵高。
共同练兵个个如虎豹,保住国家太平乐逍遥。
陆军营内辎工马步炮,各营各连学术比为高。
陆军棚内正目为主脑,服从官长一切做事好。
第一当兵宗旨要达到,莫叫官长费心又费力。
第二棚内常讲卫生好,无有疾病哪能生疲劳。
第三枪械自己要保好,临阵之时发枪多灵巧。
第四军服洁净最为要,若不洁净外人多耻笑。
第五棚内弟兄和气好,同心处事切莫相争吵。
第六临阵奋勇向前跑,如果退却军法不能饶。
第七莫看吃酒赌博好,官长查出军法不能饶。
第八莫怕弹雨枪和炮,效命疆场才能显英豪。
第九服从官长为正道,遵守营规这事为最好。
第十功课要受官长教,立了战功升官有多好。
但愿同胞拿起枪和刀,卫国杀敌个个逞英豪。
驱逐强盗平定内忧患,保住国家太平乐逍遥。
这是十九世纪清政府练新军时最早发现用的军队队歌。
此曲原名《德皇威廉练兵曲》,是一首普鲁士军歌。
歌曲的曲调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十分相似。
从满清新军,到北洋军阀各派系军队,早期的国民革命军,后来新军阀军队。
都是以这首歌为核心,歌词在不同的部队,会有不一样的变化。
这首歌,就是北洋军歌。
广义上的中央军,其实是包括多个派系组合。
比如“李”“白”二人领导的新桂系军队,也属于中央军,也可以叫做新军阀。
再比如牛大帅从北洋军转投南京国民政府,这也是中央军。
还有东北军改编的一部分,早早的在战场上灰飞烟灭,这也是中央军。
狭义上的中央军,也号称是黄埔精锐,调整师。
我们熟知的36师,87师,教导总队,属于这一批精锐。
还有早期的北伐军核心,后来的西北王“胡”某人率领的第一军,也属于是狭义上的中央军。
剩下的地方军,就是管辖权不过属于南京政府,但大方向上是听从南京政府的指挥。
这些部队就是地方军。
比如眼前的这一支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纯正的东北军。
不是那种被改编后的东北军。
这支部队头戴国产MK1型飞碟头盔,身穿土黄色的大棉袄,肩挎辽十三式步枪。
大部队还有拉辎重的驮马,拉着辽十四式37毫米速射炮。
还有装备别具一格的47毫米迫击炮。
以及吃鸡玩家吐槽散步和后坐力离谱的苏联大盘鸡。
就看这个牌面,就知道这部队是精锐。
这是东北军最后的血骨。
然而,这样的精锐部队并没有在锡澄线上停下,反而继续前进。
闸北失守,吴福防线崩溃了,居然还派遣主力军顶上去?
这鬼畜操作也是没有谁了。
但凡懂一点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此时应该让这一支主力部队囤积第二道国防线。
然后派人在第三道国防线休整,收容那十几万溃兵。
南京政府迁移,军工厂留下一小部分,努力生产武器弹药。
这样战争体系才能维持下去。
但显然,国军的战略层面是一塌糊涂。
各地的报纸纷纷说,国防线都是豆腐渣工程,巨额的建设款项都被贪污了。
然后,高层就觉得这防线没作用了,那就不要了吧!
吴福国防线碉堡群,至今还有部队在抵挡日本人的攻击。
这些能算豆腐渣工程吗?
就算按欧洲的标准属于豆腐渣工程,但是有现成的防御阵地,总比没有好吧。
很显然,上峰是急的胡乱操作了。
他们只有一个想法,把能调集的部队,一股脑的塞到前线去。
就这一个命令:挡住日本人,挡住日本人。